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中科院南海海洋所獲悉,該所博士唐丹玲領銜的研究團隊發現風應力驅動的營養鹽變化是導致南海西部浮遊植物藻華呈斑塊狀分布的重要原因。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深海研究》。
據介紹,該研究揭示,南海西部春季葉綠素濃度增加,次表層葉綠素最大值層從75米抬升至50米,在50~200米深處出現低溶解氧、低pH、高營養鹽(硝酸鹽、亞硝酸和溶解活性磷酸鹽)現象。其原因是風應力引起的艾克曼抽吸將富含營養鹽的低溫水向海洋上層輸運。研究人員表示,葉綠素濃度與風應力旋度之間表現出高度相關性,說明風應力提供的營養鹽對南海西部沿岸季風交替期間浮遊植物藻華斑塊分布具有重要影響。
業內專家認為,該成果有助更好地理解風對海洋浮遊植物和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也有助於揭示海洋生態系統對海洋環境變化的響應機制。(來源:中國科學報 李潔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