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遊植物|一種簡單的方法實現從衛星數據進行藻華與藻種識別

2021-02-25 華東師大水色遙感


標題:Simple methods for satellite identification of algal blooms and species using 10-year time series data from the East China Sea

鍵詞:藻華,藻種,甲藻,硅藻

作者:Fang Shen*, Rugang Tang, Xuerong Sun, Dongyan Liu


本研究提出了可以簡便利用衛星數據監測藻華和藻華優勢種的算法。在東海區域內,利用十年的衛星數據分析算法的適用性,以及分析藻華因時間、氣候變化出現的分布、組成規律。

 

由於藻華的形成,出現了近岸水體低氧、有害毒素聚集、水質量下降等一系列環境問題,也進一步影響著水產經濟活動。藻華通常在短時間內形成,這使得傳統的方法無法進行有效的監測。遙感技術能夠在大範圍內進行連續觀測,因此使用遙感技術監測藻華成為了一個熱門的研究方向。需要發展簡單有效的方法,通過衛星觀測確定藻華出現的地點、區域、持續時間和種類,以協助對海洋環境進行業務和緊急監測。


a. 根據三波段混合模型,提出RDI(Red tide Detection Index)指數,用於在渾濁近岸水體探測藻華。研究發現,當RDI大於0.16時,藻華現象最有可能爆發。該指數可用於MERIS、MODIS、GOCI等傳感器數據,且不需要對數據進行高精度大氣校正。

圖1.使用2003-2011年MERIS數據監測藻華。圖像黃色矩形框表示在同步調查期間記錄到的藻華發生區域

b. 根據研究發現,使用綠橙光譜斜率(R_slope),可以達到區分藻華優勢種的目的(硅藻或者甲藻)。通常情況下,硅藻的綠橙光譜斜率較低,而甲藻的綠橙光譜斜率較高。

圖2.通過光譜斜率區分優勢種

c.  定義DI(Divergence Index)指數,分析光譜解析度對藻華優勢種識別的影響。研究當光譜解析度分布為5nm、10nm和20nm時,優勢種的區分效果。發現當衛星光譜解析度為於5nm和10nm時,對藻華優勢種的區分效果較好,而20nm的光譜解析度就可能無法區分優勢種。這也說明了當使用衛星數據區分藻華優勢種時,傳感器的光譜解析度起著重要的作用。

d.  利用本研究提出的算法,使用十年的MERIS數據進行藻華和藻種識別,結果顯示硅藻和甲藻在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空間分布。硅藻爆發主要分布在長江口,甲藻爆發通常發生在浙江沿海。甲藻的爆發通常開始於4月份,早於硅藻的爆發。

 

 

本文提出的探測藻華發生和藻華優勢種的方法能夠用於MERIS、MODIS和GOCI傳感器上,這使得我們更加方便的利用多傳感器對藻華長期連續觀測,進而克服傳感器的服役期限與重返周期問題。

發表期刊: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發表時間:2019.10

全文連結:https://doi.org/10.1016/j.rse.2019.111484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報】颱風可引起海洋浮遊植物發生藻華
    記者近日從中科院南海海洋所獲悉,依託該所的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唐丹玲帶領團隊,利用多年船測數據並藉助衛星遙感手段,發現颱風能引起海洋浮遊植物藻華,並揭示其機理。相關成果先後發表於《地球物理學研究》、《海洋生態進程》、《海洋系統雜誌》、《國際遙感雜誌》等10多個國際學術期刊上。
  • 科學家擔憂:遍布全球的藻華正變得更強烈和頻繁
    藉助衛星圖像、實地觀察、模型、公共衛生報告和浮標數據等所有信息,預報員可以創建一個公共HAB公告,預測未來幾天該地區人們呼吸道刺激的可能性。尋找HAB並測量其毒素是一項複雜的任務。儘管傳統方法耗時且需要專門的實驗室,但NOAA研究人員正在研究更快、更便宜和更好的方法來檢測和監測藻華及其毒素。
  • 最新研究表明:全球範圍內的「藻華」正變得越來越頻繁和強烈
    根據全球首次對數十個淡水湖進行的長期調查,在過去30年裡,地球上越來越多的淡水湖在夏季出現了密集的藻華,可能產生有害影響。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稱,有害藻華(HABs)發生在簡單的水生植物群落(統稱藻類)生長失控,產生的有毒效應會傷害人類、魚類、貝類、海洋哺乳動物和鳥類的時候。
  • 中國近海有害藻華研究現狀與展望
    針對我國近海的有害藻華問題,有必要加強以下方面的工作:(1)加強對有害藻華形成及演變機理的研究。推動多組學研究手段、儀器分析技術和數值模擬方法在有害藻華研究領域的應用,提高對我國近海藻華原因種多樣性狀況、藻種適應策略、藻華成因與演變趨勢、藻華災害的危害途徑與機制的認識。(2)高度關注全球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對我國近海有害藻華的影響。
  • 我國近海藻華災害現狀、演變趨勢與應對策略
    2012年福建沿海大規模米氏凱倫藻赤潮造成養殖鮑大量死亡,初步估算經濟損失超過20億元,這也是我國歷史上有害藻華造成經濟損失最為嚴重的一次。此外,在長江口鄰近海域多次觀測到高密度的有毒亞歷山大藻和有毒鰭藻,其中亞歷山大藻細胞密度可達104—105個細胞/L,達到赤潮水平。對赤潮期間採集的浮遊植物和貝類樣品進行分析,能夠檢測到麻痺性貝毒毒素、腹瀉性貝毒毒素等多類藻毒素。
  • 對蝦單養池塘浮遊植物群落三大結構特徵
    可能原因是蝦池中浮遊植物種類和分布受到蝦池特殊生態環境的限制,以及優勢種對水環境的適應性和種群的穩定性在不同藻種間存在著明顯差異,從而導致蝦池高位池浮遊植物種類較少,優勢種突出和單一。2潮間帶半精養池中浮遊植物群落結構特徵半精養池塘浮遊植物多樣性指數較高位池高,優勢度較高位池低,浮遊植物種類較豐富。
  • 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員於仁成:我國近海藻華災害現狀 【智匯海洋 No.142】
    2012年福建沿海大規模米氏凱倫藻赤潮造成養殖鮑大量死亡,初步估算經濟損失超過20億元,這也是我國歷史上有害藻華造成經濟損失最為嚴重的一次。此外,在長江口鄰近海域多次觀測到高密度的有毒亞歷山大藻和有毒鰭藻,其中亞歷山大藻細胞密度可達104—105個細胞/L,達到赤潮水平。對赤潮期間採集的浮遊植物和貝類樣品進行分析,能夠檢測到麻痺性貝毒毒素、腹瀉性貝毒毒素等多類藻毒素。
  • 雨生紅球藻的藻種選取以及蝦青素產量的影響因子研究
    作為微藻研究的重點領域,由雲南綠A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主導的雨生紅球藻應用創新國際學術論壇成為大會關注的焦點,國內外藻類學專家齊聚一堂,就微藻研究成果和產業發展進行研討。在論壇上,澳大利亞珀斯默多克大學海洋藻類學教授和藻類研發中心主任Michael A. Borowitzka博士分享了他的觀點。
  • 科普:浮遊植物
    池塘中浮遊植物的種類組成因池水有機質和營養鹽類的含量及其他因素不同而有顯著差別。浮遊生物的大量繁殖是決定水色的主要原因之一。 非常多樣化的類群;為結構簡單的真核生物,它們具有帶膜的細胞器,具有葉綠體,其顏色取決於色素及其濃度。其繁殖結構相對簡單,不像陸地植物那樣開花,非繁殖細胞不分化,沒有真葉、根和莖。
  • 科學家探明南海西部藻華斑塊狀分布原因
    近日,記者從中科院南海海洋所獲悉,該所博士唐丹玲領銜的研究團隊發現風應力驅動的營養鹽變化是導致南海西部浮遊植物藻華呈斑塊狀分布的重要原因。
  • 國家水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淡水藻種庫——雨生紅球藻種質選育...
    國家水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淡水藻種庫——雨生紅球藻種質選育保藏庫揭牌成立掌上曲靖訊(曲靖日報記者 張錦文)11月17日,國家水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淡水藻種庫——雨生紅球藻種質選育保藏庫在雲南博欣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揭牌成立
  • 池塘浮遊藻類培養關鍵技術節點
    俗話說「養魚先養水」,養水的關鍵則是培藻。培藻能夠提高池塘溶氧、吸收絡合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同化氨氮、亞硝酸鹽和硫化氫、調節酸鹼度、培育枝角類、橈足類、輪蟲等浮遊動物,為苗種提供優良餌料、增強養殖動物抗病力、抑制有害藻類、底生絲藻繁殖、營造良好水色和合適透明度等等。培藻的目的是將有益藻類培養成優勢種群,構建一個平衡穩定的藻相。
  • 解決南湖多年藻華難題!以色列尖端科技助力保護珍貴水資源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試圖用殺藻劑和其他一些方法治理有毒的藍藻,但都效果甚微,藻毒素不斷的釋放到水中,產生了更嚴重的汙染和健康問題。蔚綠水科技還大自然清澈水域來自以色列的蔚綠水科技公司(BlueGreen Water Technologies)創新性地研發出以環保的方式高效治理藍藻的產品湖衛氧TM 可以有效經濟的解決有害藻華的全球性難題。
  • 水質指示生物——浮遊藻類,認識養殖水體的質量狀況和成分結構
    常見水華種類及其識別:不同的水養同樣的魚,效果是不一樣的!8.水產養殖:實現穩產高產和高效益的條件具備和必然要求9.小小的它們對棲息環境變化及其敏感,若某種藻對某種汙染物比較敏感,當水體被這種物質汙染時,較敏感的藻種最先受到影響,數量減少或消失;有些藻種對某些汙染物具有一定耐受能力或者叫"親和度",當發生汙染時,其他藻類大量減少或消失後,耐受或"親和"種類依然能夠正常生存或受到較小影響,從而成為優勢種群;除此之外,某些藻類對水體中的汙染物還具有一定的吸收富集作用,監測藻體中的成分變化有助於對水質起指示作用。
  • 培養什麼藻加什麼營養!這樣調水才是大師!
    如何控制有害藻培養有益藻? 在自然水體中存在著各種藻種,有些藻類對水產養殖來說是有益藻類,比如小球藻、柵藻、小環藻等,但有些藻類對養殖水體為有害藻類,例如:微囊藻、水棉、剛毛藻、夜光蟲等,如何讓有益藻類成為絕對優勢種,讓有害藻類少或者沒有,這是養殖工作者面臨的主要問題。
  • 水產養殖中藻類的定向培養方法
    ,為了「肥水」當然要引入藻種,另外一種情況是有藻種,首先要判斷什麼藻,是有益還是有害,根據池塘藻類的具體情況採取措施。 一、無藻類水體 1、缺藻種----適當的引入對養殖品種有益好培養的藻種(小環藻、小球藻)加藻類營養; 2、有藻種培養不起來---看看前期是否用過消毒、殺菌、殺蟲藥(解毒後培養); 3、有浮遊動物和大型底棲動物--浮遊動物吃藻類,藻類生長不起來。
  • 【櫸海並蓄】——線上問海,共探「有害藻華」
    劉騫翼同學:這次問海課堂袁湧銓老師為我們講解了關於藻華形成種類還有危害等知識,讓我感受到保護環境非常重要。     人類過度的排放汙水,會導致海洋的富營養化,浮遊生物便會開始大量的繁殖,就會引發藻華。有些產毒藻的毒素,會在魚身上不停的累積,最後經過食物鏈就到了我們的餐桌上,如果我們吃了這種魚輕則拉肚子,重則還會危及我們的生命。
  • 專家縱論雨生紅球藻產業發展
    從雨生紅球藻藻種篩選到規模化培養都由公司微藻技術團隊全力完成,耗時10年,最終實現了雨生紅球藻的規模化養殖,目前,年產雨生紅球藻粉可達10噸以上。胡志祥介紹,綠A公司2006年起與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合作,從我國內陸水體採集、分離出紅球藻藻種38株,經過單細胞克隆,獲得單藻培養,建有相應的藻種庫進行藻種保藏,為培養紅球藻生產天然蝦青素研發提供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藻種資源。
  • 水廠除藻技術的研究進展
    藍藻水華是最為常見的淡水水華中的一種,也是危害最為嚴重的一種。、黃和綠波段光的藻膽蛋白,使藍藻細胞具有比其它藻類更寬的光吸收波段;(4)許多藍藻細胞中具有能使其懸浮在水體中並垂直遷移的氣囊,這也有利於藍藻細胞與其它藻類競爭光照和營養鹽;(5)藍藻可以通過二分裂形成細胞數目很多的群體膠鞘,使浮遊動物難以攝食,從而具有更強的生長競爭優勢;(6)藍藻細胞可通過分泌它感物質和產生毒素的方式來抑制其它藻種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