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6月8日電(實習生蘇琬茜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邱晨輝)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今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由該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創提出的全新加速器驅動先進核能系統,可將鈾資源利用率由目前技術的「不到1%」提高到「超過95%」,處理後核廢料量不到乏燃料的4%,放射壽命由數十萬年縮短到約500年。這些為探索更高效、更安全的核燃料循環體系奠定了基礎,有望使核裂變能成為近萬年可持續、安全、清潔的戰略能源。
在當天的發布會上,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長徐瑚珊研究員表示,發展清潔、高效、安全、可靠的核裂變能,是解決未來能源供應、保障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然而,核裂變能可持續發展必須解決核燃料的利用效率和乏燃料的安全處理處置問題,這是國際核能界面臨的共同挑戰。
徐瑚珊說,2011年中科院啟動了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A類)「未來先進核裂變能-ADS(加速器驅動次臨界系統)嬗變系統」,經過6年多的不懈努力和奮力攻關,該專項從零開始,突破了一些關鍵核心技術並部分引領國際發展。在認識到傳統的ADS方案在經濟性上缺乏競爭力且技術挑戰巨大之後,該專項原創地提出了「加速器驅動先進核能系統」全新概念,並已通過大規模並行計算模擬研究證明了其原理上的可行性,完成了一系列實驗室模擬原理驗證實驗並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他說,中國科學家提出的「加速器驅動先進核能系統」變國際上「分離-嬗變」策略的「精耕細作、吃細糧」為「吃粗糧且吃幹榨淨」,將為全人類和平利用核能貢獻源自中國的原始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