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

2020-12-06 人民傳播

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健康中國戰略重要論述體會之二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他特別強調,各地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總書記的這段論述,深刻闡述了健康的時代內涵和核心要義,深度揭示了健康問題不再是單一的問題,已經上升為影響國家發展的綜合性、整體性、全局性問題,啟示我們要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戰略的高度來審視健康問題,找到推進健康事業發展的辦法和政策措施,進而解決好我國的健康問題,使健康事業成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動力源泉。

健康中國戰略,既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解決好健康領域主要矛盾的重大制度安排,又是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路徑,也是實現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國家重大戰略,可以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進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的健康基礎。

保障人民健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健康生活需要

健康是人民幸福之源和根基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就包含對健康生活的需要,沒有健康就沒有美好生活。

在健康領域,人民日益增長的健康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依然突出。從國際視野來看,我國既面對著發達國家面臨的衛生與健康問題,也面對著發展中國家面臨的衛生與健康問題。從國內情況來看,既存在衛生健康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又存在發展不充分的問題。總之,由於人們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斷變化,城鎮化加快推進,人口老齡化加速,我國仍然面臨多重疾病威脅並存、多種健康影響因素交織的複雜局面,人民健康還面臨一些體制機制障礙和實際困難。為保障人民健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健康生活需要,健康中國戰略應運而生、生逢其時。

當前,我國正從全面小康向共同富裕邁進,人民群眾更加重視生命質量和健康安全。隨著群眾健康素養不斷提高,居民消費從物質型向服務型結構升級,群眾健康需求不斷增長並呈現多樣化、差異化等特點。通過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加快建立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衛生健康制度,提升健康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不斷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制度和能力保障;充分發揮政府保障基本健康公共服務和市場配置健康資源作用,推動醫療衛生和健康資源下沉,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創新健康服務提供模式,更加有效對接人民健康新需要、新追求、新期盼,為人民群眾提供多元化、多層次、個性化的健康服務。

促進經濟健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健康是經濟增長和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和活力所在。總體上健康與經濟增長呈正相關關係。一方面,經濟高質量發展本身就蘊含著經濟具備健康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經濟健康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內在要求。隨著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和市場化程度不斷提升,健康事業與經濟發展不協調、不同步的問題愈加凸顯。一些地區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付出了空氣汙染、水質變壞等生態環境惡化的沉重代價,對健康環境造成了嚴重損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已經進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階段,迫切需要推進健康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釋放健康活力和潛能,構建起健康領域與經濟發展之間能夠相互促進、良性循環的系統,從而促進經濟健康增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第一,健康的勞動者是創造健康生產力最為重要的生產要素,是經濟發展最重要的人力資本,是實現經濟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和重要前提。因為健康可以有效延長勞動力工作年限,提高個人的勞動能力,提高勞動生產率,帶動整個社會產出效率的提高,從而促進經濟的增長和發展。據統計,目前我國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僅為35%,勞動者的健康水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通過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可有效提升勞動者的健康水平,促進經濟健康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第二,健康擴大消費。通過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健康的保障水平,可解除群眾看病治病的後顧之憂,有效擴大消費需求,帶動經濟增長。第三,健康創造需求。健康中國戰略從傳統意義上的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等「小健康」,展延到包括身心健康、社會適應、環境健康和道德健康等「大健康」範疇,有利於健康創造需求經濟屬性的進一步發揮,大幅度增加健康相關領域的需求。同時,通過推進健康老齡化、提高個人預期健康壽命,可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促進「人口紅利」轉化為「健康紅利」,延長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建成與社會主義現代化相適應的健康國家

健康不僅是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同時健康現代化還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健康中國戰略的一項重要歷史使命就是到2050年,建成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相適應的健康國家。健康國家應當是全民健康、文明向上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其核心內容應包括和諧社會建設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因此,健康國家可以概括為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社會和諧、文明向上、全民健康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健康是社會發展的根基和根本目的。井然有序、充滿活力的和諧社會,必然是健康向上的社會,必然是有利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健康中國戰略,可以為創建健康社會提供一條有效的路徑。這是因為,健康可以增強勞動者獲取收入的能力,進而改善其生存發展狀況,提升勞動者社會適應能力。通過提升人們的健康素養,有效改變人們的不良行為和生活方式,改善健康環境,形成全社會、全方位關注健康的社會氛圍,從而促進社會建設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健康還是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橋梁和紐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但社會建設明顯滯後,「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問題較為突出,既影響了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也給社會發展帶來了隱患。經濟社會發展協調不協調,關鍵要看是不是健康地發展。因為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的對象和目的指向都是人,人既是主要的勞動生產力,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根本生產要素,同時人又是構建社會關係的個體和總合,是社會發展的推動者和建設者。判斷經濟社會是否協調發展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看是否促進了人的全面發展,而其中人的健康重要性不言而喻。通過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社會和諧文明健康,從而逐步實現把我國建設成為與社會主義現代化相適應健康國家的奮鬥目標。來源:民生周刊

相關焦點

  • 葉冬娜: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綠色發展,就其要義來講,是要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綠色發展理念是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並強調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 民建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歷史經驗
    他強調,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認識講話重要意義;要勇擔責任,積極主動作為,切實履行好民建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重要職能;要加強自身建設,勇於創業創新,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和民營企業家健康成長。  建國70年來,民建在切實履行好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重要職能方面不斷地與時俱進,為我國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做出了貢獻並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
  • 能源局關於促進低熱值煤發電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
    國家能源局關於促進低熱值煤發電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國能電力〔2011〕396號    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戰略部署,落實「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的優先發展煤矸石等綜合利用電站要求,實現低熱值煤發電產業又好又快發展,現通知如下:
  • 弘揚奧林匹克運動精神促進世界和平發展
    奧林匹克運動的核心思想是強調人的和諧發展,體育運動必須與教育、文化相結合,才能形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    奧林匹克主義不僅適用於精英運動員,也適用於大眾;    奧林匹克主義不僅僅是競賽和勝利,更是參與與友誼;    奧林匹克主義不僅是一種活動,也被視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教育手段和途徑。
  • 促進創業投資持續健康發展的行動綱領——解讀「創投國十條」的...
    2016年9月20日,我國創業投資界熱切盼望的《國務院關於促進創業投資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創投國十條」)莊嚴發布。為促進我國創業投資行業在新起點上的持續健康發展,「創投國十條」從十個方面明確了全面推進創業投資體制建設的新要求。一、適應新的時代背景,提出持續健康發展總體要求我國創業投資體制建設可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
  • 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有了新期盼,對衛生健康事業提出了新要求。我們必須站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深刻認識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大意義。  (一)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關係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任務。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
  • 重磅〡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家庭形態,促進婦女全面發展
    不論是文明發展,還是婦女發展,家庭都是其中一個重要影響因素。我們認為,在人類文明新的發展階段,有必要聯繫家庭形態建設這一重要內容,來理解文明發展與婦女發展之間關係,並在此基礎上,通過構建新型家庭形態,促進婦女全面發展,推動兩性平等協調發展,進而為新型現代文明形態生成和發展奠定社會基礎。
  • 運鴻集團獲得中央國家機關老幹部健康促進中心生態食品基地授牌
    運鴻集團獲得中央國家機關老幹部健康促進中心生態食品基地授牌由中央國家機關老幹部健康促進中心舉行的生態食品基地揭牌儀式在洪山禮堂順利舉行
  • 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
    全面修改環境保護法,鐵腕治汙;及時修訂食品安全法,建立最嚴格的、覆蓋全過程的食品安全監管制度;出臺疫苗管理法,修訂藥品管理法……保障人民群眾的健康立法從不缺位。及時修改大氣汙染防治法、民辦教育促進法、紅十字會法、預算法、企業所得稅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教育法……事關國計民生的修法讓經濟社會運行更有保障。
  • 加強科研誠信體系建設 促進哲學社會科學健康發展
    加強科研誠信體系建設 促進哲學社會科學健康發展 2020年01月02日 10:44 來源:雲南日報 作者:何祖坤 字號 內容摘要:科研誠信是哲學社會科學的基石,是優良學風的主要體現
  • 人民日報:深刻理解三個「必然要求」
    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奮鬥目標的必然要求,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的必然要求。本報自今日起開設「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專論」欄目,陸續刊登有關文章,著力闡述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大意義、指導思想、目標要求、主要任務,努力反映活動取得的實踐成果、制度成果、理論成果。
  • ...費列入工程造價 武漢市出臺促進建築業平穩健康發展「黃金8條」
    市城建局關於落實促進建築業平穩健康發展有關措施的通知各區建設局,各有關單位:為貫徹落實《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促進建築業和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措施的通知》(鄂政辦發[2020]13號)有關要求按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促進建築業和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措施的通知》(鄂政辦發[2020]13號)要求,對在疫情防控中貢獻突出且受到當地表彰的優秀企業和個人,在當地今年的政府和國有投資工程招標中分別給予最高不超過2分和1分的專項加分。
  • 衛生計生委關於促進單採血漿站健康發展的意見
    關於促進單採血漿站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衛醫發〔2016〕66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委、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近年來,我國單採血漿站設置數量和採漿量快速增長,單採血漿站內部管理體系不斷健全,行業監管不斷強化
  • 推動綠色發展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推動綠色發展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訪談新華社發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十四五」規劃建議從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四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 完善城鄉規劃法律制度 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題講座第二十六講 完善城鄉規劃法律制度 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 毛其智 尊敬的委員長、各位副委員長、秘書長、各位委員:         新中國的城鄉規劃法律制度建設,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單一到配套、從部門規章到行政法規再上升到法律的逐步完善過程。
  • 習近平:行政體制改革是適應經濟基礎必然要求
    央視網消息,中共中央2月28日上午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民主協商會,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行政體制改革是推動上層建築適應經濟基礎的必然要求。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必須深化已進行30多年並取得重要成果的行政體制改革,破除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
  • 《木結構用膠黏劑膠合性能基本要求》制定 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中華建材網訊:據悉,6月1-2日,由中國林科院木材工業研究所、全國木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結構用木材技術委員會、國家人造板與木竹製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聯合主辦的「國家標準《木結構用膠粘劑膠合性能基本要求》技術研討會」在北京中國林科院木材工業研究所成功舉辦。
  • 海南全面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配好這味「良藥」
    乘自貿港建設東風,海南全面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配好中醫這味「良藥」  日前,在海南島北部的海口江東新區,放眼望去,儘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
  • 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人民要論·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
    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地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衛生健康工作實際相結合,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作出一系列新部署,為全面建設健康中國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
  • ...辦《關於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
    為做好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於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學習貫徹落實工作,8月24日,上海市民政局、市社團局召開座談會,邀請部分專家、社會組織代表進行研討。市民政局局長、市社團局黨組書記朱勤皓出席會議並講話,市民政局副局長、市社團局局長李政主持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