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期刊國際化是助推國家科研創新、彰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戰略步驟,已成為我國學術期刊發展的一項重大課題。
對於期刊而言,提升以作者國際化與讀者國際化為核心特徵的國際化水平需具備以下五項能力:首先,具有敏銳的前沿學術問題感知力,能夠瞄準世界範圍內重大問題;第二,具有獨特的行業資源吸納力,可吸引國際頂尖的學者及學術組織;第三,具有領先的出版新技術應用能力,能夠及時開展新模式出版,再造採編流程;第四,具有強大的傳播力,能夠強化網際網路思維,以用戶為中心優化傳播與服務;第五,具有品牌塑造與經營力,能夠積極開展營銷推廣,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平衡發展。
如何迅速提升這五項能力?世界知識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為其創造了重要條件。全文文獻、知識碎片、用戶行為數據、網際網路垂直內容等組成了世界知識大數據主要內容;分布式數據採集、可視化、大數據審稿、學者畫像、內容理解、XML動態排版、多媒體處理、多終端呈現、區塊鏈、神經信息檢索、智能問答、機器翻譯、知識圖譜等構成了垂直領域前沿技術的關鍵部分。
CNKI國際化數字出版平臺正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啟動研發。在推動與服務期刊大數據與前沿技術應用方面做了探索與實踐,取得了一定階段性成果。
從數據建設方面來看,已初步實現世界知識大數據。已建成聚合6.2萬餘種中外學術期刊、中外會議論文等的知識資源體系,共計30多類。並將中國的重要資源進行了智能碎片化處理和知識元抽取,形成了120多億條具有獨立意義的知識數據,初步實現了世界知識大數據,並正在與國際出版商探討新的合作模式。
從功能建設方面來看,包括以下內容:
一、基於大數據的期刊定位策劃。平臺利用CNKI已初步建成的世界知識大數據,支持辦刊定位科學決策,在海量激增的文獻中全面、準確挖掘和描述數以萬計的研究方向,以及數以百萬計的論文作者。實現了對國內外文獻主題(研究方向)標引、引文關聯分析、作者學科畫像、用戶行為分析等,可為我國期刊提供參考性知識服務。
二、基於大數據的期刊質量品牌建構。中國期刊要快速建立世界品牌,必須首先重構誠信和質量的國際形象。平臺充分利用世界知識大數據對稿件創新點的學術不端行為、創新性、科學性、先進性的自動化查證、驗證和對比檢測,並以此作為客觀評價基礎,同時,利用流程化、協同化的技術平臺連接國際小同行,對創新點的重要性做出準確判斷。其次,平臺還支持論文在發表後,公開審稿資料和審稿人信息,公開撤銷學術不端文獻,接受社會監督等功能,進而幫助期刊真正做到以「不發表沒有創新的原創論文」為底線的質量管理,做到不再被動等待發表後的引證評價,進而扭轉期刊的學術形象,並構成一種革命性的非對稱競爭模式,彰顯期刊價值,吸引國內外一流原創論文投稿。
三、支持四種新型數字出版模式的採編流程再造。平臺支持錄用定稿網絡首發、增強數字出版、協創論文出版、數據論文出版等新型出版模式。可實現原創論文與碎片化成果數據的快速註冊、研究成果與論證過程的充分表達、協同研究成果個人貢獻的真實表述,學術共同體共享科研數據等,從根本上滿足科研人員由其論文發表價值取向決定的本質性需求。
四、面向知識利用場景的期刊內容投送。平臺充分利用神經信息檢索、智能問答、用戶行為分析等先進技術,結合高度凝聚的優質知識資源,在滿足機構和個人及時、全面、系統、準確、快捷獲取和利用各類知識的同時,實現對用戶知識利用平臺的期刊內容精準投送,打通知識生產與知識傳播的數據正傳遞和逆傳遞過程,建立期刊與用戶間的數據銜接,為期刊重塑市場主體地位提供技術保障。
五、搶佔期刊消費市場先機的知識利用平臺建設。平臺面向以發現和破解複雜問題為目標的跨學科、跨行業、跨國界的研究協同,率先在國際範圍內開發並推廣以培育創新能力為目標的探究式學習系統、協同研學平臺等。全方位支持「眾智協同」、知識管理與知識服務、協同研討與探究、知識體系建構等,力爭為我國學術期刊大規模進入國際市場奠定傳播、擴散、利用的市場基礎。
六、面向供應鏈改革的全媒體期刊一體供應模式。支持全媒體期刊一體供應模式,打破原有按印刷、電子、網絡等載體類型區分出版和發行資質的方式,滿足期刊訂戶的選擇需求,形成合理的價值轉移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