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海洋的「死亡地帶」正急劇擴大

2020-12-04 紅星新聞

大量海洋生物因「深海大洋最小含氧帶」擴大而死亡。圖據路透社

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隨著海水溫度變暖以及海平面升高,一種被稱為「深海大洋最小含氧帶」(OMZ)的「海洋死亡地帶」的數量正不斷增加,從50年前的45處增加到如今的700處,危及數十億海洋生物的生存。

「海洋死亡地帶」擴大到700處

「深海大洋最小含氧帶」(OMZ)通常指大洋水體中氧含量缺乏的水層, 一般在水深200~1000米之間, 其形成主要與厭氧細菌降解有機物導致的溶解氧消耗有關。其分布主要區域包括東北太平洋、東南太平洋、阿拉伯海和孟加拉灣等海域。

據《新聞周刊》報導,2015年1月,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曾發表一篇研究報告,稱「北美太平洋沿岸的OMZ正在不斷擴大」。今年12月上旬,全球保育權威組織「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也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5次締約方會議上發表了一份關於OMZ嚴峻形勢的研究報告。

IUCN的這份報告指出,受氣候變化等因素的影響,海水溫度持續上升,導致海水的溶氧量急劇下降,從1969年到2010年間減少了約2%,依此速率預估全球海洋將在2100年之前逸散3%至4%的含氧量。

同時,全球的OMZ數量急劇增長。1969年全球僅有45處OMZ,到2019年一共增加到了700處,在50年裡增長了近15倍。此外,全球無氧水體的數量也增加了3倍。

IUCN代理總幹事艾吉拉表示,海水溶氧量下降與海水溫度上升打亂了海洋生態圈的微妙平衡,海洋生物多樣性受到氣候變遷破壞的規模正日益擴大,「影響範圍擴及數十億海洋生物」。

英國普利茅斯大學薩賓·倫克爾博士等人的研究小組曾在阿拉伯海(全世界最大的OMZ)海底提取沉澱物進行了同位素測定,並於2019年12月6日把研究論文發表在了《全球生物地球化學循環》期刊上。

化肥汙染有顯著影響

IUCN海洋科學高級顧問拉佛雷指出,海洋生態圈已受到「海洋酸化」及海溫上升的威脅,海水溶氧量降低正在讓情況變得更糟,「為了阻止低氧和無氧水體的範圍擴散,我們必須果斷抑制溫室氣體排放及化學肥料汙染」。報告發現,施用過量化肥造成的「水體優養化」,使得海岸周邊藻華暴發,對近海的海水溶氧量有顯著影響。

聯合國轄下的世界氣象組織指出,受到人為排放的影響,當前海洋酸度,已較前工業時期高出26%。除海洋酸化、海溫上升、海水溶氧量下降,海洋生物也正面臨過度捕撈、塑料汙染等生態威脅。

IUCN發布的這個報告顯示,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正造成物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滅絕,人類活動使得高達一百萬的物種瀕危。

紅星新聞記者 蔣伊晉 羅天 綜合編譯報導

編輯 張尋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揭示海洋缺氧地帶碳—硫循環機制
    原標題:科學家揭示海洋缺氧地帶碳—硫循環機制   日前出版的《科學》發表了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M。 R。 Raven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
  • 科學家揭示海洋缺氧地帶碳-硫循環的機制
    科學家揭示海洋缺氧地帶碳-硫循環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8 21:54:41 2020年12月17日出版的《科學》雜誌發表了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M.
  • 關乎地球生物生死存亡,海洋警鐘敲響,死亡地帶正在擴大
    二氧化碳的過度排放除了導致全球變暖以外,還導致海水中的含氧量降低,因此也出現了人們所說的「海洋死亡地帶」。這個死亡地帶指的不是像百慕達那樣讓人離奇失蹤的神秘地帶,而是關乎人類以及地球生物生死存亡的海水缺氧區域。
  • 印度洋深處的「死亡地帶」是什麼?中國科學家深究千米,尋找答案
    但是在大海中,卻有著一個未解的謎團,就是大海中的「死亡地帶」。很多人並不知道,海洋裡的「死亡地帶」是什麼,其實,要解答這個問題,就要從我們呼吸的氧氣說起。稍有科學常識的人都知道,水裡的生物同樣需要氧氣,只不過它們使用腮來呼吸。
  • 墨西哥灣"死亡海域"面積創新高 達9650平方英裡
    近日,一直密切關注北美墨西哥灣「死亡海域」變化的美國學者公布一項最新研究結果,今年夏天在德克薩斯海域內發現一塊新形成的「死亡海域」,至此,該地區「死亡海域」面積已經擴大到歷史最大水平9650平方英裡。
  • 墨西哥灣死亡地帶已達22000平方公裡,海洋的氧氣會耗盡嗎?
    墨西哥灣海洋死亡區域在去年一年就達到了22000平方公裡,是什麼導致了死亡區域內?要了解死亡區域,我們首先要知道一個健康的海洋生態系統是如何運作的,以及是什麼製造了海洋死亡區域的致命條件。接下來,就讓我們一探究竟吧!
  • 墨西哥灣死亡地帶已達22000平方公裡,我們的海洋氧氣會耗盡嗎?
    墨西哥灣海洋死亡區域在去年一年就達到了22000平方公裡,是什麼導致了死亡區域內?要了解死亡區域,我們首先要知道一個健康的海洋生態系統是如何運作的,以及是什麼製造了海洋死亡區域的致命條件。接下來,就讓我們一探究竟吧!
  • 周鋒:從山的那頭來 關心海洋缺氧的秘密
    比如,夏季我國長江口的底層海水就經常發生氧氣濃度很低的現象,甚至會低於大多數海洋動物所需氧氣濃度的最低值,這種現象也被研究者稱為水體缺氧。長期生活在氧氣濃度不足以滿足自身生存的海域裡的魚類,只有兩個選擇:要麼逃離這片缺氧海域,要麼等著窒息而死。周鋒說:「缺氧的海洋是無法支撐大規模的魚群生存的,所以又稱為『海洋死亡區』。」
  • 周鋒:從山的那頭來 關心海洋缺氧的秘密
    周鋒目前是衛星海洋環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副主任並擔任國家自然資源部長三角海洋生態環境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首席科學家。周鋒和他團隊主要研究的課題是我國長江入海口生態系統動力學,尤其關注海洋的缺氧問題。氧氣是維持生命的基本物質,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 南極臭氧空洞面積深度創紀錄 海洋「死亡區」達200個
    而海洋由於遭受汙染也出現了200個「死亡地帶」。***臭氧空洞面積大於北美洲據英國《衛報》10月20日報導,根據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19日發布的最新觀測結果,今年南極臭氧損耗嚴重。9月21日到9月30日,南極臭氧空洞平均面積為1060萬平方英裡(約合2745萬平方公裡),比北美洲的面積還大。
  • 地球生命的「地獄時期」,研究將海洋缺氧與大滅絕聯繫起來
    這些沉積物未能顯示出在海床缺氧條件下在海底生活的生物的證據。研究人員使用新的痕量金屬同位素數據和不確定性模型估算了這段時間內全球範圍的低氧條件。圖片:Erik Sperling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大力支持了這樣一種理論,即大約4.44億年前地球海洋中缺乏氧氣導致了毀滅性的死亡。
  • 美尋求赤潮及海洋缺氧解決方案
    原標題:美尋求赤潮及海洋缺氧解決方案   如今,赤潮和海洋缺氧已經成為破壞沿海生態系統和經濟的主要原因。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17日宣布,建立12個總額近210萬美元的新研究資助項目,從各地尋求解決有毒藻華(赤潮)和海洋缺氧的方案。
  • 地鐵跑酷怎樣通關死亡地帶山洞 死亡地帶通關技巧詳解
    今天九遊小編將為大家帶來死亡地帶通關技巧的攻略。大家看後就知道地鐵跑酷怎樣通關死亡地帶山洞了。 死亡地帶-山洞通關技巧 說到地鐵跑酷的... 地鐵跑酷目前是安卓熱遊排行榜的第一,說到許多玩家的喜愛和青睞。今天九遊小編將為大家帶來死亡地帶通關技巧的攻略。
  • 死亡地帶
    如果你喜歡槍戰射擊玩法,那死亡地帶絕對是你不容錯過的經典之作,這款遊戲不僅為玩家準備了豐富且極具挑戰性的任務,更是還有刺激激情的射擊玩法等待玩家體驗,而且遊戲中的武器裝備非常的豐富,但需要玩家通過完成任務才能解鎖,心動的玩家可千萬不要錯過哦。
  • 人缺氧會窒息,地球缺氧會怎麼樣?三疊紀末生物大滅絕
    對於這次大滅絕,科學家認為可能是由於地球海洋氧氣含量中極低造成。最近,由中國科學家領導的研究小組從地球巖石的證據中再次找到三疊紀末期海洋缺氧滅絕理論。巖石往往記錄著地球的故事,所以研究人員從英國,西西里島和北愛爾蘭收集到三疊紀時期的巖石樣品。然後,他們對巖石進行測試,查看是否可以找到三疊紀晚期海洋中氧含量變化的證據。
  • 缺氧小人窒息死亡了怎麼辦 缺氧小人窒息死亡解決方法
    導 讀 《缺氧》小人窒息死亡了怎麼解決?
  • 地球為什麼會缺氧?缺氧會怎麼樣?三疊紀生物大滅絕還會發生嗎?
    對於這次大滅絕,科學家認為可能是由於地球海洋氧氣含量中極低造成。最近,由中國科學家領導的研究小組從地球巖石的證據中再次找到三疊紀末期海洋缺氧滅絕理論。巖石往往記錄著地球的故事,所以研究人員從英國,西西里島和北愛爾蘭收集到三疊紀時期的巖石樣品。然後,他們對巖石進行測試,查看是否可以找到三疊紀晚期海洋中氧含量變化的證據。
  • 稻蝦田結冰之後,要防止小龍蝦缺氧死亡,還要防止應激死亡,難辦
    稻蝦田結冰之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兩點,一是防止小龍蝦缺氧死亡,其次是防止小龍蝦應激反應過大死亡。結冰小龍蝦缺氧:稻蝦田結冰之後,水面會被完全覆蓋,與空氣完全隔離,這樣一方面會導致稻蝦田水面以下和水面以上的空氣不流通,底層淤泥和稻茬腐爛發酵會消耗掉大部分水下的溶解氧。
  • 誰說不怕缺氧的觀賞魚就一定不會缺氧,它們也會缺氧甚至死亡
    比如說我前天晚上隔離的那條斑馬狗頭,就出現了缺氧的症狀,很多魚友可能覺得很可笑,斑馬狗頭,它怎麼可能缺氧呢?原因其實與我的隔離容器有著很大的關係。圓筒養魚,還不如不養,這是最容易導致觀賞魚缺氧的容器首先我們談到的就是圓筒玻璃魚缸或者是圓柱形玻璃魚缸,由於這些容器開口較窄,深度太深,非常容易引起觀賞魚的缺氧現象的發生。
  • 沿海低氧區擴大 海洋生物恐遭新一輪全球性滅絕
    他們呼籲,保護海洋,刻不容緩。  據新華社電  報告稱海洋健康惡化較預期更糟  海洋保護機構國際海洋現狀計劃(IPSO)近期集合全球27名頂尖海洋學家,為海洋生態狀況做「體檢」。今年4月,這些科學家聚首英國牛津大學,完成撰寫調查報告,打算呈遞聯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