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太空天氣預報軟體模型贏得國家資金

2020-10-03 衛報

地球及其磁場受到強大太陽風暴影響的藝術設想圖。

1859年8月28日那個沒有月亮的晚上,天空變得一片通紅。從新英格蘭到澳大利亞,街上的人們都駐足仰望,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後來人們才知道,這樣的美景原來是一場災難。那時候全世界賴以通訊的電報系統大面積被擊垮。一些電報發報員在收發電報操作的時候遭到電擊,另一些人看到電纜塔上冒出火花。電報通訊中斷了幾天。

這是有歷史紀錄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太陽風暴事件。如此強度的太陽風暴如果發生在今天,將導致大範圍停電、網絡中斷、衛星系統失靈等更多的問題,更不要說高強度的輻射對人體的傷害。

不像地球上的風暴,人們有一定的知識可以預報災難性風暴的到來,對於來自太空的風暴,何時到來以及其強度,都很難預料。

這正是麻省理工學院(MIT)航空航天系助理教授利納雷斯(Richard Linares)引領的團隊正在做的事情。這個團隊由地球空間科學、量化不確定性、軟體開發、管理、可持續發展等多個領域的專家組成,開發一套先進的電腦模型,從歷史觀測數據更好地預測諸如太陽的冠狀物質拋射(CMEs)、太陽風等太空等離子事件與大氣層互動後所產生的影響。

這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和美國宇航局(NASA)合作的「量化太空天氣不確定性」(SWQU)項目的一部分。麻省理工學院團隊憑藉他們提出的這套先進的軟體構架,獲得了300萬美元撥款。

利納雷斯說:「提高太空天氣預測能力是全國的需求,我們看到麻省理工學院有這樣的機會,把校內不同的專業特長結合起來解決這個問題。」

利納雷斯介紹說,他們將構建的軟體是一種強大、靈活的軟體平臺,由多個模塊組合起來而成,方便地把來自世界各地各個研究組大量的觀測數據,使用先進的計算工具集中起來消化、吸收後,納入成為一個展現全球電離層、熱力系統的模型。

這個平臺還能不斷適應快速發展的新科技,並快速接納來自新項目的研究人員的貢獻。他們使用的是MIT開發的Julia的高性能程式語言,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都能按照他們的需要客制化軟體,貢獻他們的數據,而不用重寫程序。

項目成員之一應用數學教授愛德曼(Alan Edelman)說:「我很高興它用的是Julia,它已經快速發展成為機器學習所用的,以及不同的軟體合作很好用的語言,將在太空天氣預報應用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利納雷斯說,這個軟體是基礎模型,未來在太空天氣預報能力和模型本身將同步發展。◇

相關焦點

  • 計算機建模專家打造領先天氣預報模型—新聞—科學網
    這場雪並不像預測的那樣糟
  • APP大亂鬥:iOS熱門天氣預報軟體對比
    騰訊數碼訊(小蕾)作為最實用的小工具,iPhone上的天氣預報軟體一向很受用戶歡迎,不過熱門的應用類別總是不斷有新品誕生,雖然看似功能簡單的小應用,但出自不同的開發商,無論是功能還是操作上都千差萬別。到底哪款才最適合我們自己的使用呢?
  • 安卓天氣預報軟體哪個好?手機天氣預報軟體大合輯
    今天,凌少就給大家推薦4款安卓手機天氣預報軟體。這4款手機天氣預報軟體在市場的口碑與反響都是非常不錯的,有了他們,大家就能很好的預知天氣,從而做好各種準備,讓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更加的便利。泡椒凌少郵箱地址: pjedit@paojiao.cn泡椒凌少 微博地址: https://weibo.com/2056459834手機天氣預報軟體-墨跡天氣墨跡天氣是一款Andriod平臺上的免費天氣信息查詢軟體,設計非常的人性化,且使用非常簡單,是國內目前支持城市最多的手機天氣預報軟體。
  • 天氣預報不靠譜?谷歌用AI模型實現「實時」天氣預報
    天氣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準確的天氣預報可以告知人們是否應該重新安排周末的出遊計劃,也能讓即將遭遇颱風的人即時撤離危險區域。但是,要進行準確的天氣預報,尤其是對每小時都在變化的天氣進行預測,挑戰巨大。
  • 谷歌表示新的AI模型可以實現「近乎即時」的天氣預報
    天氣預報非常困難,但是近年來專家建議機器學習可以更好地幫助從雨夾雪中分出陽光。谷歌是最新涉足的公司,本周在博客中分享了一項新研究,稱可以實現「近乎即時」的天氣預報。這項工作尚處於早期階段,尚未集成到任何商業系統中,但早期結果似乎很有希望。
  • 8款天氣預報軟體APP評測
    【每日科技網】正常,我們不管是出門旅遊還是逛街,第一件事都會查看天氣怎麼樣。那麼,天氣預報軟體哪個準呢?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8款天氣預報軟體排行一覽,希望可以幫助你。1、墨跡天氣墨跡天氣電腦版登陸Windows啦!
  • 天氣預報軟體魚目混珠 到底該信誰
    面對眼花繚亂的手機天氣軟體,人們不由得驚呼:天氣預報,到底該相信誰?  公眾聲音——手機問天不「靠譜」 質疑聲迭起  3月20日,用戶名為「南京新盤小道」的網友在網際網路發布了一條微博,內容為「每天早上起來最關心的事情莫過於天氣如何了,可是今天不少市民一查卻傻了眼——南京同一天的天氣預報,至少有6個版本」。
  • 谷歌研發8小時降水預報神經天氣模型
    準確預測未來幾分鐘到幾周的天氣是一項基本的科學挑戰,可對社會的許多方面產生廣泛影響。目前很多氣象機構的預報是基於大氣物理模型,雖然幾十年來預報技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仍受物理定律和計算需求的限制。
  • 廣東:汛前檢查手機軟體傳播天氣預報情況
    中國氣象報記者李一鵬 楊群娜報導 很多公眾常常在支付軟體、社交軟體上獲取天氣預報信息。日前記者從廣東省氣象局了解到,根據省氣象局在汛期前對6款非氣象專業類手機軟體進行檢查的結果,只有一家在「是否與當地氣象臺發布預報結論一致」等4項指標上全部達標。  此次檢查了6款手機軟體的8個時次廣州天氣預報的傳播情況。氣象部門鼓勵各類媒體積極傳播天氣預報,並按照相關的行業和地方標準努力提升傳播質量。
  • 隨時隨地查天氣 臨沂官方天氣預報軟體上線啦
    原標題:隨時隨地查天氣 臨沂官方天氣預報軟體上線啦  5月15日訊(記者張斌 見習記者高紅紅) 15日,由臨沂市氣象局開發的臨沂天氣通手機客戶端已經上線,市民可通過手機下載,即時接收天氣預報預警信息。
  • 紐約暴風雪「草草收場」 天氣預報模型之爭成話題
    這到底是老天開了個玩笑,還是天氣預報的模型出了問題?這場爭論的焦點最後歸集到美國版的天氣預報模型還是歐洲版的預報模型。位於華盛頓的美國氣象服務部公布的預報是建立在歐洲版的模型基礎上。這個廣泛獲得認可的模型曾經先於美國模型,正確預測了幾年前暴風雪桑迪的形成。然而這次它卻錯了。
  • 綏芬河市天氣預報
    上世紀80年代開始,衛星雲圖、雷達資料、中期預報產品、數值預報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是,通信的躍增卻追趕不上氣象現代化的腳步。每天至少400M氣象數據,公共網絡只有64K,速度太慢。就像大卡車開到鄉間小路。等不及國家通信建設,氣象人需要自己建;在全國鋪設銅線或者光纖不可行,只能用無線手段,用衛星通信。
  • 天氣預報為什麼不準?看看背後的原因你會理解的!
    今天我們來說一說模型,但是今天要講的這個模型並不是我們平時見到的模型,而是天氣模型,我們會知道很多種現象,比如天氣就算是精心設計的模型,也沒法得到準確的結果,這是複雜性科學的一個特徵。天氣預報為什麼不準?這個問題簡單回答就是因為天氣預報模型實在太複雜了,對微小變動太敏感,沒有辦法準確預報,而且日常生活中預報準確的時候往往又被我們忽略,所以最終留下了一個天氣預報老是遇到不準的印象。
  • 太空時代的「天氣預報」——空間天氣要怎麼報?
    天氣預報,想必大家都知道,每天出門前可能很多人都會打開天氣預報看一看,以便準備一天的著裝安排及出行計劃。但是,「空間天氣」卻鮮少有人提及。此時你是不是有點疑惑:在茫茫宇宙中,也會有天氣存在嗎?會對地球有影響嗎?要怎麼預報它呢?
  • NDS天氣預報軟體DSLiveWeather 發布
    NDS天氣預報軟體DSLiveWeather 「Aperio」2發布Lick發布他的新版本NDS天氣預報軟體 "DS Live Weather"。更新:增加了幫助,當你按下Select的時候。加入預測功能。加入iTWC 小logo,需要weather.com XML license。
  • 手機天氣預報不盡準確 精細化預報看上去很美
    目前,許多手機天氣預報軟體開始更新各地區分時天氣預報記者邵權達 攝  記者驗證發現手機天氣預報不盡準確  手機天氣預報類APP受到市民歡迎,有的還推出了精細化的預報,預報時段可以達到逐小時。不過記者發現,這些預報軟體給出的結論不盡準確。尤其在天氣多變時,只是「看上去很美」。
  • 陰晴冷暖早知道 用軟體可查天氣預報[圖]
    最近筆者要到廣州出差,所以想了解一下廣州那邊的天氣情況。找個天氣預報軟體來幫忙吧——龍帝天氣預報,它可以查詢全國兩千四百多個縣、市、地區最近三天的天氣預報,包括三天的最高溫度、最低溫度。比電視裡的天氣預報詳細多了。
  • 墨跡天氣用AI重新定義天氣預報
    洞察到天氣預報準確率以及服務體驗方面的痛點,墨跡天氣通過大數據、人工智慧、機器深度學習等技術,不斷地深挖氣象數據,提升天氣預報精準度,為用戶提供精準到分鐘級公裡級的短時預報以及未來40日天氣趨勢預測等服務,讓用戶出行更加放心。
  • Google推出神經天氣預報模型:幾秒就能快速預測降水量
    準確預測未來幾分鐘到幾周的天氣是一項基本的科學挑戰,它可以對社會的許多方面產生廣泛影響。據外媒報導,近日,在先前對降水量預報的研究基礎上,Google提出了MetNet,這是一種用於降水預報的神經天氣模型。
  • 數值天氣預報——現代天氣預報的基石
    事實確實如此,2018年全國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已達87%,暴雨預警準確率提高到88%。為什麼天氣預報能達到這樣一個水平呢?這主要得益於數值天氣預報的不斷發展。可能大多數人對數值天氣預報比較陌生,下面就為您揭開數值天氣預報的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