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路易斯酸替代氫氟酸,MXene製備發了Nat. Mater.和Science

2020-08-10 X一MOL資訊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

MXene是一種具有二維結構的過渡金屬碳化物或碳氮化物。首個MXene於2011年由美國德雷塞爾大學Yury Gogotsi教授課題組合成並報導,在如今非常火熱的二維材料中算是比較年輕的。從2011年開始,MXene家族不斷被擴充,同時由於它的層狀結構、表面親水性和金屬導電性(> 6000 S cm-1),在超級電容器、電池、電池屏蔽、複合材料以及催化領域的應用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點擊閱讀相關)。近年來,一些理論研究還預測了MXene的更有趣的一些性質,例如帶隙的開和關、超過10000 cm2/V的室溫電子遷移率、可調功函數、半金屬性、二維鐵磁性等等,但這些理論預測的新穎性質需要對MXene的表面化學進行精準調控,這是目前主流的MXene製備方法無法實現的。

圖1. 2017年初已報導的MXene。圖片來源:Nat. Mater. [1]


目前主流的MXene製備方法依然是Yury Gogotsi教授探索出的用氫氟酸溶液刻蝕塊體MAX相的工藝。MAX相是一類具有優異延展性的層狀陶瓷,其中M代表一種過渡金屬,A代表第13或第14族元素,X代表碳或氮元素。以最早報導的由Ti3SiC2(MAX相)製備Ti3C2(MXene)為例,氫氟酸溶液選擇性地刻蝕掉每層矽原子,留下具有層狀結構的Ti3C2。


儘管用氫氟酸溶液或者其他含氟溶液進行刻蝕的工藝也成功被用到後來的MXene開發中,並成為標準的MXene製備方法,但這種方式除了需要使用的氫氟酸有毒有害、腐蝕性極強之外,更重要的是所獲得的MXene一直存在表面化學不可控的問題。也因為如此,這種方法製備的MXene通常被簡寫為MXTx,其中Tx就代表含量不確定的F、O和OH等端基;並且這種工藝僅適用於能與氟化氫反應的MAX,特別是A為鋁元素的MAX相。


探索新型的MAX刻蝕工藝也成為MXene研究的重要方向。2019年初,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先進能源材料工程實驗室的黃慶團隊在JACS上報導了一種新型的MXene製備工藝[2]。他們注意到Ti3AlC2(MAX相)在熔融ZnCl2(路易斯酸)中會發生類似氫氟酸中的反應,經過深入研究,他們通過置換反應獲得系列Mn+1ZnXn相,以及一種新型的表面為Cl的MXene(Mn+1XnCl2)。

圖2. 熔融氯化鋅用於剝離製備MXene。圖片來源:JACS [2]


在此基礎上,黃慶團隊開展了深入系統的研究。他們提出熔融鹽中陽離子與MAX相中A元素的氧化還原電位大小可以作為其能否用於剝離的判據。以過去含氟溶液難以剝離的Ti3SiC2為例,700 ℃的氯化銅熔融鹽中,Cu/Cu2+氧化還原電位為-0.43 eV,而Si/Si4+的氧化還原電位為-1.38 eV。因此,熔融鹽中離子態的Cu2+可輕易的將Si原子氧化成Si4+,Si4+最終與Cl-形成SiCl4氣體從Ti3C2亞層中逸出,而Cu2+則被還原成Cu單質。產物中殘餘的Cu可通過過硫酸銨溶液等方法去除,最終得到表面含Cl、O混合官能團的Ti3C2Tx(Tx = Cl, O)MXene。

圖3. 熔融鹽剝離製備MXene。圖片來源:Nat. Mater. [3]


圖4. 熔融鹽剝離形成MXene的化學過程。圖片來源:Nat. Mater.[3]


在這種氧化還原電位判據的指導下,黃慶團隊進一步用多種熔融鹽(CdCl2、FeCl2、CoCl2、CuCl2、AgCl、NiCl2)對Ti2AlC、Ti3AlC2、Ti3AlCN、Nb2AlC、Ta2AlC、Ti2ZnC和Ti3ZnC2等MAX相進行剝離,得到相應的MXene。

圖5. 熔融鹽剝離製備MXene的通用性。圖片來源:Nat. Mater. [3]


進一步的,他們與法國土魯斯大學Simon Patrice教授、四川大學林紫鋒研究員等合作,將CuCl2熔鹽剝離Ti3SiC2得到的Ti3C2 MXene作為負極材料,在1 M的LiPF6電解液實現高達738 C g-1(205 mAh g-1)的儲鋰容量,並具有2.8 V(0.2 to 3 V vs. Li+/Li)的大電壓窗口,在電化學儲能器件中很有應用前景。


黃慶團隊合作開展的上述成果於今年4月13日在線發表於Nature Materials 上[3],幾個月之後,Science上線了另一篇來自美國芝加哥大學的 Dmitri V. Talapin團隊用熔融鹽製備新型MXene的研究[4]。


Dmitri V. Talapin團隊處理MAX相前驅體的方法借鑑了黃慶團隊的研究。除了用熔融的CdCl2處理MAX相,獲得端基為氯元素的Ti3C2Cl2、Ti2CCl2和Nb2CCl2,他們還用CdBr2熔融鹽製備從未報導過的溴元素為端基的MXene(Ti3C2Br2和Ti2CBr2)。對於這些新型MXene,Dmitri V. Talapin團隊通過高分辨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拉曼光譜以及一系列X射線方法對得到的產物的形貌、結構和組成進行了詳盡的結構表徵。

圖6. Dmitri V. Talapin團隊拓展了熔融鹽類型,同時進行了更豐富的端基轉化研究。圖片來源:Science [4]


就端基而言,新型MXene中Ti-Cl鍵(-804 kJ/mol)或Ti-Br鍵(-617 kJ/mol)的鍵能相比於經典的MXene中的Ti-F(-1649 kJ/mol)或Ti-O鍵要弱很多,Dmitri V. Talapin團隊探索了端基轉化化學。例如,他們將Ti3C2Br2分散在熔融的CsBr/KBr/LiBr中,加入Li2Te或Li2S,就能分別獲得Ti3C2Te和Ti3C2S。類似的,他們還將Ti3C2Cl2轉化為Ti3C2Te、Ti3C2S和Ti3C2(NH)。有趣的是,在300 ℃下,LiH可以將Ti3C2Br2和Ti2CBr2還原為Ti3C2□2和Ti2C□2(其中,□代表缺陷)。進一步用正丁基鋰處理上述樣品,則可以獲得鋰插層的產物,後者可以進一步分散在極性有機溶劑中形成單層產物。

圖7. 正丁基鋰處理實現MXene的單層分散。圖片來源:Science [4]


通過XRD監測,他們發現在端基轉化過程伴隨著層間距的增加。而進一步的建模分析表明,在上述過程中,MXene中的Ti-Ti鍵鍵長等晶格常數發生變化。結合高分辨的STEM,他們確認在Br/Cl原子交換形成Te/S的過程中伴隨著面內的拉伸(高達18%)和c軸方向的壓縮。

圖8. 端基修飾對晶格的影響。圖片來源:Science [4]


晶格結構的巨大變化意味著表面修飾對MXene的各方面性能都將產生巨大的影響。Dmitri V. Talapin團隊考察了Nb2C系列MXene的電子輸運行為,發現它們表現出受端基影響的超導性能。例如Nb2CCl2的超導轉變溫度約為6 K,而體相的Nb2AlC則不具備超導性質。

圖9. 顯著受端基影響的超導性質。圖片來源:Science [4]


綜上,黃慶團隊開創性的提出並發展了熔融鹽剝離MAX相製備MXene的策略,避免了有害的氫氟酸的使用,同時豐富了MXene的種類。他們深入研究了這一過程的機理,同時也將獲得的新型MXene用於高性能電化學儲能中。而Dmitri V. Talapin團隊則專注於研究這種策略得到的MXene的端基化學,並在此基礎上研究材料的電子輸運性能。


參考資料:

1. 2D metal carbides and nitrides (MXenes) for energy storage. Nat. Rev. Mater., 2017, 2, 16098.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revmats201698

2. Element Replacement Approach by Reaction with Lewis Acidic Molten Salts to Synthesize Nanolaminated MAX Phases and MXenes. J. Am. Chem. Soc., 2019, 141, 4730–4737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9b00574

3. A general Lewis acidic etching route for preparing MXenes with enhance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i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Nat. Mater., 2020, 19, 894–899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3-020-0657-0

4. Covalent surface modifications and superconductivity of two-dimensional metal carbide MXenes. Science, 2020, DOI: 10.1126/science.aba8311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20/07/01/science.aba8311


(本文由荷塘月供稿)

相關焦點

  • 路易斯酸熔融鹽刻蝕:一種製備MXene材料的普適方法
    自2011年首次報導Ti3C2這一MXene材料之後[2],二維MXene材料的製備主要採用含氟酸性溶液,如氫氟酸水溶液、氟化鋰和鹽酸的混合物或氟化氫銨溶液等,選擇性刻蝕鋁系MAX相的Al原子層。由於含氟酸性溶液較為危險,科研人員又提出了水熱法、電化學刻蝕等製備方法,被成功應用於MAX相的刻蝕中。
  • 寧波材料所等發展出路易斯酸熔鹽合成MXene的通用方法
    繼2011年首次合成Ti3C2 MXene後,MXenes的製備主要通過含氟離子溶液選擇性刻蝕MAX相的Al原子層,如氫氟酸水溶液(HF),氟化鋰和鹽酸的混合物(LiF+HCl)或氟化氫銨((NH4該方法是否能推廣到更多的MAX相家族材料和更廣泛的無機型路易斯酸系統?是否能夠建立合適的化學判據使得路易斯酸熔鹽剝離更加一般化?這些問題的解答將為MXene的研究提供更優的合成策略。
  • 發完《Nat.Nano.》發《Science》,不愧是頂刊釘子戶鈣鈦礦啊
    為了獲得更好、更便宜的替代能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已經成為新一代太陽能電池的領跑者。通過改善鈣鈦礦材料配方、器件製備工藝和膜層質量,實驗室規模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已經實現了超過25%的功率轉換效率(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
  • 寧波材料所發展出路易斯酸熔鹽合成MXene的通用方法
    憑藉其獨特的2D層狀結構,親水性表面和金屬導電性(> 6000 S cm-1),MXenes在諸多領域尤其是電化學儲能領域顯示出巨大的應用前景。繼2011年首次合成Ti3C2 MXene後,MXenes的製備主要通過含氟離子溶液選擇性刻蝕MAX相的Al原子層,如氫氟酸水溶液(HF),氟化鋰和鹽酸的混合物(LiF+HCl)或氟化氫銨((NH4)HF2)。
  • 關於六氟磷酸鋰製備過程中的氫氟酸含量檢測
    鋰電池電解液中所使用的六氟磷酸鋰在其製備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夾帶氫氟酸進入最終成品。當鋰電池中氫氟酸含量超過一定濃度時,會開始消耗有限的鋰離子,使電池的不可逆容量增大,同時生成的氧化鋰和氟化鋰不利於對電極電化學性能的改善,且反應所產生的氣體會導致電池內壓力增大。
  • 發一篇Science和Nat. Mater只用了半個國慶假期
    ▲Science, Doi: 10.1026/science.aba3722相較於熱加工的方式,電脈衝的方式更加節能,成本也更加低廉,如今已被廣泛應用於鈦合金、鋁、鎂合金、鋯合金和鋼等材料的製造。然而,電脈衝提升金屬成型可塑性的機理尚不清楚。最初人們都認為電塑性只不過是熱軟化(thermal softening)。
  • 蘭州化物所路易斯酸催化的碳氫官能化研究取得進展
    路易酸催化碳氫官能化  近日,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在路易斯酸催化的碳氫官能化研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  在前期鈀催化的碳氫活化(J. Am. Chem.Soc. 2010, 132, 3650-3651)研究基礎上,研究人員採用非貴金屬路易斯酸作為催化劑實現了碳氫鍵活化,構建了2-取代的含氮雜環芳香化合物和N-磺醯基亞胺的加成反應,得到了一類含氮雜環胺衍生物,並通過碳氫鍵官能化引發串聯反應,簡潔高效地合成了異吲哚啉酮和異吲哚啉化合物。  該研究為含氮雜環芳香化合物合成重要的藥物雜環骨架提供了一種新方法,在醫藥化學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 石墨烯連發Science和Nat Mater
    Crommie第一單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系DOI:10.1126/science.aay3588背景介紹二維石墨烯是一種無帶隙半金屬,但是當將石墨烯其中一個方向的寬度縮小到納米尺度,令其變成一維的條帶後,石墨烯就能因尺寸效應而出現帶隙。
  • MXene再發《Science》:中科院金屬所任文才、成會明團隊發現二維層...
    探索不存在已知三維母體材料的二維層狀材料,可極大拓展二維材料的物性和應用,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實用價值。2015年,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任文才、成會明團隊發明了雙金屬基底化學氣相沉積(CVD)方法,製備出了多種不同結構的非層狀二維過渡金屬碳化物晶體,如正交Mo2C、六方WC和立方TaC,並發現超薄Mo2C為二維超導體(Nature Materials, 2015)。然而受表面能約束,富含表面懸鍵的非層狀材料傾向於島狀生長,因此難以得到厚度均一的單層材料。
  • Science | 共沉澱法製備多種微觀結構
    本文原發於微信公眾號「材聲到」,微信號「nano-chemistry」。
  • Nature Materials: 揭示路易斯酸對有機半導體的摻雜機理
    儘管路易斯酸最近顯示出作為溶液加工聚合物的摻雜劑的前景,但它們的摻雜機理尚未完全了解。近日,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Guillermo C. Bazan 和Thuc-Quyen Nguyen團隊發現了B(C6F5)3是研究的其他路易斯酸(BF3,BBr3和AlCl3)的優良摻雜劑。
  • Nat Nanotech和Science之後再發AM封面
    川大郭俊凌天然多酚界面組裝:Nat Nanotech和Science之後再發AM封面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輕工產業應用了眾多天然生物質資源,例如膠原纖維與植物多酚(製革產業)、纖維素(造紙產業
  • 杭州發生劇毒氫氟酸洩漏事故
    消防隊員進入發生洩漏事故的罐區準備關閥堵漏。新華社發消防隊員對發生洩漏事故的廠區進行噴淋衝刷。新華社發   29日早晨,位於浙江杭州市登雲路346號的浙江藍天環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哈氟分廠反應釜發生劇毒氫氟酸洩漏事故,一名員工當場被危險化學品灼傷,送醫院急救,其他一些吸入有毒氣體的員工也被送往就近的醫院治療。
  • 一周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連發Science和Nat Nano
    通過改善鈣鈦礦材料配方、器件製備工藝和膜層質量,實驗室規模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已經實現了超過25%的功率轉換效率(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迄今為止,由於本身無定形的結構,與摻雜劑良好的兼容性以及與鈣鈦礦匹配的能級,Spiro-OMeTAD仍然被認為是最高效的空穴傳輸材料(hole-transporting materials, HTM)。
  • 氟化銀的製備合成
    AgF可以通過使碳酸銀或氧化銀與氫氟酸反應來製備。是一種廣泛使用的氟化劑。氟化銀製備合成方法:1.將碳酸銀放入鉑皿中,並添加40%氫氟酸使其完全溶解。將溶液在水浴上蒸發,然後轉移至沙浴中,用鉑匙攪拌並蒸發至幹。所得產物的純度為92%至95%(包含5%至8%的Ag 2 O)。整個合成過程應在黑暗中進行。
  • MXene專題1:發表在JACS/Nat. Commun./AM/AFM等期刊上的最新研究成果
    以氫氟酸HF刻蝕法製備MXenes已得到廣泛的報導,然而,HF酸的劇毒性阻礙了MXenes的大規模製備及其在能源相關領域的廣泛應用,因此,探索一種低毒害的MXenes合成方案是非常令人鼓舞的。香港理工大學的郝建華教授團隊提出了一種基於熱輔助電化學蝕刻合成MXenes(如Ti2CTx、Cr2CTx、V2CTx)的通用策略。
  • 歐洲核子中心主任真的發郵件稱希格斯粒子不存在嗎?
    沒錯,這封郵件也正是這位「匈牙利物理學家」偽造的,但是從表面上看不出來是不是Fabiola發的。為了對抗反垃圾軟體,該「匈牙利物理學家」還將自己的名字用圖片顯示而不是文本,防止成為屏蔽關鍵詞。去年我發了個微博講怎麼判斷:2016-11-11 00:57 來自 微博 weibo.com昨天收到一封郵件,來自新科諾獎獲得者,普林斯頓大學的鄧肯·霍爾丹,說石墨烯、中微子振蕩都是狗屎,真正牛B的人是匈牙利物理學家Gabor Fekete,他發明的理論可以描述電磁物理到8位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