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冰期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2020-08-05 少年地理學家
地球上的冰期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來源: 桔燈勘探


在地球幾十億年的歷史中,超過85%的時間裡,地球都維持著一個全球性的溫室,其溼熱氣候從赤道一直延伸到兩極。


地球上的冰期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然而,一些特殊的變化也會時常在地球上出現:世界氣溫下降,冰川擁抱地球。


這些特別的情況被稱為——冰期(Ice Age)


地球上的冰期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那麼,究竟是什麼導致了這樣廣泛且影響巨大的氣候變化呢?地球上冰期的真面目到底如何?


今天就讓我們回到過去,看一看這些冰川形成背後的原因。或許冰期時代的歷史能夠告訴我們如何面對地球氣候的未來!


地球上的冰期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1

Huronian冰期


地球自誕生以來一共經歷了五次主要的大型冰期


地球上的冰期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第一次冰期始於24億年前,當時地球上唯一發現的生命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單細胞厭氧生物。


然而,由於藍藻的出現,地球上的一切都發生了改變。


地球上的冰期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藍藻


藍藻是第一個能在太陽的幫助下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有用的糖的生物,即進行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在進行過程中,會釋放出氧氣。在此之前,地球大氣中從未發現過這種高活性氣體。


地球上的冰期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隨著藍藻菌的數量持續增長,所排放的氧氣「汙染」了以甲烷為主的大氣,大多數厭氧的生命形式都發生了大滅絕。


而當甲烷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時,它從大氣中的主要氣體變成了一種微量氣體。


地球上的冰期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地球受到溫室氣體減少的影響,溫度開始下降,迎來了第一個重要的大冰期——Huronian冰期


地球上的冰期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Huronian冰期是地質史上最嚴重且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冰河時期。


命名的由來是因為相關的地質學證據是從北美的休倫湖地區搜集而來的,在此地能發現有3處彼此分隔的冰期沉澱物地層被非冰期沉澱物所分隔開來。


地球上的冰期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休倫湖


這樣寒冷的氣候持續了3億年之久!


2

Cryogenian冰期


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區被冰掩埋了3億年之後,冰蓋終於慢慢融化,大地又變回一片沼澤茂密的叢林。


從此時開始又過了十多億年,地球才再次被冰覆蓋。


地球上的冰期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Cryogenian」源於希臘語的「cold」和「birth」,是一個從7.2億年前持續到6.35億年前的地質時期。


地球上的冰期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Cryogenian冰期通常被認為至少可以被分成兩個主要的世界性冰期


司圖特冰期(Sturtian glaciation)從約7.2億年前持續到6.6億年前,而馬林諾冰期(Marinoan glaciation))結束於大約6.3億年前,即Cryogenian冰期的結束。


地球上的冰期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特有的冰川沉積物表明,這一時期冰川一直延伸到赤道,而海洋則變成了冰原混合物,幾乎把整個地球都淹沒在一層冰之下。


地球上的冰期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這一次降溫被認為受到了火山活動的影響。火山活動的一個主要副作用是在地球表面產生新的巖石,而這些巖石自然不是一成不變的。


地球上的冰期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與水蒸氣反應生成碳酸。當這種弱酸最終降雨到地表時,它會與新生成的巖石(如長石)相互作用,導致所謂的化學風化。


它使長石變成高嶺石,同時產生鈣離子和碳酸鹽離子,這些離子會發生驚人的反應,形成另一種物質——碳酸鈣


地球上的冰期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這意味著,新巖石的形成和風化實際上可以將二氧化碳從大氣中吸出,並將其鎖在新巖石中。


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減少對加快地球溫度降低起到了促進作用。


地球上的冰期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可能是由於當時資源的極度限制,這一時期見證了第一批掠奪性浮遊動物的進化。


它們可以捕食幾乎沒有防禦能力的浮遊植物,首次為這些大量的光合作用提供了控制機制。


地球上的冰期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3

Andean-Saharan冰期


隨著時間的流逝,氣候平衡重新轉向溫室環境,地球再次解凍。


地球上的冰期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下一個冰河時代要再過2億年才會到來,也就是我們所知的Andean-Saharan冰期


Andean-Saharan冰期發生在古生代,時間約為4.5-4.2億年前。


地球上的冰期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它被認為可能是小行星帶某處的一次大規模碰撞的結果,被稱為奧陶紀流星事件


這次事件把大量的碰撞碎片送入地球軌道。經過幾十萬年,這些碎片會落到地球上,使大氣中的塵埃水平比現在高出幾個數量級。


地球上的冰期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當大量塵埃存在於大氣中時,這些小顆粒就像小鏡子一樣,在陽光到達地表之前將其反射出去。


所產生的影響與溫室氣體恰好相反,使地球溫度減低。


地球上的冰期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第三次冰河期事件背後的原因十分複雜,但我們知道的是,這次冰期僅維持了約3000萬年。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Andean-Saharan冰期成為迄今為止最短的冰河期。


地球上的冰期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4

Late Paleozoic冰期


在這之後不久,大約3.6億年前,一條新的進化之路逐漸出現。這又導致了二氧化碳的急劇下降和大氣中氧氣的急劇增加。


在地球歷史上,植物第一次開始在陸地上生長


地球上的冰期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在此之前,生命基本上被局限於海洋,但隨著樹蕨等植物的發展,地球的陸地迅速被消耗二氧化碳和產生氧氣的生命所佔據。


地球上的冰期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很快,植物就形成了木質素纖維素這樣的結構,由於它們複雜的結構,分解速度慢得令人難以置信。


這就意味著有充足的時間讓它們被埋起來,防止它們進一步分解,並將它們體內的碳儲存在地表以下,最終變成煤炭。


地球上的冰期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木質素和纖維素


造成的結果就是,大氣中的氧氣含量上升到35%以上,而二氧化碳含量下降到300ppm以下。


大氣中二氧化碳水平的降低足以開始改變地球氣候,導致更涼爽的夏季無法融化前一年冬天的積雪。積雪深達6米,就會產生足夠的壓力把較低的地方變成冰。


地球上的冰期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隨著地球上冰蓋的不斷擴大,行星反照率增加,導致正反饋循環,使冰蓋進一步擴大,直到這一過程達到極限。


地球進入了古生代晚期的冰河時代——Late Paleozoic冰期(3.6-2.6億年前)


地球上的冰期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然而,全球氣溫的下降最終會限制植物的生長,而氧氣含量的上升會增加火災的頻率。


這兩種效應都將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中,逆轉了「雪球效應」,迫使溫室效應加劇。


地球上的冰期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到300ppm。地球溫度逐漸開始回升,部分冰原的擴散被抑制。


行星反照率因此下降,其他地區的冰川受到影響也開始融化。


地球上的冰期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與此同時,全球變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淹沒了大面積的平地。陸地上碳沉積面積逐漸縮小,更多的二氧化碳被釋放到大氣中,進一步使地球變暖。


地球上的冰期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5

Quaternary 冰期


Quaternary 冰期,也被稱為又稱「第四紀大冰期」,是始於距今200-300萬年前的第四紀期間的一系列交替的冰期和間冰期。


地球上的冰期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第四紀大冰期的冰蓋規模很大。在歐洲冰蓋南緣可達北緯50°附近;在北美冰蓋前緣延伸到北緯40°以南;南極洲的冰蓋也遠比現在大得多。


包括赤道附近地區的山嶽冰川和山麓冰川,都曾經向下延伸到較低的位置。


地球上的冰期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北半球在第四紀冰期的冰川作用。3-4公裡厚冰層的形成相當於全球海平面下降約120米)


面積巨大的冰蓋使地球反照率(太陽的輻射能從地球上反射的程度)提高,進一步冷卻了氣候。


地球上的冰期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這些影響塑造了整個陸地和海洋環境,以及它們相關的生物群落


地球上的冰期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到目前為止,第四紀大冰期僅存的主要冰蓋為南極和格陵蘭冰蓋,其他大部分冰蓋,形成於冰期,在間冰期已完全消失。


地球上的冰期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南極


6

米蘭科維奇循環


地球的冰川史是地球氣候系統內部變化(如洋流、碳循環)加上氣候系統外部現象(如地球軌道變化、火山活動和太陽活動)所造成的「外力」效應的產物。


地球上的冰期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而地球軌道變化在控制氣候方面的作用最早由詹姆斯·克羅爾(James Croll)在19世紀末提出。


地球上的冰期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詹姆斯·克羅爾


二十世紀初,塞爾維亞的地球物理學家兼天文學家米蘭科維奇提出地球圍繞太陽環行時,三個因素的周期性變化會影響地球冰期的始末興衰,即米蘭科維奇循環(Milankovitch cycles)理論。


地球上的冰期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米蘭科維奇


第一個是地球環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形狀。軌道形狀有時較接近圓形,有時較接近橢圓形,這個變化周期約為10萬年。


公轉軌道形狀的變化會影響在不同季節抵達地球的太陽能量。


地球上的冰期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公轉軌道離心率=0.5


第二個是地球自轉軸心的傾斜角度,它會在22.1度至24.5度之間變化,周期約為4萬年。


這個角度變化不會改變由太陽抵達地球的總能量,但會影響日照在不同緯度的分布。


地球上的冰期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轉軸傾角


最後一個是地球自轉軸心的進動。地球自轉軸的方向相對於恆星的變化稱為進動,周期大約是2.6萬年。


這種地球的軸向進動同樣會影響日照在不同緯度的分布。


地球上的冰期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軸向進動


然而,事實上在20世紀70年代之前都沒有任何支持這個假說的證據,因為直到那時海洋學家才剛能夠到海底鑽孔並且從深海的海底取樣,然後由地質學家對樣本進行分析。


地球上的冰期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循環時間的變化,由海洋沉積物確定的曲線)


海底樣本中能夠得出幾十萬年的關於海洋氣候的歷史狀況


這些證明了地球氣候的變化正如米蘭科維奇假說所描述的一樣。這些證據是對米蘭科維奇循環的一個非常有利的支持,直到20世紀80年代多數人才接受了這一理論。


地球上的冰期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來自南極科考站Vostok的42萬年的冰核數據,左為更近時間)


無論是冰河時代或全球變暖,最主要的影響因素依舊是地球大氣的組成


因此,如果我們想要減慢高速發展的現代溫室效應進程的話,最好的方法始終是——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參考資料:YouTube、維基

相關焦點

  • 地球上的冰期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地球上第一個大冰期冰河期,又叫冰期、冰川期,是地球表面覆蓋大規模冰川的地質時期。
  • 遠古地球曾變「雪球」,冰期是怎麼形成的?地球被冷凍過幾次?
    其實不是的,科學家表明,在地球漫長的進化史中,地球至少經歷了5次冰川時期。雖然每次冰川時期間隔的時間不同,但是一般百萬年間都要經歷一次。在冰川時期,氣溫會急劇下降,很多動植物因為忍受不了極寒天氣,慢慢走向滅亡。這段期間,地球會被白色所覆蓋,形成了真正的冰雪世界。
  • 冰期是指什麼?為什麼地球上會出現寒冷的冰期?有怎樣的假設?
    ,是指地球歷史上大規模的寒冷時期。在這個時期裡,不僅地球的兩極和高山頂上有冰川分布,就是一些緯度較低的溫帶地區和低矮山嶺上,也分布著許多冰川。地球的歷史告訴我們,全球各地在地質歷史中曾發生過3次大冰期,即震旦紀冰期、石炭紀、二疊紀冰期和第四紀冰期。而每次大冰期又是由許多小冰期組成的。最近的一次大冰期是70萬年前開始的,至今已發生過7次小冰期,每次持續時間為9萬年之久,而兩次冰期之間總是伴隨著大約1萬年的溫暖的間冰期。
  • 地球上冰期的真面目到底如何?
    然而,一些特殊的變化也會時常在地球上出現:世界氣溫下降,冰川擁抱地球。這些特別的情況被稱為——冰期(Ice Age)。那麼,究竟是什麼導致了這樣廣泛且影響巨大的氣候變化呢?地球上冰期的真面目到底如何?今天就讓我們回到過去,看一看這些冰川形成背後的原因。
  • 【冰期】什麼導致了冰期,冰期還會不會再來?
    我們知道地球歷史上出現過好幾次大冰期,也就是溫度低、冰川多作用強的時期,最直觀的地質證據就是像冰鬥、冰鬥湖這樣的冰川遺蹟,比如長白山天池上的冰鬥,我們之前說過了,又比如喀納斯湖,也是在冰川消退之後,在U形谷上形成的湖。
  • 是什麼引發了冰期?
    地球曾出現多次顯著降溫變冷,從而形成冰期到底是什麼引發了冰期?科學界對此說法不一冰期——地球表面覆蓋有大規模冰川的地質時期又稱為冰川時期地球在40多億年的歷史中特別是在前寒武紀晚期、石炭紀至二疊紀和新生代的冰期都是持續時間很長的地質事件通常稱為大冰期大冰期的時間尺度至少數百萬年而大冰期內又有多次大幅度的氣候冷暖交替和冰蓋規模的擴展或退縮時期
  • 地球歷史上一共出現了三次「大冰期」,下一次大冰期什麼時候來?
    不僅是一個地區的氣候在變化,我們整個地球的氣候系統也是處在不斷變化之中,氣候變化是以某些與平均天氣狀況有關的特徵,如氣溫、降水量、風等要素的變化來度量的。下次冰期什麼時候來?從時間尺度來看,我們通常把地球氣候變化史劃分為地質時期、歷史時期和近現代三個階段。
  • 正處在十萬年間冰期的地球,歷經多次冰期,因人類活動推遲到來
    導致冰原和冰川急速擴張具體原因是什麼?儘管在電影中可能會把它用一個簡短的畫面展現出來,但冰河時期事實上是由一系列複雜而又相互關聯的因素驅動的。如今的地球雖已從冰期中走出,正處在十年間冰期,但下一個冰期或大冰期何時到來,對於地球上的生命來說攸關生死。
  • 冰期
    冰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冰期又稱大冰期,狹義的冰期是指比大冰期低一層次的冰期。大冰期是指地球上氣候寒冷,極地冰蓋增厚、廣布,中、低緯度地區有時也有強烈冰川作用的地質時期。大冰期中氣候較寒冷的時期稱冰期,較溫暖的時期稱間冰期。大冰期、冰期和間冰期都是依據氣候劃分的地質時間單位。
  • 歷史上的「小冰期」是什麼?又要來嗎?
    不過根據NASA的定義,「小冰期」指1550年到1850年之間全球氣溫顯著偏低的時期,主要是與之前的中世紀暖期作比較。「小冰期」的成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確,主流的說法是與地球軌道變化、太陽活動偏弱以及大規模火山爆發等有關。由於地球軌道變化與大規模火山爆發發生的概率很低,太陽活動偏弱就成了一種佔據主導地位的觀點。
  • 地球經歷過的五個主要冰期
    地質學家收集到的數據首次證實,地球會不時地經歷冰川作用的時期,也就是冰期。我們的星球經歷過一些時期,可能持續數億年,期間地表大面積凍結。這就是冰期。冰期的冰凍是嚴酷的,它不是冬日清晨的霜凍,而是厚厚的冰川覆蓋大地,形成冰蓋,就像現在的極地。「雪球地球」( Snowball earth)是一個極端的冰期,當時南北兩極的冰川甚至可能已經交會於赤道,把整個地球包裹在冰雪之中。
  • 一直喊全球變暖,又說地球2020年後進入小冰期,到底變暖,變冷?
    不過我相信你也看到過這樣的報導,說是目前的太陽即將進入「極小期」,開啟「冬眠」模式,由於太陽是地球光和熱的來源,所以地球也即將進入「小冰期」,並且有可能會持續30年的時間。看完後感覺有點懵,不是說全球變暖麼?為何又說要進入「小冰期」了?這是怎麼回事?
  • 現在我們地球的氣候是處在「冰期」,還是處在「間冰期」?
    我們地球的氣候就是在不停的變化之中,不僅僅是一個特定地點,或是區域,乃至全球的氣候都在變化之中。從時間尺度來看,我們通常可以把地球氣候的變化歷史劃分為地質時期、歷史時期和近現代三個階段。其中近現代氣候,是指近一兩百年以來,人類有氣象觀測記錄的時期,和人類社會的發展時期相對應差不多是工業革命以來到現在,這一時期地球氣候的整體變化主要體現為「全球變暖」。
  • 一直喊全球變暖,又說地球2020年後進入小冰期,到底變暖,變冷?
    主要原因是從上世紀開始,隨著人類工業的發展,大量的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和甲烷被大量的排放到大氣中,這些氣體就像是給地球蓋了一層厚厚的棉被一樣,導致了全球氣溫的增長。為何又說要進入「小冰期」了?這是怎麼回事?那地球往後的幾十年到底是變暖還是變冷? 首先我們說下什麼是「小冰期」?
  • 小冰期什麼時候到來?太陽或在2030年進入休眠期,地球要變冷?
    地球即將迎來小冰期?今年夏天大家都感受到極為炎熱,甚至極寒地區都突破歷史高溫,這似乎和傳言中的地球即將迎來小冰河時期不符合,可是地球以實際證明告訴我們,目前它的地表溫度仍然在持續上升中,並且受到全球變暖的影響,地球溫度只升不降,這全都是因為人類過多行為造成溫室效應,讓地球一步步走到了現在這般模樣,然而在今年科學家竟然提到了,預計再過幾年時間,地球將會進入一個小冰期,那麼下一個小冰河時期,會在什麼時候到來?
  • 地球發生過3次大冰期,曾冰層厚度超300米
    地球是距離太陽第三近的星球,這樣的距離使得地球不會像水星那樣受到太陽的炙烤,也不會像海王星那樣受到太陽的冷落。但是科學家在研究地球的發展史時發現,地球歷史上也曾經出現過被太陽「冷落」的情況,也就是地球上也曾經出現過冰雪覆蓋全球的情況,而且這樣的冰河期多達3次,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 問答 |現在我們地球的氣候是處在「冰期」,還是處在「間冰期」?
    我們地球的氣候就是在不停的變化之中,不僅僅是一個特定地點,或是區域,乃至全球的氣候都在變化之中。從時間尺度來看,我們通常可以把地球氣候的變化歷史劃分為地質時期、歷史時期和近現代三個階段。其中近現代氣候,是指近一兩百年以來,人類有氣象觀測記錄的時期,和人類社會的發展時期相對應差不多是工業革命以來到現在,這一時期地球氣候的整體變化主要體現為「全球變暖」。
  • 地球史上曾經經歷過哪些極寒大冰期
    地球表面覆蓋有大規模冰川的地質時期。又稱為冰川時期。兩次冰期之間為一相對溫暖時期,稱為間冰期。地球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冰期,最近一次是第四紀冰期。在地球發展史上有冰期的時間只佔整個地球歷史時期的十分之一左右,而絕大部分時間是處於溫暖期。目前已被確認的大冰期有以下幾次。前寒武紀中期大冰期 是目前已知地球上最早的大冰期。以加拿大南部和美國大湖區西部的休倫群高幹達組冰磧層為代表,該地層年代為距今27~23.5億年前。另外,在南非、澳大利亞西部、印度都有這次冰期的產物。這次大冰期持續約4000萬年。
  • 冰期與間冰期
    冰期地球表面覆蓋有大規模冰川的地質時期。又稱為冰川時期。兩次冰期之間唯一相對溫暖時期,稱為間冰期。
  • 地球冰期的天文起因和早期的太陽變星說
    地球自形成至今已經有46億年了。在這漫長的歲月中,地球曾經歷過許多複雜的變化,變化之一是,在地球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三次顯著寒冷期一 大冰期。它們就是6~7億年前的震旦紀大冰期,2.5~3.2億年前的石炭紀、二疊紀大冰期,以及近二、三百萬前開始的第四紀大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