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正產卵時被樹膠包裹 1億年後成琥珀(圖)

2020-11-22 騰訊網

[摘要]一隻6毫米大的介殼蟲媽媽,卵囊裡「睡」著55個介殼蟲寶寶,還有5個剛產出來。「這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成蟲、幼蟲、卵在一起保存的昆蟲化石。」

介殼蟲化石成蟲和幼蟲 王博供圖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專家們,在研究緬甸琥珀時發現:一隻6毫米大的介殼蟲媽媽,卵囊裡「睡」著55個介殼蟲寶寶,還有5個剛產出來。「這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成蟲、幼蟲、卵在一起保存的昆蟲化石。」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的副研究員王博告訴現代快報 (微博)記者。

這枚化石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昆蟲育幼行為的直接證據,表明介殼蟲育幼行為至少起源於1億年前。

1億年前,地球的生存環境惡劣,尤其是幼小的昆蟲,由於無法適應環境,很可能剛出生不久就夭折了。古生物學家對於當時昆蟲的育幼行為了解非常有限,因為,正在懷孕、正在產卵的昆蟲化石,實在是太少了。

王博非常幸運。他所在的研究團隊從2005年就開始對緬甸琥珀進行研究。「能找到有價值的化石,真的需要運氣。」王博說,他們團隊在20萬枚緬甸琥珀中一一篩選,最終發現了一枚正在產卵的介殼蟲的化石。

這隻正在產卵的介殼蟲,只有6毫米大,由於已經過去了1億年,所以身體已經透明化。王博把這枚化石打磨到足夠薄,然後藉助顯微鏡,觀察到了這個介殼蟲媽媽的艱辛:卵囊佔據了它腹部的絕大部分,裡面擠了55個小寶寶,它的身體旁邊還有5個寶寶剛生下來……「要知道,雌蟲本來就少,懷孕生寶寶的雌蟲就更少了。而這個蟲媽媽正好在生寶寶的時候被樹膠包住了。」王博說。

「介殼蟲的卵囊,就好比女性的子宮,也像是袋鼠的育兒袋,寶寶在卵囊裡發育到一定階段,才能離開母體。」王博說。

王博說,幼蟲離開母體後,已經有一定的適應能力。不過,自然界相當殘酷,儘管介殼蟲媽媽已經付出了很多,但它的孩子最終能活下來的只有十分之一。

1億年後的今天,介殼蟲中的不少類群依然延續著這樣的育幼行為。「這表明介殼蟲育幼行為至少起源於1億年前,表現出長期的停滯演化。」王博說。

事實+

中生代介殼蟲化石記錄豐富

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介紹,育幼行為是動物雙親對自己的卵及幼仔的照顧行為,可以提高子代成活率。該行為廣泛存在於動物中,包括哺乳類、鳥類、爬行類以及昆蟲等。由於動物的行為證據很難保存為化石,因此人們對古代育幼行為的了解非常有限。

介殼蟲屬於昆蟲綱半翅目,部分種類是重要的農業害蟲,通常以吸取植物汁液為生。雄蟲有一對翅,足和觸角發達,無口器。雌蟲無翅,大部分類群的足和觸角均退化,體外有蠟質蚧殼。中生代介殼蟲化石記錄較為豐富,廣泛出現在黎巴嫩琥珀、緬甸琥珀以及美國新澤西琥珀中。但化石絕大多數都是帶翅膀的雄蟲,少部分是雌性幼蟲,尚未有雌性成蟲報導。因此,此次發現的化石不僅代表了昆蟲育幼行為最早的直接證據,也是介殼蟲雌性成蟲的最早記錄。

昆蟲是生物界最豐富的類群,育幼行為在昆蟲中廣泛存在,其起源也可能非常古老。但昆蟲行為學的化石證據本身就非常稀少,而尋找育幼行為的直接證據則如同大海撈針。2012年和2014年先後有兩篇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的文章分別揭示了中生代薊馬和葬甲化石的育幼行為證據。但古代昆蟲育幼行為主要依據於化石形態學推測或現生昆蟲系統學的間接推斷,直接化石證據先前只在新生代琥珀中發現。(騰訊新聞綜合中國科技網報導)

相關焦點

  • 交配時被琥珀封存1億年,科學家在其中發現巨型精子,刷新紀錄
    對於生物學家而言,在琥珀中總能收穫意外之喜,原因是因為琥珀是由樹脂滴落而形成的,而琥珀在滴落的過程中,有可能會包裹一些小型昆蟲。對於這些昆蟲而言,樹脂滴落的時間是無法控制的,所以琥珀中會將昆蟲的生活瞬間定格。而我們通過這些包含昆蟲的琥珀,可以直觀地了解它們曾經生活的瞬間。
  • 科學家發現巨型精子,交配時被琥珀封存,至今1億年
    地球存在的46億年時間裡,所經歷的一切大多我們都不知道。如今所能了解到的一些事,都是通過化石再結合現有的事物,進行推測的。琥珀相較於其他化石來說,對於科學家們的研究有著更重要的作用。因為琥珀,是由樹脂滴落凝結形成的。在樹脂滴下去的過程當中,總會不小心包裹昆蟲,或者是其他的東西。這些昆蟲,被樹脂包裹的瞬間在幹什麼?誰都無法預料。因此這些琥珀,更能夠帶我們穿越時光,了解以前生物的生活。
  • 1億歲琥珀中發現一種新昆蟲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1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通訊》雜誌11日公開的一項研究,中國科學家領導的小組新發現一種吃恐龍羽毛的昆蟲。這是帶羽毛的恐龍身上寄生的一種與現代蝨類似的昆蟲,該物種被命名為恩氏中生食毛蟲(Mesophthirus engeli),其與部分受損的恐龍羽毛同時保存在有著約1億年歷史的琥珀中。
  • 南京古生物學家從琥珀中發現1億年前昆蟲結構色:這是恐龍見過的顏色
    「這些帶有金屬色澤的顏色,是我們首次用肉眼看到大約1億年前恐龍看到過的顏色。」6日上午,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蔡晨陽,其所帶領的團隊在距今約1億年的35枚琥珀中發現了保存較為完好的昆蟲結構色,這些顏色經過了1億年,仍舊呈現出閃亮的金屬光澤。
  • 一億年前琥珀中的「三叉戟」 揭示昆蟲長口器起源
    近日,科研人員通過對約1億年前白堊紀緬甸琥珀中昆蟲化石的研究,揭示了這類生物的長口器的起源。相關研究成果於2020年3月4日在線發表於《科學》(Science)雜誌子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
  • 琥珀中罕見發現菊石:菊石生活在距今1億年前
    原標題:一枚琥珀內包含40多個生物 琥珀中菊石生活在距今1億年前在今年6月的一期美國科學院院報的封面上,是一張菊石的圖片,而其所屬的論文作者,來自於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員王博,論文題目是《緬甸琥珀中的菊石》。
  • 古鎧甲昆蟲與1億年後「後代」長相、生活習性相似
    1億年前,它身披鎧甲,靠吃真菌為生,但某一瞬間,它被樹脂包裹……琥珀被稱為「時間膠囊」,精美地保存了生物精彩的演化片段。  黃迪穎說,過去一年中,他一共看了琥珀中的5萬隻昆蟲,一些有科學意義的昆蟲,就會進一步分析研究。  身披鎧甲,生活習性1億年不變  緬甸琥珀中的昆蟲,姿態萬千,有正在交配的「夫妻」,有幸福的「一家三口」……在5萬多隻昆蟲中,有蟑螂、蝗蟲、白蟻,種類有幾千種。
  • 新知|中國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吃恐龍羽毛的昆蟲 1億年前食毛類昆蟲...
    我們研究發現,有羽恐龍的生存環境可能很糟糕,時刻受到外寄生昆蟲的幹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首都師範大學高太平副教授幽默地表示。今年11月,首都師範大學的高太平和任東教授團隊在白堊紀中期琥珀中發現取食恐龍羽毛的新昆蟲,揭開了外寄生昆蟲新物種——恩氏中生食毛蟲的神秘面紗。該研究成果日前在《自然-通訊》上發表。
  • 科學家琥珀內發現百種新物種:2隻搖蚊正交尾(圖)
    科學家琥珀內發現百種新物種:2隻搖蚊正交尾(圖) 2014-07-15 08:10:46來源:揚子晚報作者:責任編輯:上官雲 中國已發現的琥珀資源相對較為稀少,而其中撫順琥珀不僅是我國重要的有機寶石資源,也是我國目前已知的唯一含蟲琥珀。由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張海春研究員帶領,包括中、德、美、英、法等國科學家組成的聯合團隊,與撫順琥珀研究所密切合作,經過20多年的研究,在2000多塊琥珀中,獲取了150多種五千萬年前的昆蟲,發現了超過100種新物種。
  • 科學家揭秘琥珀中白堊紀昆蟲真實顏色這些昆蟲為何穿越億年仍能...
    原標題:科學家揭秘琥珀中白堊紀昆蟲真實顏色這些昆蟲為何穿越億年仍能「自帶光芒」白堊紀緬甸琥珀中具金屬色彩結構色的昆蟲 受訪者供圖青蜂化石身體表面結構色變化前後的對比圖 受訪者供圖此前有學者曾在距今5000萬年前的始新世印痕化石中,發現過與顏色有關的昆蟲納米結構,但一億年前的昆蟲是否已經演化出結構色一直成謎。
  • 蝨子1億年前就有了?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吃恐龍羽毛的昆蟲
    蝨子1億年前就有了?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吃恐龍羽毛的昆蟲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2019-12-13 12:59 來源:澎湃新聞
  • 1億歲琥珀中發現一種新昆蟲 以恐龍羽毛為食
    1億歲琥珀中發現一種新昆蟲與現代蝨類似,以恐龍羽毛為食科技日報北京12月11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通訊》雜誌11日公開的一項研究,中國科學家領導的小組新發現一種吃恐龍羽毛的昆蟲。這是帶羽毛的恐龍身上寄生的一種與現代蝨類似的昆蟲,該物種被命名為恩氏中生食毛蟲(Mesophthirus engeli),其與部分受損的恐龍羽毛同時保存在有著約1億年歷史的琥珀中。由於中生代化石記錄(2.5億年前至6500萬年前)存在空白,研究人員對昆蟲取食羽毛行為的起源和演化一直不甚了解。
  • 超微納米光學元件如何能保存一億年?琥珀揭秘史前昆蟲真顏色
    琥珀化石裡一億年前的昆蟲。受訪者供圖。從孔雀羽毛的豔光四射,到毒箭蛙的明亮警告色,再到北極熊的白色偽裝,大自然色彩斑斕。然而,化石很少保存有生物的色彩細節,大多數古生物復原圖都是根據藝術家的想像重建。7月1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 該所科研團隊通過研究,揭開了近1億年前的昆蟲真實色彩的秘密。相關研究論文1日在線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會刊—B輯》(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該論文為了解白堊紀雨林中與恐龍共存的昆蟲提供了新的視角。
  • 世界上最尷尬事,莫過於交配時被製成琥珀,四千萬年後還要被圍觀
    大家對琥珀印象頗深,這是一種晶瑩剔透如瑪瑙般的樹脂化石,包裹了昆蟲的琥珀尤為珍貴,因為據《侏羅紀公園》的劇情,恐龍就來自一個琥珀中蚊子吸食恐龍血液的DNA!琥珀就像一個時間機器,能將不小心掉入琥珀的昆蟲的外形完好無損的從上億年前一直保存到現代!
  • 1億年前琥珀中的昆蟲化石 揭示蠍蛉長口器起源
    3月4日,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科研人員通過對約1億年前白堊紀緬甸琥珀中昆蟲化石的研究,揭示了蠍蛉長口器的起源。
  • 緬甸發現數億年前琥珀 定格蜘蛛捕食瞬間
    所謂琥珀就是指數千萬、甚至數億年前的樹脂被埋藏於地下,經過一定的化學變化後形成的一種樹脂化石,是一種有機的似礦物。而更令一些琥珀價值連城的原因是它們有時恰巧在從樹木上滲出滴落時包裹住了一些小的生物,大多是昆蟲等,由於琥珀天然的防腐效果,這些小蟲子會被完整地保存起來,直到再度被人發現的一天。而日前美國科學家就十分幸運地在緬甸發現了一枚有數億年歷史的琥珀化石。
  • 大新聞:古生物學家在琥珀中發現了一隻白堊紀的鳥
    >圖註:包含有昆蟲的緬甸琥珀,供圖:江泓 胡康河谷位於緬甸的北部克欽邦,這裡可是著名的白堊紀琥珀產地,金黃色的琥珀當中經常能夠發現昆蟲、植物。以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以代表的研究團隊正通過白堊紀琥珀打開了一扇通過1億年前那個神奇世界的大門,他們在琥珀中發現了恐龍尾巴和雛鳥化石,而這一次他們在琥珀中發現了更完整的鳥類化石。 包裹白堊紀鳥類化石的琥珀有7釐米長,這可是相當大的一塊琥珀了。我敢打賭,一般人拿到這塊琥珀肯定分不清裡面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 動物琥珀十大最珍貴盤點 1億年前蝸牛舉世罕見
    黃金小蟲子新發現的兩隻兩億三千萬年前的小蟲子以及一種已經滅絕的蝨子和蚊子類的昆蟲,是現今在琥珀中發現的最為古老的昆蟲。人們在義大利東北部發現了七萬個琥珀,其中一些含有的節肢昆蟲看上去就像是外星生物。而且,這些蟲子看起來和現在的癭蟎蟲很相似。一個顯著的不同之處,是現在的癭蟎蟲寄生於開花植物中,而這種古老的蟲子卻存在於開花植物進化出來之前。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生物學家格裡馬爾迪說,「看得出來,這種蟲子雖然經過了數億年的進化,但是變化卻不大。
  • 琥珀化石揭秘一億年前昆蟲的真實色彩
    然而,在古老的化石中卻很少保存有生物的色彩細節,大多數古生物復原圖都是根據藝術家的想像重建。近年來,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蔡晨陽和研究員泮燕紅帶領團隊開展研究,揭開了近1億年前的昆蟲真實色彩的秘密。
  • 一億年前古囓蟲被裹入琥珀 肚子裡全是花粉(圖)
    一億年前古囓蟲被裹入琥珀 肚子裡全是花粉(圖) 2016-03-18 13:36:39來源:現代快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歡   顯微鏡下,琥珀裡的「採花賊」 黃迪穎供圖  它是一隻芝麻粒大小的蟲子。一億年前,太陽暖暖的,肚子吃得圓滾滾的它,曬著太陽閉目養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