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答案:別說是中國,就是放眼全球,也沒有任何一個科學家可以接近或者齊平愛因斯坦,更不用說是「超越」愛因斯坦了。
當然,民科們例外。民科屬於「超科學」團體,他們每一個的實力都遠遠超越了愛因斯坦。按照一位叫做「永動機特斯拉」的民科的說法,他在三歲的時候就推翻了相對論,五歲發明了永動機,六歲發明了反重力飛碟,八歲發現太陽上有山丘湖泊小鳥。我覺得,民科應該不是地球上的種類。
只要還算是地球人,大抵是比不上愛因斯坦的。
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創造出天才的相對論,既是偶然,也是必然。依照我的看法,偶然性的要素還要重一點。假設沒有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也會在20世紀出現,但是廣義相對論的出現,很可能要拖後5個世紀以上。愛因斯坦以他一個人的力量,就獨立完成了對相對論大廈的構建。而相對論系統地發表之後,立即顛覆了人類有史以來的絕對時空觀念,讓我們認識到宇宙時空的相對性。廣義相對論認為,時間和空間不僅會因大質量物體的存在而彎曲,大質量物體的旋轉還會拖動周圍時空結構發生扭曲。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宇宙學模型裡面,具有質量的天體能扭曲空間,使周圍的物體都沿著這個被彎曲的空間運動,包括電磁波在內。即使在相對論誕生100多年之後,這套理論的預言還在不斷地被現代實驗所證實。
在愛因斯坦活著的時候,當時的知識界就認為,愛因斯坦單槍匹馬擊敗了整個哲學界。古今往來,哲學門派龐雜無比,哲學家多如繁星,都不曾有過相對論這樣顛覆性的知識體系。請問,世界上又有哪個科學家可以做到一個人就擊敗整個哲學界?
在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後不久,遭遇了哲學界的嘲諷。當時世界上頭號大哲學家是柏格森,他對相對論嗤之以鼻。此君在那個時代被稱之為「哲學皇帝」,輿論界普遍認為柏格森是知識世界第一,思辨世界第一,智慧世界第一。由於柏格森多次在公開場合嘲笑愛因斯坦和他的科學理論,怒火中燒的愛因斯坦向柏格森發起了賭局挑戰。結果證明,愛因斯坦贏了,柏格森慘敗。這一場大論戰之後,知識界普遍達成了共識,哲學已經跟不上日新月異發展的科學了。
柏格森
愛因斯坦不僅創建了相對論體系,刷新了我們對於世界的認知,而且對量子力學也有貢獻。可以說,能夠比肩他,甚至於可以緊跟他身後的科學家也是寥寥無幾。在一些科學家的排名榜單裡面,牛頓經常排在愛因斯坦之前,這是因為牛頓是現代科學體系的奠基人,資格太老,而且牛頓還提出了微積分,即使在數學史上也足以列入「四大」。牛頓的光芒太耀眼了,可謂是「天不生牛頓,萬古如長夜」。
在我們國家這裡,迄今為止還不曾出現過比肩愛因斯坦的科學家。即使是清華大學教授楊振寧先生也比楊振寧要稍遜一籌。楊振寧先生對物理學最大的貢獻,不是獲得諾貝爾獎的「宇稱不守恆」,而是楊-米爾斯場方程,這個方程是基於SU(N)組的一類量規理論,被認為是量子場論核心標準模型的基礎,「完成了統一四大力75%的工作」。不過,楊-米爾斯場方程還是比較粗糙的,需要後人打很多補丁,才能正常的使用。
楊振寧
即使是科學家之間的排名,他與愛因斯坦依然有不小的差距。學術界主流的觀點認為,楊振寧在人類物理學史上的排名在第15-18名之間。而且從嚴格意義上說,楊振寧未必就是當世科學家妥妥的第一,最起碼還有一個美國的溫伯格的成就與楊振寧並駕齊驅。溫伯格的主要貢獻是在1973年驗證了電弱統一理論。他這一理論文章是到2010年為止,粒子物理學中引用率最高的論文。我們很難說楊振寧就一定比溫伯格更牛,只能說二人堪為科學星空閃耀的雙星。
溫伯格
而愛因斯坦一直被認為比肩牛頓,長期列名科學家排行榜第二。我個人甚至認為再過一個世紀,愛因斯坦的排名將會超越牛頓,名列第一。
就對世界的影響力而言,愛因斯坦的名氣也極大,能夠和他一個層次的,自古以來也屈指可數。也就力學老祖牛頓、進化論的創始人達爾文與他旗鼓相當。連阿基米德、麥克斯韋、伽利略都比他遜色一點。
美國《時代》周刊曾經排了個「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絕大多數是政治家和宗教家,科學家裡面有四個人位列前10名。他們分別是:第2位的牛頓,第6位的蔡倫,第8位的古騰堡,第10位的愛因斯坦。
蔡倫
但是,蔡倫只能說是技術家,主要貢獻在於技術改造,他並非科學家。我們的教科書裡面,凡是涉及到理科的內容,絕大多數都是外國人的名字。可見中國古代對科學的貢獻與西方比不大。原因很多,有文化上的(道家、儒學、天人合一思想),也有制度上的(科舉制)。正因為如此,我們更要珍惜自己的科學家,培植適宜科學家生存和發展的土壤,爭取在未來對全世界做出科學上的貢獻。
作者:懷疑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