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利用雷射捕獲原子方法開發出「冷原子熱電系統」模型

2020-11-23 OFweek維科網

  19世紀,科學家們發現,將熱電材料加熱會生成少許電流,但將獲得的電流提高到能勝任現代科技的需要一直是個巨大的挑戰。現在,瑞士科學家設計出了一種新奇的模型—「冷原子熱電系統」,有望大幅提高熱電材料的電流強度。

  用熱發電的過程一般如下:先讓一種可燃物燃燒,隨後將液體加熱帶動力學渦輪運動,最終產生電流。在熱電材料中,整個循環由天然的熱力發動機操作完成,不過這一方法效率低下,而且就目前已知的材料來說,熱電發電器的效率遠低於熱電廠的效率。

  瑞士蘇黎世聯邦高等工學院的蒂爾曼·艾斯林格領導的量子光學研究團隊製造出的模型位於一個由玻璃製成的真空室內,由鋰原子氣體所包圍。科學家們使用雷射,將氣體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在此條件下,氣體內原子的一舉一動就類似於物質內的電子。為了模擬熱電材料,原子被一束雷射所捕獲,從而製造出了一個空間上不斷變化的結構,其中的原子像物質內的電子一樣移動。

  使用被雷射捕獲的原子來模擬複雜材料的行為是ETH的科學家們百試不爽的方法。過去10年,他們用這種方法研究了超導體甚至一些導電設備,現在又開始模擬熱電材料。蒂爾曼·艾斯林格說:「使用簡單的」配方「,我們就模擬出了效率可與天然材料相媲美的熱電材料。」

  儘管目前該研究仍處於「襁褓」階段,但他們表示,該實驗可能會對材料科學產生重大影響。研究人員讓菲利普·布蘭圖特說:「我們的實驗有望作為一種基準。」該研究團隊打算在未來兩年內研究更複雜的系統。

  科學家們表示,這種「冷原子熱電系統」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熱電。因為天然材料非常複雜,很難對其做實驗,借用這一系統,可以進行理論和實驗間的對比,而且也可以探究材料內出現的瑕疵和混亂可能會產生什麼影響。新實驗也使科學家們能採用一種可控的方式,對熱電的基礎過程進行研究,這將有助於未來熱電材料的模擬和設計。

  目前,熱電技術主要用於為太空探測器(比如「好奇」號火星車)或傳感器等小型設備供電,但專家們希望,這一技術未來能用於更多領域。汽車公司正在測試不同的熱電系統,希望能利用汽車排放的尾氣發電,從而將油耗節省3%到5%。其他消費應用包括:通過身體熱為手機或手錶充電等等。

相關焦點

  • 雷射如何讓冷原子變得「溫柔」
    電子繞原子核運動,釋放能量,使整個原子與外界形成一個整體,不斷與外界形成能量交換,使整個原子處於運動狀態,運動的原子是熱血的原子。模擬電子繞核運動  在我們身邊,有這麼一群原子,它們表面很冷,但其內心絕對溫柔,它們被稱作冷原子。  在說冷原子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下與冷原子裡的冷對應的熱是什麼?熱的本質是什麼?
  • 雷射冷原子的故事
    今天讓我們借一波大氣寒流探索全宇宙最「酷」的科研:雷射冷卻原子。你會發現,原子氣體的物理世界相比日常生活的溫度可以低將近12個量級。The lights go out and time can't be measured :D1975年的1月,Hänsch和Schawlow發表了使用雷射冷卻原子的理論。
  • 雷射冷卻原子能造出強相互作用的量子觸點
    瑞士日內瓦大學和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科學家合作,用量子冷卻壓縮的方法,將兩種物質通過奇特的量子力學性質連接在一起。這一成果為深入理解量子物理學,製造出未來量子電路設備開闢了新途徑。  近日,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實驗團隊由蒂爾曼·埃斯林格和吉恩·布蘭圖特帶領。
  • 用冷原子"算盤"來解方程
    ,取得了利用規模化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方法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的重要突破。科學家們通過讓很低溫度的原子有秩序地排列起來模擬 「電荷」和「電場」的相互作用,從而求解出了重要的物理學方程。為了讓原子們乖乖配合 「表演」,這個冷原子研究團隊已經付出了十多年的努力。讓原子們排隊今年6月,這個研究團隊就曾在另一頂尖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論文,「劇透」過精確操控冷原子們的秘密。
  • 雷射冷卻囚禁原子並進行操控
    利用雷射冷卻並囚禁原子的技術,是物理學家獲得冷原子的經典方法。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操控微觀粒子。      7月底,陳帥應邀前往澳大利亞參加第22屆國際原子物理學會議。他驚訝地發現,會上提交的議題差不多都跟冷原子有關。有的用冷原子做精密測量,有的測量基本常數,有的測算時間,還有人提出用冷原子模擬凝聚態物理。
  • 用冷原子「算盤」來解方程
    ,取得了利用規模化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方法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的重要突破。科學家們通過讓很低溫度的原子有秩序地排列起來模擬「電荷」和「電場」的相互作用,從而求解出了重要的物理學方程。  為了讓原子們乖乖配合「表演」,這個冷原子研究團隊已經付出了十多年的努力。  讓原子們排隊  今年6月,這個研究團隊就曾在另一頂尖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論文,「劇透」過精確操控冷原子們的秘密。
  • 內態無損的冷原子溫度測量研究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量子光學重點實驗室冷原子物理研究團隊在冷原子溫度測量的研究中取得進展,在實驗中展示原子內態幾乎無損的冷原子溫度快速測量方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Physical Review Applied上。
  • 冷原子量子計算機到底有多冷?
    Quantum Core技術ColdQuanta的Quantum Core技術,將超冷原子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並使用雷射以極高的精度來操縱和控制原子。ColdQuanta使用其Quantum Core平臺製造組件、儀器和系統,應用範圍十分廣泛,從計時、導航到量子計算,從射頻接收器到量子通信系統。
  • 熱搜冷原子,讓你漲知識
    因此,科學家們利用原子中電子能級躍遷時的共振頻率作為精確的時間標準,這就是所謂的原子鐘。原子鐘說到底就是利用原子中電子軌道做的原子單擺。他利用雷射冷卻技術,實現了人類第一次對微觀粒子的操控。1997年,這位華裔科學家也因「開創了用雷射冷卻和捕獲原子的方法」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我們知道雷射是一種能量很強的光,具有熱效應,強雷射可以擊穿金屬,可以充當武器,但現在卻用雷射冷卻原子,這,是怎麼做到的呢?
  • 用冷原子「算盤」來解方程:潘建偉團隊研發量子模擬器獲突破
    ,取得了利用規模化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方法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的重要突破。科學家們通過讓很低溫度的原子有秩序地排列起來模擬 「電荷」和「電場」的相互作用,從而求解出了重要的物理學方程。為了讓原子們乖乖配合 「表演」,這個冷原子研究團隊已經付出了十多年的努力。
  • 冷卻原子能造出強相互作用的量子觸點 為製造量子電路設備開闢新途徑
    瑞士日內瓦大學和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科學家合作,用量子冷卻壓縮的方法,將兩種物質通過奇特的量子力學性質連接在一起。這一成果為深入理解量子物理學,製造出未來量子電路設備開闢了新途徑。
  • 長達10毫秒:成功捕獲高度激發態的環形裡德堡原子!
    裡德堡原子是處於高度激發態的原子,具有幾個獨特和有利的性質,包括特別長的壽命和對外場的高靈敏度。這些性質使得裡德堡原子在各種應用中都很有價值,例如對於量子技術的發展。然而,為了使裡德堡原子在量子技術中得到有效利用,科學家們首先需要能夠捕獲它們。
  • 長達10毫秒:成功捕獲高度激發態的環形裡德堡原子!
    然而,為了使裡德堡原子在量子技術中得到有效利用,科學家們首先需要能夠捕獲它們。雖然許多研究已經證明了使用磁、電或雷射技術捕獲裡德堡原子,但到目前為止實現的捕獲時間相對較短,通常在100μs左右。卡斯特勒·布羅塞爾實驗室(LKB)的科學家,現在實現了環形裡德堡原子更長的二維雷射捕獲時間最長可達10ms,其研究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期刊上,概述了他們所採用的方法,可能會為量子技術的發展開闢令人興奮的新可能性
  • 量子物理學:捕獲裡德堡分子自旋動力學的新理論模型
    在最近的理論研究中,東京大學,中國科學院,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和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一種結合了新方法的方法,能夠捕獲裡德堡電子自旋動力學和原子的軌道運動之間的相互作用。高斯ansatz的雜質去耦轉換。
  • 科學家利用雷射冷卻造出零下273℃中性等離子體
    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近日報導,科學家利用雷射冷卻,創造出溫度達到零下273℃的中性等離子體,其比太空深處溫度還要低。這一成果發表於《科學》雜誌,顯示了極端環境下(比如白矮星和木星中央)等離子體的新的可能性。  一般認為,雷射可用於加熱,但其實也可用於冷卻物理系統。
  • 冷原子鐘把太空時間計量精度提高1—2個數量級
    冷原子鐘是利用雷射使原子溫度降至絕對零度附近,使原子能級躍遷頻率更少受到外界幹擾,從而實現更高精度。在微重力環境下運行高精度原子鐘具有更重要的意義,既可對基本物理原理開展驗證實驗,也可發展更高精度的導航定位系統。  2016年9月25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發射並順利進入運行軌道。
  • 原子晶片上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在我國誕生
    隨著科學技物理術的發展,超冷原子介質在超高精度原子頻率標準、原子幹涉儀、量子信息存儲和信息處理等方面獲得了重要的應用。但是獲得超冷原子氣體和BEC凝聚體的實驗裝置過於複雜和龐大,而且價格十分昂貴,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向應用技術的發展。因此,研製小型化的冷原子實驗裝置(即原子晶片實驗裝置)成為國際上冷原子應用技術研究的重要發展方向。
  • 原子及近原子尺度製造——製造技術發展趨勢
    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於 2015年底啟動了從原子到產品(A2P)研究計劃,旨在研製出一種裝配方法,使製造出的大尺度材料、組件和系統能夠保留納米級材料的性能;針對電子產品與所處環境長期相互作用引起的可靠性問題
  • 法國實驗室首次成功將「裡德伯原子」捕獲時間提高至10毫秒
    裡德伯具有幾個獨特而有用的特性,包括特別長的壽命和對外部場的高靈敏度,使其對於各種應用,如量子技術開發非常有價值。為了使裡德伯原子能有效地用於量子技術,研究人員首先需要能夠捕獲它們。許多研究使用磁,電或雷射技術去捕獲這種原子,但捕獲時間相對較短,通常約為100微秒(1微秒等於百萬分之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