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雲飛
圖:來自網絡
在日本,我家飯桌上常常有一道菜,各種牛蒡。
常常用來炒肉絲,炒肉片,偶爾也燒道牛肉湯。牛蒡永遠是一道配菜,也不會改變肉的味道,反而自身吸收了肉的味道,自己變得有滋有味。
在日本,牛蒡是一根一根賣的,一根大概賣200日元,人民幣13塊。有的時候看到便宜的,100日元一根,就能看到價格後面的小字,中國產。總是忍不住要挑一根帶回家去,一方面是因為便宜,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在想,這次的牛蒡,是不是從我老家來的呢,會不會是李俠那個企業生產的?
初次知道牛蒡,那是上個世紀的九十年代。親戚家種了牛蒡,送給我們吃的。媽媽說,聽親戚說,這是長壽菜,日本人最愛吃的,所以他們種了,也是為了出口的。按照一定的規格撿好,就有人過來收購。
牛蒡的畝產也高,抗病蟲害的能力也好,種牛蒡的好處很多。當時雖然覺得牛蒡的味道有點怪,但還是開開心心地吃,也慢慢地愛上了這道菜。特別是後來有了牛蒡的醃菜,各種精加工的菜餚,更加喜歡吃牛蒡了。
頭兩天,從愚伯的自留地上,看到了徐州福中福食品公司李俠大姐的故事,非常感動。她白手起家做事業,吃苦耐勞,又善於抓住機遇。雖然她沒有上大學,但是接受的教育並沒有白費。她有了更高的眼界和向上的心,她自己也說,不甘心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總想讓自己的日子過得好一點,不想讓自己在學校裡學到的知識浪費掉。
那就只有去拼搏,去想方設法地努力。白手起家做農資產品銷售開始,到農產品經紀人,再發展農副產品深加工,現在專心從事牛蒡產業,做到了年自營出口創匯,這經歷講起來輕描淡寫,實際的過程中重重困難,很難想像。
貸款辦企業,企業管理經驗的不多,技術含量也偏低,導致了抵禦市場風險能力較低。公司一度面臨無法經營的狀況。
她也曾數次萌發退縮放棄的念頭,但是她不願辜負父老鄉親和家人那一雙雙熱切鼓勵的目光中的期待,調整自己,堅定信心,堅持再堅持,一方面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一方面開始加強學習企業管理和如何有效實施企業的5S管理。走一步學一步,學一步想一步,白天做的事情晚上細細領悟,一步一個腳印。
我們徐州人,最不缺的就是闖勁和堅持,堅持下去,總能夠成功的。所以李俠大姐的
企業已逐步走向成熟。以嚴格的管理體系和優質的產品成功打入國際市場,年出口量已在300萬美元以上,真是巾幗不讓鬚眉。真心為你點讚,好樣的。
農村是片廣闊的天地,的確是這麼說的,但是農村也有局限性。信息相對閉塞,抵禦風險的能力比較低,鄉鎮的公務部門,對於政策的執行,還有本身的素質問題,有時候政策朝令夕改,的確讓人擔心。能夠在農村裡成長起來,真的是人中龍鳳。
好在現在資訊時代,網絡連到了千家萬戶,手機直接接到了每個人的手中。各種信息更加透明,先進的技術也可以隨時學到。看到老家有的養殖娃娃魚,有的種金蟬,有的賣各種時令水果,蔬菜,還有我們身殘志堅的祥寧、也可以通過網絡,和朋友們聯絡,發表文章,鼓勵我們。
如今,政府更加廉潔高效,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遍布全球的徐州人,都在關注著家鄉。
一場新冠疫情,照出了老牌發達國家的不堪,無論是群體免疫,還是集體甩鍋,最後都變成了笑話。中國用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也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一月底的時候,世界華人援助中國,現在,是祖國幫助世界的時候了。
美國太遙遠,我不知道。但是身在東京,能夠感受到身邊日本普通人的無奈。他們真的是工作一天有一天的收入,過一天的生活。沒有收入的話,很多人沒有一個月的生活費。所以安倍政府現在決定在日本的每個人發10萬日元,也就是人民幣6700左右,作為生活補助。現在看國內的公司,即使是停工了,還是會給員工基本的生活保障。
這場疫情讓人停下來,好好地思考。各種商業模式也開始變化了。外賣,網絡銷售代替了傳統的商業。房地產的概念變了,城鎮的概念變了,學區的概念變了。變化,是永恆不變的主題。
爭先恐後地逃離的鄉村,因為網絡,變得和世界更近。各種直播,流量經濟變得耀眼。
那麼今後,如果想要創業,不一定選擇大城市,鄉村,起點雖低,依然有發展的大舞臺。在自己的家鄉,只要努力,加上擁抱新的科技,利用網絡的力量,用毛主席的話說,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裡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當然,不要問我為什麼不去擁抱這廣闊的天地。每個人都有合適的天地,你真心的愛這個地方,乘時代的浪潮,能夠成功。我雖然沒有在這裡,但是根據我在異國的經歷,通過國情的比較,給你合適的建議,就是適合我的天地。
話到最後,突然想起來,要和李俠大姐提個建議。現在抖音,快手,各種自媒體都流行。你也去牛蒡種植基地,去牛蒡加工工廠,告訴網民們,健康牛蒡是這麼種出來的,是在這種環境裡加工出來的,會不會全國觀眾都來下單買牛蒡產品呢。到時候除了出口,國內消費更加多,我們家鄉人的收入會更高。
貴州有老乾媽,徐州有李俠。到了那時候,我也想要跑去你們公司參觀,並且拍下來告訴身邊的日本人,你們吃的牛蒡,是我的家鄉徐州種出來的!
說真的,我在東京,很想吃到李俠大姐家的牛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