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燃料研究獲突破 可將鈾利用率提到超過95%

2020-12-04 騰訊網

本報北京6月8日電(實習生蘇琬茜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邱晨輝)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今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由該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創提出的全新加速器驅動先進核能系統,可將鈾資源利用率由目前技術的「不到1%」提高到「超過95%」,處理後核廢料量不到乏燃料的4%,放射壽命由數十萬年縮短到約500年。這些為探索更高效、更安全的核燃料循環體系奠定了基礎,有望使核裂變能成為近萬年可持續、安全、清潔的戰略能源。

在當天的發布會上,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長徐瑚珊研究員表示,發展清潔、高效、安全、可靠的核裂變能,是解決未來能源供應、保障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然而,核裂變能可持續發展必須解決核燃料的利用效率和乏燃料的安全處理處置問題,這是國際核能界面臨的共同挑戰。

徐瑚珊說,2011年中科院啟動了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A類)「未來先進核裂變能-ADS(加速器驅動次臨界系統)嬗變系統」,經過6年多的不懈努力和奮力攻關,該專項從零開始,突破了一些關鍵核心技術並部分引領國際發展。在認識到傳統的ADS方案在經濟性上缺乏競爭力且技術挑戰巨大之後,該專項原創地提出了「加速器驅動先進核能系統」全新概念,並已通過大規模並行計算模擬研究證明了其原理上的可行性,完成了一系列實驗室模擬原理驗證實驗並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他說,中國科學家提出的「加速器驅動先進核能系統」變國際上「分離-嬗變」策略的「精耕細作、吃細糧」為「吃粗糧且吃幹榨淨」,將為全人類和平利用核能貢獻源自中國的原始創新。

相關焦點

  • 歷經8年,中國科學家將核燃料利用率從「不到1%」提高到「超過95%」
    按計劃,強流重離子加速器(HIAF)和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CIADS)這兩臺「國之重器」,將在2021年中建成。建成後,有望成為世界最先進的核物理研究裝置,並帶動形成國際領先的核物理研究中心。 其中,CIADS作為我國加速器驅動先進核能系統的燃燒器部分,將深入探索核廢料嬗變過程中的科學問題,突破系列核心技術、檢驗系統穩定性和可靠性,為未來工業示範裝置奠定基礎。
  • 中國鈾利用率提升60倍 50年資源變成可用3000年
    [提要] 我國科學家在核電技術方面取得重大技術突破,實現了核動力堆中燃燒後的核燃料的鈾、鈽材料回收。>  50年資源變成可用3000年    我國科學家近日在核電技術研究上取得重大技術突破,實現了核動力堆中燃燒後的核燃料的鈾、鈽材料回收,利用率至少提高60倍。
  • 中國新設計將鈾利用率提高至90% 核燃料資源維持時間可延長數千年
    據科技日報14日報導,中國已初步完成了熱功率為3000兆瓦的Z箍縮聚變—裂變混合反應堆概念設計。作為介於聚變堆和裂變堆之間的一種次臨界核反應堆,它可將目前核燃料資源只能維持100年的狀況延長到數千年。 但是由於目前人類還無法掌握可控核聚變技術,所以具體的可行性還有待觀察。
  • 利用有限鈾資源 走近核燃料再循環
    其中,全球最大的商用後處理運營商是法國的歐安諾(Orano)集團,每年可處理約1700噸乏燃料,相當於再次供應了約6000億千瓦時的電量。法國還將回收的鈾與鈽轉化為氧化物製造成鈾鈽混合氧化物燃料(MOX),在比利時、德國等地的35個核電站中使用。事實證明,MOX燃料的性能令人滿意。
  • 中科院提高鈾利用率超百倍,核裂變有望變為近萬年可持續能源
    中科院提高鈾利用率超百倍,核裂變有望變為近萬年可持續能源 新華社北京6月8日電,「原創提出了全新的先進核能系統,可將鈾資源利用率由不到1%提高到超過95%,有望使核裂變能從目前的百年變為近萬年可持續
  • 中國宣稱核研究取得突破 鈾資源可用三千年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中國新聞):中國科學家在核研究上取得重大技術突破:實現了核動力堆中燃燒後的核燃料的鈾、鈽(同「布」音)材料回收。而如果能將鈽材料在動力堆上實現循環利用,這意味著在現有核電規模下,中國已經探明的鈾資源從大約只能使用50到70年,變成了足夠用上3000年。
  • 核燃料不再用鈾?美國造出錒系核燃料,安全無汙染還沒有放射性
    核電站使用的核燃料以及裂變性質的核武器使用的基本都是鈾和鈽兩種元素。因此不少朋友可能想當然地認為核燃料只有這兩種,但其實任何元素在適宜的條件下都是可以發生核反應釋放核能的,只是不同的元素所需要的溫度壓力等條件不同,而鈾和鈽兩種元素需要的條件比較容易達到,比如鈾和鈽的半衰期、核能激發條件,能量釋放度等條件都比較理想,所以它們才會被用來當做核電站的核燃料以及核武器的炸藥來用了。
  • 俄羅斯成功在快堆測試鈾鈽混合核燃料
    (原標題:俄羅斯成功在快堆測試鈾鈽混合核燃料) [據sputniknews.com2016
  • 走近核燃料再循環
    其中,全球最大的商用後處理運營商是法國的歐安諾(Orano)集團,每年可處理約1700噸乏燃料,相當於再次供應了約6000億千瓦時的電量。法國還將回收的鈾與鈽轉化為氧化物製造成鈾鈽混合氧化物燃料(MOX),在比利時、德國等地的35個核電站中使用。事實證明,MOX燃料的性能令人滿意。
  • 【中國科學報】從1%到95%,「吃幹榨淨」核廢料!
    自2010年起,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先進核裂變能的燃料增殖與嬗變」及之後的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A類支持下,歷經8年,中國科學家將核燃料利用率從「不到1%」提高到「超過95%」,有望使核裂變能從目前的百年變為近萬年可持續、安全、清潔的戰略能源。
  • 探秘核燃料「鈾」:我國「鈾」資源儲量到底有多少?
    鈾化合物早期用於瓷器的著色,在核裂變現象被發現後用作為核燃料。世界鈾資源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加拿大、尼日等國,其鈾資源量均在10 萬t以上,合計超過世界鈾資源量的 98%。隨著近幾年全球鈾礦勘查開發力度的加大,世界諸 多國家鈾礦資源量均有增加。目前全球主要鈾開採情況如下:我國鈾產量尚處於相對較低階段,暫時不能滿足自身核電站發展需求,大部分的鈾礦資源來自於進 口。
  • 法國和德國兩機構合作開發新型研究堆核燃料 可代替高濃鈾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法國法馬通公司和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開始商業開發基於鈾-鉬燃料合金的研究堆核燃料,這種核燃料可代替有潛在核擴散風險的高濃鈾。合作團隊計劃在2021年初安裝一條可運行的鈾-鉬核燃料生產線,並計劃於2022年生產首批原型核燃料。慕尼黑工業大學、法馬通公司、法國替代能源和原子能委員會、勞厄-朗格文研究所和比利時核研究中心將參與輻照活動。法馬通公司生產的這種新型核燃料,使研究堆儘管使用低濃鈾也可保持性能。雙方的合作為研究、工業和醫用中子源提供了可靠和有效的保障。
  • 美國研發出釷和「高豐度低濃鈾」混合的新型核燃料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核電網訊:美國能源部愛達荷國家實驗室、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核工程與科學中心、清潔堆芯釷基核能公司三方合作研發了一種名為「為豐富生活的先進核能」的新型核燃料。這種新型核燃料是金屬釷和「高豐度低濃鈾」(鈾-235豐度在5%至20%範圍內)的混合物,將在美國生產,計劃出口至印度等新興核電市場,最快可以在2024年投入商業使用。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詹姆斯康卡評價稱,「金屬釷有較高的熔點和較低的工作溫度,抗堆芯熔毀能力強於金屬鈾」。
  • 釷Th宇宙中最原始的核素之一,未來將替代鈾的核燃料
    如何利用這些釷資源,變廢為寶,也是近年來人們在研究的課題。把釷當做核燃料開發,是目前釷資源最有前景的利用途徑。現在人們對核能的利用,通常是通過鈾-235的裂變反應。按照目前估計的核能發展趨勢,地球上的鈾-235儲量,將與化石能源幾乎同時枯竭,人類正在面臨核燃料鈾-235缺乏的危機。
  • 釷Th宇宙中最原始的核素之一,未來將替代鈾的核燃料
    如何利用這些釷資源,變廢為寶,也是近年來人們在研究的課題。把釷當作核燃料開發,是目前釷資源最有前景的利用途徑。現在人們對核能的利用,通常是通過鈾-235的裂變反應。按照目前估計的核能發展趨勢,地球上的鈾-235儲量,將與化石能源幾乎同時枯竭,人類正在面臨核燃料鈾-235缺乏的危機。
  • 美國核電技術取得突破 可製備安全無放射性核燃料
    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宣布,美國人在核技術方面取得了突破。他們一改過往使用放射性的二氧化鈾作為核燃料的方法,使用一種新的「燃燒合成」工藝,生產出安全的錒系核燃料。研究結果最近發表在《無機化學》雜誌上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研究人員說:「在目前的發電系統中,錒系氮化物燃料可能是一種更安全、更經濟的選擇。」「氮化物燃料也非常適合未來第四代核動力系統,該系統注重安全,並具有可持續的封閉式反應堆燃料循環,」研究人員表示,「與氧化物相比,錒系氮化物具有更好的導熱性,而且能量密度明顯更高。」
  • 驚奇元素鈾:除了核燃料,還能做催化劑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英文版APP現已上線,年度訂閱用戶每周直播科技英語講堂,還有科技英語學習社區哦~)根據最新研究,鈾除了做核燃料之外還有新的作用:作為化學反應催化劑來生產新一代藥物和塑料。該研究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 明明自然界中鈾-238最豐富,為什麼還要用稀有的鈾-235做核燃料?
    原子彈中常用的核材料是鈾和鈽,但在核能利用的核電站中,用的卻都是鈾,為什麼選鈾呢?為什麼核反應堆的核燃料都是鈾,而且還是鈾-235,不能是大量存在的鈾-238嗎?為什麼是鈾-235?核電站的中的核燃料利用的都是U-235,在鈾元素中含量超過99%的U-238除了吸收中子增值成鈽元素外,其他的用處就只能拿來知奧貧鈾裝甲或者貧鈾彈了!那麼為什麼不用U-238呢,非得用一丟丟含量的U-235?
  • 中國黑科技:這項技術將核廢料變廢為寶
    乏燃料是指經受過輻射照射、使用過的核燃料。由於核燃料在反應堆裡經中子轟擊發生核反應後,會有未用完的核材料以及種類眾多的裂變產物。其中危害性最大的有兩類:具有高放射性的次錒系核素,如錼93、鋂95和鋦96等;具有長壽命裂變產物,如碘129、銫135等。
  • 《瞭望》雜誌揭秘中國核燃料:世界最高等級的「安全生產」
    中國若要實現從核電大國到核電強國的轉變,沒有自主核電技術不行,自主核電技術不能為世界所用也不行。核燃料元件作為核電站的核心組成部分,僅僅停留在「拿來」的水平,無疑將成為中國自主核電技術研發和出口的「瓶頸」。特別是在「華龍一號」、CAP1400等自主三代核電技術研發取得突破之後,中國自主核燃料元件研發顯得更為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