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 近30年來對數十個淡水湖進行的首次全球範圍的調查顯示,隨著全球氣溫上升,可能對人類造成致命傷害的有毒藻類正在全球範圍內增加。
有害藻華包括海洋赤潮和淡水水華,是威脅、危害海洋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的一種海洋災害。當特定的微藻類在爆發中達到很高的富集量時,這種爆發就會呈現出有害特徵。藻類生物質自身能夠產生嚴重的脫鹽問題,影響預處理系統並且迫使水處理廠停產。
據最新發表在《自然》(Nature)雜誌上一篇文章表示,全球氣候的變暖和富含氮磷等化學物質的排放是導致藻華的主要原因。
如果人類不小心食用了這些藻類,輕者引起刺痛、麻木、顫抖、說話含糊不清、胃灼燒和發燒等症狀,重者會導致肝損傷、呼吸麻痺或其他致命損傷。許多狗也在飲用了含有藻華的水後死亡。
Carnegie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利用美國官方的近地衛星提供的數據展開調查研究,對六大洲的33個國家71個大湖的長期趨勢以及720億的數據點進行分析。
在採訪中,Carnegie研究所的Jeff Ho告訴《獨立報》的記者:「眾所周知,氮和磷等營養物質是造成藻華的主要原因。通常這些化學物質在人類使用後,通過工業、農業廢水等形式排入海洋、湖泊,當它們出現在湖泊中時,伴隨著溫度升高,有毒藻類的就大量繁殖,形成了藻華。」
藻華一旦形成非常難以治理,但研究人員發現,在低溫地區,藻華的現象能夠得到改善,反之而言,全球變暖加大了對藻華的治理難度。
來自Carnegie研究所的Anna Michalak說:「我們發現,有三分之二的湖泊在夏季藻華的峰值強度會增加,其餘的也只有六個湖泊出現了顯著下降。這意味著藻華確實變得越來越普遍,程度也加重了。」
調查顯示,僅在美國,每年藻華的治理成本就高達4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80億)。藻類數量的急劇增加,這導致從太平洋西北部的湖泊到整個密西西比海岸和新澤西州最大的湖泊如今都禁止遊泳。
藻類還可以附著在魚鰓上,致使魚鰓窒息死亡。在今年5月,藻類的突然激增導致挪威漁場至少800萬條鮭魚短時間死亡。
挪威漁業理事會表示,藻華也導致了超過1萬噸人工養殖的三文魚死亡,價值約6.2億挪威克朗(約合人民幣4.8億)
同時研究表明,蘇格蘭西海岸也出現了類似的藻華。導致成百上千噸的死魚被被打撈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