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星系的類星體海嘯

2020-12-01 騰訊網

天文學家們利用NASA哈勃太空望遠鏡的獨特功能發現了宇宙中有史以來最活躍的類星體外流。這種外流起源於類星體,就像海嘯一樣橫穿星際空間,對類星體所在的星系造成了嚴重破壞。

類星體,天文學名詞,是類似恆星天體的簡稱,又稱為似星體、魁霎或類星射電源,與脈衝星、微波背景輻射和星際有機分子一道並稱為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四大發現」。長期以來,它一直是天文學家們難題榜單上的常客。

類星體的起源來自於黑洞。當黑洞吞噬物質時,熾熱的氣體將黑洞包圍並發出強烈的輻射,從而形成類星體。由黑洞附近激起的輻射壓力驅動的外流將物質推離星系的中心,這些物質會被加速到驚人的速度,甚至能達到光速的百分之幾。

維吉尼亞州布萊克斯堡的維吉尼亞理工學院的首席研究員納胡姆·阿拉夫解釋說:「這種自然現象裹挾的機械能應該屬於自然界之最了,在一千萬年的生命周期中,這些流出物所產生的能量是伽馬射線爆發的一百萬倍。這些外流每年都在推動數百個太陽質量的物質。這些流出物攜帶的機械能比整個銀河系的光度高數百倍。」

這是一個以活躍類星體為中心的遙遠星系的圖示

類星體外流如掃雪機一般掃過星系。於是,一些原本會形成新恆星的物質被從星系中清除出去,導致恆星誕生的過程停止下來。龐大的能量將氣體和塵埃推到比科學家以前認為的要遠得多的地方,產生了如銀河般寬廣的場景。

當這場宇宙海嘯猛烈撞擊星際物質時,海嘯前部的溫度飆升至數十億度,物質在大量的X射線中劇烈發出光譜範圍極廣的光,在人類視角中,這種現象宏大而輝煌。「首先,物質將在X射線和伽瑪射線中獲得大量輻射能量,然後能量會滲透進可見光和紅外光中,」 Arav說。「我們可以看到巨大的燈光秀,就像整個銀河系中的聖誕樹一樣。」

銀河系演化的數值模擬表明,這種外流可以解釋一些重要的宇宙學難題,例如為什麼天文學家能觀察到的大型星系這麼少,為什麼銀河系質量與其中心黑洞質量之間存在聯繫。這項研究表明,這種強大的類星體外流應該在早期宇宙中普遍存在。

「幾十年以來,理論家和觀測者都知道,有一些物理現象會阻止大型星系中恆星的形成,但是這種過程的本質一直是個謎。將觀測到的流出物納入我們的模擬可以解決銀河系進化中的這些突出問題。」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和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大學的著名宇宙學家耶利米·奧斯特裡克(Jeremiah P. Ostriker)解釋說。

天文學家研究了13個類星體的外流,他們通過觀測發光氣體的光譜「指紋」來記錄類外流加速的氣體的驚人速度。哈勃紫外線數據表明,由於氣體在空間中的快速運動,光吸收特徵峰產生了都卜勒頻移現象,在光譜中發生了位移。天文學家們將利用哈勃望遠鏡的紫外線觀測結果,持續觀察這一物理現象。

除了測量有史以來最活躍的類星體,該團隊還發現了另一個流出速度比其他都快的外流。在三年的時間內,它從每小時近4300萬英裡增加到每小時約4600萬英裡。科學家認為,隨著時間的流逝,它的加速度將繼續增加。

「哈勃望遠鏡的紫外線觀測使我們能夠追蹤類星體的全部能量輸出,從較冷的氣體到更大規模的高熱且高度電離的氣體,」馬裡蘭州巴爾的摩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的團隊成員Gerard Kriss補充說,「這些以前只有在更困難的X射線觀察中才能看到。如此強大的外流可能使人們對中央超大質量黑洞的生長與其整個宿主星系的發展之間的聯繫產生新的見解。」

該團隊還包括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研究生Xinfeng Xu和博士後研究員Timothy Miller,以及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的Rachel Plesha,這項研究結果於2020年3月發表在一系列六篇論文中,作為《天體物理學雜誌增刊》的重點刊物。

文章來源:NASA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哈勃望遠鏡發現不可思議的類星體海嘯
    根據最新研究,使用哈勃太空望遠鏡的科學家已經探測到類星體發出的能量爆發在它們的星系中咆哮。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和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報告了有史以來最活躍的三種類星體爆發。這些能量射流不僅給試圖了解其形成和加速過程的天文學家們帶來了困惑,而且還為試圖找出推動星系形成力的理論家提供了重要數據。這些爆發,就像波濤掠過星系一樣,釋放出了真正難以理解的能量。「 銀河系是一個中大型星系,其輻射總量基本上是每秒1044 ergs的數倍。」
  • NASA觀測到橫穿星系的類星體海嘯!
    近日,NASA觀測到了一個奇異而恐怖的現象——一道有史以來最活躍的物質外流如海嘯般橫穿星際空間,造成了大量星系損壞。
  • NASA用哈勃望遠鏡觀測到了橫掃星系的類星體「海嘯」
    它們從類星體發出,像海嘯一樣橫掃星際空間,對類星體所在的星系造成嚴重破壞。類星體是非常遙遠的天體,釋放出異常巨大的能量。類星體包含超大質量的黑洞,這些黑洞的燃料來自於墜入黑洞的物質,這些物質的亮度是由幾千億顆恆星組成的主星系的1000倍。
  • 類星體可以引發海嘯,撕裂星系,扼殺恆星的形成
    眾所周知,類星體是宇宙中最明亮的星系。當它們的超大質量黑洞貪婪地吞噬巨大吸積盤上的物質時,類星體會在太空中噴射出大量的輻射。更厲害的是,天文學家發現,類星體放射出的射線在其周圍的星系中傳播時,就像海嘯一樣,將物質以接近百分之幾光速的速度向外推。
  • 類星體引發的海嘯足以撕裂星系、阻止恆星誕生
    更厲害的是,天文學家發現,類星體放射出的射線在其周圍的星系中傳播時,就像海嘯一樣,將物質以接近百分之幾光速的速度向外推。這與我們在更古老的星系中觀察到的情況相一致,這些星系比那些擁有類星體的星系來得更平靜。事實上,長期以來,天文學家一直試圖找出恆星的形成究竟是如何終止的原因。因為如果恆星的形成不會終止,那麼宇宙則可能會和我們現在看到的不太相同,會有更大的星系和更多的恆星。有多種方式可以解釋這個謎題。
  • 類星體可以觸發橫穿星系的海嘯並扼殺恆星形成
    暢遊科學海洋,共尋宇宙之妙,大家好,我是南城~眾所周知,類星體是宇宙中最發光的星系,它們的超大質量黑洞從巨大的吸積盤中吞噬掉大量物質,從而在整個太空中散發出瘋狂的輻射。天文學家發現,類星體發出的輻射爆炸像海嘯一樣,在它們擴散通過周圍的星系時,以接近光速百分之幾的速度向外推動物質。
  • NASA觀測到,橫穿星系的類星體海嘯
    為了找到這個答案,科學家多次探測外太空,美國宇航局(NASA)觀測到了這一現象,活躍的物質外流如海嘯般橫穿星際空間,造成了大量星系損壞,這一場面就好像神級文明之間爆發的戰爭。NASA通過分析發現高能物質外流席捲星際空間,科學家表示這道外流是宇宙有史以來最為活躍的外流,它如同海嘯一般橫穿星系空間,導致沿途星系受到嚴重的損毀。
  • 類星體「海嘯」!科學家探測到接近光速13%的噴射,來自黑洞
    類星體「海嘯」以超過光速10%的速度在其宿主星系中攜帶著巨大的能量,最近美國航天局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提供了對13個類星體及其外流的觀測,但天文學家利用位於夏威夷莫納基亞的國際雙子座天文臺發現了一個更強大的來源,它現在位於「最具能量的類星體海嘯」名單的頂端。
  • 類星體流出物,星系形成過程的絆腳石
    它們來自類星體,像海嘯一樣穿過星際空間,對類星體所在的星系造成巨大破壞。  類星體是非常遙遠的天體,釋放出異常巨大的能量。   當這一宇宙海嘯猛烈撞擊星際物質時,衝擊波前端的溫度飆升至數十億度,其中的物質主要以x射線的形式發出光,但也在其餘光譜中廣泛發光。任何目擊這一事件的人都會看到一場燦爛的天象。Arav說:「你首先會得到大量的x射線和伽馬射線,然後會滲透到可見光和紅外光。」
  • 發現宇宙中最強大的能量「海嘯」,人類未來能夠利用這些能量嗎?
    這種駭人的巨大能量流從類星體中發出,它們像海嘯一樣撕裂星際空間,對類星體自身所處的星系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我們知道,類星體是宇宙中距離我們極其遙遠的天體,它們能釋放出異常巨大的能量。每個類星體中央都包含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由周邊墜落物質產生能量推動黑洞運行,其亮度最高能達到由數千億顆恆星構成的宿主星系的1000倍。
  • 星系和暗物質之間有什麼關係?普朗克衛星揭曉了答案
    這種吸積過程使黑洞附近物質在電磁光譜中發出明亮的光,使這些活躍的星系或類星體成為宇宙中最亮的光源之一。雖然目前還不清楚是什麼激活了這些黑洞,開啟和關閉了它們強烈吸積的階段,但類星體很可能在調節整個宇宙歷史上星系的演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在更大的尺度上理解類星體、它們的宿主星系和環境之間的關係是至關重要。
  • 我們的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可能已經相撞了
    我們一直認為,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的合併要再過40億年,但是最新的發現表明,仙女座星系周圍籠罩著一個巨大的星系氣體雲,這意味著它和銀河系可能已經發生了接觸。研究表明,這個巨大的雲主要由熾熱的離子化氣體構成,直徑至少有200萬光年。
  • 科學:你知道太空中的一個星係為何會出現這麼多的複製星系?
    在您面前的是哈勃望遠鏡拍攝的最亮點的照片,是一個稱為PSZ1 G311.65-18.48的弧狀星系, 實際上,這12個點的第3,4,5個點都在同一個星系中,就像一個星系在宇宙中出現了12個複製品太空中的一個星係為何會出現這麼多的複製星系?
  • 黑洞釋放出巨大能量,驅動類星體產生,亮度超過整個星系
    這種能量創造了一個明亮而強大的星系核心,稱為類星體,它的光可以大大超過其宿主星系。天文學家普遍認為,類星體的能量是限制大質量星系增長的原因。與其宿主星系相比,超大質量黑洞非常小,相對於整個月球的大小,它相當於一便士。儘管如此,超大質量黑洞對它們居住的星系有著巨大影響。
  • 仙女座星系有巨大氣體光環
    天文學家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繪製出了仙女座星系周圍環繞的巨大氣體光環。仙女座是距離銀河系最近的大型星系。這張迄今為止最詳細的地圖顯示,圍繞這個螺旋星系的等離子體(帶電氣體)光環向著銀河系方向延伸約130萬光年(約為距銀河系距離的一半),在某些方向則高達200萬光年。
  • 天文學家終於解決了「幽靈星系」的尺寸之謎
    騰訊太空訊 在美國佛羅裡達州奧蘭多舉辦的第227屆美國天文學會會議上,由斯威本科技大學副教授傑夫・庫克與聖麥可學院副教授約翰・歐米拉領導的團隊,宣布了他們的發現,他們藉助智利歐洲南方天文臺八米甚大望遠鏡與夏威夷十米凱克望遠鏡,發現古代氣體雲大於早期宇宙中的星系
  • 宇宙中的12大星系!我們應心懷謙卑
    行星、恆星、星系和星系團在越來越大的尺度上向上延伸。在這裡,我們對一些不同宇宙類別的記錄保持者感到驚奇,也許是因為宇宙有能力創造出難以置信的大小和宏偉的實體而感到謙卑。最大星系:IC1101最大星系IC1101的圖像,顯示為瀰漫的白光我們的銀河系大約有10萬光年寬,但對於一個螺旋星系來說這是相當平均的。相比之下,已知最大的星系,被稱為IC1101,比我們的銀河系家園大50倍,質量約2000倍。
  • 按飛船飛行速度劃分宇宙文明等級:行星、恆星、星系及跨星系文明
    飛船速度到達到光速的千分之一,這個文明就能在一個恆星系內進行移民,但要進行跨恆星際生存,這種速度絕對不夠。未來在人類壽命大幅度提高及冬眠技術支持的的情況下,從地球到比鄰星來回一趟,約17年時間,人類跨恆星際生存,方有操作的價值。第三級:星系文明:只能生存在一個星系內的文明。若只能造出接近光速的飛船,文明的活動範圍只能局限於一個星系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