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實際溫度比預估要低?尋找生命已經無望

2021-01-15 趣頭條黑板報

火星與地球類似,又氣候適宜,一直被認為存在外星生命。科學家認為,火星應當存在大量的水資源,水資源的存在代表這生命的存在。而近日,科學家認為,火星或不存在水。

之前,科學家通過預算火星的氣候和溫度,認為火星地下存在液態水,但是火星的溫度可能比科學家們預算的更低,火星或根本不存在水資源,生命也無從談起。

通過利用現代化的探測儀器對火星北極氣溫進行詳細分析,天文學家們日前得出結論稱,火星表面的溫度要遠遠低於先前的估計。

專家們相信,由於地表溫度很低,火星上液態水存在的深度可能也要大於原先的估計。而在火星表面或是其淺層地下發現液態水的可能性已被降至最低水平。

科學家們是在對「火星勘測衛星」傳回的有關火星北極冰蓋的數據進行詳細分析後得出上述結論的。雷達探測表明,火星北極冰蓋的面積超過80萬平方公裡,厚度達2公裡。

研究人員通過分析還發現,火星北極冰蓋的構造就像是一個「多層餡餅」--它共分為四層,每層的交界地帶都分布著大量的沙粒和塵土。每個分隔層的厚度也幾乎相同,均接近300米。與此同時,每個冰層卻非常純淨。

來自美國西南研究所的地球物理學家羅傑·菲利普斯表示:「這些『骯髒』和『潔淨』的分層是在不同時期和不同條件下形成的,當時,沙粒和塵土的數量也是不同的。種種跡象表明,這一分層現象是由火星軌道和其傾斜角度周期性變化引起的。當發生這種變化時,火星一會被加熱,一會有開始冷卻。類似的變化平均每500萬年便會發生一次。」

還有學者指出,現在幾乎所有的研究人員都已認同有關火星氣候改變是因其軌道發生變化引發的觀點。比較而言,導致地球氣候發生變化的機制卻要複雜得多。

另外,科學家們還取得了一項重要發現:火星北極冰蓋的最下面一層還擁有一層奇特的厚外殼。他們認為,這一構造的形成很可能是由於火星表面的溫度過於寒冷造成的。

菲利普斯指出,此前科學家們曾認為在火星表面下大約5公裡的地方便可能有液態水存在,但上述最新發現卻表明,火星的溫度要更加寒冷,液態水存在的深度不會小於6.5公裡。

科學家坦言,以現在人們對火星的了解,火星的這種氣候下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幾乎為0,火星的外星人神話已經破滅了。

相關焦點

  • 我們為什麼要在光禿禿的火星上尋找生命的起源
    在早期太陽系這些「無差別事件」面前,火星和地球大致遵循著一樣的演化軌跡。這段時間,兩顆行星都有著活躍的內部化學反應、混沌的原始大氣、甚至可能都有遍布海洋的熱液噴口…… 這些要素,恰恰就是為地球生命演化創造契機的基本環境條件。只不過,由於兩顆行星有著不容小覷的體積差異,它們的演化之路,終究還是「星命殊途」了。
  • 火星上有水,能說明火星存在生命嗎?
    自從上個世紀開始,人類曾經多次向火星發射探測器,根據已有的資料顯示:火星表面大氣稀薄,沒有臭氧層,沒有全球性的磁場,溫度非常低,從目前的探測發現,人類並沒有在火星表面發現生命體。但是科學家們在火星表面發現了一個地下鹽水湖,這座「湖」存在於火星南極冰蓋之下,直徑約20千米。
  • 萬字詳解NASA毅力號火星任務:尋找生命,開啟往返火星第一步
    其任務是尋找形成於 35 億年前的火星三角洲 Jezero 火山口上的古代微生物生命跡象,收集和存儲可能包含外星生命最初證據地質樣本
  • 在金星與火星的探索中,金星為何被頻頻冷落?
    金星的大小跟地球差不多,離地球也近,按理說確實更適合我們去探索,但是,金星的環境很惡劣,而我們人類對外星探索很大目的是尋找外星生命,與此相比,火星環境就更吸引人類目光。一開始,人類猜測金星上有可能有生命存在,因為金星與地球太像了,差不多的大小,差不多的距離,地球上的平均溫度為15℃,距離差不多的金星也許也不會太過於炎熱,溫度要是不高的話也許就有生物,有生物就能移民,於是抱著尋找外星生物的希冀,開始了對金星仔細的觀測,但後續觀測發現,金星上溫度高達400多度,就跟個地獄似的,生命在這上面很難存在,既然生命在金星上不能立足,那再探索也沒有很大的意義,況且深度探測一顆行星要耗費不少資源
  • 外星生命存在嗎?科學家:火星地下深處或有生命,但尋找並不容易
    「厚度」以及其中的高壓是否可以完全排除生命,推測出火星、月球和其他宇宙天體上存在生命的更多可能性。這裡要說明一點,外星生命並非只指那些擁有高度智慧的外星人,實際上任何地外生命體都稱為外星生命。  林甘表示:「我們檢查了在歷史上某個時刻,是否存在適合生命的條件存在於月球或火星等巖石物體的表面深處,以及科學家如何著手尋找這些物體過去的地下生命的蹤跡
  • 外星生命存在嗎?科學家:火星地下深處或有生命,但尋找並不容易
    哈佛大學的天文學家勒布(Avi Loeb)博士和佛羅裡達理工學院天體生物學林甘(Manasvi Lingam)博士提出了一種開創性的新方法,通過分析火星地下的「厚度」以及其中的高壓是否可以完全排除生命,推測出火星、月球和其他宇宙天體上存在生命的更多可能性。這裡要說明一點,外星生命並非只指那些擁有高度智慧的外星人,實際上任何地外生命體都稱為外星生命。
  • 火星車和直升機就位,美國火星任務即將執行,尋找火星生命的痕跡
    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興奮地說:「發射準備已經完成檢查,我們真的要出發了!」)在此之前,美國已經向火星發射過許多火星車了。這個過程每一次都要耗掉數個小時,最終採集到足夠的樣本。它們不會馬上被送回地球,因為毅力號火星車已經不足以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它們要在火星上等候,在大約十幾年後足夠強大的探測器被製造出來s,才會回到地球。
  • 水星溫度為什麼比金星要低?通過改造火星大氣層能給火星升溫嗎?
    水星是太陽系內晝夜溫差最大的天體,白天的時候水星溫度可以達到430℃,而背離太陽的一面溫度可以達到-160℃,水星的晝夜溫差大約為600℃。水星的這種冷熱極致環境有以下幾個原因:1.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水星沒有大氣層(極其稀薄可忽略不計)對於溫度的調節作用,這一點上跟月球很像。
  • 三大火星探測器奔向火星:路程已過半將尋找外星生命
    來自地球的三艘宇宙飛船正在前往火星的途中,以尋找生命,並更好地了解這顆紅色星球的大氣和環境。這包括阿聯和中國的軌道飛行器任務,以及中國和美國航天機構的探測車將於2月中旬抵達。目前,每艘飛船都以每小時數千英裡的速度在太空中飛馳,收集兩個世界之間的空間數據並發回地球。
  • 尋找地外生命新突破,搶先一步不是火星,而是金星
    尋找地外生命傳出大消息,這一次來自金星,而不是火星。但結果換來34%的探測失敗率(高於火星失敗率43%),以及令人望而生畏的惡劣環境——濃重而有毒的大氣層、高達467°C的表面溫度、97倍地球大氣壓、著陸探測器都無法長時間運行……貌似金星已經成為一個地獄星球,不再是尋找地外生命的理想之地。幸好並非所有科學家都是如此。
  • 人類是否可以移民火星?首先,我們要在火星上找到生命
    但人類登陸火星卻是必須要做的事,其一,這可以展示人類文明的先進,作為大國之間科技競爭發展的動力;其二,登陸火星,人類就可以了解它的「移民條件」。以現在的太空科技發展狀況來看,登陸火星在50年內有可能實現。當人類了解清楚火星後,就擁有了移民的可能性。但這是全人類的事,且成功的可能性不高,因為很難先回答那個「為什麼?」 要移民火星這個大問題。
  • 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多國帶著相同目標,前往火星尋找外星生命
    :為何火星競賽又回來了》的文章,外媒認為,如今新一輪的太空競賽已經開啟,主戰場從月球轉向了火星。特別是在今年7月份,阿聯、中國、美國陸續成功發射了火星探測器之後,這場太空競賽的第一批參賽隊伍,就都已經集結完畢了。
  • 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多國帶著相同目標,前往火星尋找外星生命
    如今,人類進入到21世紀,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也開始將目前放到更遠的地方,一方面去尋找浩瀚宇宙中可能會存在的地外文明,另一方面則想要將月球、火星改造成第二地球,於是,很多人都認為,第二次太空競賽也已經拉開了。
  • 火星上真的有生命嗎,地球上的生命是不是從火星帶來的?
    水道是天然的,而運河可是人工開拓的,這意味著火星上有著智慧的生命。後來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的照片顯示,這些「運河」,只不過是火星表面低反照率引起的誤會。然而,這個充滿著想像力的推測,曾經激發人們探索火星的好奇心,也成為到火星尋找生命跡象的無窮動力。於是,從1960年開始,前蘇聯第一個探測器發射至今,我們已經向火星發射了近50個各種探測器。
  • 火星上存在著水資源,或許已經有了生命,而且還來自於地球?
    火星上存在著水資源,或許已經有了生命,而且還來自於地球?我們人類在地球這個美麗的藍色星球上,已經生存了300多萬年了。而我們人類作為這個地球上,唯一擁有著高級智慧的生物。在這漫長的時間中,我們人類建立起了文明。然後再大力的發展科學技術。
  • NASA宣布在火星上找到真正的水,為在火星上尋找生命提供方向
    特別強調:NASA已經確認火星表面曾有流動的水存在。它們只在氣候溫暖時出現(當溫度升高到大約-23℃時),並隨著溫度下降逐漸消失。更深入的分析表明這些紋線是由液態的鹽水形成的。 無法解答的問題 在火星上找到水是一項偉大的發現,但仍有一個問題困擾著研究人員:這些水來自哪裡?
  • 40億年前,古代火星比地球更適合居住,地球生命來源於火星嗎?
    科學家認為,行星內核的放射性物質衰變,會導致內核溫度降低,從而讓行星內核的液體金屬冷卻凝固,失去液體金屬的流動,就無法產生電流,進而讓全球失去磁場保護。地球內核的溫度也在不斷下降,液體金屬也在不斷凝固,內核大約每年增加1毫米,雖然無法精確計算地球剩餘的時間,但短期內不需要擔心。
  • 地球28億年後壽終正寢 形同火星
    介紹稱,未來地球上的氧氣將逐漸耗盡,溫度升高導致海洋蒸發愈演愈烈,太陽核心聚變反應出現變化並逐漸增亮,奧馬利·詹姆斯認為地球的環境將變得越來越惡劣,能適應這樣環境的生物變得越來越少,植物和動物滅絕後只剩下生命力更加頑強的微生物,它們的生存範圍被限制在局部存在的液態水環境中,或者溫度更低的地方,比如土衛六上的地下湖泊、洞穴或者有其他熱源的地下深處,此外,這些生物還有受到極端高溫和強烈紫外線輻射的作用
  • 從火星隕石中尋找生命的痕跡
    由於火星存在過水,科學家希望從火星隕石中能尋找到火星生命的痕跡。我收集到一顆古老的隕石(疑似火星),拍了幾張照片,看看是否可以給科研機構提供一些線索。歡迎隕石方面的專家,一同探討,批評指正。如果這塊樣本疑似火星隕石,就可以填補我們國家的一項空白。如果有感興趣的,我可以補充更多的照片和數據資料。
  • 海拔越高距離太陽越近,反而溫度越低,這是為什麼?
    在常規的理解中距離熱源越近的地方,溫度自然就會越高,距離越遠的地方溫度低。像地球位於太陽系的宜居帶中央,接收到太陽的輻射能適當,溫度既不高也不低,還可以保證穩定的液態水存在,這是生命誕生的必要條件。但是地球的兩個鄰居金星和火星恰巧是兩個例子,金星距離太陽較近它的表面平均溫度可以達到462°C,火星距離地球較遠表面平均溫度-60 ℃。上邊所提到的是距離熱源越近溫度越高的例子,接下來再說一個比較相反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