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的暗物質取經路 |「率先行動」計劃

2020-09-05 中國科學報

作者 | 沈春蕾

愛因斯坦曾說過:「宇宙中最不可理解的事是,宇宙是可以理解的。」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目前能被人類觀測到的部分只有5%,還有95%看不見摸不著的部分是暗物質和暗能量。

2015年12月,「悟空」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發射升空,這是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的首發星,也是中國發射的首顆天文衛星,由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抓總研製,中科院多家科研院所共同參加有效載荷、科學應用系統等工程項目研製工作。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以下簡稱紫金山天文臺)是「悟空」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的首席科學家單位和項目發起單位。

「我們探索暗物質的道路才剛剛開始,還會有越來越多的好消息傳來。」這是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首席科學家、紫金山天文臺臺長、中科院院士常進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近日,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和科學研究入選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59項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之一。

來自中國的建議

太陽繞銀河系中心旋轉一周所需的時間是2.3億年,要把太陽固定在這樣的圓周軌道上運動需要向心力,產生這樣的向心力需要太陽軌道內包含大約1011倍太陽質量的物質,而可以觀測到的恆星和氣體的質量只有大約一半。

「由此可見,還有一些不可見的物質貢獻了更強的引力,這些物質可能是暗物質。」常進以太陽的運行為例向《中國科學報》介紹道,「暗物質是宇宙的主要組成成分之一,約佔宇宙總份額的1/4,對暗物質物理本質的認識將突破現有的物理學框架,打開新的物理世界大門。」

近年來,探測暗物質粒子已成為一項重大科學問題,世界各國正在不遺餘力地通過各種手段開展暗物質探測研究。

早在20世紀末,紫金山天文臺的空間天文團隊就開始從事空間間接探測暗物質的研究。1997年,美國宇航局在南極開展了一項名為ATIC(先進薄電離量能器)的氣球探空項目,用來觀測宇宙線。

當年,常進從這個項目中敏銳地發現了問題:「ATIC只觀測宇宙線,有點浪費呢!」

於是,遠在中國的常進給ATIC項目首席科學家發出一封建議郵件,並通過自己的反覆演算和證明,最終說服對方使用自己團隊研發的觀測高能電子和伽馬射線的新技術方法。

2000年底,重達兩噸的ATIC觀測設備在南極升空,在距離地面37公裡的高空,成功實現了對高能電子的觀測。

在常進的建議下,ATIC項目誕生了一項最有價值的發現——宇宙射線正負電子在高能段超出天體物理背景模型。

2008年11月,一篇題為《3000億~8000億電子伏特能量區間的宇宙射線電子「超」》的文章發表在《自然》上,報導了科研團隊第一次發現宇宙高能電子異常,常進是論文的第一作者。

隨後,常進發現:「氣球實驗觀測時間短、數據量較小,殘餘大氣導致的系統誤差也比較大,因此對該正負電子『超』的本質無法給出準確的答案。」為此,他帶領團隊想到發射空間衛星進一步改進測量,以期在電子觀測以及暗物質探測方面取得突破。

將想法變成現實

基於南極氣球實驗以及前後開展的載人航天、探月等一系列項目中積累的技術經驗,在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的支持下,2011年12月空間科學先導專項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正式立項,2015年12月,「悟空」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成功發射。

常進帶領中科院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和科學研究團隊僅用了4年時間就將想法變成現實,實現了中國空間天文衛星零的突破。

常進從小喜歡物理,本科選擇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專業。1992年來到紫金山天文臺後,他開始從事空間探測研究。為何要「轉行」?他的回答是:「空間探測是以近代物理的研究為理論基礎,只是把實驗從地面搬到太空。」

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研究員李華旺是暗物質衛星系統總設計師,他告訴《中國科學報》,暗物質衛星絕大部分工作是由國內科研單位完成的。

其中,暗物質衛星的探測器研製單位包括紫金山天文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和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衛星平臺由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研製;載荷所用的BGO晶體材料由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製。

在國際合作方面,瑞士日內瓦大學和義大利佩魯賈大學參與了矽徑跡探測器的研製。當前正在從事的數據分析和科學研究工作,也由中國、瑞士和義大利等數家單位的科研人員組成的分析團隊聯合開展。

紫金山天文臺是有效載荷總體及科學應用系統所在單位,負責有效載荷的總體設計和研製,具體承擔了4個子探測器中的2個,即BGO量能器和中子探測器的研製(BGO量能器主任設計師單位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並且承擔了地面科學應用系統的建設等工作。

「悟空」發射升空後,常進感嘆道:「所有這些工作都離不開載荷研製單位的支持和合作,大家一起保證儀器運行正常、數據刻度準確、科學成果可靠。」

「延壽」平穩運行

2019年9月,「悟空」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第二批科學成果正式公布。「悟空」獲得TeV-100 TeV(1TeV=1萬億電子伏特)能區精確的宇宙線質子能譜,並發現新的譜結構。這是「悟空」繼電子能譜觀測後取得的又一項重要發現。

「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是我國首顆專門用於科學研究的衛星,很多工作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照搬,需要大家『小心而又大膽』地摸索。」常進解釋道,「小心」是指做任何一件工作都必須高度負責,十分謹慎、考慮周全;「大膽」則是在沒有先例的情況下要敢想敢做敢試。

在研究過程中,擺在科研團隊面前的現實問題是,我國的空間科學研究跟國外比起來,起步晚了很多年,用於空間項目的投入也相對較少,這樣的情況下如何能夠在國際競爭中取得優勢,是非常大的挑戰。

常進介紹道:「我們採用了獨闢蹊徑的設計思路,不貪大求全,在某些指標方面做到國際領先。」事實表明,「悟空」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以遠低於國際上其他同類設備的價格,實現了能量解析度、觀測能段覆蓋和粒子鑑別能力等幾項指標世界最優,為取得最好的科學成果奠定了基礎。

空間工程項目特點是投資大,風險也大。一顆衛星送上天了就沒有辦法維修,一個小的毛病就可能導致這顆衛星「報銷」。常進經常打比方說:「一塊錢的電阻可能使幾百億元的衛星『報銷』,所以我們的責任很大。」

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是一個團隊的工程,最多時有300多人參與研製。「衛星研製過程中遇到了好多問題,其中有些問題光靠年輕人是不夠的。」常進回憶道,「我的已從大學退休的老師們也參與其中,無償幫助我們解決難題,很讓人感動。」

李華旺透露,如今「悟空」號各探測器完好如初,已經進入「延壽」運行階段。

目前,常進團隊的主要任務是保證暗物質粒子衛星平穩運行,採集更多的數據用於科學研究,並對儀器的性能進行進一步的準確刻度,提高測量精度,減小系統誤差。「我們正在積極開展下一代暗物質粒子探測器的設計和關鍵技術預研究,期望在不遠的將來,我們能找到暗物質粒子。」常進說。

《中國科學報》 (2020-08-27第1版 要聞)

編輯 | 穆穆

排版 | 志海

不想錯過中國科學報的推送?

關注並將我們星標吧!

方法如下 ↓

相關焦點

  • 「悟空」的暗物質取經之路|「率先行動」計劃
    2015年12月,「悟空」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發射升空,這是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的首發星,也是中國發射的首顆天文衛星,由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抓總研製,中科院多家科研院所共同參加有效載荷、科學應用系統等工程項目研製工作。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以下簡稱紫金山天文臺)是「悟空」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的首席科學家單位和項目發起單位。
  • 「悟空」的暗物質取經之路
    2015年12月,「悟空」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發射升空,這是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的首發星,也是中國發射的首顆天文衛星,由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抓總研製,中科院多家科研院所共同參加有效載荷、科學應用系統等工程項目研製工作。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以下簡稱紫金山天文臺)是「悟空」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的首席科學家單位和項目發起單位。
  • 中科院公布「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進展
    昨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情況。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會上介紹,「率先行動」計劃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從2014年至2020年底,要基本實現「四個率先」,即「率先實現科學技術跨越發展,率先建成國家創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國家高水平科技智庫,率先建設國際一流科研機構」。
  • 中國科學院全面完成「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目標任務
    據介紹,中國科學院已全面完成了「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目標任務,產出了一大批重大原創成果,突破了一大批關鍵核心技術,引領帶動中國多個領域方向躋身世界前沿,為2030年全面實現「四個率先」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量子信息、中國天眼……「率先行動」計劃取得這些重大成果
    中新網9月16日電 16日,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發布會上介紹,「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科技產出目標任務圓滿完成,產出了一大批重大成果。16日,國新辦就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介紹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量子信息、中國天眼……「率先行動」計劃取得這些重大成果
    中新網9月16日電 16日,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發布會上介紹,「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科技產出目標任務圓滿完成,產出了一大批重大成果。16日,國新辦就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介紹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一文讀懂丨「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都做了啥?
    據央視新聞9月16日消息,在今天(16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表示,「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在量子信息和凝聚態物理、深空深海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領域方面都實現了重大突破。
  • 菩提有12字輩徒弟,可取經路悟空為何一個都沒見到?他們去了這裡
    但令小編疑惑的是,這老菩提的學堂規模也不小,可是除了悟空,後來再也沒見過其他的學員 ,他們都去哪兒了呢?當初,悟空千裡迢迢的來到了老菩提居住的山中,用自己的誠心打動了他老人家,於是順利地進入了這個學堂 。
  • 遙感地球的脈動丨率先行動計劃
    近日,中科院公布了「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空天院)的「全球遙感空間信息系統」項目榜上有名。自2014年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實施以來,空天院認真貫徹落實,聚焦重大重點項目,不斷協同創新,取得了重大科技成果。如今的這份榮譽,不但是對他們7年潛心攻關的最好總結,也讓他們覺得,自己離夢想又近了一步。
  • 遙感地球的脈動|「率先行動」計劃
    近日,中科院公布了「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空天院)的「全球遙感空間信息系統」項目榜上有名。自2014年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實施以來,空天院認真貫徹落實,聚焦重大重點項目,不斷協同創新,取得了重大科技成果。如今的這份榮譽,不但是對他們7年潛心攻關的最好總結,也讓他們覺得,自己離夢想又近了一步。
  • 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進展如何?量子信息和凝聚態物理方面已領跑國際
    與非網 9 月 17 日訊,在日前國新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就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有關情況作出介紹,量子信息和凝聚態物理方面在國際上達到了並行領跑。率先在國際上實現了千公裡級的量子糾纏星地密鑰分發,從衛星向地面雙向的量子糾纏分發,還創造了光纖量子密鑰分發超過 500 公裡的世界記錄。據悉,「率先行動」計劃共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從 2014-2020 年底,要基本實現「四個率先」,2020 年—2030 年要全面實現「四個率先」。而今年也是「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的收官之年。
  • 中科院連續8年居自然指數全球首位,「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碩果...
    ◎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六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新年賀詞中提到的22項重大科技成果中,有14項是由中國科學院(以下簡稱中科院)牽頭或作出了重要貢獻;在7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中,中科院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得了3項,作為主要完成人獲得了1項,佔全國的57%;在自然指數國際排名中
  • 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目標完成
    央視網消息:在昨天(16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介紹,通過六年改革創新、研究攻關,中科院全面完成「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目標任務產出了一大批重大原創成果,為2030年全面實現「四個率先」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中國科大6項研究成果入選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
    近日,中科院圍繞「三個面向」凝練總結出59項「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我校負責的光量子計算、大尺度光量子信息處理和亞納米分辨的單分子光譜成像等研究成果以及參與的空間科學前沿探索與月球探測、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和科學研究進展等5項成果入選「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成果進展。
  • 「明星」pi-分子養成記|「率先行動」計劃
    在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化學所)聯合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以及微電子研究所等多家單位,圍繞pi-分子體系開展深入研究,創造出一批「明星」分子,引領了分子材料和器件研究,奠定了柔性光電子應用的核心物質基礎。今年8月,這項成果入選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59項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
  • 西遊取經路上,靈山上打死的是悟空還是六耳獼猴?你聽如來怎麼說
    有很多人在看到真假美猴王這一集時,有說其實打死的是真悟空,那麼究竟是誰呢?一起來看看吧。 就連手中的兵器如意金箍棒也是如出一轍,悟空會的地煞七十二變、筋鬥雲和法天象地等法術,六耳獼猴也都會。
  • 「集團軍」讓量子研究捷報頻傳|「率先行動」計劃
    作者 | 陳歡歡近日,光量子計算和大尺度光量子信息處理兩項成果雙雙入選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59項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歐盟早在2016年也提出過「歐洲量子技術旗艦計劃」,打算用10年建成量子網際網路。可喜的是,我國在這一領域,相關基礎研究和工程技術水平都處於國際引領地位。今年3月,我國科學家剛剛創造了光纖量子通信509公裡的新紀錄。同時,「墨子號」保持著星地之間1200公裡量子通信的世界紀錄。「墨子號」和「京滬幹線」的成功實施,構建了國際首個天地一體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雛形。
  • 為「北鬥」上天鋪就科技路|「率先行動」計劃
    近日,「中國衛星導航系統重大專項」成果入選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59項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
  • 尹正《我們的徵途》非洲取經 解鎖別樣西遊路
    擔心之餘有細心網友發現,本次尹正的非洲之路是向西而行,聯想到之前殺青的電視劇《大話西遊之愛你一萬年》中的白色布衣搭配丸子頭造型的唐僧形象,粉絲笑稱「尹正這回是真踏上了取經之路」。熱心粉絲更在網絡上發起「尹唐僧西遊之路」話題,引起關注。  在現實生活中,尹正一直「低調做人,高調做事」。出發前尹正希望在《我們的徵途》綜藝中少說多做,以行動說話。
  • 在先進核能路上披荊斬棘|「率先行動」計劃
    近日,中科院公布了「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加速器驅動先進核能系統原理驗證及關鍵技術重大突破」榜上有名。「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核能是目前最高效的能源,但隨核燃料裂變反應產生的乏燃料,其放射性可持續幾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