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人類之光

2020-12-05 騰訊網

艾薩克·牛頓,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與蘋果的故事幾乎成為了全球兒童科學啟蒙的經典。我小時候,就是聽著這個故事長大的,同時開始了對世界和科學的探索與學習。隨著年歲漸長,牛頓這兩個字的含義在我腦海中也日漸豐滿。從牛頓三大定律到萬有引力定律,從三稜鏡和光的色散到大學裡的微積分,再到《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每一個規律和公式都是一個領域的裡程碑,而它們竟然都與「牛頓」這個耳熟能詳的名字掛鈎,由此可見,牛頓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啊!

接著,牛頓就活躍在了我們的作文素材裡,一個個鮮活的小故事被我們挖掘了出來,一句句經典謙遜的話語也感動並激勵著我們。令我印象尤為深刻的,是這位偉人生前說過的兩句話:「我不知道我在世人眼裡是怎樣的,但對我自己而言,我似乎只是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小男孩,偶爾自娛自樂,尋找光滑的鵝卵石或者奇異漂亮的貝殼,壯闊的真理之海就在我面前,等待著挖掘」,「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即使後來知道了這兩句話或許是有語境的,或許牛頓本人並不能和謙遜沾邊,但是它們本身存在就積極地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包括我。

我對牛頓的理解一直以來都停留在他的公式、理論以及後人口耳相傳的小故事裡,如講他兒時的動手能力、對世界的好奇心以及沉靜堅持的品格等等,直到最近,我看了一部關於牛頓的紀錄片——「艾薩克·牛頓:最後的魔術師」。紀錄片中,人們對這位大師的評價並不是單一的讚揚與歌頌,它讓我了解到了一個不一樣的牛頓。

這部紀錄片為什麼會稱牛頓為「最後的魔術師」呢,在紀錄片中,我得到了解答。「世界上有兩種天才,一種是普通的天才,一種是魔術師。一旦你明白了普通的天才在做什麼,你會想如果你再聰明一點,你也能做到;但你即使看到了魔術師在做什麼,即使你了解了,你仍會覺得這是個謎。牛頓就是一個魔術師,他似乎是一個能憑空得到靈感的人」,這是一個極其高的評價,而且我覺得牛頓本人也當得起這個評價。

這部紀錄片除了提到牛頓的傑出貢獻之外,更多地著墨於他鮮有人知的甚至被人刻意掩蓋的另一面,讓牛頓這個形象在歷史中更加豐滿。很難想像,理性主義的代表人竟然會用半輩子的時間研究鍊金術這種看起來一點也不科學的領域;一個神秘難懂的天才會害怕別人的質疑,會縮回自己的舒適區;一個驕傲的隱士和學者在晚年會執著於權力,打壓對手,粗暴地對待下屬;甚至連他與蘋果這個在後世家喻戶曉的故事都很有可能是在晚年自己編造的。然而這些事例也不能掩蓋牛頓對科學的貢獻,就像他的臭脾氣不能阻止他擁有許許多多的狂熱粉絲一樣。

在了解了這麼多面的牛頓之後,再次看到他的墓志銘時,我依然會熱淚盈眶。「艾薩克·牛頓爵士安葬在這裡。他以超凡的思考力,首先證明了行星的運動與形狀,彗星軌道和海洋的潮汐。他不知疲倦地研究光線的折射角,以及顏色所產生的種種性質。對於自然、歷史和《聖經》,他是一個勤勉、敏銳且忠實的詮釋者。他以自己的哲學證明了上帝的莊嚴,並在他的舉止中表現了福音的淳樸。讓人類歡呼吧,曾經存在過這樣一位偉大的人類之光。」就像英國著名詩人亞歷山大·波普寫的「自然和自然的規律 隱藏在茫茫黑夜之中。上帝說:讓牛頓降生吧。於是一片光明。」(顧津宇SC20014060)

相關焦點

  • 光的速度每秒30萬公裡,光到底是什麼?牛頓和科學家說法不一!
    光的速度每秒30萬公裡,光到底是什麼?牛頓和科學家說法不一!人類在探索世界和宇宙的過程當中,速度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僅是時間上的速度,還有就是宇宙中光的速度,只有在速度上不斷的進步,而不斷的研究,才能夠在探索世界的過程當中有所進步。
  • 光的真理是什麼?牛頓和惠更斯的千古論戰!
    光牛頓就是光的微粒學說的集大成者,認為光微粒遵循他發現的三大運動定律。牛頓發現陽光是由不同顏色的光混合而成的,他認為不同質量的光微粒產生了不同顏色的光,這些光微粒混合在一起,就變成了白光。牛頓牛頓死後70多年,才有人試圖復興惠更斯的波動學說。英國物理學家託馬斯?楊、法國物理學家菲涅耳用幹涉實驗證明了光是一種波。不過,對牛頓微粒學說的致命一擊發生於1850年。
  • 偉大的科學家傳奇之牛頓
    在美國學者麥克·哈特所著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牛頓名列第2位,僅次於穆罕默德。對牛頓的毛髮進行基因分析,認為牛頓是艾斯伯格症候群攜帶者(精神上太過孤僻的狀態),有XQ28基因(同性戀基因)的表現,這更增添了牛頓的神秘感,但並未影響到他巨人的形象。偉大的牛頓的墓碑上鐫刻著:讓人們歡呼這樣一位多麼偉大的人類榮耀曾經在世界上存在。詩人亞歷山大·波普為牛頓寫下了以下這段墓志銘:自然與自然的定律,都隱藏在黑暗之中;上帝說"讓牛頓來吧!
  • 牛頓——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絕無僅有的百科全書式天才
    偉大的法國科學家拉普拉斯寫到:「《原理》是人類智慧的產物中最卓越的傑作。」牛頓被譽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的萬有引力定律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把天上的運動和地上的運動統一起來,為日心說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持,使得自然科學的研究最終掙脫了宗教的枷鎖。牛頓還發現了太陽光的顏色構成,製作了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遠鏡。拉格朗日經常說:牛頓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天才。
  • 光的本質之光到底是什麼?
    光可以說是所有基本粒子中最具特色,最神奇的一種。沒有光,我們眼中的世界就會漆黑一片,整個宇宙的物質構架都會崩塌。光是什麼,是人類一直追尋的謎題之一。多彩的光線光的微粒說以及波動說光最早被牛頓科學系統地研究,他認為光是一種高速運動的微粒
  • 行業科普 | 光與技術漫談——光,人類對世界的第一感知
    對光來說,亦是如此。早在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大約公元前 476 年-公元前 390 年),墨子及其弟子所著的《墨經》中,就記載了其發現了小孔成像,並指出了光線沿直線行進的性質。文中具體所述如下:「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入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於上;首蔽上光,故成景於下。在遠近有端與於光故景庫內也。」
  • 光是什麼?是微波還是粒子?牛頓和歌德為何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光,使我們看到周圍的世界。我們通過對光的感知來收集物理世界的第一手信息,並觀察它們的變化。從這個角度來說,光的這種承載與傳遞信息的能力,也許就是它最重要也是最顯著的特徵。光賦予萬物生命。毫不誇張地說,光與我們人類甚至地球得以存在的生物反應過程和化學反應過程息息相關。
  • 英國文化之歷史人物:艾薩克•牛頓(雙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英美文化>正文英國文化之歷史人物:艾薩克•牛頓(雙語) 2013-07-29 09:28 來源:滬江 作者:
  • 青春勵志故事:牛頓
    他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是科學史上的巨著,提出了作為經典力學基礎的三個運動定律,實現了人類對自然認識的巨大飛躍,為世界科學做出了卓越貢獻。牛頓出生前,他的父親便去世了。牛頓3歲時,母親改嫁,從此牛頓便與外祖母相依為命。大約從5歲開始,牛頓就被送到公立學校讀書,12歲時進入中學。
  • 不止是牛頓,蘋果與光的故事
    他看見一個蘋果落下,想起了另一位最偉大的科學家——艾薩克·牛頓——曾讓同樣的事件「結出碩果」,即發現了萬有引力的存在。也就是說,牛頓明白了是地球通過讓蘋果落下,將這個蘋果拉向自己,同時也將月球拉向自己,令其在軌道上運行。顯然,愛因斯坦得出同樣的結論是毫無意義的,因為牛頓已經捷足先登了。
  • 兩大人類精華,睥睨天下,究竟牛頓和愛因斯坦誰的科學地位最高?
    我們從小的偶像,牛頓、愛因斯坦,都可謂人類的結晶人類的希望,牛頓與愛因斯坦都是站在科學界頂尖的巨人,一個開闢了經典物理學,一個引領了現代物理學。兩位劃時代的科學家,都是人類引以為傲的傑出人才。提出了光的微粒說;他還研討了音速,體系的提出了冷卻規律。在數學上,創建了微積分,證明了廣義二項式定理,還為冪級數的研討做出了奉獻。在力學上,提出動量和角動量守恆原理;光學上,發明反射望遠鏡,並基於對三稜鏡將白光發散成可見光譜,開展出了色彩理論。
  • 《機械宇宙》之淺談艾薩克·牛頓
    今天,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什麼是《機械宇宙》,它和偉大的物理數學家—艾薩克·牛頓又有著怎樣的關係。巜機械宇宙》這本書說是以機械命名,其實大體上說的是近代物理學的發展史,以及近代物理學發展的奠基人物—牛頓的簡介。
  • 牛頓實驗,揭秘白光本質
    1672年1月11日,牛頓被邀請成為英國皇家學會成員。當被詢問他的研究時,他以一篇長長的科學著作闡述了自己對於光的觀點,以基於這些觀點所做的實驗。牛頓認為白光是由平時所見的彩虹中所有顏色光集合而成的。牛頓的天才之處在於他設計了一個簡單的實驗,證明了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實驗的第一階段在一間用厚重窗簾擋住陽光的暗室裡進行。窗簾上有一個允許單束光通過的小孔,使光照射在三稜鏡上。光束通過三稜鏡後照射在房間另一端的白色牆壁上,色散形成有顏色的彩虹圖案。牛頓定義了這個圖案中的7種顏色:紅、橙、黃、綠、藍、靛和紫。
  • 牛頓的三稜鏡實驗
    牛頓的三稜鏡實驗本版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本報記者 韓天琪  在人類從外界獲取的各種信息的總體中,有80%以上是依靠視覺實現的,而光是構成視覺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人們對光的關注、思考和認識很早就開始了。
  • 倫敦瘟疫之年是牛頓的奇蹟之年嗎?
    牛頓是科學界神一樣的存在,他在數學上發明了微積分、二項式定理;在力學上提出了牛頓三定律;在天文學上建立了萬有引力定律;在光學上發現了白光是複合光,並且發明了反射式望遠鏡……這些成就,一個人一生只要做出其中一項就足以名垂千古,而牛頓做出了所有這些成就。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牛頓侮辱人之語
    這是讀者耳熟能詳的牛頓名言,常常被用來表示謙虛,但實際上,這句話並不是什麼謙辭,而有侮辱人之嫌。光學之爭牛頓稱站在「巨人」胡克肩上牛頓,一位家喻戶曉的科學家,每個中國孩子都知道他與蘋果樹的故事,寫作文也時常引用他的名言:「如果我看得更遠一點的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此表示要謙虛謹慎。
  • 賈伯斯與牛頓,誰對人類社會的推動力更大?
    賈伯斯比牛頓差了好幾個檔次?!牛頓是與愛因斯坦一個級別的,是人類有史以來排名前10的物理學家(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道爾頓、法拉第…)!在歷史長河中,科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生物學家/醫學家對人類的推動力,甚至要比帝王將相,還要大很多!商人和企業家,是遠遠比不了的!人類社會的多個重大歷史階段(採集獵狩文明時代、農業文明時代、工業文明時代、智能文明時代),都是由科技變革推動的!
  • 牛頓和愛因斯坦誰對人類歷史影響更大?
    答|百度派 @莫逆1:這個怎麼說呢,就理論上來說二者所處的時代不同,所以很難比較,但是我個人而言可能比較傾向愛因斯坦,至於為什麼呢,主要在於愛因斯坦的理論改變了人類對於我們這個世界的認知,給我們重新描繪了一下這個宇宙的基本法則,雖然就目前來說愛因斯坦的理論大多數沒有實際意義,但實際上愛因斯坦的理論給人類指明了一條通往未來的道路,而愛因斯坦相對論顛覆性的改變在於否定了絕對時間和絕對參照物的存在,從而改變了我們對空間和時間認知的概念,即時間和空間是物質相互作用的結果,而不是物質相互作用的背景,而在未來假如人類進入宇宙之後能擺脫低速度的困擾,那麼愛因斯坦可能比現在還要偉大。
  • 解讀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為啥是科學的?牛頓到底偉大在哪裡?
    牛頓出生於1643年,他建立了一套在人類可感知的範圍中能夠解釋世界上許多的物理現象的萬有引力理論。萬有引力定律為啥是科學的?牛頓到底偉大在哪裡?之所以說牛頓的理論只能夠解釋人類的可感知範圍內的現象,是由於現代科學指出,牛頓力學在面對兩個極端世界(即宏觀和微觀世界時)就會失去解釋力。有趣的是,在牛頓理論失效的地方,正是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這兩門堪稱現代物理學支柱的學科能夠發揮所長的地方。
  • 科學網—牛頓的三稜鏡實驗
    >■本報記者 韓天琪 在人類從外界獲取的各種信息的總體中,有80%以上是依靠視覺實現的,而光是構成視覺不可或缺的要素。 總體來看,在牛頓之前,人們對太陽光的顏色及彩虹的成因爭論不休。與此同時,大量新的分歧及新的光學現象陸續產生。直到牛頓做出了著名的色散實驗——牛頓的三稜鏡分解太陽光實驗——謎底才得以解開。 1666年,牛頓利用在家休假期間,找來了一塊三稜鏡,用來進行分解太陽光的色散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