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們為何會在聽到喜愛音樂時發生寒顫:科學家通過大腦尋找原因
本周二,法國的一個神經科學家團隊在《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上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將寒顫跟大腦中激活獎賞和快感系統的多個關鍵區域聯繫起來。研究要求18名參與者聽其自己描述為會讓人寒顫的歌曲,並要求他們在這種感覺的時候指出來。
-
為何人們聽到喜歡的音樂會感到愉快?
加拿大科學家研究發現,音樂能引發大腦釋放更多神經傳遞介質—多巴胺,讓人體會到類似美食和金錢帶來的愉悅。研究加拿大蒙特婁麥基爾大學的羅伯特·扎託裡和瓦洛裡·薩利姆普爾組織這一研究。他們找來8名志願者。這些志願者都熱愛音樂,有時聽到最愛音樂還會禁不住「顫慄」。
-
陳根:大腦研究,讓我們更懂音樂,更懂我們
基於音樂對人和群體的影響,使得關於音樂如何激發快樂的機制,為什麼音樂可以成為一種有益的體驗的這一類問題,都持續地引發科學家對其的探索和研究。事實上,此前的影像學研究已經揭示了大腦獎賞中大腦活動的複雜模式,其中,快樂區域就是由音樂觸發的。
-
音樂通過大腦發出令人愉悅的「寒戰」,科學家可以看到它
在先前的腦成像研究中,這種現象與激活大腦的獎勵和愉悅系統有關。現在,科學家已經分析了與令人愉悅的音樂寒戰相關的大腦活動模式。在這項研究中,當人們戴著耳機,並將電極貼在頭皮上聽音樂時,使用高密度腦電圖設備測量人們大腦中的電活動波。
-
NEWS | 當我們形容音樂好聽到讓脊梁骨只冒涼氣的時候,那並非修辭
不管是莫扎特還是重金屬,音樂可以帶來一種強烈的,甚至是欣快的體驗。聽到你最喜歡的曲子,可能會勾起浸透在舊日中五彩斑斕的回憶,而高亢的旋律可能會讓你的脊背發涼,忍不住打個寒顫。你所感受到的這種刺痛的"寒意"其實並非錯覺,是真的可以在腦部掃描中看到的生理過程;在之前的腦部成像研究中,脊梁骨冒涼氣與大腦的獎勵和快樂系統的激活過程有關。
-
音樂通過大腦傳遞一種愉快的寒意
現在,科學家們分析了與愉悅的音樂寒戰相關的大腦活動模式。在這項研究中,一個高密度的腦電圖裝置被用來測量當人們戴著耳機和頭皮上的電極聽音樂時的腦電波活動。研究小組讓11名女性和7名男性(他們說自己經常體驗到一波又一波的音樂快感)聽了一段時長15分鐘、共90秒的錄音片段。一些摘錄是從參與者最喜歡的催情音樂中選取的,其他的錄音則由研究人員挑選。
-
為什麼人們聽到自己的說話聲會感到厭惡?
對此,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佩雷爾曼醫學院的聽力科學中心主任Yale Cohen博士表示,這個原因很簡單:你說話時聽到自己的聲音是不同於別人所聽到的。事實上,人在錄音設備上聽到的聲音才是自己聲音聽起來的真正樣子。
-
痴呆的老年大腦並非全痴呆!音樂可能成為研究關鍵
雪梨麥考瑞大學的臨床神經心理學家艾米·貝爾德(Amee Baird)說:「人們把音樂稱為『超級激活器』,它真的激活了整個大腦。這就是它如此強大的原因,它能對人們產生巨大影響,不僅僅是痴呆,而是我們所有人。」皮亞特的痴呆始於早年。在他50多歲的時候,健康的大腦中出現一個小汙點。
-
音樂對大腦的作用
沒有什麼能像音樂一樣活躍我們的大腦。所有可以活躍大腦的行為都可以提升我們的腦健康。研究發現,音樂可以改善睡眠,增強記憶力,減輕壓力並提升思維能力,所有這些都意味著音樂是最便於中老年人群大腦保健的工具。音樂可以激活人們的活力。
-
好萊塢對你的大腦做了什麼?音樂為何讓你顫抖?丨莫扎特效應
本期周發將會從心理學的角度介紹鬼屋為什麼會讓人既恐懼又快樂;蹦迪中的色彩心理學;強制休假制度與職場心理健康的聯繫;人們觀看英雄視頻時的心理傾向。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知識乾貨:夜間燈光對於晝夜節律的影響;莫扎特效應的廣泛應用;聽音樂聽到渾身起雞皮疙瘩的生理機制;以及社會運動的相關定義。
-
人類為何痴迷音樂
科學家們希望從生物學的層面解答這個問題,他們的研究還導致了一門新學科——生物音樂學的誕生。人們試圖通過研究人和其它動物的音樂行為,了解音樂的本質和作用,許多人甚至認為,人類進化的謎團,就隱藏在這些美妙的音符之中。
-
人們在太空中能聽到聲音嗎?
文章說明了人在太空中不能聽到聲音,並說明了聲音物理學和在太空中不能聽見聲音的原因,解釋了太空人在太空中聽到聲音的原因。它們使得人們心中一直對「太空中不能聽見聲音」這個物理事實有著極大的誤解。畢竟我們可不止一次「親耳」聽見「千年隼號」或者「企業家號」在太空中穿梭時發出的尖嘯之聲。這個場景已經成為一代經典,以至於人們往往會吃驚地發現實際上飛船在太空中工作的情況與他們想像的完全不同。
-
音樂為何讓人百聽不厭
許多人對喜愛的音樂百聽不厭,覺得音樂能激起他們的情感波瀾。其具體機理如何呢?英國《自然·神經科學》雜誌刊登的加拿大一項最新研究,揭開了謎底。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科學家發現,無論是約翰·丹佛的鄉村音樂,還是莫扎特的古典音樂,只要人們喜愛,音樂就會使其大腦釋放更多的化學物質多巴胺。
-
警報聲人們為什麼會引起人們注意?科學家揭示:大腦會被刺耳的聲音...
據外媒報導,來自日內瓦大學(Unige)和瑞士日內瓦大學醫院的神經科學家發表在《自然通信》上的一項研究分析了人們聽不同聲音時的反應,其目的是確定重複的聲音頻率被認為是不愉快的程度,同時還研究了聽這些頻率時大腦中受刺激的區域。
-
科學家或能利用通過大腦掃描來預測人們的智力
2018年7月20日 訊 /生物谷BIOON/ --如果你曾經撒謊說自己很聰明智商很高,那麼是時候坦白了,如今科學家們就能通過對你的大腦進行掃描來判斷你到底是否真像所說的那麼聰明了。實際上,更準確地說,科學家們自己並不會觀察你的大腦掃描結果,而是藉助一種機器學習的算法來對人們的大腦進行掃描。
-
藥物通過身體治癒心靈,音樂通過心靈治癒身體
人類相信音樂可以治癒蛇咬和瘟疫。另外,古希臘,世界的歐洲,文藝復興等等。音樂治療的科學理論支撐也在大量的書籍中找到,羅切斯特大學教授曾經通過一些實驗證實:意識或大腦之間的生理神經聯繫會將「信息」反饋給身體,人的意識活動、精神狀態和起起落落都會影響身體狀況。
-
六歲之前的記憶,為何會出現丟失的情況?科學家做出解答!
六歲之前的記憶,為何會出現丟失的情況?科學家做出解答!大腦不僅是一個中央處理器還是一個存儲器,人在一生成長的過程當中,記憶被不斷填充變得越來越充實。 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也是人類社會得以延續的原因之一。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在做一件事情之後,你想努力地回想起這件事情的細節時,卻發現大腦一片空白,就像是我們兒時發生的事情,在父母的眼中,認為這件事可能對你以後有非常深遠的影響,但是對於自身來說,你根本就不記得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尤其是6歲之前的事情,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六歲前的記憶去哪兒了?
-
周圍安靜時大腦會聽到「嚶」的聲音,到底是什麼聲音呢?
我不知道是否有人發現,當一個人處在一個非常安靜的地方的時候,大腦中總會有一個很高很尖的「吶喊」聲,或者可以說說是,大腦在一個安靜的狀態下,經常能聽見嚶嚶的聲音,而且會持續很長時間,當我們說話的時候,這個聲音就消失了,可是我們在安靜的環境下,不說話這種聲音又會出現,那麼這個聲音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到底是什麼聲音呢?
-
安靜時: 我們大腦裡聽到的「嚶」聲到底是什麼?
一說話又聽不見了,安靜下來後又能聽見,小編以前一直以為是自己的腦子壞掉了,但是發現很多人也會聽到這個聲音,那這個聲音到底是什麼呢?現在主要有以下說法:1.活體神經元自主放電的結果這個理論認為這個聲音是很正常很普遍的現象,在沒有外界刺激的時候,活體神經元處於無序放電狀態,這時我們就能聽見「嚶」的聲音,一旦有聲音出現刺激到聽覺神經,神經放電從無序狀態投入到工作狀態,也就聽不見那個「嚶」的聲音了這就像音箱和麥克風,沒輸出輸入的時候會提高背景音的輸出輸入,於是能聽到音箱嗡嗡,沒聲音時麥克風會把沙沙聲提高得很響,因為麥克風正在努力尋找有沒有聲音發出
-
音樂訓練是如何影響中國兒童大腦的發育和認知能力的?
而且這些跟獎賞相關的核團,比如說伏隔核以及紋狀體,它們的激活程度以及釋放的多巴胺濃度,是跟我們對音樂的喜愛程度、感受到的震顫程度以及我們願意出錢購買它的金錢的量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說,我們如果更喜歡一個音樂更願意購買它的話,這些腦區的激活也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