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木人 婚姻與家庭雜誌
文:木人 編輯:賈方方
來源:婚姻與家庭雜誌(ID:hunyinyujiating99)
願婚姻裡的我們可以謹記初心,拒絕偷懶,讓儀式感、行動、溝通這三把鑰匙,把婚姻這顆植物澆灌得生機勃勃。
——小婚家
每個人走進婚姻都是奔著幸福去的,而幸福的姿態是需要持續保養的。
好的婚姻一定是勤快的,有儀式感、多行動、勤溝通,缺一不可。
而一旦「懶」了,忽視儀式感,做的少了,溝通消失,兩個人之間有了縫隙,蛀蟲腐蝕就有了可乘之機。
01
儀式感,是婚姻華麗的面子
有人說戀愛越美好,婚姻失敗率越高,因為落差太大,難以接受。
《幸福三重奏》中有一幕,奚夢瑤、謝楠和白慧明聊天。白慧明把自己與于謙20年的婚姻,做了總結。
婚後,她專心在家照顧孩子和家庭,于謙事業忙碌,常常奔波在外。看似和諧的背後,似乎也有些小小的遺憾。
「我們領證的日子是二月二十二,辦事的時間是五一。」可是,兩個人卻從來沒有過過結婚紀念日。她說:「我們20年了,從來沒有記得過,轉天想起『昨天咱倆結婚紀念日,忘了』,忘了忘了吧。」
說這話的時候,她的笑臉之中隱藏著一絲苦澀。
儀式感,說著似乎像空殼,意義卻不容忽略。
它不應該隨著時間的推移,漸行漸遠,也不應該因為兩個人在一起越來越久,而消失不見。儀式感是平淡生活的調味品,是喚醒美好的小技巧。只需稍稍用心,絕對是收穫大於成本。
一項對英國2000對夫妻的研究調查顯示,在婚姻進入第三年時,很多夫妻就把彼此的付出當成理所當然,其中,49%的人已經表現出對伴侶的不滿。
乍見之歡容易,久處不厭很難。為什麼?因為戀愛開始的殷勤很容易,漫長婚姻裡的持久熱情很難,一不小心就被一個「懶」字打敗。
美其名曰老夫老妻來拒絕儀式感,不過是偷懶的藉口。
因為彼此熟悉,所以當你需要幫助,不需要說「請您幫我」;
當他為你做了什麼,你也不再習慣「謝謝」;
你的生日、他的生日、你們的紀念日都不再是什麼特別的日子,禮物更是一種浪費,沒有必要,每一天都是一模一樣的日子;
……
於是,婚姻就有了倦怠感,以及對彼此的挑剔和不滿。
如果可以保持一顆感恩之心,偶爾創造一點驚喜,保持一點儀式感,生活就沒那麼多不滿,隨之而來的會是和諧幸福。
代表儀式感的禮物和禮貌,千萬不要省略,畢竟伸手不打笑臉人,禮多人不怪,這些都是幸福婚姻的添加劑。
02
行動,是愛意流動的法寶
看過一個小故事:
在某個聚餐場合,有人提議多吃蝦對身體好。
這時候,有個中年男人說:「十年前,當我老婆還是我女朋友的時候,她說要吃十隻蝦,我就剝了十隻給她!現在,如果她要我幫她剝蝦殼,開玩笑,我連幫她脫衣服都沒興趣了,還剝蝦殼咧。」
此言是大實話,卻沒什麼值得驕傲的。因為懶的後果是,婚姻變得日漸陳舊,感情不得不生鏽,日子索然無味,婚姻食之無味。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想要一直談戀愛,而不踏入婚姻?因為婚姻太容易使人變得懶惰,懶的背後是你心裡越來越沒有對方的證明。
看過一個視頻:
男人帶著表弟回來,看見女孩在洗螃蟹,問哪兒來的,女孩說媽媽知道自己喜歡吃,剛寄來的。
當她把一整盤子螃蟹端到餐桌,剛坐下便接了公司電話,就回屋去改計劃書。等她忙完走出來,發現老公和表弟躺在沙發上打遊戲,餐桌上一片狼藉,一盤子螃蟹,一個不剩。
那一刻,她多心寒?
眼前這個男人,沒有為你著想的行動,代表著心裡越來越沒有你的位置。
從幾時開始,他不會在自己吃螃蟹的時候,想起你愛吃,而為你留;
不會因為你做飯辛苦,而等著和你一起吃;
在婚姻裡沉浸越久,兩個人身體很近,可心卻很遙遠,那些戀愛時為你做的統統遺忘:
在外吃飯,為你剝蝦皮。
下雨天為你撐傘,傾斜的傘只為保護你,寧願淋溼自己。
你會遷就他喜歡吃辣,他會惦記你喜歡吃魚。
……
曾經總是為對方著想,總想為對方多做些什麼。如今,在婚姻裡,他眼裡只有自己,日積月累,你心裡也只裝得下自己。
當行動這個實實在在表達愛意的法寶,你們都不再使用,婚姻的幸福感也會大打折扣。
03
溝通,是溫暖直達心底的鑰匙
心理學上有句名言:無回應之地,即是絕境。
婚姻中的失語症,尤其令人絕望。
臺灣短片《餐桌上的陌生人》中有這樣一幕。
女人在準備吃飯,他帶著耳機,盯著電腦。無論她說什麼,他只是簡單應答,注意力全部盯著電腦,她黯然低下頭。
「現在菜好貴?」
他回應:「是嗎?」
「你有沒有聽到什麼聲音啊?」
他疑惑:「有什麼聲音嗎?」
她黯然:就是什麼聲音都沒有,好安靜,安靜得讓人心涼。
心理學上有個調味品效應,指的是夫妻之間的「廢話」「閒話」起到了「調味品」的作用,起到了感情的交流和點綴作用。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懶得講話,懶得傾聽,我們之間沒有語言帶給彼此的喜怒哀樂,彼此無溝通無接觸,慢慢習慣了靜靜的環境,喜歡了一個人的孤獨。那麼,婚姻中的你我怎麼會不漸行漸遠?當婚姻的溫度一度一度下降,一顆真心就會一寸一寸結成冰。
閨蜜吐糟,現在每晚和老公一張床,一人抱著一個手機,低頭,彼此沒有溝通,最近的距離卻有著最深的孤獨。
語言何其神奇,一言一語,啟動的是你我的嘴,拉近的是彼此的心。一旦溝通消失,心也就跟著遠了。
沒有語言的連接,即使我們在同一個屋簷下,你卻不知道我的習慣和愛好,早已經變了。正如《餐桌上的陌生人》,他拉著她,在家看電影。
「你喜歡看他的電影,對吧?」
「我早就不喜歡他了。」
可是,因為他願意開口陪她聊天,願意為她而變,就很美好。
當你願意打開溝通的閘門,你愛人的心門也會為你敞開。
有一項關於交流時間對夫妻關係的影響的調查,結果顯示:
平均一對夫妻每天的交流時間是71.6分鐘,
關係不好的夫妻只有27.6分鐘,
而關係融洽的夫妻高達80.6分鐘。
語言可以讓人笑口常開,唯有語言配得上「天花亂墜」。陌生的兩個人,因為語言得以認識;熟識後的你我,因為語言變得親近。
好的婚姻,是ta不僅願意和你一起慢慢變老,還喜歡和你一起聊到天荒地老。
04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只有人性化的人際互動,才能讓一個人體驗到自己是人。
無論是偶爾閃現的儀式感,還是充滿愛心的行動,以及日常溝通裡的溫暖,都是人心深處嚮往的美好,也是有利於婚姻這顆植物生長的肥料。
畢淑敏說,婚姻的本質是一種生長緩慢的植物,需要不斷澆灌,加施肥料,修枝理葉,打殺害蟲,才有持久的綠蔭。
願婚姻裡的我們可以謹記初心,拒絕偷懶,讓儀式感、行動、溝通這三把鑰匙,把婚姻這顆植物澆灌得生機勃勃。
作者簡介:木人,家居小主媽一枚。
編輯、排版:王雲峰
原標題:《打敗婚姻的,就是這一個字》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