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憂!最新研究表明:全球範圍內的「藻華」正變得越來越頻繁和強烈

2021-01-09 騰訊網

根據全球首次對數十個淡水湖進行的長期調查,在過去30年裡,地球上越來越多的淡水湖在夏季出現了密集的藻華,可能產生有害影響。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稱,有害藻華(HABs)發生在簡單的水生植物群落(統稱藻類)生長失控,產生的有毒效應會傷害人類、魚類、貝類、海洋哺乳動物和鳥類的時候。從基拉韋厄火山爆發等自然因素到農業、城市發展、氣候變化等人類活動,都是造成hab的原因。

我們所說的藻華實際上是浮遊植物的繁盛,它們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浮遊植物構成了水生食物鏈的基礎,因此其本身並不壞。但是,當水華過於密集,或當形成毒素的浮遊植物種類佔據主導地位時,水華就會對人類和生態系統造成危害。去年,佛羅裡達持續的赤潮導致了海洋哺乳動物和幾十隻海龜的死亡,而今年夏天早些時候,美國各地的家庭狗狗都死於致命的淡水藻類。在美國,藻華每年會對飲用水、農業、漁業、娛樂和旅遊業造成大約40億美元的損失。到目前為止,還不清楚全球範圍內的藻華是否正在惡化。

為了得出結論,研究人員分析了NASA和美國地質學會Landsat 5近地衛星30年來的數據,Landsat 5近地衛星在1984年至2013年間以30米的解析度監測地球表面。研究人員還與谷歌地球引擎合作,處理了超過720億個數據點。研究人員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成果,他們發現,赤潮在全球6大洲33個國家的71個大湖中「越來越普遍,越來越強烈」。研究人員發現,在夏季,藻華在超過三分之二的湖泊中增加,在六個湖泊中減少。

目前尚不清楚的是,這種情況究竟為什麼會發生。當研究人員將化肥使用、降雨或溫度等因素考慮在內時,湖泊水華惡化的情況並沒有一致的模式。在30年間改善的湖泊中,只有那些氣候變暖程度最低的湖泊得以改善,這讓科學家們相信,氣候變化可能會使湖泊更難恢復。早期的研究認為,無論是溫度、降雨,還是通過施肥和其他過程添加的營養物質,都是最重要的因素,但研究人員說,催化劑可能更加本地化。溫暖的海水加速了浮遊植物的生長速度,也優先有利於更多有害類型的浮遊植物。因此,隨著湖泊變暖,水質管理變得更加困難。

我們發現,這取決於特定湖泊周圍的當地條件,這些因素中的每一個都是主要的驅動因素,但沒有什麼靈丹妙藥可以解釋所有湖泊的變化。一個非常明確的信號是,在我們研究期間,那些能夠持續改善水華狀況的湖泊要麼升溫很少,要麼實際上已經降溫。這強烈表明,氣候變暖可能已經阻礙了其他湖泊的恢復。研究人員得出結論,他們的工作強調了確定使一些湖泊更容易受到氣候變化影響的因素的重要性。他們說,有了這些信息,社區就可以制定水資源管理戰略,將受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影響的情況納入其中。

對於全球「水華」現象愈演越烈,你有什麼看法?請寫在評論區。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擔憂:遍布全球的藻華正變得更強烈和頻繁
    研究表明,根據對數十個淡水湖泊的首次全球長期調查,在過去的30年中,地球上越來越多的淡水湖泊出現了夏季藻類大量繁殖,並可能產生有害影響。藻華不僅影響人們的健康和海洋生態系統,而且影響經濟的「健康」,尤其是沿海社區依賴於捕魚和旅遊業創造收入。隨著氣候變化和營養物質汙染的增加,可能會導致HAB的發生頻率更高,而且在以前未受影響的地方發生。
  • 研究發現,有毒藻類在全球湖泊中的繁殖變得越來越嚴重
    最近公布的一項新研究似乎證實了一個令人擔憂的事實:在過去的30年裡,世界淡水湖中潛在的有毒藻類大量繁殖的現象越來越嚴重。雖然,氣候變化可能不是水華惡化的唯一原因,但氣溫上升可能將會使湖泊難以恢復健康。Landsat 5近地衛星研究人員表示,近年來,從MERIS和MODIS等儀器中可以獲得更好的數據。然而,我們的目標是通過一種單一的方法獲得儘可能最長的記錄。這種方法可以跨越時間,也可以跨越世界範圍內的大量湖泊。
  • 中國近海有害藻華研究現狀與展望
    針對我國近海的有害藻華問題,有必要加強以下方面的工作:(1)加強對有害藻華形成及演變機理的研究。推動多組學研究手段、儀器分析技術和數值模擬方法在有害藻華研究領域的應用,提高對我國近海藻華原因種多樣性狀況、藻種適應策略、藻華成因與演變趨勢、藻華災害的危害途徑與機制的認識。(2)高度關注全球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對我國近海有害藻華的影響。
  • 地球自轉正不斷加快,時間將會縮短,極端天象會越來越頻繁!
    德國漢堡馬克斯普朗克氣象研究所費利克斯·蘭德爾博士領導的一項研究,從2007年開始利用計算機模型分析海洋變暖對全球水分布的影響,結果表明,隨著轟轟烈烈的氣候變暖不斷加速,地球的旋轉也將加快,並導致氣候更加惡化。
  • 浮遊植物|一種簡單的方法實現從衛星數據進行藻華與藻種識別
    ,藻種,甲藻,硅藻作者:Fang Shen*, Rugang Tang, Xuerong Sun, Dongyan Liu本研究提出了可以簡便利用衛星數據監測藻華和藻華優勢種的算法。在東海區域內,利用十年的衛星數據分析算法的適用性,以及分析藻華因時間、氣候變化出現的分布、組成規律。 由於藻華的形成,出現了近岸水體低氧、有害毒素聚集、水質量下降等一系列環境問題,也進一步影響著水產經濟活動。藻華通常在短時間內形成,這使得傳統的方法無法進行有效的監測。
  • 【櫸海並蓄】——線上問海,共探「有害藻華」
    劉騫翼同學:這次問海課堂袁湧銓老師為我們講解了關於藻華形成種類還有危害等知識,讓我感受到保護環境非常重要。     人類過度的排放汙水,會導致海洋的富營養化,浮遊生物便會開始大量的繁殖,就會引發藻華。有些產毒藻的毒素,會在魚身上不停的累積,最後經過食物鏈就到了我們的餐桌上,如果我們吃了這種魚輕則拉肚子,重則還會危及我們的生命。
  • 【中國科學報】颱風可引起海洋浮遊植物發生藻華
    記者近日從中科院南海海洋所獲悉,依託該所的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唐丹玲帶領團隊,利用多年船測數據並藉助衛星遙感手段,發現颱風能引起海洋浮遊植物藻華,並揭示其機理。相關成果先後發表於《地球物理學研究》、《海洋生態進程》、《海洋系統雜誌》、《國際遙感雜誌》等10多個國際學術期刊上。
  • 環保部:正開展全國範圍內環境承載力研究
    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公開信息披露,目前除國家層面外,全國各省市、各科研單位正逐步開展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研究與實踐。這項研究與實踐根據中央高層的要求進行部署。《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對水土資源、環境容量和海洋資源超載區域實行限制性措施」。
  • 天氣正處在異常中,全球現大範圍熱浪
    此前,中氣愛報導了全球各地正遭遇著破紀錄的高溫熱浪襲擊,而在近日,世界各地仍籠罩仿佛沒有盡頭的熱浪之中,新的高溫紀錄仍在頻頻誕生,並且高溫熱浪也在威脅著更多人的生命安全。比如說歐洲遭遇了一個多世紀以來最致命的火災災情,希臘因為對大火導致80多人遇難,許多房屋被吞噬在熊熊烈火當中,英國、法國、挪威、瑞典、俄羅斯多地也遭遇頻繁的火災騷擾。火災也在美洲肆虐,加利福尼亞州沙斯塔一座歷史悠久的校舍起火。在高溫,風和低溼度的推動下,火焰摧毀了多棟房屋和至少一棟歷史建築。
  • 地球變暖及海洋汙染催生藻華現象 會傷害人類腸胃或神經
    陸續出現的紅潮,又稱藻華現象,是大量藻類繁殖的結果,地球變暖及海洋汙染都會加速藻華現象,目前遍布地區包括加勒比海、智利等多國海域,其釋放的毒素一旦誤食,可能會造成人類呼吸道、腸胃、神經等多種病徵。據臺灣「聯合新聞網」8月29日報導,當海水裡浮遊大量繁殖藻類,其中色素使海洋呈綠色、棕色或紅色,則為藻華現象。
  • 西班牙海岸出現有毒藻華 遊客應避免直接接觸
    【環球網綜合報導 記者 王莉蘭】據法國媒體「歐洲時報」8月9日報導,西班牙當地政府表示,西班牙加那利群島天氣炎熱,微藻類增生形成藻華,給海灘遊客造成困擾,遊客應避免直接接觸,以免刺激皮膚。世界科技研究新聞資訊網消息稱,其中的特內裡費島,每年當下時節遊客特別多,但部分遊客泡了大西洋海水後開始渾身抓癢,因為碰到這種微小的藻類。
  • 全球頂尖學者助推紅A紅球藻產業 雨生紅球藻應用創新國際論壇舉辦
    亞太地區藻類應用學會(APSAP)成立於1991年,是亞太地區針對應用藻類為人類健康和環境服務的國際學術組織,大會每三年舉行一次,已成為藻類技術和藻類經濟領域有影響力的國際交流和跨行業合作平臺。本屆大會以「加速藻類研究創新及可持續開發: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為主題。
  • 我國近海藻華災害現狀、演變趨勢與應對策略
    對長江口鄰近海域有害藻華的研究表明,2000年後該海域的赤潮原因種出現了明顯變化,除骨條藻(Skeletonema spp.)等硅藻之外,許多大規模赤潮是由東海原甲藻、米氏凱倫藻和亞歷山大藻等甲藻形成。在渤海和南海海域,一些以往沒有記錄的藻種,如抑食金球藻和棕囊藻等也多次形成有害藻華。我國近海藻華原因種也呈現出「有害化」的演變趨勢。
  • 解決南湖多年藻華難題!以色列尖端科技助力保護珍貴水資源
    解決南湖多年藻華難題!以色列尖端科技助力保護珍貴水資源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從中國到以色列,從美國到南非,人們目睹著有害藻華正以不斷激增的速度侵害著淡水湖泊和海洋,而且這些藍藻一旦爆發,就將以指數級增長、失控,對周邊地區的經濟和生態環境造成難以挽回的危害。
  • 研究:過去40年,全球海洋熱浪發生頻率增加了20多倍
    最新研究顯示,由於人類的影響,過去40年以來全球海洋的熱浪發生的頻率增加了20多倍,並且破壞生態系統、損害漁業。針對他們得出的驚人結論,來自伯爾尼大學Oeschger氣候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們對此提出了警告。
  • 雨生紅球藻
    ,如果提「天然蝦青素」您一定熟悉。其實,天然蝦青素產品是雨生紅球藻的提取物。雨生紅球藻又稱湖生紅球藻或湖生血球藻,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綠藻,屬於團藻目,紅球藻科,紅球藻屬。它主要生長在淡水池塘和湖泊中,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當前,雨生紅球藻被世界公認為自然界中生產天然蝦青素的最好生物,會含量高達1.5%~3.0%。
  • 探索外太空任務困難重重:宇宙輻射的危害正變得愈加嚴重
    美國新罕布夏大學太空科學中心的一項新研究警告稱,未來重返月球或探索火星的太空任務中,輻射暴露水平可能會遠高於此前的預測,這對太空人和衛星技術都是嚴峻的考驗。「通過對過去四年來太陽周期活動的測量,發現輻射劑量水平呈現上升趨勢,至少提高了30%,表明輻射正在變得更加強烈,」研究第一作者、物理學教授內森·斯瓦頓(Nathan Schwadron)說,「就太空旅行和太空天氣而言,這些粒子輻射是重要的環境因素,必須進行詳細的研究,並且在未來設計前往月球、火星、小行星和更深處宇宙的任務時必須考慮在內。」
  • 北極在繼萬年一遇高溫後,又頻繁出現野火
    但以科學態度來看,這些都屬於是氣候變化帶來一種負面影響,仍屬於正常變化範圍內,NASA衛星照片顯示,從7月30日至8月6日期間,俄羅斯西伯利亞薩哈共和國上空出現了滾滾煙羽,表明地面上野火正在泛濫,這裡是世界上火災最多的地區之一,而今年夏季火災更強烈,分布更廣泛,已出現了19起大火,產生異常多碳排放。
  • 海洋的「死亡地帶」正急劇擴大
    圖據路透社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隨著海水溫度變暖以及海平面升高,一種被稱為「深海大洋最小含氧帶」(OMZ)的「海洋死亡地帶」的數量正不斷增加,從50年前的45處增加到如今的700處,危及數十億海洋生物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