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在行動】與世隔絕的「原始村落」如今新貌換舊顏

2021-01-20 央廣網

  

  央廣網烏魯木齊7月13日消息(記者 莫麗德爾)沒有路、沒有電、沒有信號、沒有網絡……在帕米爾高原上的塔什庫爾幹縣(簡稱塔縣)馬爾洋鄉,有一個與世隔絕的塔吉克族「原始村落」,叫皮勒村。皮勒村位於馬爾洋鄉東南部,是一座隱藏在帕米爾群山中的自然村落,塔吉克語意為「木碗」,距鄉政府51公裡,全村總面積約1890平方公裡。

  2011年,中央電視臺一部專題片報導了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馬爾洋鄉皮勒村的孩子艱難求學的故事,使得這個偏遠小山村引起了社會的關注。7月11日上午,記者跟隨中央網信辦「脫貧攻堅在行動」網絡主題活動一行從塔什庫爾幹縣城出發,沿著蜿蜒曲折的盤山公路,奔波近200公裡,到達了皮勒村。七年後的今天,在國家脫貧攻堅大潮中,這個被懸崖陡壁、激流險灘阻斷了與外界的交通的皮勒村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呢?

   

  五年前村民們還是住在這樣的土房裡

  天塹變通途 築夢皮勒村

  皮勒村自然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由於道路不通,皮勒村沒電、沒有自來水、沒有通信信號。用水要去山腳下的河裡挑。村民們如果想吃菜或者購物,也必須騎兩天的駱駝,再坐六七個小時的汽車,才能從縣城買回來。整體性貧困程度深,貧困面大。

  2013年,在自治區黨委的關心和幫助下,通過「通達工程」項目資金建成了從馬爾洋鄉政府至皮勒村的51公裡四級公路。2014年,通往皮勒村的最後一道天塹——皮勒村大橋也竣工通車,從此,皮勒村與外界的道路終於被打通。皮勒村大橋的竣工在方便農牧民出行的同時,也加快了該村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的進度。

  

  皮勒村大橋

  隨著道路的暢通,皮勒村實現了安全飲水、生活用電、廣播電視的入戶覆蓋,建成了幼兒園、文化室、衛生室、便民服務中心和惠民超市,進一步改善了村民的生活。

  在皮勒村,最漂亮的建築當屬村幼兒園。幼兒園裡小橋流水,樹木環繞,園內設施一應俱全,牆壁上色彩斑斕的圖畫都是孩子們的傑作。幼兒園的建築面積180平方米,現有23名學生,開設了2個班級。

   

 

  在皮勒村幼兒園上課的孩子們

  駐村第一書記帶領老百姓刷新「顏值」 

  皮勒村的基礎設施薄弱,脫貧攻堅任務重。產業發展落後,產業帶動能力不足,勞動力素質偏低。作為皮勒村第一書記的熱合曼·吾甫爾在激勵貧困戶走出貧困的過程中,俯下身子沉下心,用一顆真心與群眾促膝而談,了解群眾所需,解決群眾困難。在他看來,百姓的事無小事,都是大事。只有深入到群眾中,才能找到問題的癥結,同時也能跟群眾拉近距離。

  在採訪過程中他告訴記者,皮勒村致力於培訓村民打饢和種菜技術,確保每個村民家有饢坑、有菜園。今年,村裡要建立菜店和饢店,發展訂單農業,為村民們開拓新的增收渠道。除此之外,皮勒村裡還開設了就業培訓基地,培訓村民們烹飪、電焊、木工等職業技能,幫助他們外出務工。目前,有勞動力的家庭都實現了一戶一人穩定就業。

   

  皮勒村第一書記熱合曼·吾甫爾(前排右一)與村民在一起

    就業助增收 實現脫貧夢 

  馬爾洋鄉黨委書記高永剛說,通過轉為護邊員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轉移就業脫貧一批、發展生產脫貧一批、綜合社會保障兜底一批,針對貧困戶情況,逐戶施策,穩定增加貧困人口收入,實現貧困人口穩定就業。同時,皮勒村還結合實際,圍繞就業技能培訓制定扶貧攻堅實施計劃,把集中培訓和現場指導相結合,加強對青壯年勞動力技能的培訓,促進勞動輸出由體力型向技能型轉變。

  今年67歲的賽都克·阿不都拉汗家距村委會12公裡,他的家在皮勒村被稱為「最遠一戶人」。記者來到賽都克家看到,如今,他家的舊房子也被嶄新的安居富民房所替代,水泥路也鋪到了家門口,一座嶄新的路燈也拔地而起。

  「住上新房子、大病有醫保、孩子上學全免費……我們全家的生活越來越好,全家一年的收入都快趕上城裡人了。大兒子胡加是一名護邊員,每月有2600元的固定收入,目前在外執勤。2016年通過政府牽線搭橋,二兒子卡瑪得受聘成為公路養護員,一個月純收入4000元。給家裡購置了摩託車、粉碎機、犛牛,日子越過越紅火。另外還有糧食和草場補貼,不敢相信在有生之年還能住上新建的安居富民房,水、電、光纜都通到了家門口。感謝黨的政策,感謝村裡幹部對我們的幫助,讓我們老百姓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善。」賽都克說。

  皮勒村村民賽都克·阿不都拉汗家

  據了解,目前皮勒村全村有96戶222人實現穩定就業,對喪失勞動力的,全部納入社會保障兜底。2017年底,該村農牧民人均收入達到7480元。截至2018年6月底,52戶貧困戶搬遷至塔提庫裡搬遷點,住進了災後重建抗震房。全村居民已實現基本醫療全覆蓋、貧困家庭子女義務教育全覆蓋、通訊網絡全覆蓋、安全住房全覆蓋、符合享受低保條件人員低保全覆蓋。建成了佔地面積3000平方米的基層黨組織陣地,幼兒園、文化室已建成,相關器材設備已配發安置到位。建有村衛生室、安全飲水工程、便民服務中心和惠民超市。皮勒村至馬爾洋鄉政府的硬化路正在施工。根據國家脫貧驗收剛性指標,到2019年實現整村退出。

相關焦點

  • 追夢火焰藍丨脫貧攻堅先鋒村有支消防志願隊
    記者們走進這座脫貧攻堅戰中的先鋒村,也認識了5位穿著消防服的可愛彝族漢子。  綻放在涼山上的彝寨之花——火普村  火普村位於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在彝語中的意思是「山峰之巔的村落」,2014年在脫貧攻堅精準識別中,火普村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有79戶243人,屬於典型的高寒山區極度貧困村。
  • 平輿縣西洋店鎮開展「暖冬行動」助力脫貧攻堅
    映象網訊(記者 王東紅 通訊員 韓文藝)近日,平輿縣西洋店鎮積極藉助「雙替代」工程實施,統一為貧困群眾發放電暖器,紮實開展「暖冬行動」,為貧困戶、五保戶、低保戶等弱勢群體送上寒冬的溫暖,持續助力脫貧攻堅,提高扶貧質量和群眾滿意度。
  • 新泰市羊流鎮:讓思想解放成為脫貧攻堅的「心臟起搏器」
    如今的朝陽村,被滿山的百合花海所包圍,到了花季,走在街上隨處可聞沁人的百合香,過去無人問津的小村莊搖身一變成了世外桃源。除了村居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集體收入也上來了,朝陽村依靠著漫山花海成功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整個村集體脫貧,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而像這樣的村子,在羊流鎮並不在少數。
  • 「暖冬行,愛傳遞」—臨渭區中醫醫院開展暖冬行動助力脫貧攻堅
    為貫徹落實臨渭區脫貧攻堅「大走訪大排查大提升」活動,進一步提升幫扶村脫貧攻堅工作水平,鞏固脫貧成果,切實保障三孝村困難群眾的冬季生活,讓他們度過一個溫暖的寒冬,12月2日一大早,伴著飄飛的雪花,臨渭區中醫醫院院領導班子全體成員、幫扶幹部、部分醫療專家和恆達廣告周進鋒經理一同來到了豐原鎮三孝村
  • 貴州脫貧攻堅專題片《黔路花開》將亮相央視
    貴陽網訊 由省委宣傳部、貴州廣播電視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社教節目中心聯合製作的貴州脫貧攻堅專題片《黔路花開》,將於12月28日、29日21:20在央視科教頻道《探索·發現》欄目播出。該片採取故事化表達方式,講述了貴州省作為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全省幹部群眾團結奮進、苦幹實幹,推動貴州大地發生千年巨變、徹底撕掉千百年來絕對貧困標籤、書寫減貧奇蹟精彩篇章的生動實踐和取得的偉大成就。
  • 青島市北區「暖冬行動」助力脫貧攻堅幫扶共建
    11月28日,省級文明單位青島市市北區委宣傳部(文明辦)攜手市派萊西市院上鎮鄉村振興工作隊和青島笑姐志願者公益發展中心、青島聖德醫養康復集團居家照料指導公益團隊、青島大學醫誠志願服務團隊等志願服務組織,到萊西市院上鎮徐豐莊村開展「暖冬行動」,助力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幫扶共建。
  • 強化法治保障 護航脫貧攻堅——寶興縣築牢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法治保障
    四川新聞網消息近年來,寶興縣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堅決打贏脫貧攻堅的戰略部署,充分發揮法治在脫貧攻堅工作的護航作用,深入開展法治扶貧專項行動,通過「創新機制、普法鋪路、靠前服務」,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強有力法治保障。
  •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 小甘薯承擔起大事業
    半個多月以來,十九屆五中全會的公告早已傳遍了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的每個村落。全會確定和指出的發展方向,激勵著冬季裡仍在忙碌的每一位農民。在奈曼旗互利村甘薯加工廠院內,一塊塊雪白的「冰塊」鋪滿院落,讓人有置身冰川世界的感覺。村主任劉福生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這是我們村企業加工粉條用的甘薯粉,正在晾曬。」
  • 民進中央主席蔡達峰撰文論述新時代脫貧攻堅的特殊意義和顯著特徵
    新華社記者 鞠鵬/攝縱觀我國扶貧減貧的奮鬥歷程,新時代的脫貧攻堅具有特殊的意義和顯著的特徵。它確立了決勝的目標中國共產黨以捨我其誰的擔當精神,果斷作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大決定,作出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的莊嚴承諾。
  • 凝聚社會力量 助力脫貧攻堅——桑植縣總商會參與脫貧攻堅典型工作...
    強化政治引領,積極擔當作為,廣泛動員會員企業投身到光彩事業、「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和其他社會公益慈善事業中去,助力脫貧攻堅,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主要做法(一)瞄準目標,加強政治引領。同時爭取縣委、縣政府重視,成立社會扶貧指揮部,把「萬企幫萬村」行動納入脫貧攻堅整體規劃統籌考慮,與精準扶貧工作同部署,同督查,同考核。
  • 河北省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這是河北省在脫貧攻堅奔小康路上的莊嚴承諾,也是河北省用心用情服務殘疾人的初心和使命,為了這一承諾和初心,河北全省披堅執銳、攻堅克難、砥礪奮進,走出了一條具有河北特色的殘疾人脫貧攻堅之路,創造了520萬殘疾人同奔小康的輝煌業績。殘疾人脫貧是脫貧攻堅的「艱中之艱」「難中之難」,是脫貧攻堅的「硬骨頭」。
  • 脫貧攻堅|紅土地結出幸福果 ——穀城縣南河鎮蘇區村的脫貧之路
    村民的自覺行動,讓蘇區村變得越來越乾淨。與此同時,村委會下大力氣改善村容村貌:6公裡的村組道路被拓寬、硬化,村民出行更便利;60盞路燈整齊排列在道路兩旁,照亮村民的回家路;10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修建完善,村民有了集中活動的場地。為了保持環境衛生,村委會設置公益性崗位,讓村民擔任保潔員,隨時清理道路、廣場上的垃圾。
  • 「案例」落地生根才能講好扶貧攻堅故事:紀錄片《落地生根》創作啟示
    在超過1250天的時間裡,他們用脫貧攻堅精神踐行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用心用情用功講好脫貧攻堅故事,真實記錄這個貧困村「一步跨越千年」的艱苦而偉大的脫貧攻堅歷程。啟示一用聰慧「眼力」發掘脫貧攻堅的經典案例2017年全國兩會前,雲南省委常委、宣傳部趙金部長前往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與聶辰席局長共同作出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支持打造雲南脫貧攻堅題材紀錄片精品力作的決定。
  • ...脫貧攻堅群英譜】傾心為民 病倒在脫貧攻堅一線奇蹟生還 吳...
    10月,貴州高速集團積極響應中央、省委、省政府全面推進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的號召,按照省交通運輸廳統一部署挺進貴州省從江縣加勉鄉,在全公司範圍內挑選一批能吃苦、作風實、能打仗的幹部職工奔赴加勉鄉脫貧攻堅第一線。  貴州高速公路集團凱裡南收費站站長吳秀實得知消息後,主動請纓,第一時間報名,並迅速深入到加勉鄉真由村真蹲實駐,成為貴州高速集團派駐加勉鄉脫貧攻堅隊的第一批「扶貧人」。
  • 【地評線】西安網漫評:高鐵時代的「慢火車」跑出脫貧攻堅「加速度...
    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交通既是基礎也是先導。在鐵路密布、高鐵飛馳的今天,「慢火車」的開行似乎不符合市場規律,不過透過一則則新聞我們可以看到,全國81對「慢火車」主要分布在21個省市,覆蓋湘西、雲貴、川北、東北、南疆等35個少數民族地區,經停530個車站,人公裡票價不到6分錢。
  • 貴州脫貧攻堅專題片《黔路花開》將在央視科教頻道播出
    本報訊 (記者 趙相康)12月26日,記者從省委宣傳部獲悉,由省委宣傳部、貴州廣播電視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社教節目中心聯合製作的貴州脫貧攻堅專題片《黔路花開》,將於12月28日、29日21:20在央視科教頻道《探索·發現》欄目播出。
  • 甘肅隴南:攻堅「最後堡壘」 確保如期脫貧
    近日,甘肅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現場推進會在隴南召開,吹響了向脫貧攻堅「最後堡壘」發起總攻的號角。黨的十八大以來,甘肅隴南凝心聚力實施精準脫貧,全市有6個縣區脫貧摘帽,1565個貧困村退出,貧困人口下降至3.69萬,貧困發生率由53%下降至1.56%,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2621元提高到7734元,年均增速居秦巴山特困片區18個市州第一。
  • 三峽集團幫扶的四川涼山彝區7個深度貧困縣脫貧摘帽
    至此,三峽集團幫扶的四川涼山彝區最後剩餘的7個未摘帽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四川省88個貧困縣也已全部清零。普格縣洛烏鄉火博三峽新村新貌。譚勇 攝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在全國範圍內全面打響了脫貧攻堅戰,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
  • 貴港的2020:決戰脫貧攻堅 勝利的果實如斯甜美
    2020年是貴港發展歷程中極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共克時艱,經濟發展逆勢而上,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成績位居全區第一,主要經濟指標排名全區前列,脫貧攻堅交出高分答卷。現在,跟著小編一起,感受貴港的進步,滿懷信心昂首邁入2021年吧!2020年12月中旬,寒潮來襲,氣溫驟降。
  • 贛州市脫貧攻堅應知應會基本知識
    七、重要論述(一)打好脫貧攻堅戰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先任務。貧困村和所在縣鄉當前的工作重點就是脫貧攻堅,要保持目標不變、靶心不散、頻道不換。〈2018年5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和《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會議上指出〉(十二)四個堅持、兩個聚焦、三個著力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指導思想提出〉1.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2.堅持中央統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