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於新冠病毒,三文魚的名聲是徹底傳開來了。為了避免影響生意,有些人疾呼,三文魚不可能傳播新冠病毒,因為三文魚沒有肺。
至於是不是三文魚攜帶新冠病毒引發的疫情,我們在這裡不做討論,而是把關注點聚集在「三文魚沒有肺」上,三文魚是的真的沒有肺嗎?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三文魚沒有肺的?
在揭開答案之前,我們還是要了解一下三文魚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魚類,它到底是何方神聖,竟能掀起如此的軒然大波。
三文魚其魚
三文魚有很多的名字,可能三文魚這個名字很多人提起來不怎麼熟悉,但是其他的名字大家可能會聽過,比如大馬哈魚、鮭魚之類的別稱。
三文魚主要分布在大西洋與太平洋、北冰洋交界的水域,是地道的海鮮,其肉質十分鮮美可以和金槍魚相媲美(當然,價錢也是一路水漲船高),在美食界被一群「吃貨」奉為「冰海之皇」。
也正是因為肉質鮮美,營養價值高(富含DHA、EPA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野生的三文魚幾度被捕殺的瀕臨滅絕,最後還是靠著人工繁殖技術才逐漸緩過來。
那麼,三文魚是不是真的沒有肺呢?實話說,還真是沒有。實際上,幾乎所有的魚類都沒有肺部,有研究魚類的專家說道,有肺的魚才是一個意外,因為有肺的魚類真的很少很少。
三文魚為什麼沒有肺?
為什麼三文魚沒有肺?或者說為什麼現在的魚類幾乎都沒有肺呢?這個問題還要從魚類的進化史說起。
雖然人類將魚類定義為低等生物,但是從魚類進化的角度來講,那可是絲毫不簡單。
原始魚類的出現,也就是魚類祖先出現的時間要比人類早很多(可追溯到4.5億年前)。這也不奇怪,畢竟地球上隨便拎出一種生物,人類都是小字輩的。
由於人類比魚類出現的晚,所以早期人類對魚類的認知定義就有些混亂,將烏賊、章魚、海星一類的生物都籠統地歸為魚類,而且還認為魚類是邪惡之物。
最典型的就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對魚類的描述,它們完全是由無知無覺的東西創造出來的,且不配擁有最純潔的呼吸,只能通過骯髒的泥土間接得到聖潔的空氣。古代的哲學家都有這樣的偏見,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了。
當到了近代以後,人類才逐漸對魚類有了更加客觀、清晰的認知。經過研究發現,最早的魚類身上披著一層堅硬的外殼,而且也不是生活在水中,而是生活在泥地中,那時魚類是有原始的肺的,但是由於地球環境的改變,為了適應新的環境,有的原始魚類不得不進入水中用鰓呼吸,肺就慢慢退化變成現在的魚鰾;而有的原始魚類在爬向了陸地,慢慢進化成兩棲動物。
所以有人會疑惑,現在魚體內的魚鰾算不算魚類的肺呢?嚴格來說,大多數魚類的魚鰾並不算肺,因為魚鰾僅僅起到了輔助呼吸的作用,也就是說離開了水,即使有魚鰾,魚類也用不了多久就會死亡。
有魚類擁有肺嗎?
那有沒有魚類有肺呢?答案是有的,它的名字就叫肺魚。
肺魚平時在水中用鰓呼吸,脫離了水就用肺呼吸,它可以在陸地上生活幾個月的時間,所以科學家們認為它是介於魚類和兩棲動物類一個物種,是研究魚類向兩棲類進化的活化石。
最後,希望關於三文魚的爭論能夠早日塵埃落定,社會早日恢復正常的生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