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論文證實:補充維生素D可預防糖尿病 但更重要的問題是……

2021-01-15 紅星新聞

維生素D,糖尿病,這是兩個耳熟能詳的名詞。當它們在正確的時間裡相遇,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7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外科方芳教授團隊聯合內分泌代謝科譚惠文副教授,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Diabetes Care》發表研究論文,證實了補充維生素D可以降低糖尿病前期患者轉化為2型糖尿病的風險。這對糖尿病前期患者的防治,指明了科學的方向。紅星新聞記者聯繫到方芳教授,她為我們講解了是如何發現維生素D可以降低糖尿病前期患者轉化為2型糖尿病風險的。

大數據分析獲唯一陽性證據:

補充維生素D可降低糖尿病前期患者轉化為2型糖尿病風險

維生素在日常生活中幾乎隨處可見,特別是老人、孩子,補充維生素成為再正常不過的事。但在醫療圈,維生素作為保健藥品,是否有補充的需要,一直眾說紛紜。

「我們搜索了很多文獻,都沒有定論,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方芳說,補充維生素D對腫瘤、心血管疾病,到底有沒有作用?不如做一個大數據分析,尋找證據。

「Meta分析是通過全面收集所有相關研究並逐個進行嚴格評價和分析,再用定量合成的方法對資料進行統計學處理得出綜合結論。」方芳解釋說,Meta分析的結論是臨床最高級別的證據。

大數據分析的前提是數據來源。方芳團隊匯總了來自全球、自有相關研究記錄資料開始至2019年7月5日的相關研究數據,總共搜尋到3719個研究。通過相關限定條件篩選、排除,最終納入了8個符合試驗標準的隨機對照試驗,「總共涉及到4896位患者。」

將數據代入模型後,方芳團隊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我們納入的所有隨機對照試驗都顯示陰性結果,但我們的數據分析結果顯示陽性。」方芳解釋說,此前的隨機對照試驗研究結果都表明,補充維生素D與預防糖尿病的作用沒有關係,或者關係不清楚,但團隊的大數據分析得出森林圖(以統計指標和統計分析方法為基礎,用數值運算結果繪製出的圖型)顯示,並經相關期刊編審審核,確實是在正確計算方式下得出的陽性結論,「是唯一的陽性結果。」即,補充維生素D可以降低糖尿病前期患者轉化為2型糖尿病的風險。

方芳舉例說,這類大數據分析就像榨一杯橙汁,把8個剝掉外皮(剔除幹擾項)的橙子榨汁後發現,橙子裡混進了檸檬或者葡萄,就不是純粹的橙汁,於是又要重新再來。

至於為什麼隨機對照研究的數據結果是無關或者不清楚,而以此為基礎的大數據統計分析,結果是有關係?方芳分析,可能與Meta分析匯集了更大量研究數據、有更多樣本數量相關,但也可能是其他因素。

趕緊多吃維生素D?

先看清楚這幾個限制條件

得出了唯一陽性結果,方芳團隊相關論文刊發在相關頂級期刊上。方芳很有自信,在不久的將來,這一結果會寫入糖尿病防治相關指南中。

↑論文原文中的數據和圖型。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有了這一結果,是否就能「肆無忌憚」地補充維生素D?方芳解釋說,這是一個理解誤區。大數據分析得出的結論,最重要的意義是為疾病治療提供方向,為政策制定提供依據,至於防治方案中如何吃、吃多少?服用維生素D是否禁忌症?這些都需要結合臨床實際,以及患者本身的個體因素,再進行詳細地論證和研究。

需要注意的是,這項研究結論「補充維生素D可以降低糖尿病前期患者轉化為2型糖尿病的風險」,對於普通人群、糖尿病患者高危人群以及2型糖尿病確診患者效果如何,尚無定論。「(糖尿病前期患者)是指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明顯偏高,但還沒有到確診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方芳解釋說。

這是一個多學科團隊

其中不乏年輕學霸

方芳介紹說,其實,團隊從2018年開始就採用Meta分析的形式開展相關研究。2019年,全球醫學頂級期刊《英國醫學雜誌》(《BMJ》)就刊發了方芳團隊的研究結果之一——維生素D能將癌症死亡率降低16%。

方芳團隊不僅是神經外科、內分泌科,還匯集了神經內科、心血管內科、腫瘤科等科室,大部分學者是成都人,更是年輕人。例如論文的第一作者是成都大學附屬醫院張瑜醫生,目前正在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攻讀博士學位;並列第一作者的華西醫院譚惠文副教授,負責數據收集;負責為該研究做醫學統計的湯菁菁年僅20歲,曾是成都七中畢業的學霸,剛剛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數據科學專業,已經獲得知名高校博士的錄取資格;論文研究的文獻檢索等工作,則由四川大學圖書館徐平副教授承擔重任……

↑多學科研究團隊(排名不分先後)。

因團隊成員都在各自崗位忙碌,許多工作可通過網絡完成,「大家都太忙了,沒有太多時間聚齊。」方芳說,所以,團隊至今沒有一張完整的合照。

紅星新聞記者 於遵素 實習生 沈佳妍

編輯 彭疆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預防和治療糖尿病的一種新方法:維生素D!
    在合成和分泌胰島素(β細胞)的胰腺細胞中維持維生素D受體(VDR)的水平可有助於預防糖尿病的發展,並抵消疾病進展引起的胰腺細胞損傷。這是由巴塞隆納自治大學(UAB)的CIBER糖尿病和相關代謝性疾病(CIBERDEM)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研究提出的,該研究指出維生素D受體是預防和治療該疾病的潛在治療靶標 。維生素D缺乏症與1型(T1D)和2型(T2D)糖尿病的高發有關,這種疾病與維生素D受體基因變異的關係也被描述過。然而,這種維生素的具體參與受體在疾病的發展,特別是在β細胞,仍然是未知的。
  • 《自然》雜誌:可能需要補充維生素D
    很多研究證明糖尿病與腸道菌群失調有關,糖尿病人普遍存在腸道菌群紊亂症狀,腸道菌群種類少,有害菌偏多,益生菌不足。這樣的腸道菌群問題可能引起腸道黏膜受損,同時分泌內毒素等有害物質,增加人體慢性炎症,影響血糖健康。同時,最近研究也發現,糖尿病大量存在維生素D缺乏情況。
  • 研究發現:維生素D或無法預防新冠病毒
    的確,通過服用維生素來預防新冠肺炎的想法頗為誘人。9月3日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網絡開放》期刊上的一項研究發現,缺乏維生素D的人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幾乎是維生素D水平充足者的兩倍。另一項10月27日發表在《臨床內分泌學與新陳代謝雜誌》月刊上的研究發現,新冠肺炎住院患者中缺乏維生素D的現象高於對照組,後者沒有感染新冠肺炎,但其維生素D水平是在疫情暴發前測量的。
  • 維生素A補充會過量中毒嗎?維生素AD比維生素D更適合中國寶寶?
    [2]我國醫生一般會給嬰兒開維生素AD的複合製劑(魚肝油),但是,國際主流觀點認為,維生素A在食物中並不缺乏,不需要補充,只需要補充維生素D即可!但是由於母乳中維生素A含量存在地區性差異性,這也一直是我國關於維生素A是否需要補充的爭議所在,但是近幾年,數據研究顯示,中國嬰兒可能的確需要根據餵養方式適當補充!這是為何?
  • 持續補充維生素D會中毒嗎?為什麼還要補充維生素A?劑量是多少?
    D易於中毒的觀點不成立,所以大可不必擔心服用400~800IU/d的預防量會引起中毒。 活動期佝僂病口服維生素D2000~4000IU/d,連服1個月後改為400~800IU/d,並檢測25-羥基維生素D。
  • Nutrients:研究表明補充高劑量維生素D可以減緩虛弱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紐約州西部醫療系統和布法羅大學的研究人員對24~28個月大的小鼠(相當於65~80歲的成年人)進行研究,發現補充更大劑量的維生素D可以減緩虛弱。Troen解釋說,越來越多的文獻表明,維生素D對健康的其他方面很重要,這個領域的一些研究人員認為30 ng/ml是必要的最低水平。他說,「我們建議老年人每天至少服用2000 IU的維生素D。這對於我們虛弱的老年患者來說尤為重要。
  • 糖尿病患者需要補充維生素C嗎?對緩解糖尿病症狀有什麼好處?
    1、維生素C能幫助控制血糖。有研究發現,每天補充定量的維生素C,能幫起到助身體降低血糖的作用。而對於高血糖患者來說,補充定量的維生素C之後,餐後血糖峰值也出現了有所下降的情況,因此每天保證滿足機體所需的維生素C,有一定起到預防高血糖的作用。2、維生素C能幫助預防併發症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會不斷削弱患者的身體免疫力。
  • 為什麼各大權威機構建議補充維生素D,喝奶粉也需要補充嗎?
    D能促進鈣的吸收,對預防佝僂病等有關鍵作用,由於母乳中維生素D含量較低,所以各大營養權威機構也倡導補充維生素D,那么喝奶粉的寶寶要額外補充嗎?通過計算我們可以知道每款配方奶粉的維生素D大概的攝入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量為10μ/d,所以理論上大多數喝配方奶的寶寶不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D,且還可以通過輔食以及曬太陽補充。如果是寶寶的食量小,也未添加輔食,以及處於紫外線較弱的北緯37度以北地區(中國北方的絕大部分)這幾種情況的,家長可適當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預防相關疾病的發生。
  • 靠吃維生素D和魚油就能預防房顫?真相來了
    作為首場最新揭曉研究(LBS)專場的首個研究,VITAL Rhythm 研究結果公布,進一步明晰了補充維生素D和ω-3脂肪酸與預防心房顫動之間的關係。-01-維D和魚油預防房顫尚無定論,VITAL Rhythm能否「一錘定音」?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臨床最為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
  • 關於孩子補充維生素D的問題:父母弄懂了,才不會做無用功
    今天我們聚焦的是維生素D,它在寶寶的成長中可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時常與「鈣質」一同出現。 但關於給孩子補充維生素D的問題,卻並非所有家長都清楚。比如需要補到什麼時候?什麼時候吃效果更好?如果已經在吃維生素AD,還需要維生素D嗎? 父母只有弄懂了,才不會做無用功,那就接著看吧。
  • 老年人補充維生素D會如何影響腸道微生物組?
    老年人補充維生素D會如何影響腸道微生物組?一些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群改變了腸道維生素D代謝(VDM),益生菌補充劑可以影響循環維生素D水平。這些發現具有重大的臨床利益,因為多個大型流行病學研究表明,血清維生素D水平低的人會增加多種不良健康結果的風險,包括骨質疏鬆症,肥胖,炎症性腸病,偶然的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 印尼「民間」論文:99%缺乏維生素D的新冠患者死亡,多曬太陽和補充...
    印尼「民間」論文:99%缺乏維生素D的新冠患者死亡,多曬太陽和補充營養能救命  olivia chan • 2020-06
  • 補充這2種維生素能降低血糖?最新研究實錘了!
    維生素D水平和糖尿病患者的愛恨糾葛一直是人們熱衷的話題之一,前腳有維生素D預防糖尿病的研究開展,後腳又有研究認為糖尿病患者的維生素D水平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有關。 這些維生素D充足的糖尿病患者很是幸運,因為較高的維生素D水平與較低的血糖、胰島素、胰島素抵抗、HbA1c、血脂和C反應蛋白水平有關,而接下去的分析更是證實了維生素D充足能避開死亡風險! 隨訪期間有2056名參與者不幸死亡,其中605人死於心血管疾病,309人死於癌症。
  • 《中國兒童維生素A、維生素D臨床應用專家共識》發布
    城市服用維生素A補充劑的比例約為50%,而農村地區僅有不到20%,補充意識的差別可能是導致城鄉維生素A營養水平的重要原因。根據中國居民營養健康狀況監測顯示,我國3-5歲兒童維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發生率約為51.9%,其中農村為47.4%,城市為56.9%,這可能與城市兒童更少的暴露於紫外線有關。
  • Nat Commun:老年人補充維生素D會如何影響腸道微生物組?
    其對567名老年男性進行橫斷面分析,利用LC-MSMS量化血清維生素D代謝物,並從16S核糖體RNA基因測序數據中定義糞便亞操作分類單元。 一些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群改變了腸道維生素D代謝(VDM),益生菌補充劑可以影響循環維生素D水平。
  • 新冠病毒研究進展:維生素D或許能挽救新冠患者
    馬蒂諾沒有參與西班牙的研究,但他發表了幾篇關於維生素D治療和預防病毒感染的論文。在2017年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上的一篇研究綜述中,他和其合著者得出結論,每天或每周補充維生素D可以降低感染呼吸道的風險,尤其對於那些血液中維生素含量低的人來說效果顯著。
  • 糖尿病的飲食、營養療法及天然產品指南
    飲食中,高精製碳水化合物飲食(備註:白米、白面,精製糖-如白砂糖)被認為是重要的原因,此種飲食導致能量、脂肪攝入過多,而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攝入過少。一般認為,高度精細以及無纖維碳水化合物的飲食(簡言之,不吃雜糧)可誘發遺傳性糖尿病,反之,多吃高纖維以及複合碳水化合物的食品則可以預防糖尿病。
  • 中國兒童維生素A、D專家共識權威發布,建議收藏!
    城市服用維生素A補充劑的比例約為50%,而農村地區僅有不到20%,補充意識的差別也可能是導致城鄉維生素A營養水平差異的重要原因。  共識也明確了維生素D缺乏的判定指標和判定標準,強調血清25(OH)D濃度≥50nmol/L(20ng/mL)為正常。我國3-5歲兒童中維生素D缺乏及不足的發生率約為51.9%,城市略高於農村。預防性補充維生素D製劑是目前最常見的預防維生素D缺乏的措施。
  • 研究人員發現維生素D缺乏症會增加出現嚴重COVID-19風險
    AZ Delta的研究人員研究了維生素D缺乏症跟COVID之間的關係,相關論文已發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Pathology》上。據了解,研究人員檢測了186名入院的COVID-19患者的維生素D水平,結果發現維生素D缺乏症跟疾病的嚴重程度和病程之間存在明顯聯繫。
  • 【科普知識】缺乏維生素A可能導致眼疾產生 飲食預防很重要
    【科普知識】缺乏維生素A可能導致眼疾產生 飲食預防很重要 2020-11-24 13: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