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航要做人造器官運輸,是又放了一顆衛星?

2020-12-05 雷鋒網

導讀:億航和「美國領先的生物科技公司」聯手,想要利用神秘的億航184來「讓人造器官移植快速運輸成為可能」,並稱這將是「將是醫療界革命性的跨界創新」,聽起來讓人十分興奮,那麼這兩家公司的實際情況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今天上午,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報導了「億航聯手美國生物科技公司」的消息,億航在包括自身公眾帳號在內的多家媒體和自媒體高調地宣布,億航已經與美國生物科技公司Lung Biotechnology(下簡稱LB)達成合作協議,Lung Biotechnology將向億航採購多達1000臺全球首款自動駕駛載人飛行器「億航184」的定製版,專門用於人造器官移植的快速運輸。

▌關於Lung Biotechnology

經雷鋒網查證,生物科技公司Lung Biotechnology是美國上市公司United Therapeutics(以下簡稱為UT)的子公司,並由UT公司的CEO Martine Rothblatt親自掌舵。

這個CEO Martine Rothblatt還頗有傳奇色彩,她是一個變性人,在創辦UT之前還創辦了一個微型公司Sirius,該公司成立的前十幾年都一直處於虧損狀態,直至2007年併購對手XM公司之後才扭虧為盈。

後來創辦UT是也是差不多的套路,最開始UT只是做抗病毒、抗癌之類的藥物,並沒有涉及器官移植類的項目,後來有一家名為Revivicor的公司利用基因編輯技術使得豬的器官在狒狒身上避免排斥取得了成功,所以UT又對Revivicor進行了收購,緊接著,去年UT就宣布了建造器官工廠的計劃,在計劃中稱該人造器官工廠每年能提供1000副左右的器官,並用直升機進行運輸。

不過這一切都還是計劃之中,就算UT能夠做人造器官, Lung Biotechnology的器官移植服務是不是已經成型了我們還不得而知,在UT的財報中能夠查到,至少目前為止LB尚未有器官移植業務,而LB現在的主營業務也只是為患者研究和提供治療方案。

▌Lung Biotechnology的目的

在查Lung Biotechnology這家公司的時候出現了一個小插曲,雷鋒網偶然發現,南京有家名為「琅歌生物技術」的註冊公司的英文名和Logo都跟他們一樣,就連營業範圍都一樣,遂到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了一下,果然有這家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其法人為MICHAEL IAN BENKOWITZ,而在領英上查到了MICHAEL IAN BENKOWITZ目前正在LB的母公司United Therapeutics就職,也就是說,這琅歌極有可能是LB在中國市場的先行。

這個事件與「億航聯手LB」有無關係雷鋒網不敢妄下定論,但是可以開個腦洞,LB與億航合作會不會不是 LB想在中國市場進行資本運作的一個鋪墊?

▌關於億航184 

另外,億航方面宣稱:

為解決器官運輸問題,Lung Biotechnology與億航將在未來15年內通力合作,進一步研發、優化億航184,打造「人造器官運輸飛機(MOTH)」系統,通過純電動的MOTH技術完成人造器官的自動運輸……

也就是說,在這整個「人造器官運輸飛機(MOTH)」系統中,億航184作為主要部件存在,然而這個主要部件到現在都沒能證明它的可靠性。

億航184在CES展上的轟動已經不必多言,剛剛亮相時億航曾經表示184在未來幾個月內就能商業化,但是幾個月過去了,關於億航184的試飛視頻都寥寥無幾,億航方面也沒有展示出能夠讓人信服的研發實力,其載人飛行的可靠性目前還不得而知,說到底,億航184直到現在還只是個概念產品。

▌所以,綜上所述:

1, LB與億航合作證明不了184載人飛行的可靠性,有可能LB有其他的目的。

2,這件事情如此高調的宣揚,也很有可能是億航轉移注意力的煙霧彈,「載人」的噱頭冷卻下來之後,他們急需一個能夠吸睛的切入點,剛好UT的器官工廠有快捷運輸的需求,「載人」行不通正好可以畫一個「運輸」的餅。

3,LB對於人造器官的移植也在研究之中,和億航一樣,也只是一個在未來才有可能成功的項目。

4,祝兩家目前都沒譜的概念產品,在未來能夠同舟共濟,成功為人類的健康事業做出貢獻。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獨家| 「過氣網紅」億航在美國申請破產
    曾以億航 184 載人無人機火爆朋友圈的億航,其美國分公司已於去年底在加州申請破產。億航 184不過真正讓億航成為網紅的並不是消費級產品,而是一款載人飛行器——億航 184。喧囂過後,億航試圖推動產品的商業化落地,在 2016 年 5 月宣布獲得「美國領先的生物科技公司」Lung Biotechnology 1000 臺定製版的億航184訂單,打造專門用於器官移植運輸的「人造器官移植運輸飛機(MOTH)」系統。
  • 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人造地球衛星是指發射到繞地球軌道上作短期或長期運行的人造太空飛行器。其運動服從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其軌道一般是以地心為焦點的橢圓,特殊情況下是以地心為中心的圓。它離地面的高度根據用度而定,從幾百公裡到幾萬公裡不等,一般不低於200公裡。  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在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並被送入軌道,人類從此進入了利用太空飛行器探索外層空間的新時代。
  • 生命至上,真情服務——西部航空成功保障人體器官運輸
    8月18日,西部航空PN6323重慶-福州航班,西部航空各部門通力協作完成了一起人體器官運輸的保障工作。來自西部航空客艙服務部乘務長別筱文帶領組員魯金沙、魏宇、王卅成功保障了這次航班。據悉,這次運輸的人體器官是下午3點左右從捐獻者體內取出的一顆心臟,必須要在6小時內移植到受益者體內。為了成功地延續生命的希望,醫院、機場、航司等多個單位爭分奪秒地與時間賽跑。當班乘務組齊心協力,在航前、航程中進行了有力有序的布置與協調。最後,航班於晚間19:00安全抵達福州,乘務組在打開艙門後第一時間安排工作人員引導協助旅客下機,圓滿完成保障。
  • 特殊的衛星:我國何時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衛星分為多少個種類?
    2020-12-31 11:42:43 來源: 黑雲和劍俠 舉報   人造地球衛星是環繞地球在空間軌道上運行的無人太空飛行器
  • 往年今日:新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
    往年今日:新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 2020-04-24 07: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蘇聯發射人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在63年前的今天,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人類第一顆衛星:斯普特尼克一號。蘇聯的人造衛星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個人造地球衛星已經製成由蘇聯發射成功。運送衛星的火箭使衛星獲得了每秒八千公尺左右的必要的軌道速度。據計算,這個衛星在離地面900公裡的高空運行;它每轉一整周的時間是1小時35分鐘,它的運行軌道和赤道平面之間所形成的傾斜角是65度。人造衛星是一個球形體,直徑58公分,重83.6公斤。內裝兩部不斷放射無線電信號的無線電發報機。其頻率分別為20.005和40.002兆赫(波長分別為15和7.5公尺左右)。
  • 令美國震驚:世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內幕
    大約半個世紀過去了,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壯舉早已垂青於史冊。  但是,幾乎沒有人會想到,當時的蘇聯政府其實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發射的那顆人造地球衛星是全人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會讓「蘇聯」二字譽滿全球;它也沒有料到,那一次發射竟然會成為人類步入太空的第一步。
  • 曇花一現:以載人無人機火爆朋友圈的億航破產
    【每日科技網】  曾以億航184載人無人機火爆朋友圈的億航,其美國分公司已於去年底在加州申請破產。  「網紅」億航發展歷程  億航於2014年4月在廣州成立,早期推出的Ghost無人機,特色在於使用手機app操控。這款無人機後來登陸海外眾籌網站Indiegogo,獲得86萬美元的成績。
  • 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是用什麼運載火箭發射的?
    快,關注這個公眾號,一起漲姿勢~微信公眾號ID:space-more 1970年4月25日凌晨,新華社向全世界發表新聞公報:1970年4月24日,我國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 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是用什麼火箭發射的?
    快,關注這個公眾號,一起漲姿勢~微信公眾號ID:space-more 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從此,人類進入了開發利用空間的新紀元。這是人類航天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那麼,蘇聯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用的是什麼火箭呢?
  • 如果我們想造一顆「人造月亮」衛星,它要多大才能像滿月一樣亮
    如果人類計劃發射一顆人造月亮,以幫助在夜間照亮一座城市。需要多大的一顆衛星才能提供像滿月一樣亮的照明呢?關於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知道的是月亮的光強,所以讓我們先估計一下滿月的光強吧。月亮是靠反射太陽的光線來照射地球的。滿月的光強將等於太陽的光強乘以月球的反射率(其反照率),再乘以一個幾何縮減因子。
  • 錢驥:鮮為人知的兩彈一星元勳,將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送上了天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辰星) 錢驥:鮮為人知的兩彈一星元勳,將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送上了天 他心中暗暗發誓,一定好好學習,做家裡的頂梁柱,報答父母。 1931年(14歲),「九一八」事件爆發,隨後淞滬抗戰,日軍入侵上海,省立中學被迫停課,錢驥轉入縣立初中。
  • 《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五十周年》紀念郵票發行
    4月24日,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河北省新樂市分公司工作人員展示發行的《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五十周年》紀念郵票。 當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中國郵政發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五十周年》紀念郵票一套1枚,全套面值1.20元。
  • 2020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五十周年郵票發行數量通告
    國家郵政局關於公布《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五十周年》紀念郵票計劃發行數量的通告  國家郵政局審定,《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五十周年》紀念郵票計劃發行數量如下:序號】獲取《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五十周年》紀念郵票購買入口購買入口,還可獲取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五十周年郵票發行數量、發行背景、郵票圖案及面值等信息推薦。
  • 是他把第一顆人造衛星送上了天
    史麗君丈夫叫錢驥,正是他把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送上了天。 1957年10月4日,蘇聯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那一天,晚上很多中國科學家徹夜未眠,錢驥是其中一位。 他想著,自己也要專心研究人造衛星。 一年後,毛主席說:「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要搞就搞得大一點。」
  •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
    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1970年4月24日,我國自行設計、製造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由「長徵一號」運載火箭一次發射成功。衛星運行軌道距地球最近點439公裡,最遠點2384公裡,軌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夾角68.5度,繞地球一周114分鐘。衛星重173公斤,用20009兆周的頻率,播送《東方紅》樂曲。「東方紅一號」的成功發射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使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並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 1975年11月26日 我國成功發射一顆返回式遙感人造地球衛星
    首頁>網上展廳>文章1975年11月26日 我國成功發射一顆返回式遙感人造地球衛星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門戶網站 www.scio.gov.cn | 發布:2011-11-29 | 來源:人民網 | 作者:    1975年11月26日 我國成功發射一顆返回式遙感人造地球衛星,衛星正常運行後
  • 50年過去,我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現在怎麼樣了,它如今在哪裡
    50年過去了,它依然在太空中獨自漂泊,但並不孤獨,從未遠離過我們的視野,在太空中它見證了我國航天事業由弱到強的光輝歷程,它就是我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於1970年4月24日發射升空,今年4月24號是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50周年。
  • B站放衛星,是真的「秀」
    這故事有點複雜,還是讓我們從頭說起——孫汝亮丨作者李拓丨編輯放大燈團隊丨策劃多少「一鍵三連」才能買一顆衛星?我不是針對誰,我是說,在座媒體對「商業衛星交易與發射」沒什麼基礎認知。就性價比而言,花幾十萬乃至幾萬就能從衛星服務商處買到的科普數據,選擇自己用百倍的價格買一顆衛星,除了貴一點,沒毛病。5000萬元也不是一次性支出,而是分次攤銷,分幾次放在財務報表的「內容支出」「研發費用」與「市場營銷」項目裡,也沒那麼起眼。你再想想,B站今年4月才宣布獲得索尼4億美元的戰略投資,錢還是有的,一點兒都不飄。
  • 億航智能終於扭虧為盈了
    投稿來源:劉曠對廣大群眾來說空中交通仍是一個夢,但億航卻覺得它觸手可及。2020年,接連在美國、韓國等世界各地完成無人機載人飛行試飛的億航,名聲越來越響亮,市場競爭實力也不斷增強。近期,億航智能公布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營利雙收、扭虧為盈,又贏得市場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