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班牙海灘驚現無數有毒水母 遊客被禁止下海
根據英國《鏡報》7月12日報導,數百隻帶有有毒觸角的神秘水母被衝上沙灘後,遊客被禁止在這片受歡迎的海灘上下水。
-
科學家擔憂:遍布全球的藻華正變得更強烈和頻繁
這些事件統稱為有害藻華(HAB)。研究表明,根據對數十個淡水湖泊的首次全球長期調查,在過去的30年中,地球上越來越多的淡水湖泊出現了夏季藻類大量繁殖,並可能產生有害影響。藻華不僅影響人們的健康和海洋生態系統,而且影響經濟的「健康」,尤其是沿海社區依賴於捕魚和旅遊業創造收入。隨著氣候變化和營養物質汙染的增加,可能會導致HAB的發生頻率更高,而且在以前未受影響的地方發生。
-
解決南湖多年藻華難題!以色列尖端科技助力保護珍貴水資源
解決南湖多年藻華難題!以色列尖端科技助力保護珍貴水資源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從中國到以色列,從美國到南非,人們目睹著有害藻華正以不斷激增的速度侵害著淡水湖泊和海洋,而且這些藍藻一旦爆發,就將以指數級增長、失控,對周邊地區的經濟和生態環境造成難以挽回的危害。
-
氣候變暖遠不止海平面上升這麼簡單,有毒藻類遇暖爆發或毒害人類
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 近30年來對數十個淡水湖進行的首次全球範圍的調查顯示,隨著全球氣溫上升,可能對人類造成致命傷害的有毒藻類正在全球範圍內增加。有害藻華包括海洋赤潮和淡水水華,是威脅、危害海洋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的一種海洋災害。
-
水母「入侵」西班牙今夏遊客頻被蜇傷(圖)
本報綜合報導西班牙政府8日發出警告稱,席捲歐洲的持續高溫天氣導致該國東部沿海地區水母泛濫成災,遊客在接下來的數天內最好不要下海,以免被水母蜇傷。 過去幾個月來,西班牙東北部的加泰隆尼亞地區一直飽受大群水母的困擾,近日這些水母「大軍」更是南下到達了穆西亞和安達路西亞地區,為此兩地許多海灘都暫時關閉了海濱浴場。
-
中國近海有害藻華研究現狀與展望
針對我國近海的有害藻華問題,有必要加強以下方面的工作:(1)加強對有害藻華形成及演變機理的研究。推動多組學研究手段、儀器分析技術和數值模擬方法在有害藻華研究領域的應用,提高對我國近海藻華原因種多樣性狀況、藻種適應策略、藻華成因與演變趨勢、藻華災害的危害途徑與機制的認識。(2)高度關注全球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對我國近海有害藻華的影響。
-
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員於仁成:我國近海藻華災害現狀 【智匯海洋 No.142】
特別令人關注的是,該海域的赤潮優勢種以東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米氏凱倫藻(Kareniamikimotoi)和亞歷山大藻(Alexandrium spp.)等有毒有害甲藻為主,對養殖業發展、人類健康和生態安全都造成了嚴重威脅。2005年發生在長江口鄰近海域的米氏凱倫藻赤潮,導致南麂島附近大量養殖魚類死亡,直接經濟損失超過3 000萬元。
-
我國近海藻華災害現狀、演變趨勢與應對策略
特別令人關注的是,該海域的赤潮優勢種以東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米氏凱倫藻(Karenia mikimotoi)和亞歷山大藻(Alexandrium spp.)等有毒有害甲藻為主,對養殖業發展、人類健康和生態安全都造成了嚴重威脅。2005年發生在長江口鄰近海域的米氏凱倫藻赤潮,導致南麂島附近大量養殖魚類死亡,直接經濟損失超過3 000萬元。
-
最新研究表明:全球範圍內的「藻華」正變得越來越頻繁和強烈
根據全球首次對數十個淡水湖進行的長期調查,在過去30年裡,地球上越來越多的淡水湖在夏季出現了密集的藻華,可能產生有害影響。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稱,有害藻華(HABs)發生在簡單的水生植物群落(統稱藻類)生長失控,產生的有毒效應會傷害人類、魚類、貝類、海洋哺乳動物和鳥類的時候。
-
家庭養花,6種有毒花卉不宜養,更要避免皮膚接觸
家庭養花,6種有毒花卉不宜養,更要避免皮膚接觸隨意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都越來越注重美化家居環境,在家中養上幾盆漂亮的花草植物那是必不可少的事情。有時候在室內養上幾盆花草植物,不僅可以起到美化家居的效果,同時還能淨化空氣改善空氣品質,對人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幫助。
-
浮遊植物|一種簡單的方法實現從衛星數據進行藻華與藻種識別
在東海區域內,利用十年的衛星數據分析算法的適用性,以及分析藻華因時間、氣候變化出現的分布、組成規律。 由於藻華的形成,出現了近岸水體低氧、有害毒素聚集、水質量下降等一系列環境問題,也進一步影響著水產經濟活動。藻華通常在短時間內形成,這使得傳統的方法無法進行有效的監測。
-
美國海面出現大量有毒綠藻,遊客不能下水遊泳,只能在沙灘上乾洗
據美國媒體7月7日報導,當地時間周日,密西西比環境質量部門宣布,所有密西西比州墨西哥灣沿岸21個可以遊泳的海灘現在都已經被關閉,因為海面上出現了大片有毒的綠藻潮。▲密西西比州墨西哥灣沿岸的海面上出現了大片有毒綠藻密西西比州的海灘是美國南部最受度假者歡迎的地方。因為海灘關閉了,遊客和寵物現在都不能下海遊泳,大家只能在岸上進行娛樂活動,或者在沙灘上「乾洗」——進行日光浴。
-
【中國科學報】颱風可引起海洋浮遊植物發生藻華
記者近日從中科院南海海洋所獲悉,依託該所的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唐丹玲帶領團隊,利用多年船測數據並藉助衛星遙感手段,發現颱風能引起海洋浮遊植物藻華,並揭示其機理。相關成果先後發表於《地球物理學研究》、《海洋生態進程》、《海洋系統雜誌》、《國際遙感雜誌》等10多個國際學術期刊上。
-
世界最淺海溝現藻華現象 「碧波」蕩漾
這是莫克蘭海溝的藻華現象一瞥(1月20日攝)。近日,正在莫克蘭海溝進行的中國和巴基斯坦首次北印度洋聯合考察,遇到了大規模藻華現象。莫克蘭海溝位於巴基斯坦外海,是阿拉伯板塊、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的匯集地帶,地震多發。海溝大體呈東西走向,長約700公裡,最深處3000多米,是世界上最淺的海溝。
-
科學家探明南海西部藻華斑塊狀分布原因
近日,記者從中科院南海海洋所獲悉,該所博士唐丹玲領銜的研究團隊發現風應力驅動的營養鹽變化是導致南海西部浮遊植物藻華呈斑塊狀分布的重要原因。
-
臺當局「水利署」:水庫藻華現象不影響自來水質量
臺當局「水利署」:水庫藻華現象不影響自來水質量 2013年08月13日 22:1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地球變暖及海洋汙染催生藻華現象 會傷害人類腸胃或神經
陸續出現的紅潮,又稱藻華現象,是大量藻類繁殖的結果,地球變暖及海洋汙染都會加速藻華現象,目前遍布地區包括加勒比海、智利等多國海域,其釋放的毒素一旦誤食,可能會造成人類呼吸道、腸胃、神經等多種病徵。據臺灣「聯合新聞網」8月29日報導,當海水裡浮遊大量繁殖藻類,其中色素使海洋呈綠色、棕色或紅色,則為藻華現象。
-
西班牙海灘被11噸紫色水母入侵 上百遊客被蟄傷
據《鏡報》報導,在西班牙陽光海岸,大量的淡紫色帶毒刺水母被衝上海灘,很多遊客都在不經意間被它們刺痛,不過截止到周末的時候 據報導,在陽光海岸最近幾日有大約150人被水母刺傷。
-
@市民注意,水母海邊泛濫,不要捕撈不要碰,有毒…
它們有毒,如果被它蟄傷,輕者出現過敏症狀,重者可能致命。遊客不聽勸徒手撈水母近日,有部分市民向國際旅遊島商報記者反映,稱在海口市新埠島海邊、白沙門公園海邊、西海岸帶狀公園海邊均出現了大量水母,市民擔憂,由於水母有毒,部分在海邊遊玩的市民遊客不顧安危,使用工具、甚至徒手在海水中打撈抓捕水母玩耍,一旦被水母蜇傷,後果將不堪設想。
-
【櫸海並蓄】——線上問海,共探「有害藻華」
劉騫翼同學:這次問海課堂袁湧銓老師為我們講解了關於藻華形成種類還有危害等知識,讓我感受到保護環境非常重要。 人類過度的排放汙水,會導致海洋的富營養化,浮遊生物便會開始大量的繁殖,就會引發藻華。有些產毒藻的毒素,會在魚身上不停的累積,最後經過食物鏈就到了我們的餐桌上,如果我們吃了這種魚輕則拉肚子,重則還會危及我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