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p:科學家發現新藥物可靶向治療PTEN缺失的惡性腫瘤

2020-11-25 生物谷


2017年3月9日訊 /生物谷BIOON/ --本文亮點:

S6K1抑制劑AD80對PTEN缺失的癌細胞有選擇性細胞毒性作用

S6K1抑制劑LY-2779964能夠誘導S6K1磷酸化並促進信號恢復

AD80能夠避免S6K1的啟動並同時靶向TAM酪氨酸激酶

LY-2779964聯合TAM抑制劑BMS-777607對缺失PTEN的細胞有細胞毒性作用



近日,來自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Cell Reports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一種靶向S6K1的新型抑制劑分子能夠對PTEN缺失癌細胞發揮特異性的細胞毒性作用。該研究為這類癌症治療找到了新的潛在藥物。

因基因突變,表觀遺傳沉默或者非編碼RNA調節等原因導致PTEN失活是膠質母細胞瘤和T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中一個比較常見的事件。而PTEN缺失會導致激酶S6K1發生高度激活進而通過一系列機制促進蛋白質合成。

研究表明通過遺傳學方法使S6K1失活可以誘導PTEN缺失細胞發生細胞凋亡。研究人員分析了S6K1抑制劑對PTEN缺失的T細胞白血病和膠質母細胞瘤的潛在治療作用。結果表明單獨使用S6K1抑制劑LY-2779964並沒有表現出很好的效果,而另一種靶向S6K1的抑制劑AD80卻能夠選擇性誘導PTEN缺失細胞產生細胞毒性。

體內實驗表明,AD80能夠挽救大約50%移植了PTEN缺失白血病細胞的小鼠模型。而受到LY-2779964這種抑制劑的治療後仍然存活下來的細胞卻因為mTOR與S6K1的結合增強,表現出抑制劑誘導的S6K1磷酸化,導致S6K1信號途徑出現快速恢復。相比之下,AD80能夠避免S6K1的磷酸化以及與mTOR的相互作用,導致對S6K1信號途徑和蛋白質合成過程的持續抑制。

激酶組分析表明AD80能夠同時抑制S6K1和TAM家族酪氨酸激酶AXL。利用BMS-777607這種分子或基因敲低方法抑制TAM的活性能夠增強LY-2779964這種抑制劑對PTEN缺失膠質母細胞瘤細胞的細胞毒性作用。

這些結果表明聯合靶向S6K1和TAM是治療PTEN缺失的惡性腫瘤的一種潛在方法,該研究為PTEN缺失的惡性腫瘤治療提供了新的方向。(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原始出處:

Hongqi Liu,Pharmacologic Targeting of S6K1 in PTEN-Deficient Neoplasia,Volume 18, Issue 9, p2088–2095, Cell Reports.

相關焦點

  • 院士論壇 | 王紅陽院士:基於抑癌基因pten的膽管癌治療新策略
    的膽管癌治療新策略。pten抑癌基因的表達缺失與膽管癌患者預後的不良生存有密切聯繫膽管癌惡性程度高,進展快,臨床就診時患者多屬於晚期,且已復發轉移,可手術率低。而目前以吉西他濱為基礎的聯合化療方案,對患者的療效並不理想,亟待發現療效更好的藥物。
  • 不是所有惡性腫瘤都適合靶向治療
    作為中華慈善總會抗腫瘤藥物援助項目註冊醫生,於壯承擔十餘種靶向藥物的審核和處方。每年為近千例次的腫瘤患者解除病痛,明顯改善了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同時由於他的努力,極大地減輕了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何為靶向治療    於壯教授介紹,癌症的發生是一種漸進的基因突變,多數癌症發病原因未知,可一旦基因突變導致癌細胞出現後,就會不斷生長。
  • 婦科腫瘤靶向藥物治療的現狀
    片中提到的伊馬替尼Imatinib(格列衛,Glivec),是針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及胃腸道間質瘤的分子靶向藥物。靶向治療,顧名思義就是在細胞分子水平上針對明確的致癌位點設計的治療藥物,藥物進入體內後特異性選擇致癌位點或針對特定的病變部位,在目標部位蓄積或釋放有效成分,而不會波及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細胞,在提高藥效的同時抑制毒副作用,並減少對正常組織、細胞的傷害。
  • Cell Rep:重磅!靶向作用腫瘤抑制蛋白有望根治三陰性乳腺癌!
    2018年2月8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亞利桑那大學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三陰性乳腺癌中特殊腫瘤抑制子的缺失或能為研究人員開發新型乳腺癌療法,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Cell Reports上。
  • B細胞惡性腫瘤的CAR-T免疫治療或可出現新進展
    in patients with large B cell lymphomas 的文章,對24例LBCL患者的自體抗CD19-CAR-T細胞藥物(axicabtagene ciloleucel,Axi-cel)輸注產物
  • 治療卵巢癌的靶向藥物奧拉帕利能報銷了 每月可省錢4萬多元
    卵巢癌發病率僅次於宮頸癌和子宮體癌,但死亡率卻居婦科惡性腫瘤的首位。統計數字顯示,中國每年新發卵巢癌約53000例,死亡人數約31000例,70%的患者發現的時候已經是晚期。 治療卵巢癌最先進的靶向藥物奧拉帕利由於費用高昂,很少有患者能夠使用這種藥物。日前,重大利好消息傳來,奧拉帕利已經納入醫保。
  • Science advance:科學家揭示乳腺癌病人為何抵抗HER2靶向藥物
    2015年7月22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德國的科學家發現HER2二聚體在一小群休眠的SKBR3乳腺癌細胞中發生缺失,這一群細胞具有自我更新的特性,可能在靶向HER2
  • 子宮內膜癌的靶向治療
    由於該病通常早期即表現為陰道異常流血,容易得到及時的診斷,經過全子宮雙附件切除+淋巴結切除的標準治療後,再加上必要時的術後輔助放療或化療,多預後良好。但是,儘管手術、放化療手段在不斷提高,但復發性或晚期子宮內膜癌患者的預後仍較差,治療上也面臨更少的選擇,中位生存期僅7~10個月,新的治療方式亟待發掘。
  • 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治療研究熱點_血液惡性腫瘤_治療_研究_醫脈通
    近年來,"發掘靶點——精準治療"的總體策略貫穿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治療新方法的研究,促成分子靶向治療
  • 非小細胞肺癌的基因檢測和靶向藥物
    主要從事胸部惡性腫瘤(包括肺癌、食管癌、胸腺惡性腫瘤、胸膜間皮瘤等惡性腫瘤)的診療,尤其擅長於肺癌的內科綜合治療,包括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具有豐富的肺癌內科治療經驗,參與多項肺癌及食管癌國內及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及臨床轉化性研究。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我國惡性腫瘤第一位,其中80%-85%的患者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
  • 首次證實:新的靶向藥物可延長某些晚期肺癌患者總生存時間超3年
    肺癌是世界範圍內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第一位的惡性腫瘤,多數患者在確診時就已經是晚期。其中約 30-40%的患者屬於EGFR突變類型,需要靶向治療(鄭榮壽等. 中華腫瘤雜誌 2019; 41(1):19-28.中國醫師協會腫瘤醫師分會. 中國腫瘤雜誌 2015,37(10):796-799.)。
  • Cell:突破性成果!科學家開發出能有效發現癌症藥物的新方法
    2017年10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一項刊登在國際著名雜誌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策略或有望幫助發現新型的抗癌療法。研究人員利用這種新策略就能夠尋找到對非小細胞肺癌(NSCLCs)生長非常重要的蛋白小型分子抑制劑,非小細胞肺癌在所有肺癌中佔到了85%的比例,而且其對於藥物療法並不敏感。
  • 靶向治療是什麼意思?所有肺癌患者都可以進行靶向治療嗎
    肺癌發生於支氣管黏膜上皮,近50年來肺癌的發病率顯著增高,在歐美工業發達國家和我國的一些工業大城市中,肺癌發病率在男性惡性腫瘤中已居首位,在女性發病率也迅速增高,佔女性常見惡性腫瘤的第2位或第3位。肺癌成為危害生命健康的一種主要疾病。在臨床肺癌常見的治療手段是手術、放療和化療。
  • 得益於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晚期肺癌5年生存期不再奢談
    近年來,肺癌在全球範圍內的發病率、死亡率均位列惡性腫瘤的首位,在國內兩項數據也都呈上升趨勢,統計數據顯示肺癌分別為男性和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一位和第二位,死亡率均居首位。腫瘤的治療已經進入精準治療時代,對於驅動基因陽性的肺腺癌,靶向治療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但肺鱗癌一直沒有找到明確的驅動基因,肺鱗癌患者的治療仍然停滯於化療時代,以吉西他濱或紫杉醇等細胞毒類藥物聯合鉑類的雙藥化療方案為主,有效率較低,僅有30%左右,中位無進展生存時間僅4-5個月,中位總生存時間僅1年左右。
  • Cell Rep:新的脂質信號靶點可能改善T細胞免疫治療
    兩組科學家合作研究了鞘氨醇激酶1 (sphingosine kinase 1,SphK1)產生的脂質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在調節T細胞分化中的作用。他們的研究結果於近日發表在《Cell Reports》上。研究結果顯示,T細胞中SphK1的缺失以及由此導致的S1P水平下降,促進了Tcm表型的維持,並抑制了它們向Treg分化。
  • 肝惡性腫瘤的熱點,是靶向藥和免疫治療,氧療等非常規療法有用嗎
    更讓國人擔憂的是,全球大約47.1%的肝惡性腫瘤死亡病例發生在中國。這其中,肝細胞癌是最常見的肝惡性腫瘤病理類型,佔肝癌總數的80%以上。手術切除和肝臟移植,是目前肝細胞癌的一線治療手段,但也僅有部分患者可進行這樣的治療:一方面因為發現是時已經不能切了,一方面因為肝源缺乏和費用高昂。
  • ...腫瘤藥物治療史上的三次革命——從化學治療到靶向治療、免疫治療
    科學家開始猜測,既然癌細胞是因為基因突變而產生的,那麼是否可以針對突變位點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在此之前,無論是手術還是放療、化療,都無法做到精準地殺死癌細胞,大量的正常細胞也在治療的過程中被殺死,於是靶向藥物應運而生。
  • 多篇突破性研究直擊抗癌藥物新發現
    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同時發生於染色體部分缺失的患者機體中,染色體的部分缺失會促進某些骨髓細胞缺失進而引發惡性細胞的增殖,而藥物來那度胺則被發現可以有效治療近乎一半患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的患者。【2】Nature:癌症抗藥新發現 防止腫瘤復發有新招doi:10.1038/nature14336近日,著名國際學術期刊nature在線發表了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癌症靶向治療藥物會引起癌細胞產生分泌信號方面的變化,改變癌細胞生存微環境,最終導致腫瘤復發。
  • 一文盤點各實體瘤已上市靶向治療及相應基因檢測
    目前已上市的針對肺癌的靶向藥物絕大多數都針對於非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也是目前實體瘤中已上市靶向藥物最多的癌種,很多靶向藥物都被批准為一線治療藥物。NTRK抑制劑 1982年科學家發現了NTRK1基因,並確定其為致癌基因。Larotrectinib(拉羅替尼)為目前唯一一款已上市的針對NTRK基因突變的廣譜抗癌靶向藥,並於2019年被NCCN寫入《第3版非小細胞肺癌指南》中。
  • Cell Death & Differ:科學家發現肺癌幹細胞代謝弱點 找到潛在靶向...
    2018年4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過程中,癌細胞產生治療抵抗是到目前為止都無法解決的臨床難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癌症幹細胞是具有形成腫瘤並進行無限制自我更新能力的一群特殊細胞,傳統治療方法常常無法完全殺滅癌症幹細胞,這也是導致治療後復發和轉移的關鍵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