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打衛星 又一個「技術民族主義」(圖)

2020-12-05 搜狐網
葉海林 中國社科院亞太所學者

  

  對於一個正在快速崛起的南亞大國來說,核潛艇、衛星殺手就像皇冠和權杖一樣,被當作大國地位的象徵。然而,正如拿破崙在加冕典禮上說過的那樣,那只不過是"皇權的附屬品罷了"。

  印度國防研究及發展組織主席薩拉斯瓦特博士,也就是他們的維爾納·馮·布勞恩或者說錢學森日前表示,鑑於「印度的衛星及火箭發射技術已相當發達」,印度將研發一種太空武器,「用以摧毀敵人部署在地球低軌道的衛星」。

  薩拉斯瓦特博士的這番言論倒是不會在多年以後使印度成為首個裝備反衛星武器的國家。反衛星技術40多年前就出現了,到目前為止,不止一個國家進行過反衛星技術驗證性質的實驗,而從太空中摘掉自己用不著的衛星和破壞別人正在用的衛星應用的是完全相同的技術。然而,薩拉斯瓦特主席的表態卻讓印度由此成為了首個公開表示要研製太空武器的國家。其他太空軍事強國都是把自己的類似技術用比較溫和的稱呼包裝一下,比如說「反導系統」。

  道理很簡單,在《外層空間條約》仍然有效而且將無限期繼續有效的國際法框架內,沒有任何國家願意背上太空武器化始作俑者的名聲,哪怕是正在研製諸如「上帝的棍子」之類可怕極了的貨真價實的太空武器的美國,也只是通過兵種學說文件(空軍2-2.1號學說文件《反太空行動》)羞答答地承認自己在打別國衛星的主意,直言不諱在太空武器化領域可不是什麼普遍的態度。

  1966年通過、印度和美國都是籤署國的《外層空間條約》第四條規定:「各締約國保證不在繞地球軌道放置任何攜帶核武器或任何其他類型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實體,不在天體配置這種武器,也不以任何其他方式在外層空間部署此種武器。各締約國必須把月球和其他天體絕對用於和平目的。禁止在天體建立軍事基地、設施和工事,禁止在天體試驗任何類型的武器以及進行軍事演習。」這就是外層空間活動的所謂「限制軍事化」原則。在這一原則下,太空軍事活動是合法的,太空武器卻是不提倡的。

  嚴格說來,印度要研製的反衛星武器並不在《條約》的禁止範圍之內。現行的反衛星技術主要有四種:動能獵殺——發射一枚飛彈直接將敵方衛星擊落;雷射致盲——用設在太空或者地面的雷射發射裝置「晃」敵方的衛星,使其暫時或永久「失明」;電子破壞——幹擾或者破壞衛星上下行數據鏈,「軟招術」可能是黑客入侵,一般而言,這不在反衛星技術討論範疇之內,雖然最近據說已經有恐怖分子通過25美元一套的計算機黑客軟體成功獲取了「捕食者」無人機拍攝的照片,圖片就是從衛星傳輸過程中下載的。當然也有「硬招術」,就是用電磁炸彈把敵方衛星的電子設備破壞了事。

  最後,則是被傳得神乎其神的「殺手衛星」,發射一顆或者一群衛星,擋在敵方衛星軌道上把敵人的衛星撞毀,或者乾脆用太空飛行器上的機械臂把敵人的衛星「抓走」。這種技術可行性使得當年蘇聯曾經要求美國把太空梭也算作反衛星武器。

  根據薩拉斯瓦特的表示,印度要研究的反衛星技術很可能是動能獵殺或者「殺手衛星」中的一種或者全部。這兩種其實差不多,火箭能力、衛星監測能力、衛星機動控制能力構成了其技術基礎,既不涉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也可以不涉及在天體(在目前的反衛星技術範疇中,指的也就是月球)部署武器系統的問題。這就意味著印度的反衛星武器是不違反《外層空間條約》的條文的,只是與《條約》的精神背道而馳罷了。

  薩拉斯瓦特是一位空間科學專家,他和他的機構不可能不知道反衛星技術的敏感性以及公開研製太空武器所帶來的國際道義風險。那麼為什麼他以及和他地位類似、工作性質相近的印度軍方人員還要反覆強調印度在這個問題上如此咄咄逼人的態度呢?

  原因很簡單,這番言論原本就不是說給世界各國的太空軍事科學家聽的,而是印度的中產階級公眾,滿足他們日益高漲的「技術民族主義」情緒才是薩拉斯瓦特出此豪言壯語的動機。對於一個正在快速崛起的南亞大國來說,核潛艇、衛星殺手就像皇冠和權杖一樣,被當作大國地位的象徵。然而,正如拿破崙在加冕典禮上說過的那樣,那只不過是「皇權的附屬品罷了」。一個國家是不是科技強國,其實看的不是這個國家是否擁有一些亮晶晶的「大玩具」,而是要看它的技術能力的普遍可獲得性;發展某種技術也應該先看其必要性如何,而不是看它的成果是否亮晶晶。當然,沉醉在「技術民族主義」的國家可不是一個印度。

  「亮晶晶」的東西一般來說,都具有另外一種性質,那就是很貴——中國南方的玩具工廠生產的五顏六色的塑料聖誕節裝飾品不算。對於防務工業領域的「亮晶晶」來說,還有另外一種性質,即高度地緣政治敏感性,也就是會引起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並在其他國家產生相應的技術後果。印度是如何解決這兩個問題的呢?辦法很簡單——一如既往地,拿中國說事兒,從而勸服印度公眾高興地為他們根本用不著的殺手衛星買單。要讓別人掏腰包,有什麼比嚇唬他們更管用的呢?賣保險的和賣救命大力丸的都知道的道理,搞防務技術的自然也不會陌生。

  中國幌子還能讓印度做到外交上的零風險和零成本。薩拉斯瓦特說「印度的鄰國在反衛星技術方面不斷取得突破」,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印度的鄰國當中能獨立發射衛星的,就只有中國,更不要說擁有研製太空武器的能力的,拿中國來為印度的軍事現代化做藉口已經成為了印度的行為習慣。而習慣是建立在行為得到鼓勵的基礎上的,印度敢於說別人不會說的話,原因就在於這樣可以得到鼓勵。當年印度核試驗之後不久,美國就有人放出話來說核擴散這回事兒,有好的擴散也有壞的擴散。那麼現在印度搞太空武器是不是也會有人說有好的太空武器,也有壞的太空武器呢?這簡直是一定的。

相關焦點

  • 技術民族主義的破產
    這次不得不向MIPS低頭,也可以理解,為了龍芯的市場化、國際化,花了數億元國家資金,總有責任在市場見個響聲吧.而對此不能理解的,則是 那些迷信「技術民族主義」的官員與時常為民族自豪感熱血翻騰的網民們.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96035.htm  技術民族主義和技術民族虛無主義  技術民族主義源於這樣的信念:經濟增長依賴於高科技,而高科技只有是本土企業100%擁有的,本國才能實現100%的 控制,才能實現受益;也就是說只有純種的才是民族的,才是符合中華民族收益的.2004年,網際網路實驗室出臺
  • 多名專家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印度無法將中國擠出南亞國家市場
    【環球網報導】印度近幾個月對華一直「損招」不斷,不僅宣布禁用59款中國手機應用程式,還試圖將一系列中國產品及中企「擠出」印度市場。但印度是否真的能夠將中國從南亞市場「趕走」?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近日採訪了相關專家。專家表示,南亞國家根本不會為了迎合印度而放棄與中國的合作。
  • 印媒:為什麼西方害怕中國龍的技術民族主義
    印度《金融快報》8月8日文章,原題:為什麼西方害怕中國龍的技術民族主義去年12月,中國結束了政府採購中偏向本土創新產品的政策。此後,西方以為中國的「技術民族主義」將成歷史。然而,北京最近又在強調戰略新興產業,這令西方警惕起來。
  • 印度用不鏽鋼造的火箭,成功將衛星送上太空,打了一場翻身仗
    眾所周知,印度這個國家的腦路十分的清奇,印度居然用不鏽鋼造箭體,造出來的火箭居然成功將衛星送上了太空,而且十分順利的進入到了與地球同步的軌道,可以說印度這次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說到火箭,我相信即使大家沒有見過,也聽說過火箭造火箭是一個巨大的工程,他不光是內部構造十分的複雜,技術困難,
  • 是什麼激化了民族主義情緒
    2016年,中國在國際上連續遭遇了一系列風波,將近年來國內民族主義思潮推向了一個頂峰,2017年的民族主義動向與趨勢在影響範圍和波及程度方面呈現一個平穩與回落態勢。在發生場域方面:線下行動減少,網絡空間居多,「網絡民族主義」是當前中國民族主義的主要表現形式。
  • 印度:空間技術世界第六(圖)
    □《環球時報》駐印度特派記者 錢峰    歷經30多年不懈努力,印度空間技術總體水平發展迅猛,已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六空間技術大國。在發展中國家裡,迄今能在該領域與中國媲美的也只有印度。據媒體披露,印度目前每年空間技術研究經費至少為3.5億至4億美元,佔印度所有科研機構總經費的17%。
  • 印度發射電子偵察衛星,專門針對邊境雷達站
    他撥通的衛星電話的一刻,很快就被太空的電子偵察衛星發現並且定位,電子偵察機聯合遊弋在附近的「察打一體」無人機,用飛彈擊斃這名恐怖分子頭目。這只是一個虛構的戰例,但在現實中恐怖分子這樣躲避電子偵察衛星是真實存在的。在阿富汗戰爭期間,美軍動用了10餘顆電子偵察衛星,監視賓·拉登及塔利班電子通信,以確定其行蹤。而賓·拉登害怕被竊聽不用移動通信。
  • 鄭永年:中美之間的技術民族主義衝突
    西方那些擁抱技術民族主義的麻煩製造者們不應該在早已與現實脫節的自卑心理(an outmoded inferiority complex)的作用下繼續在西方製造焦慮感,已經取得巨大成就的中國早就沒有了那種由自卑心理引發的衝動。
  • 中國發射新型光學遙感衛星,印度網友:印度的技術才是最先進的
    近日,中國成功發射了一顆光學遙感衛星,該衛星名為「高分九號04星」未來該衛星將會全面用於中國的國土普查以及預防災難和減災等領域,根據更為詳細的消息表示,該衛星在中國的酒泉衛星發射基地發射。此次發射利用的是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九號04星」送入太空預定軌道,至此發射獲得了圓滿的成功!
  • 印度擬研發太空武器 以摧毀地球低軌道衛星(圖)
    [提要] 印度方面已經開始整合技術,研發一種太空武器系統,用以摧毀敵人部署在地球低軌道的衛星。近年來,隨著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與進步,印度軍方已將外太空視為一種新的、潛在的衝突舞臺,「星球大戰不再僅僅是虛構」。
  • 中國的「民族主義」是反應性的
    西方應對新冠疫情失利後,頻頻甩鍋中國,從隱瞞疫情到數據作假,直至高舉民族主義大旗,不僅在網絡上掀起輿論熱潮,也引發了外交部門的強硬回應。面對西方來勢洶洶,中國該如何回應?當民族主義在西方走向民粹主義時,我們該如何避免重蹈覆轍?
  • 印度比中國發達?為何衛星圖上印度比中國還亮?網友:做個夢給你
    印度比中國發達?為何衛星圖上印度比中國還亮?網友:做個夢給你。這其實還美國發布的一張衛星圖,點點燈光連接在一起,讓整個地圖看起來還挺好看的,不過重點不是好看啦,而是地圖上印度的部分,亮度明顯比中國的要更亮。
  • 中國3G應從技術民族主義變成全球主義
    10月23日上午消息,在新浪網獨家全程直播TD高峰論壇,著名經濟學家胡鞍鋼表示,我國3G下一步應該從技術民族主義,變成技術全球主義;並且這一次經濟危機就會加速中國和美國間縮小差距,促使中國電信產業加速超過美國。
  • 基因、演化與民族主義的真相
    一、社會科學的缺環在當代世界中,族群衝突和民族主義愈演愈烈,逐漸成為最受關注的社會科學現象。但社會科學家對此的解釋卻一直沒有什麼新意。在現代主義範式的主導下,民族主義總是被視為一種人為的社會建構,因此社會科學家不斷地從文化、經濟和個體認知的角度尋找變量。
  • 印度成功進行反衛星飛彈試驗
    早在2017年,印度發射第三代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GSLV」時,印度國防部下轄研究機構「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內部人士就曾向媒體披露,稱印度「有計劃」發展反衛星技術,但印方不想投入成本較高的同步衛星運載火箭。    莫迪強調,印度從2012年就具備開發反衛星武器的技術能力,之前出於政治考慮一直沒有批准。他確信,反衛星飛彈將給予印度宇航計劃新的推動。
  • 處處落後於中國,為什麼印度的遙感衛星商業應用,就比中國更好?
    印度是一個地廣人稠、經濟技術落後的國家,這個特點造成了印度的經濟活動對遙感衛星的大覆蓋面、高清晰圖像的需求,比中國來得更為旺盛。印度自1988年發射遙感衛星,比中國早了10年時間,雖然印度沒有能力生產先進的相機和鏡頭技術,主要核心零件依賴進口,但也是不折不扣的遙感技術大國。
  • 地球夜晚燈光衛星圖,中國看起來似乎沒有印度亮了
    昨晚我發了一張地球夜晚燈光衛星圖,看起來中國似乎已沒有印度亮了,很多讀者表示不解,有人認為全世界不可能同時進入黑夜,有人認為是PS
  • 一個外交官眼中的真實印度
    印度80%的石油都靠進口,現在油價從100多美元一桶下降到30多美元一桶。印度喜上心頭。同時現在是數字經濟,而印度又是數字大國,軟體技術很厲害。這些都給印度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根據莫迪及一些機構的預測,大約在2030年印度將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 給了印度一個出其不意,巴鐵興奮地表示:吉林一號這次立大功了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圖為吉林1號衛星近日,據媒體報導,巴基斯坦通過2020年時段的吉林一號衛星數據,將印度的邊防一覽無餘,巴鐵興奮地表示:吉林一號這次立大功了,對此有網友建言,巴鐵憑藉吉林一號衛星數據,完全可對印度實施精確打擊呀,話音剛落,就給了印度一個出其不意,印度一名軍官被巴鐵的狙擊手一槍擊斃。
  • 潘教峰:技術民族主義客觀存在,現在還看不到緩解的趨勢
    技術民族主義或者叫國際一定程度上的封鎖、阻礙,我覺得是客觀存在的。而這種趨勢現在還看不到緩解的,或者根本性轉變的樣子。 總體而言,我非常贊成全球化歷史潮流是不可逆的,技術民族主義也是全球化過程當中的曲折或者波折。這個曲折和波折是怎麼發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