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文化:十二生肖起源趣話

2021-01-13 娛樂朋友

  ▲十二生肖起源趣話

  提起生肖,我們先從屬相說起。屬相是我國一種傳統的紀年方法,它將我國農曆幹支紀年法中的十二個地支分別用十二種動物來代替,即(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如1984年是甲子年、子屬鼠,就是鼠年;1985年是乙丑年,醜屬牛,就是牛年;1986年是丙寅年,寅屬虎,就是虎年,依次類推。

  十二生肖

  所謂生肖,是指某人所生的那年的屬相,如鼠年生人屬鼠;馬年生人屬馬。民間傳說的某人與某人生肖相剋純屬封建迷信說法。生肖習俗源於中國,可以說是我們的「國俗」。

  作為一種古老的民俗文化,有關十二生肖的起源,歷代學者眾說紛紜。有人認為生肖與地支同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的傳說時代,《史記》中所載黃帝「建造甲子以命歲」,「大撓作甲子」就是這類說法的反映,學者們認為這裡所說的甲子就是指的十二生肖。

  部分學者認為生肖起源於原始時代的動物崇拜,中國科技大學張秉倫先生便持這一觀點。他認為在原始社會生產力低下、認識自然能力極其有限的情況下,對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動物產生一種依賴感(如馬、羊、牛、雞、犬等),對危害自身安全的動物產生一種恐懼感(如虎、蛇),對一些超過人類的動物器官功能產生崇敬感(如狗的嗅覺等),導致產生對動物的崇拜。十二種生肖動物便是人們在動物崇拜的原始信仰影響下產生的用來紀年、紀月的獸歷。

  原始人的動物崇拜還表現在儺舞等原始舞蹈上,儺大約產生於周代前後,大儺儀式中的主角是方相氏和十二神獸。驅儺舞蹈選中十二獸,是原始人對動物崇敬心理的表現。大儺儀式上選中的十二獸(或十二神)是為照應一年十二個月份,以求月月平安,驅除四方疫鬼,照應十二個方位的。對十二個方位的照應當然牽涉到十二地支,於是與十二生肖掛鈎,在驅儺儀式中的十二屬相被派上逢兇化吉的用場。由此可以看出十二神獸和十二生肖是一脈相承的,其共同的來源都是原始動物崇拜。

  到了南北朝,生肖已普遍使用,南朝《南齊書·五行志》中已經有具體的按人的出生年份稱屬某種動物的記載。南朝陳的詩人沈炯,曾創作了一首十二屬相詩,其言曰:「鼠跡生塵案,牛羊暮下來。虎哺坐空谷,兔月向窗開。龍隰遠青翠,蛇柳近徘徊。馬蘭方遠摘,羊負始春栽。猴慄羞芳果,雞砧引清杯。狗其懷物外,豬蠡窅悠哉。」

  清代學者趙翼則認為生肖最早源於我國北方的遊牧民族,他在《陔餘叢考》中說:「蓋北俗初無所謂子醜寅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類分紀歲時,浸尋流傳於中國,遂相沿不廢耳。」

  民族學家劉堯漢先生認為十二生肖與彝族「十二獸」紀日及「十月曆法」有關。居住於四川大涼山地區的彝族,有以十二獸紀日的曆法,他們以十二種動物紀日,今日為鼠日,明日為牛日,以此類推三輪為一個月,計三十六天。一個月三十六天,一年便為十個月,這就是後來的「十月曆法」。劉堯漢先生認為以十二屬相紀日的十月曆法產生於夏禹時代(參見劉堯漢著《彝族社會歷史調查研究文集》),與原始的圖騰崇拜有關。漢族十二生肖受「十月曆法」的影響.彝族十二獸歷後來發展為十二生肖。

  有的學者甚至持生肖外來說的觀點,認為十二生肖是由古巴比倫傳入中國的,持這種觀點的代表有郭沫若,他在《甲骨文字研·釋支幹》中講「十二肖像於巴比倫、埃及、印度均有之,然均不甚古,無出於西紀後百年以上者。意者此始漢時西域諸國,仿巴比倫之十二宮而制定之,再向四周傳播者也。」認為生肖為中東地區居民模仿巴比倫黃道十二宮而制定,其傳入中國的時間,當在漢武帝通西域之時。

  生肖起源於中國,是華夏先民動物崇拜、圖騰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學的結晶。

  十二生肖的記載在,現有文獻資料中,以《詩經》為最早。《詩經·小雅·吉日》裡有:「吉日庚午,即差我馬」八個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時辰好,是躍馬出獵的好日子,這是將午與馬相對應的例子。1975年,在湖北雲夢縣睡虎地十一號墓出土的竹簡,進一步證明十二生肖在春秋前後已存在。

  據考證,睡虎地十一號墓下葬於秦始皇三十年,因此十二生肖的產生至少可以追溯到秦以前的春秋時期。學者們認為,這是迄今為止,在我國發現的關於十二生肖的最早而又較系統的記載。

  我們講到生肖的淵源,必然要將生肖與天幹地支聯繫在一起。近代在安陽殷墟出土的我國現存年代最久遠的幹支表,說明在殷商時代幹支紀日已嫻熟自如。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幹支的功能逐漸多樣化,它作為充當時間單位的標號,一方面擴大了,用於紀年;一方面縮小了,用於紀時。

  根據歷史記載及研究證明,生肖是繼「幹支紀年法」創立後才出現的,十二種動物是對十二地支的一一對應,以動物作地支標誌。哪年出生的人就有哪年的地支所配屬的動物,由此以十二種動物用來紀年、紀日和計算每一個人的屬相。從中可以看出,十二生肖與十二地支是密不可分的。

  中國古代學者從古代晝夜十二時辰的角度,解說地支和肖獸的配屬關係。

  黑天苟地,混沌一片,鼠,時近夜半之際出來活動,將天地間的混沌狀態咬出縫隙,「鼠咬天開」,所以子屬鼠。天開之後,接著要闢地,「地闢於醜」,牛耕田,該是闢地之物,所以以醜屬牛。寅時是人出生之時,有生必有死,置人於死地莫過於猛虎,寅,又有敬畏之義,所以寅屬虎。

  卯時,為日出之象,太陽本應離卦,離卦象火,內中所含陰爻,為太陽即月亮之精玉兔,這樣,卯便屬兔了。辰,三月的卦象,此時正值群龍行雨的時節。辰自然就屬了龍。巳,四月的卦象,值此之時,春草茂盛,正是蛇的好日子,如魚兒得水一般。另外,巳時為上午,這時候蛇正歸洞,因此,巳屬蛇。

  午,下午之時,陽氣達到極端,陰氣正在萌生。馬這種動物,馳騁奔跑,四蹄騰空,但又不時踏地。騰空為陽,踏地為陰,馬在陰陽之間躍進,所以成了午的屬相。羊,午後吃草為最佳時辰,容易上膘,此時為未時,故未屬羊。未之後申時,是日近西山猿猴啼的時辰,並且猴子喜歡在此時伸臂跳躍,故而猴配申。

  酉為月亮出現之時,月亮屬水,應著坎卦。坎卦,其上下陰爻,而中間的陽爻代表太陽金烏之精。因此,酉屬雞。夜幕降臨,是為戌時。狗正是守夜的家畜,也就與之結為戌狗。

  接著亥時到,天地間又浸入混沌一片的狀態,如同果實包裹著果核那樣,亥時夜裡覆蓋著世間萬物。豬是只知道吃的混混沌沌的生物,故此豬成了亥的屬相。宋代著名理學家朱熹持此觀點。

  和今天流行的十二生肖說法完全一致的是東漢王充的記載,王充《論衡·物勢》載:「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馬也。子,鼠也,酉,雞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醜,牛也。巳,蛇也。申,猴也。」該書《言毒篇》說:「辰為龍,巳為蛇。辰、巳之位在東南。」這樣,十二生肖便齊全了,十二地支與十二生肖的配屬十分完整,且與現今相同。

相關焦點

  • 保護珍貴文化遺產 圓明園和它的十二生肖
    保護珍貴文化遺產 圓明園和它的十二生肖時間: 2013-01-07責任編輯: 白水旅遊_中國網 【點睛】近日,年逾六十的成龍大哥帶來了他最新出演的第101部作品《十二生肖》,這部成龍自導自演的《十二生肖》被認為是今年賀歲最具賣相和商業氣質的電影。
  • 十二生肖文化知識
    小編為大家準備了一首歌曲,大家就在音樂的陪伴下來了解十二生肖文化吧!十二生肖,是中國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源於自然界的11種動物和1個民族圖騰,即由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組成,用於記年。
  • 十二生肖與十二星座的區別
    這兩種說法均是流傳了幾千年的中西方兩大文化傳承,華夏文明繁衍出十二生肖據史料記載最早出現在秦代,而十二星座起源也可以追溯到希臘文明時期。兩種文化相通之處在於都是運用數字十二,十二生肖是依據十二地支配以十二種動物以陽曆365天整年為計算單位。
  • 中國十二生肖起源於何方?韓國人:傳統文化
    十二生肖是中華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文化和民俗,它以傳統文化中的十二地支為基礎,分別與十二種動物形象搭配,根據人們出生的時間確定動物守護神,形成了獨特的生肖文化。但說到十二生肖的起源,國際考古界至今沒有定論,因為世界有至少有20多個國家存在生肖文化。
  • 十二生肖排座次,民俗文化有故事
    十二生肖你懂嗎?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屬相,十二地支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種動物,是中國傳統民俗文化。
  • 唐朝對生肖文化「情有獨鍾」,十二生肖俑:獸面人身,顏值爆棚
    人們還根據十二生肖編織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形成了充滿想像並且有趣的典故,本來生肖只是一種符號,但是人們根據生肖而生發出各種各樣的其他文化,因此,十二生肖文化深深地融入到民族的骨血之中,並且與我們始終保持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 《國際中文教師證書》面試:中文問答常見文化考點「十二生肖」
    3學校要你開展關於「十二生肖」文化活動,你會怎麼安排。 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又叫屬相,是中國與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種動物,包括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十二生肖的起源與動物崇拜有關。
  • 十二生肖是按照什麼排序的?兩個傳說,一個真相
    華夏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就有獨具特色的生肖文化,不同於西方的星座,中國的生肖是按年來定,而西方的星座是按月來定,兩者不衝突,同時互補。我們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生肖,但你知道十二生肖是按照什麼排序的?關於十二生肖的排序,有兩個傳說,一個真相,讓我們來看看吧。
  • 民間白話:十二生肖排位戰
    華夏以龍為尊,自然龍要排第一。但是,十二生肖要配天幹。這涉及到,(奇門遁甲)無中生有道生一,一化三分萬物起。龍為甲自然要遁。三遁為甲。龍蛇一屬,蛇鼠一窩。所以十二生肖 金鼠第一。十二生肖,醜牛第二,青牛,叫木牛也可以。
  • 「創作開運禮」春節將至,關於十二生肖的由來你們知道哪些?
    春節有著豐富的節日文化,這其中就包括生肖文化。十二生肖動物自古就是人們心目中的神奇動物,是年年守護著我們生活的吉祥物。以傳統文化中的十二地支為基礎,分別與十二種動物形象搭配,根據人們出生的時間確定動物守護神,形成了獨特的生肖文化。
  • 十二生肖的由來和屬性,體現古人智慧之高
    今天小編來跟大家聊聊我們最常見的,自古有之的十二生肖。說起十二生肖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有些人還可以脫口而出的說出它們十二地支相配的組合。中國生肖源於古人以十二種動物與十二地支相配紀年,即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以動物紀年可以追溯到黃帝時期。
  • 十二生肖中為什麼老鼠排第一,龍還是虛構的?貓跑哪去了
    十二生肖在我國一直充滿著神秘色彩,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肖屬相,坊間有關十二生肖的故事傳說也有很多,但是人們一直都有兩個個疑問,一個是膽小的老鼠,論體型沒體型,論速度沒速度,怎麼就成了十二生肖之首了呢?另一個是,龍作為虛構的動物,怎麼也在十二生肖裡面了呢?
  • 世間動物萬千種,為什麼令人望而生畏的蛇可以當選十二生肖?
    眾所周知,十二生肖有蛇生肖,很多人一定疑惑,世間動物萬千種,為什麼選擇蛇?確實,蛇大概是最令人望而生畏的動物了,即使沒有龐大的身軀,卻散發一種說不出的陰冷與恐懼。十二生肖是古代一套紀年的曆法,始於鼠,終於豬,十二年一個循環,其重要意義不亞於今天我們人手一個手機,所以,十二生肖的十二種動物的選擇必定有理有據。
  • 2020年,庚子鼠年諸事不順,難道全是十二生肖的鍋嗎?
    順帶說一句,漢民族的十二生肖成型較早,東漢既已定型,而貓是在東漢以後才傳入中國的,所以,漢民族的十二生肖中是不可能是有貓的。十二生肖還有鬼?其實,十二生肖有貓不算什麼,某個階段,十二生肖中還有「鬼」呢。要想說清十二生肖中為什麼有「鬼」,這要從十二生肖的來源說起。
  • 十二生肖動物的選擇和排序及亞洲印度韓國日本歐美等國的生肖文化
    十二生肖於地支一一對應,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十二生肖是這樣排列的了。這一奇一偶的排列就能解釋了,為什麼十二生肖是那樣的配位順序。無論是地支說還是陰陽說,都從不同的方面解釋了為什麼生肖是那樣的一個排列順序。民間有關動物生肖排列的傳說故事非常非常的多,這些傳說故事的流傳一方面豐富了生肖的內容,另一方面也促進了生肖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 十二星座與十二生肖有什麼淵源?為何都是十二?
    十二生肖與十二星座的關係十二星座的由來星座起源於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古巴比倫,巴比倫人在公元前1000年前後已提出30個星座。 中世紀以後,歐洲資本主義興起,需要向外擴張,航海事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船舶在大海上航行,隨時需要導航,星星就是最好的指路燈。
  • 十二生肖用英文怎麼說?
    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有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它的起源與動物崇拜有關。並且十二生肖作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號,歷代留下了大量描繪生肖形象和象徵意義的詩歌、春聯、繪畫、書畫和民間工藝作品。
  • 十二生肖為何有龍卻沒有鳳,聊聊地支與生肖的那些傳說
    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娃娃,十二生肖在人間,歲歲伴著你我他。十二生肖,在華夏文明的代代傳承中可謂已深入髮膚。從某種程度上說,生肖甚至成了中國人除姓氏外的第二大標籤。連那呀呀學語的孩子也會掰手念一句「子鼠醜牛寅虎卯兔」。
  • 【文化之聲】這是關於十二生肖的最全科普!還不來看看?!
    最早記載與現代相同的十二生肖傳世文獻是東漢王充的《論衡》。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融合到相生相剋的民間信仰觀念,表現在婚姻、人生、年運等,每一種生肖都有豐富的傳說,並以此形成一種觀念闡釋系統,成為民間文化中的形象哲學,如婚配上的屬相、廟會祈禱、本命年等。
  • 十二生肖中的玄機:庚子鼠年流年不利,可老鼠為何排名生肖第一
    提及鼠年,不禁聯想到十二生肖,而十二生肖所涉及的動物,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也不一樣,有些討人喜歡,有些則令人討厭,比如鼠。賊眉鼠眼、鼠目寸光、 抱頭鼠竄……似乎沾上鼠,就沒有好的詞語來形容。可是你想過嗎:老鼠這樣一個又小又討厭的動物,為何會成為十二生肖之首?其中又蘊藏著什麼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