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被拉下神壇半年來,面對網友們的「口誅筆伐」,他在幹嘛?

2020-08-20 我是科學人

​新冠疫情以來,無數「逆行者」成了群眾眼中的英雄,但一個人除外——高福。

提起高福,網民都是憤慨的。特別是近日,高福當選德國科學院院士,與愛因斯坦、居裡夫人、達爾文等享譽世界的科學大師,成為「跨世紀」的同事,評論區又沸騰了。

「只會發論文」「斷言新冠病毒不會人傳人」……這些固化的標籤,讓高福深陷輿論旋渦幾個月。但從當選國際院士這件事來看,他依舊穩居科學界大佬的位置。

論文風波,僅有開場

科學界為何尊崇高福?還是得從引起爭議的論文說起。

新冠疫情之初,高福聯合多位專家在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了一篇論文。論文清晰地通過數據分析得出結論:「自2019年12月中旬以來,密切接觸者之間發生了人傳人。」

12月就人傳人了?有時間發論文,沒時間上報國家、通知民眾嗎?

一時間,作為通訊作者的高福被推至風口浪尖。哪怕頭頂壓力回應,「這是一篇回顧性分析!12月中旬還不知道是什麼病,病原不清,都是調查400多例流行病學的推論!」但是,網友們不買帳。

少有人查流行病學回顧性分析是什麼。沒人在意,這就是個「由果溯因」的描述性研究,也沒人知道,這類臨床研究的輔助手段,讓「經驗主義」造福了多少非萎縮性胃炎、中青年腦出血患者、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大家的關注點變成了「人傳人」。

借著論文爭議的熱度,大量媒體跟風「打臉」高福,說他曾斷言,新冠病毒不會人傳人。但最開始的言論是「沒有足夠的證據表示人傳人」「調查未發現明顯人傳人」。

沒有證據,實為處在搜尋的過程中。直接得到「不會傳播」的結果,難道不是消息傳播中,個別者的臆測?

高福稱,在1月19日專家組的會議上已經確認了存在「人傳人」現象,當時需要討論的是「人傳人」的嚴重程度。「我認為在任何情況下,科學家都不能夠說不存在人傳人的現象。因為對這個病毒大家都不熟悉,但是它屬於冠狀病毒『家族』。(冠狀病毒)總是人傳人的。」

但是,公共衛生工作者不能根據「懷疑」來做判斷,而是根據證據來做判斷。

雪崩時,攔不住「雪花」

隨著網上惡評的發酵,「人傳人」言論的真假不重要了。他們開始了地毯式「人肉」,發現:高福原來是「獸醫」出身;高福涉嫌違紀、違法被調查;高福只會發論文,連成就都是450篇SCI文章。

一波又一波的嘲弄,一次次不帶求證、斷章取義的轉發,證明了「一心想勇闖天涯的雪花,攔不住」。

一個現象值得深思:高福一出新聞,評論區第一時間永遠在點讚鍾南山、致敬李蘭娟,甚至有人在問,這到底尷尬了誰?但網際網路是有記憶的,高福沒出新聞的時候,網友們在憤慨什麼?鍾南山的兒子因為一條愛馬仕皮帶被罵太扎眼,「鍾南山1200元掛號費值不值」被刷上知乎熱評,李蘭娟還沒離開武漢已經被瘋傳她幫兒子賣藥……

真相究竟是什麼?他們是真看不見,還是裝看不見?

不知道從何時起,總有些人不製造爭議就渾身難受。有好事者直接開帖,對比鍾南山、李蘭娟、高福等人的學術成就。

拿「搞臨床的」和「研究流行病傳播的」做比較。或者此處該問一句,跳得高和跑得快,哪個更厲害?

站在以人為本的角度,鍾南山院士等人是主攻,給人看病,關注對象是人;高福院士類似「輔助」,分析疾病原因、預防方法,除了給「主攻」提供科學性觀點,還得研究動物源性病毒有什麼辦法控制住、以後如何杜絕。

這麼看來,要觀察動物,把禽流感等跨種間傳播的機制弄明白,可能就是某些觀點中的「獸醫」吧。

寫論文當然也是真的,畢竟傳播機制研究出來,不搞內容輸出,難道把這些實用型的有效內容束之高閣嗎?

盲人摸象式了解,扔掉!

靠著突出的貢獻,高福相繼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3年)、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014年)、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2015年)、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外籍院士(2016年)、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2016年)和愛丁堡皇家學會外籍院士(2017)。

這些頭銜有什麼用?最直接的,就是代表著中國學者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話語權。

拋開9個院士頭銜,說高福的科研貢獻只有論文,也未免太淺薄。不往遠了說,2014年,西非的「伊波拉」來了。

這跟中國有關係嗎?「病毒旅行不需要籤證」,高福的職業敏感性讓他明白,等到世界危險了,中國再出手就晚了。

面對伊波拉肆虐的未知環境,在撤出醫療援助團隊之際,高福帶隊在生死狀上籤下了名字。那一年9月15日的傍晚,他放下碗筷,對妻女說,「明早,我要去獅子山,這件事就先別告訴爺爺奶奶了」。同行者62人,高福擔任領隊,他當時的身份已經是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

中國疾控中心,同高福一樣,在這次疫情中飽受爭議。它確有不足,但不該背下所有的鍋。

5月的兩會上,作為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在建言直指管理漏洞。

行政管理的漏洞理應指出,不過,這不能成為湮沒專業技術的理由。這些年來,高福打造的團隊一直跑在防疫前列,無論SARS、MERS、甲流、塞卡,還是禽流感、豬流感……他們都在跟進。

說起豬流感,前陣子故態復萌,也引起了一股小騷動。高福的新論文(沒錯,又是論文)顯示,這次的豬流感主要因為G4病毒。它在2013年出現,2016年開始成為主流,2018年佔了絕對優勢,能與人型受體結合。

這是歷時8年、橫跨10省市的調查分析結果,詳實的數據量可以作為後續針對性研究、判斷的依據。

除了豬流感,高福看似「神隱」的幾個月,其實也一點兒沒閒著。據媒體報導,2月,他參加全球論壇介紹中國抗疫進展,接待世衛組織專家、溝通防治工作;3月,曾視頻連線指揮赴伊朗支援的專家……6月,解讀北京新發地疫情。

再或者,看看科學界這幾個月有跟風鍵盤上的「罵聲」嗎?

吃瓜吃全程。作為一個合格的5G衝浪兒,未知全貌,別開無腦炮。

《我是科學人》紀錄片由長安信託特約贊助。

相關焦點

  • 奧特曼:新奧特曼設定公布,蓋亞奧特曼會被拉下神壇?
    圓谷每年都會推出新的奧特戰士,在澤塔奧特曼結束之後,圓谷公司又註冊了一位新的奧特戰士的名字他就是特利迦奧特曼。根據現有的情報來看,令和第三奧特利迦奧特曼跟前面的泰迦奧特曼和澤塔奧特曼有些不同,前兩位奧特戰士都跟昭和系列的奧特戰士有關。
  • 統治者的「窮途末路」,中世紀英國貴族是如何一步步被拉下神壇?
    人們羨慕貴族,無非就是因為貴族擁有一個國家絕大多數的經濟和最巔峰的權力,但是一旦貴族們喪失這些能力,那麼他們就會變成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廢物。 1688年,貴族氣氛和傳統最濃重的英國發生了這樣一件事,這件事情被稱為光榮革命,他將國王和貴族拉下了權力神壇,逼迫他們籤訂了「權利法案」。
  • 龍珠超破壞神被拉下神壇 孫悟空吉連和希特擁有超神實力
    秦巴在線6月27日訊 龍珠超破壞神被拉下神壇,孫悟空吉連和希特擁有超神實力。日本動漫《龍珠超》正式進入「宇宙生存篇」最精彩的大戰環節,八大宇宙八十名選手已經進入比賽場地,蓄勢待發,大戰即將開始,比賽是殘酷的,輸掉的宇宙會被全王直接清除。因此,這次大戰每位選手都會拼死相搏,全力以赴保衛自己所在的宇宙安危。
  • 既然已經將牛頓經典力學從神壇拉下,為什麼我們還要學習它?
    這是一個比較尖銳的話題,畢竟大家都只知道自愛因斯坦的狹義與廣義相對論發表以後,牛頓的經典力學就已經從神壇上被拉下,那麼很多圍觀群眾可能會認為,既然廣義相對論可以囊括一切,為什麼還要學習牛頓經典力學?不是可以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了麼?
  • 侯德榜:放棄高價專利,將「奢侈品」肥皂被拉下「神壇」
    "學神"侯德榜現在的純鹼價格低廉,肥皂香皂曾經的洗護界"奢侈品"也終於被拉下神壇,戳破了價格泡沫,走進千家萬戶。這一切的一切都要感謝一個叫做侯德榜的中國人!他在1890年生於福建,從小就十分好學,家族中的長輩更是對他寄予厚望,嚮往他能飽讀天下詩書,最終金榜題名,所以取名侯德榜。
  • 這位「中國第一」終於被拉下了神壇,原來是P圖界的馬保國
    這位「中國第一」終於被拉下了神壇,原來是P圖界的馬保國作者 | 小侯提示本文不是正式文學作品,僅僅用於與所有內行人士以及外行人士交流,所以就用我們平時的口頭語寫,不會刻意使用書面語言請自己搞清楚這兩個字的區別)網友態度1.最可笑的抬槓首先回應一下某個抬槓抬得最可笑的人,他居然說我給李濤的照片打馬賽克是不尊重李濤。他說這話讓我非常懷疑他應該是正在上小學三年級左右的小朋友。
  • 將有機菜「拉下神壇」 賣菜越來越專業的盒馬意欲何為
    將有機菜「拉下神壇」一盒300g的有機青菜,在盒馬的價格是4.8元。雖然相較普通青菜略貴,但和其他電商或超市售賣的類似品質有機青菜相比,盒馬的價格已算是平價。資料圖 企業供圖「我們並不是突發奇想要進入有機菜領域,實際上已經悄悄試水了近兩年,這個價格可以說是行業超低價。」 盒馬上海區域生鮮採銷總監陳華表示。
  • 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連說3個「Never」:我從沒說過不存在人傳人現象!
    高福曾就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問題對公眾說不會人傳人,但大家發現他在早前於海外權威醫學雜誌發表言論提及存在人傳人現象。隨後,中國疾控中心和高福回應論文爭議,意思是,《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雜誌發布時間是29日,投稿時間是27日,不是網友說的2周前就投稿,也就是說人傳人觀點是在鍾南山對大眾宣布之後,才寫進論文的。另外,發表於國際頂級醫學期刊The Lancet(《柳葉刀》)的文章,發表時間是1月24日,這篇文章主要是回顧性論文。
  • 一拳超人:波羅斯被拉下神壇,賽克斯一擊切掉地球一角,實力大增
    因為疫情不少動漫都斷更了,而一拳超人也不例外,在斷更2個月後的7月份,175話重製版終於上線了,不過這次上線的內容看得確實讓人頭皮發麻,因為這次波羅斯要被拉下神壇了!龍捲也發現了賽克斯力量的來源正是她的尾部,正當龍捲打算切斷賽克斯尾部的時候,賽克斯直接一束雷射對著龍捲就掃射了過來,雖然龍捲躲過了這束雷射,但是可怕的場面就來了,這束雷射直接把地球削掉了一個角,巨大的衝擊力讓這塊被削掉的土地與地球直接分離開來,看到這一幕的傑諾斯也表示這股能量已經超出了他探測器的上限
  • 收評:小甜甜們相繼走下神壇,失魂的市場誰能發糖
    >>>昔日在市場吒叱風雲的各種小甜甜均相繼走下神壇,像軍工茅航發動力,汽車茅臺長城汽車、鋰電的天齊鋰業、工程機械的三一重工,順周期中遠海控,名將的祭日,高位全面退潮,可謂不殺無名之輩,小甜甜們相繼走下神壇,失魂的市場誰能發糖?回歸盤面 市場大分歧時,就是檢驗個股以及賽道成色的好契機了,像電動車的比亞迪,光伏的陽光電源,大消費的海天味業。
  • 是誰把環評工程師推上了神壇
    一個水平評價類的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這麼低,簡直就是給這個行業的未來指明了方向:環評也要走下「神壇」了。林廣清先生的文章《是誰把環評工程師拉下了神壇》,寫得盪氣迴腸,讀完久久不能平靜。但是我想說,是誰把環評工程師推上了神壇?(一)環評工程師自2005年第一次開始考試,至今已走過14個年頭了。
  • 娛樂圈說錯一句話就可能跌下神壇
    邊上的小夥伴提醒她別再捏斷了,她竟然非常無所謂地說「沒事,他可以再修」。之後網友們開始坐不住了,紛紛指責袁姍姍不會說話,沒有腦子。袁姍姍在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後趕快的發微博道歉但是,這番道歉並沒有獲得網友原諒,哪怕是在她自己的微博下,還是一片指責之聲。網友們認為本不是不動腦子說話的問題這與說話沒有關係,而是文化修養薄弱,缺乏對文物的敬畏之心。
  • 章子怡被喊阿姨,把粉絲踢出群並拉黑,背後折射了女明星的年齡焦慮...
    半島全媒體記者 仲維莉1月6日,一名網友發文表示遭章子怡刪除評論、拉黑,同時還被移出了粉絲群,因為他在留言的時候,自以為幽默地說了一個梗,稱呼章子怡為「阿姨」。截圖中顯示,該粉絲問章子怡:「阿姨你還記得你的專業是幹嘛的嗎?」隨後,該粉絲被移除群聊並拉黑。
  • 高福:回歸科學,能打贏新冠這場仗
    面對新冠病毒的種種問題都需要用科學去解答。2020年11月14日,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在「第11屆財新峰會:重建全球信任」上呼籲,病毒「逃過」了人類的知識和認知,無論是溯源還是認識病毒,現在都只能回歸科學,用科學的辦法解決這些問題。10月17日,中國疾控中心(下稱中疾控)在對青島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
  • 網友:安檢是幹嘛吃的?
    網友:安檢是幹嘛吃的?昨日,TFBOYS在北京開的五周年演唱會順利落下了帷幕,但是在演唱會現場居然出現了雷射筆,據現場粉絲所說,雷射筆照到了王源的眼睛裡去了,易烊千璽也差一點,王俊凱也是。而雷射筆照射到眼睛的話可能會造成視網膜、黃斑嚴重受損,甚至可能還會造成永久失明。
  • 德高望重的老戲骨摩根·弗裡曼也跌落神壇,被爆騷擾女性?
    就又有一位好萊塢德高望重的演員要被拉下神壇了…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獨家報導,一共16人舉報老戲骨摩根弗裡曼對女性有性騷擾行為。其中的8位女性自稱是受害者,指控摩根弗裡曼曾對她們有過性騷擾和「不恰當的行為」。另外8個人則表示自己目擊了摩根弗裡曼的不恰當行為,包括撫摸女性後背,試圖掀女性裙子等等。
  • 倉鼠們生了10幾隻幼崽,餵食時卻疑惑了:抱著娃在幹嘛呢?
    來看看下面這個網友分享的小故事,真讓人有些看不懂了。這位網友家裡養了幾隻倉鼠,大家都知道倉鼠的繁殖能力是很強的,它們通常一胎能生下不少的幼崽呢,所以很多養倉鼠的鏟屎官在它們生產後都直呼養不起了。而這幾隻倉鼠也是,生下了10幾隻幼崽,主人也是照看有加。
  • 韓國棋手李世石不敵AI「韓豆」 圍棋大師帶著的光環走下神壇
    韓國棋手李世石不敵AI「韓豆」 圍棋大師帶著的光環走下神壇時間:2019-12-21 22:19   來源:中國小康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韓國棋手李世石不敵AI韓豆 圍棋大師帶著的光環走下神壇 中新網12月21日電在21日的退役賽中,韓國棋手李世石不敵人工智慧的韓豆,以1勝2負落敗,
  • 高中班主任老師在教室貼上太陽膜,他想幹嘛?網友的回覆挺有意思
    高中班主任老師在教室的窗上貼上太陽膜,他到底想要幹嘛? 在這條新聞的下方,有一位網友的回覆挺有意思的:「當年我們高中有個班正好從窗戶能看到老師的辦公室,同樣老師的辦公室也能從窗戶看到班裡的情況
  • 高福:預計下月新冠滅活苗三期臨床揭盲,今冬疫情挑戰會更嚴峻
    這場演練名為:Event 201,邀請了15名政府、商界及公共衛生領袖參與,演練在瘟疫流行下如何在不同政策選項中作決定。高福說,這次推演與新冠疫情時間非常接近,發展路徑非常契合。彼時,會議還就應對可能出現的疫情給出了多條建議,包括政府應加強利用大公司的能力、向疫苗研發傾斜資源、應做好應對疫情的經濟準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