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大瘟疫催化大變局

2021-01-15 新華社客戶端

原標題:2020年,大瘟疫催化大變局

【編者按】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交疊碰撞,促使世界秩序加速變遷,國際格局深刻調整,國際環境更趨複雜。年屆歲末,《參考消息》特別推出「變局與新局」年終專題,選登海內外專家學者、媒體、智庫文章,回顧過去一年世界面臨的風險與挑戰、機遇與變革,展望未來世界發展趨勢與前景。敬請關注!

參考消息網12月22日報導(文/詹得雄)2020,歲在庚子,新冠病毒肆虐,人類蒙難。12月初美國《時代》周刊封面上,黑色字體的「2020」被打了一個大大的紅叉,下面寫著「最糟糕的一年」。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而瘟疫已成為激化大變局的催化劑,迫使人們緊迫地思考世界到底走向何方。

疫情大考,「中國治理」得高分

新冠病毒來無聲息,令人措手不及。武漢突遇災難,全國奮起支援。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1月26日大年初二,大批勇士有組織、義無反顧地飛赴武漢,立即投入一場生死之戰。此時此刻,國外有同情、擔心的目光,也有幸災樂禍、等看中國崩潰的眼神。西方有人希望這是「中國的車諾比時刻」,即中國也會像1986年蘇聯發生車諾比核事故後一樣瓦解。

年初武漢的日日夜夜,將永遠銘刻在中國人民心底。我們挺住了,我們勝利了!從封城到解封,中華民族向全世界展示了強大的定力、智力、決策力和凝聚力,真是驚天地、泣鬼神!火神山和雷神山兩個名稱成了一種精神象徵。疫情稍緩,來不及舒一口氣的中國人,馬上又向全世界伸出援手,不但線上傳經,還送去醫療隊和物資,其中包括派專機來華搶購口罩的美國。

到了10月,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託馬斯·弗裡德曼寫道:「一場目前已在中國得到控制的大流行病,卻仍在摧殘美國的經濟和國民。唉,我們並不是我們自以為的那個樣子。新冠病毒曾被認為是中國的車諾比,結果看上去更像是西方的滑鐵盧。」美國不是美國人自認為的那個樣子,也不是不少習慣仰視它的人原以為的那個樣子。

彭博新聞社主編約翰·米克爾思韋特說,西方的鼎盛時期是上世紀60年代,「當時美國正忙著把人送上月球,而數以百萬計的中國人掙扎於溫飽。那時是最後一次有四分之三的美國人信任他們的政府」。

英國《經濟學人》政治編輯阿德裡安·伍爾德裡奇說,今天世界正在向「始於500年前的歷史大逆轉,當時中國在世界經濟中同樣遙遙領先——佔世界經濟的四分之一,而且是那時最成熟的政府。我們忘記了這些事情,中國卻沒有。亞洲有可能重獲500年前的地位——今年也許是關鍵的一年——除非西方國家醒過來」。

不少痛心疾首的美國人嘆道:「我們連團結一致戴口罩都做不到!」衛生專家明明告訴大家戴口罩能救命,我保護你,你保護我,簡單至極,可就是做不到!

病毒雖毒,卻也公平。它讓各國的制度和文化參加了一次「大考」。中國先考,雖不能說是滿分,但取得了令人仰慕的高分,現在已成為全世界最安全、經濟恢復最快的國家,這難道是偶然的嗎?「中國治理」成了世界的熱門話題。

美國一直自詡為世界上最文明、最完善的國家,二戰後要把自己的民主制度、意識形態和所謂「美國生活方式」推向全世界。但病毒一來,卻硬生生地把一個科學應對的問題變成了黨派鬥爭的政治問題,連戴口罩也同「政治正確」掛鈎。美國的醫學科學和機構是全世界最發達的,如果治理得當,何以弄到目前這個地步?現在美國一天就有20多萬人感染新冠病毒,命沒了,人權何在?

美國亂象,非川普一人錯

川普上臺快滿四年了,今年又是大選年。面對新冠病毒,共和黨競選「秘籍」中有一條妙計:倘有人提起疫情,馬上就轉而痛罵中國。川普把病毒稱之為「中國病毒」,仿佛只要罵罵中國,美國的問題就都解決了。

以色列前外長什洛莫·本·阿米這樣評價川普:「在不到四年裡,他做到了歷史上只有毀滅性戰爭才能做到的事情:重塑全球秩序。他依靠孤立主義、為所欲為和徹頭徹尾的反覆無常,愉快地掄起大錘砸向了他的前任們在二戰廢墟上建立並一直維護的國際制度和多邊組織。」

究其原因,彭博新聞社11月8日的署名文章說:「一旦某種長期政治秩序在相當大一部分民眾心中失去可信性和合法性,該國就很難從小丑式的政治煽動中解脫出來。早在2016年美國就已到達這個致命節點。」

美國到底怎麼了?從今年大選投票的情況就可以看個大概。美國東西海岸經濟發達地區(主要是金融業和高科技企業)大都投民主黨拜登的票,而中部南部農村和所謂「工業鏽帶」地區,大都投共和黨川普的票。有人形容這是「鄉下人」反對「城裡人」,鬥得空前地兇。

「鄉下人」罵城裡這幫精英滿嘴「民主、自由、人權」,掌握著華爾街和矽谷大發橫財,他們主張的「全球化」掏空了美國的實業,令原來尚屬中產階層的白人藍領工人失業,而只佔人口1%的頂尖富豪卻擁有全國大部分財產。這就是2011年爆發「佔領華爾街」運動的原因。

英國《衛報》網站11月1日在題為《美國是一個失敗國家,既成政治體制解決不了危機》的文章中說:「在地球上最強大的國家裡,有2930萬人說他們『有時』或『經常』吃不飽飯。據聯合國數據,美國有4000萬人生活貧困,50萬人無家可歸。這一切在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全面來襲之前,就已經是事實。」

在這樣一種環境中,美國已經成了一個「憤怒的國家」。怒火有時燒向移民,有時在有色人種中爆發,「黑人的命也是命」和「我不能呼吸」的呼聲就是這種怒火的噴發。在這一切的後面,白人對自己在美國快要成為「少數族群」,有一種深深的焦慮,這又引發了今年許多地方搗毀白人奴隸主塑像的社會風潮。

川普正是利用這樣一種躁動的民意而上臺的,「鄉下人」對他寄予厚望,以為這麼一個有蠻勁、不按常規出牌的大富翁真的能讓美國「再次偉大起來」,從而使自己有工作,生活好起來。哪裡想到這位精於商海衝浪的梟雄,只知「築牆」「退群」和制裁,卻不知如何改革和建設。他在新冠病毒面前更是荒腔走板、手足無措,把利潤和黨派利益擺在防疫前面,讓美國遭遇了滑鐵盧。

但是要看到,即便如此,現在拜登與川普所得票數相差並不多,民主黨在眾議院的席位反而減少了。所以輿論認為「川普帶來的充滿憤怒與怨恨的反體制政治,無疑在美國政治和社會中獲得了長久的生命力」。「如果拜登成為總統,很明顯他將治理一個川普的美國,這個國家毫不理會團結和友愛的呼聲,而是決心更深地陷入相互敵視之中」。美國的社會已經撕裂。

變局加速,世界將走向何方

對於當今的亂象,美國人也在反思。託馬斯·弗裡德曼寫道:「在某種程度上,這是因為我們獨特的個人主義文化、高度分散的地方——州——聯邦分權系統、脆弱的公共衛生系統和分裂的政治體,還有商業模式……」對於國際關係,史丹福大學高級研究員尼亞爾·弗格森寫道:「正如基辛格所說,推動緩和的理由是世界日益相互依賴。如今這種觀點更有說服力了。大流行病提示了我們之間程度極深的相互依賴,也提示了一個基於『人人為己』的世界秩序是不可能存在的。」

世界已經變了,但要讓西方列強承認這種變化很難。最近英國前首相約翰·梅傑在倫敦的一次演講中提醒當政者不要忘乎所以,該醒醒了。他說:「我們再也不是大國了,永遠不會再是了。」可是英國還有不少人想「脫歐」後重溫「日不落帝國」的美夢,甚至還要派航母到南海遊弋,難道現在還是炮艇放幾炮就可以把別人嚇倒的時代嗎?同樣,美國也有一些人想重溫冷戰的美夢,用「新冷戰」把中國打垮。

世界在變,也體現在一代又一代的後浪身上。二戰後美國出現「嬰兒潮」一代,這些人現在基本上退休了。到上世紀60年代,美國有了「反越戰」的一代,同時也有所謂「垮掉的一代」,吸毒、性開放和嬉皮士是他們的標籤。到80年代,又成長起「千禧一代」(1980年後出生,在新世紀成年),英國上議院議員戴維·豪厄爾說:「他們表示正對民主失去信心。……懷疑態度似乎也延伸到資本主義——尤其是他們感覺到了不平等日益加劇、財富明顯集中在更少數人手裡。」

現在Z一代(1995年至2010年間出生)又登上人生舞臺。他們一出生就生活在網際網路時代,被稱為「數字原住民」。他們對冷戰和「9·11」都沒有什麼印象,七成人認為「發生在中東和阿富汗的戰爭浪費了時間、生命和納稅人的錢」。試圖強迫他們相信「美國必須組建一個團結一致的國際反華集團是行不通的。他們對瓜分世界或迫使盟友選邊站沒什麼興趣」。相反,他們對社會主義很感興趣。

美國《華爾街日報》最近舉行的一個討論會上,發言者說:「一個30歲的中國人自出生以來經歷了人均GDP增長31倍,相比之下,一個1990年出生的美國人則經歷了人均GDP增長兩倍。」美國有人觀察後說,川普「妖魔化中國」的做法,「與為什麼中國年輕一代更愛國、更不喜歡(西方)民主制度和價值觀有很大關係」。

中國共產黨到明年就成立一百年了。澳大利亞《對話》網站8月27日文章說:「在歐洲,共產主義被打敗了。然而在亞洲,中國共產黨沒有走上蘇聯的老路,恰恰相反,它現在掌控著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保持著高度的內部合法性,管理著一個與世界其他地區緊密相連的國家。」「中共還證明,經濟和地緣政治上的成功並不需要遵循自由主義模式。」

回顧中華人民共和國走過的路,跌宕起伏,決非一帆風順。上世紀50年代,我們曾以為蘇聯是天堂,證明錯了;改革開放後,不少人以為美國是天堂,現在信的人越來越少了;我們也曾激情澎湃地想「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結果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我們正在探索一條前人從沒有走過、謀求人類自我解放的路,現在可以說是漸入佳境,越走越有信心。關於中美關係,我們的態度一直很明確:合作共贏,共謀未來,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

展望世界未來,英國《金融時報》網站8月27日的文章引用已故美國進化生物學家威爾遜的一段話:「人類憑藉『石器時代的情感、中世紀的制度和上帝般的技術』跌跌撞撞地進入了21世紀,這似乎是對我們當前處境的更恰當總結。」我理解此話的意思是:石器時代人人打獵、公平分配、互助互愛(中國古代有「羲皇上人」的說法);到了中世紀人剝削人、人壓迫人開始了,一直到現在。若想不跌跌撞撞,就要回到「命運與共」的人類之初的情感境界,卻又享用21世紀的高科技。若堅持朝這個方向不懈努力,這個世界一定會好起來!(作者為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相關焦點

  • 「大變局」「大考驗」下 世界需要更好的合作
    20日,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在廣州香格裡拉大酒店開幕>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開幕式上,7名中外嘉賓發表主旨演講相約廣州,讀懂中國。20日下午,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在廣州香格裡拉大酒店開幕。在開幕式上,7名中外嘉賓圍繞「大變局、大考驗、大合作——中國現代化新徵程與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主題,進行主旨演講。
  • 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2020年年會聚焦「歷史大變局:非常規形勢中的...
    會議現場 主辦方供圖2020年11月6日至8日,由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重慶師範大學主辦,重慶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重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中心、重慶市公民道德與社會建設研究中心、重慶市高校黨建研究諮政中心承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文化安全與意識形態建設研究中心、《馬克思主義研究》編輯部協辦的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2020年年會在重慶師範大學大學城校區博雅樓隆重舉行。
  • 讀懂中國 | 在廣州,觸摸大變局中的中國脈搏
    11月20日至22日,以「大變局、大考驗、大合作——中國現代化新徵程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將在廣州舉行。 或是在大考驗下,這座城市的競爭力愈發凸顯:11月18日,科爾尼管理諮詢公司《2020全球城市指數報告》顯示,廣州排名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城市第66名,國內僅次於北京、香港、上海、臺北。 也許是在大變局中,生活在廣州的幸福感依然濃鬱:同日,瞭望智庫公布了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名單,廣州第三年被推舉進入「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十城榜單。
  • 歷史解密:1860年和2020年的兩顆爆炸流星預兆了美國的大變局
    上一次美國處於嚴重分裂危機,是林肯總統所處的內戰時期,而就在歷史要開始演繹那場大變局時,也是在美國東北的天空中出現了罕見的天象。 1860年的7月20日,北到弗蒙特州(Vermont),南到維吉尼亞州(Virginia),西到五大湖,東到大西洋,美國的民眾們驚訝的看到了划過夜空的一長串火球。
  • 【理論探索】謝伏瞻:於變局中開新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中國經濟新發展格局
    (執行)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0年10月版(48.1萬字)  ISBN:978-7-5203-73876《中國經濟報告(2020):大變局下的高質量發展》一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集體撰寫的第一本年度中國經濟發展報告,主題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並將該問題置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進行思考研究,尤其是聚焦「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發展。
  • 《「老莊思想」與企業管理——百年大變局之大布局》專題講座 大受海大MBA畢業生歡迎
    2020年12月26日,兆祥郵輪科技集團莊兆祥董事長受邀參加2020年上海海事大學MBA/MEM畢業典禮,並作《「老莊思想」與企業管理——百年大變局之大布局
  • 1665 年,英國倫敦大瘟疫,牛頓橫空出世!
    1665 年,英國倫敦大瘟疫,牛頓橫空出世! 1665 年,英國倫敦大瘟疫 當時牛頓正在劍橋就讀 買不到口罩的他 被迫回家進行自我隔離
  • 大變局下的國際社會思潮流變
    當我們將鏡頭聚焦於這滌舊生新的十年,則可以清晰看到有四大因素正在參與著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漸進過程,與社會思潮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一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二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三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快速發展;四是以公共衛生危機等為代表的一系列非傳統安全因素。●河流激蕩、濤湧波襄,可謂2020年度尤為鮮明的總體態勢。
  • 面對全球的「大變局」「大考驗」 「讀懂中國」的大國責任與擔當
    面對全球的「大變局」「大考驗」 「讀懂中國」的大國責任與擔當金羊網  作者:侯夢菲  2020-11-23 2020「讀懂中國」國際會議落下帷幕
  • 解析中國百年經濟大變局 2020搜狐財經峰會北京舉行
    11月26日,「2020搜狐財經峰會」在京舉行。龍永圖、黃奇帆等政界學界領域嘉賓重點解析「十四五」規劃、疫情後消費態勢、雙循環新經濟、農業農村建設等政策熱點。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華夏銀行行長張健華、汾酒集團董事長李秋喜等企業家也做了主題演講。
  • 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報告2020: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一邊是中國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銷量首現負增長,另一邊德國提高新能源汽車補貼、歐洲新能源汽車銷量大增。從1885年卡爾·本茨發明第一臺現代汽車以來,汽車產業從未像今天一樣成為如此多技術變革的交匯點,涉及能源、交通、通信、計算機等諸多行業。汽車新四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浪潮開啟,百年汽車產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大變局、大洗牌。
  • 人類歷史上的10次大瘟疫(深度)
    6:米蘭大瘟疫(1629–1631)1629年至1631年,義大利爆發了一系列的鼠疫,通常稱為米蘭大瘟疫。包括倫巴和威尼斯,此次瘟疫造成大約28萬人死亡。米蘭大瘟疫是黑死病開始後的所有流行性瘟疫中的最後一次大瘟疫。1629年,德國和法國士兵將傳染病帶到義大利曼圖亞。在三十年戰爭中,威尼斯軍隊感染了疾病,當他們撤退到義大利中北部時,將疾病傳染給了當地人。當時米蘭總人口為13萬,在這次瘟疫中染病而死的人數高達6萬人。
  • 任澤平:汽車百年大變局——2020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報告
    從1885年卡爾·本茨發明第一臺現代汽車以來,汽車產業從未像今天一樣成為如此多技術變革的交匯點,涉及能源、交通、通信、計算機等諸多行業。汽車新四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浪潮開啟,百年汽車產業正站在大變局大洗牌的黎明前夜。
  • 全球歷次大瘟疫:起源、影響、應對及啟示
    從幾千年的歷史視野看,為什麼大瘟疫反覆上演,甚至一度差點演化成人類的滅頂之災?人類歷次戰「疫」有哪些經驗教訓?我們該如何戰勝這一次疫情危機?此後,黑死病的大範圍爆發基本結束,但區域性的爆發時斷時續,400年後即18世紀才逐漸停止,例如法國在1580-1588年間就爆發250多次,1631-1640年間平均每年爆發28次。據估計,1400年歐洲人口的平均壽命由黑死病爆發前的30歲大幅下降至20歲,而整場瘟疫共造成全球7500萬人和30%-50%的歐洲人口死亡,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瘟疫之一。
  • 與死神共舞的「黃杰克」:1878年密西西比河流域大瘟疫
    圖2:1639-1905年美國黃熱病疫情地理分布圖1820年代之前,美國黃熱病瘟疫疫區主要分布在大西洋沿岸,1820年代之後,黃熱病頻發地區多集中在美國南方,特別是墨西哥灣沿岸。美國歷史上傳播範圍最廣、死亡人數最多、社會危害最大、影響最深遠的黃熱病瘟疫非1878年密西西比河流域黃熱病瘟疫莫屬。
  • 胡鞍鋼:中國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基本走向與未來趨勢
    【摘要】我們正處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局的歷史交匯期。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與世界格局的重要判斷,是認識中國國情與世界世情的基本依據,也是提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大戰略的基本依據。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核心是世界經濟格局的重大改變。
  • 大變局下如何謀劃文化發展
    文化作為規劃編制的題中之義,作為現代民族國家追尋和平發展夢想願景的精神依託與身份表徵,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也會遭遇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帶來的挑戰。有鑑於此,深入分析大變局中的文化發展時代特點,科學把握「十四五」文化發展建設的關鍵環節,就顯得格外重要。
  • 中國近代歷史發生的大瘟疫
    科技這樣發達的今天,非典和新冠都讓我們措手不及,那麼醫療條件想多落後很多的中國近代有沒有大規模的瘟疫發生呢?答案是肯定的,在近代的中國歷史上爆發過的有雲南鼠疫、香港鼠疫和東北鼠疫。1855年中國雲南首先發生了大型鼠疫,1894年在廣東爆發,並傳至香港,耶爾森在世界上首次分離出鼠疫桿菌。
  • 鄭永年:世界大變局與中國創新的未來
    世界大變局未來發展的之一是中美兩國的技術競爭會越來越激烈。(插圖:IPP特約漫畫師文兄)本文系鄭永年教授在2020年「無錫經濟開發區深圳產業對接會」的主旨發言。我們今天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那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我們的國家、企業、技術創新意味著什麼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由中美關係的變動引起的。
  • 8大瘟疫影響人類文明進程?歷史上的瘟疫到底有多可怕?
    自人類文明開始,世界上爆發了無數次或大或小的瘟疫,這些瘟疫輕則讓城市成為死城,重則毀滅一個帝國或文明,更有甚者導致整個人種的覆滅。因為曠日持久的戰爭,加上小農經濟生產力水平低下,更因為我國自古人口稠密,所以一旦爆發瘟疫,必然是極其深重的災難。東漢後期,我國瘟疫頻發,比如東漢桓帝時大疫三次,靈帝時大疫五次,獻帝建安年間疫病流行更甚。持續不斷的傷寒瘟疫導致了「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的慘劇,全國人口更從東漢中期的超過6000萬銳減到三國時期的1600多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