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淺談我們對理論的誤解

2021-01-08 四川人在香港

對於教科書「只是用來應付考試」的信念,以及「理論與實務無關」的信念。你將會看到,這兩個信念都沒有根據,而且我們生活中經常使用到的一樣東西,不但可以在該領域的教科書當中找到,而且那樣東西原先只是學者提出的理論!

先回想一部電影吧!在《第五元素》當中,男主角必須打開風火水土四塊石頭來拯救地球,於是詢問接受拯救地球傳承的教士是否知道如何打開,教士支支吾吾的說「理論上知道(Yes, theoretically) 」,結果男主角一臉生無可戀的轉頭說「他不知道!」

理論的用途通常都很務實

我們習慣把理論和實務放在對立的位置,而且中外皆然。許多人都很習慣地說,「理論上如此,實際上不然」,這也是英文當中的習慣用語。然而,我們所說的「按理」或「理論上」其實只是一些簡單而有漏洞的推理,例如國道一號從上海到蘇州約75公裡,搭客運按理只要一個小時的車程,實際上卻還要加上市區行車時間而耗時90分鐘左右。

相對的,教學或研究當中所說的理論,並不是這麼簡單的推理。有些理論是用來描述或預測實際現象,例如自由落體定律v = gt顯示物體掉落速度等於重力加速度乘以持續掉落的時間。有些理論是用來解決問題,找出最好的抉擇,例如決策樹理論是根據特定結果發生的機率和那些結果的價值,來決定應該怎麼做。

以上述兩個理論而言,根本就不存在理論與實際不符的問題,問題只在於你是否知道這些理論,以及是否使用這些理論。另外,自由落體公式屬於自然科學的理論,排除空氣阻力後,其描述或預測相當精準。決策樹雖然用到數學(統計學),但處理的是具有不確定性的機率問題,只發生一次的問題無法藉以獲得最佳結果,因此只適用於長期持續發生的問題。

舉例而言,若平均而言旅館有一成的預訂顧客並未現身,則理論上每天都可以接受一成出頭的超額預訂。若某日預訂顧客現身較多,則對無法入住的顧客給予適當賠償。雖然賠償是額外的支出,而且預計有一半的日子必須賠償,但長期而言仍比平均每天有一成的空房來得划算……這正是歐美知名旅館實務上常見的超訂(overbooking)。這個例子也顯示出,對於涉及人類行為的社會科學而言,理論的精準度並不像自然科學那麼高。

因此,「理論與實務無關」的信念並沒有根據。理論發展的過程通常都很務實,只不過在解釋或預測實際現象時有可能不夠精準,而用來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時,也無法保證每次應用都可以獲得理想的結果。

一個實務上廣泛應用的理論

接下來提示一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理論: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百餘年前由一位比利時的統計學家提出,其計算式如下。

計算公式為:BMI=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幾乎每位關心自己身材或健康的民眾,對於這個理論都已經琅琅上口,而醫師和健身中心教練也會用這個理論來檢視民眾的身體狀況,人體生理學和運動生理學課程的教師必定會在課堂上介紹,教科書當中也必定會說明。

由於腰部是人體最容易堆積脂肪的部位,因此直接測量「腰圍」就可以顯示肥胖程度,若顧及體型對腰圍的可能影響,則可以改用「腰臀比」。事實上,這兩者也都是民眾和醫師常用的肥胖指標。

那麼,為什麼還要發展出BMI這個肥胖指標呢?因為每個人體脂肪分布並不一致,有些人集中在腰部,有些人還分散到後背、上臂後側、和大腿內側等部位,只看腰部未必精準。那麼,直接將體重除以身高不就得了,為什麼身高還要取平方呢?同樣是為了精準,因為人體的長、寬、高(體積)都會影響體重,只拿身高比較會忽略了身體的寬度與厚度,但長寬高三者相加或相乘都沒意義(任一和或積都有無數個可能的長、寬、高組合),而且寬度與厚度影響較小,所以將兩者對體重的影響合併成另一個身高。

然而,隨著性別與年齡的不同,脂肪和肌肉的相對比率也有所差異,因此簡單的BMI無法精準地反映所有人的身體狀況,於是有體脂肪率(body fat percentage)的誕生。早期必須下水測量身體的體積,配合體重推算出身體平均密度,然後才用公式計算出體脂肪率。目前已經可以用BMI直接換算,最常用的公式出現在1991年的英國學術期刊上,內容為:體脂肪率=(1.2 x BMI) + (0.23 x年齡) - (10.8 x性別) - 5.4,其中性別部分男性數值為1,女性數值為0。這個例子也顯示出,理論會不斷推陳出新,讓其內容更完善。

理論為實務而生,實務因理論而善

以上針對BMI的討論顯示出學術研究的重要性。學界探討現實中的肥胖問題而發展出BMI,民眾和業界則使用BMI來評估身體狀況,讓肥胖問題獲得較好的控制,甚至業界也據以開發出測量BMI和其他肥胖指標的儀器設備,例如InBody同時提供BMI、腰臀比、肌肉量、和體脂肪率等數據……其原理是脂肪與肌肉的導電性有別,同樣是源自於學術研究的發現。

因此,若將「實務」解釋為實際的現象或解決實際問題的做法,那麼包括BMI在內,「理論為實務而生,實務因理論而善」可說是平實之論。即使將實務視為「職場上所做的事情以及做那些事情所採用的方法」,那麼不論你是不是醫師或健身教練,只要你使用BMI或體脂肪率來評估身體狀況,你就是在進行實務操作,而且是在運用理論來進行實務操作!

換言之,理論和實務並非站在彼此對立的位置,也並非彼此水火不容,實際上的關係是理論提供了實務操作的參考方向乃至於具體方法,而實務操作則可以借著採納理論而獲得比較理想的成果。當然,除非受制於某些規定,例如公司的SOPs或主管單位明訂的規章制度,否則你在評估身體狀況時,並不一定要採納BMI或體脂肪率。

這點也說明了理論與實務的另一種關係:不知道該理論則不可能採納,知道該理論也不一定會採納,所以理論未必能夠轉化成實務,而採納某種基於理論而誕生的實務後,也未必知道自己是在使用某種理論。以BMI而言,不知道BMI為何而未採納是見識不足,採納BMI卻不知道自己在使用理論,是對理論的無知與偏見(不知BMI也是理論,認為實務上應用的就不是理論等等) ,而知道BMI的存在卻不予採納,則是基於價值判斷的個人自由!

我們每天生活在理論當中卻不自知

實際上,理論包括對於真實世界的描述與分類,因此我們可以說是「每天都生活在理論當中」。隨意舉例,你上班的地方是不是有不同的人做不同的工作?這是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所說的「分工」。你上班的地方是不是有許多職位高低不等的主管,是不是對於各種事務有許多規定,是不是宣稱公開公平唯才是用?這是社會學家韋伯所說的「科層組織」。臺灣不是以民營企業為主體,政府不會直接對企業下命令嗎?這是經濟學家所說的「資本主義」。臺灣不是有許多企業的高級主管不是股東嗎?這些主管被學界歸類為「專業經理人」,而企業大多由專業經理人主持的資本主義社會,則被學界稱為「管理資本主義」…至於從網絡到威而鋼那諸多自然科學發明就不用說了!

你當然可以說,許多理論都與生活無關,或對實務及業界毫無貢獻可言。確實如此,有些理論原本並不關心應用價值,屬於為了「探索事實」或「追求真理」的結果,例如究竟是地球繞太陽或太陽繞地球,都不影響我們的生活,也不會改變企業的運作。但這個答案反映出我們對自然現象的了解,對於我們每天看到的日出日落提供較正確的解釋,是人類好奇求知衍生的重大發現...雖然美國至少還有兩成多的民眾不知道正確答案,臺灣也接近一成。

有一條老花邊新聞或許能夠讓你體會這個答案的重要性:一位俄羅斯美女當選了「俄羅斯太太」,受訪時被問到這個問題而結果答錯了,輿論大譁,最後迫使她歸還后冠!另一個關於理論普及的真實範例:微積分當中的導函數在百餘年前的美國還被視為「高深的數學」,但幾十年前就已經納入高中和大學先修班課程!

相關焦點

  • 只緣身在此山中,不識廬山真面目
    全面地看問題廬山,天下馳名的奇山之一。我國古化文人學士都喜歡米此遊覽,或放歌山水,交相唱和,或撰碑文,作遊記,勒出石,賦詩詞,為後人留下了豐富燦爛的藝術珍品。一次,蘇軾也來了。一入山,只見山谷奇秀,峰巒迭嶂,雲第詭譎。他對廬山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漫步遷回小路,往來山中南北,流連忘返十餘日。
  •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鬼滅之刃劇場版的票房奇蹟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越是了解鬼滅這部作品,可能就越是搞不清楚它為什麼會這麼火。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樣的人會以自己掌握的信息,也就是鬼滅這部作品本身的素質,包括它的劇情、畫功、節奏、人物刻畫等等來對它做出評判。而一旦進入這樣的思維,就基本上不可能找到原因所在了。
  • 不識銀河真面目,只緣身在此星中,科學家是如何知道銀河系全貌的
    引言:通過一張張的銀河系全貌圖,我們了解到原來銀河系如此璀璨,其中有明顯的幾根旋臂,銀河系中心的亮度不可言喻。但人類本身就在銀河系中,人造探測器又無法飛出銀河系對它進行全貌觀測,那麼銀河系全貌圖是怎麼來的呢?
  • 特稿∣創業情境與創業理論:只緣身在此山中
    2009年《組織管理研究》(MOR,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第5期專門組織了一次特刊,發表了兩位學者關於此議題的研究成果:「中國管理研究的未來:中國管理理論與管理的中國理論」(The Future of Chinese Management Research: A Theory of Chinese Management versus A Chinese
  • 星辰文藝丨羅維:讀《小王子》(八)只緣身在此山中
    因為村子上空,像森林上空一樣,看到的只是一團不動的煙,一種白色的奶液,火只是在暗中蠕動而已。在一萬米高空,時間也像停滯了,因為看不到運動。看不到劈劈啪啪響的火焰,折裂的柱梁,翻滾的濃煙,看到的只是琥珀色中凝結的灰白奶汁。  飛行員坐在戰鬥機艙中從高空看到戰爭中的大地:  我們看到法國熊熊燃燒,看到海洋閃閃發光。我們在高空中老了。
  • 遊廬山美景,品廬山美味,好吃又營養的廬山三石
    大家好,我是蔣芬聊美食,美食總是會給我們帶來無窮的魅力和令人難忘的故事,接下來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來品嘗江西獨有的特色味道吧。沒有來到廬山的人想必都有聽過這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悠久的歷史使得廬山飲食在集百家之長後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廬山,不僅風景吸引人,當地特產美食也是讓人垂涎三尺。
  • 廬山現入冬首場瀑布雲,一路淹沒逶迤群山,為冬日匡廬帶來生機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廬山升龍霸,靜觀瀑布雲。瀑布高懸川流下,遮天蔽日好景觀。說的就是百年不遇廬山瀑布雲奇景。廬山的山體受偏東南風影響,雲霧在風力的吹動下,促湧成強勁的雲流,漫過山野,俯衝谷底,冷暖氣流交匯,形成瀑布雲。
  • 江西廬山是冰川遺址嗎?為何大半年時間都是霧天?
    在江西九江市南部,有一座令人神往的山,那就是以「奇秀甲天下」而著稱的廬山, 宋代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曾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實際上說的就是廬山多霧,這裡一年之中,差不多有190天是霧天。
  • 廬山現入冬首場瀑布雲景觀 是時候了解一下瀑布雲形成的原因及條件了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廬山現入冬首場瀑布雲景觀 是時候了解一下瀑布雲形成的原因及條件了 廬山瀑布雲的美景你見過長什麼樣子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那令人驚嘆的廬山現入冬首場瀑布雲長什麼樣子?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廬山升龍霸,靜觀瀑布雲。
  • 湖南四縣相爭的地質生態公園,有廬山般美景,「仙子山」美稱
    在我小時候就聽我老爸說過,他也去過癩子開採煤礦,我當時根本不知道癩子山在哪裡,現在才知道原來在道縣、寧遠、江華、藍山四縣交界處。昔日癩子山什麼樣很難考究,自從2006年開始,寧遠政府關閉了所有的採礦點和冶煉廠,整體規劃,綜合治理。2015年,寧遠再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設九嶷山原鉛鋅礦尾砂綜合治理項目。施工隊員通過封礦洞、埋尾砂、防滲漏,種植黑麥草和高山杜鵑等植被修復生態。
  • 蜀門秦關:遺落在川陝交界的「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美景勝地
    爬山峰頂,極目遠眺,奇峰挺立,峽谷幽深狹窄,好一派「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桃源勝景。遊罷光霧山,夜宿南江縣桃源鎮上,尋一飯館,吃了桃源土雞,喝了桃源當地自釀的苞谷酒,一陣醉意襲來,聽著一夜的松濤聲聲,合衣而眠。
  • 廬山之中深藏一處人工湖,有三個名字,每一個名字都詩情畫意
    導讀:「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的《題西林壁》讓我們認識了廬山,也對廬山的風景充滿了嚮往。對於廬山的風景,有太多太多的溢美之詞了,我們都知道廬山是我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以雄、奇、險、秀聞名天下。
  • 吉力馬札羅:神奇的赤道雪峰,不一樣的美
    神奇的傳說,增添了我們的遊興。隨後,汽車駛到山腳下,我們在一家小旅店稍事休息後,便急著去登山。若想攀登最高峰,來回需要四天,我們哪裡有這樣充裕的時間,只好能攀多高算多高吧。蘇東坡詩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從遠處看,吉力馬札羅是一座巍巍雪山:到了山中,鑽進遮天蔽日的叢林,卻反而看不見雪山的姿影了。
  • 《三十而已》:三個女人不同命,只緣身在此山中
    一個人的言語行動反映出她的性格,你可能不知道,你舉手投足的氣質,暴露了隱藏的命運。遠觀勝過近看,耽於安穩,安分守己鍾曉芹在看到山時,她問,山的那邊是什麼呢?過了許久,曉芹說,可是我覺得,遠觀比近了看更了味道。遠觀代表著未知的風險和機遇,鍾曉芹是乖乖女,從小聽父母的話,相親結婚,婚後很多日常之事都是丈夫做,在辦公室裡更是一個便利貼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