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英語 第三冊 Lesson 55 From the Earth Greetings 來自地球的問候

2021-02-15 絕好資源分享


▲更多資源

Lesson  55 From the Earth Greetings  來自地球的問候

(一)書本 

   

 Recent developments in astronomy have made it possible to detect planets in our own Milky Way and in other galaxies.  

 天文學方面最新發展使得我們能夠在銀河系和其他星系發現行星。  

 This is a major achievement because, in relative terms, planets are very small and do not emit light.  

 這是一個重要的成就,因為相對來說,行星很小,而且也不發光。  

 Finding planets is proving hard enough, but finding life on them will prove infinitely more difficult.  

 尋找行星證明相當困難,但是要在行星上發現生命會變得無比艱難。  

 The first question to answer is whether a planet can actually support life.  

 第一個需要解答的問題是一顆行星是否有能夠維持生命的條件。  

 In our own solar system, for example, Venus is far too hot and Mars is far too cold to support life.  

 舉例來說,在我們的太陽系裡,對於生命來說,金星的溫度太高,而火星的溫度則太低。  

 Only the Earth provides ideal conditions, and even here it has taken more than four billion years for plant and animal life to evolve.  

 只有地球提供理想的條件,而即使在這裡,植物和動物的進化也用了40億年的時間。  

 Whether a planet can support life depends on the size and brightness of its star, that is its 'sun'.  

 一顆行星是否能夠維持生命取決於它的恆星--即它的「太陽」--的大小和亮度。  

 Imagine a star up to twenty times larger, brighter and hotter than our own sun.  

 設想一下,一顆恆星比我們的太陽還要大,還要亮,還要熱20倍,  

 A planet would have to be a very long way from it to be capable of supporting life.  

 那麼一顆行星為了維持生命就要離開的它的恆星非常遠。  

 Alternatively, if the star were small, the life-supporting planet would have to have a close orbit round it and also provide the perfect conditions for life forms to develop.  

 反之,如果恆星很小,維持生命的行星就要在離恆星很近的軌道上運行,而且要有極好的條件才能使生命得以發展,  

 But how would we find such a planet?  

 但是,我們如何才能找到這樣一顆行星呢?  

 At present, there is no telescope in existence that is capable of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life.  

 現在,沒有一臺現存的望遠鏡可以發現生命的存在。  

 The development of such a telescope will be one of the great astronomical projects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而開發這樣一臺望遠鏡將會是21世紀天文學的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It is impossible to look for life on another planet using earth-based telescopes.  

 使用放置在地球上的望遠鏡是無法觀察到其他行星的生命的。  

 Our own warm atmosphere and the heat generated by the telescope would make it impossible to detect objects as small as planets.  

 地球周圍溫暖的大氣層和望遠鏡散出的熱量使得我們根本不可能找到比行星更小的物體。  

 Even a telescope in orbit round the earth, like the very successful Hubble telescope, would not be suitable because of the dust particles in our solar system.  

 即使是一臺放置在圍繞地球的軌道上的望遠鏡--如非常成功的哈勃望遠鏡--也因為太陽系中的塵埃微粒而無法勝任。  

 A telescope would have to be as far away as the planet Jupiter to look for life in outer space,  

 望遠鏡要放置在木星那樣遙遠的行星上才有可能在外層空間搜尋生命。  

 because the dust becomes thinner the further we travel towards the outer edges of our own solar system.  

 因為我們越是接近太陽系的邊緣,塵埃就越稀薄。  

 Once we detected a planet, we would have to find a way of blotting out the light from its star,  

 一旦我們找到這樣一顆行星,我們就要想辦法將它的恆星射過來的光線遮暗,  

 so that we would be able to 'see' the planet properly and analyse its atmosphere.  

 這樣我們就能徹底「看見」這顆行星,並分析它的大氣層。  

 In the first instance, we would be looking for plant life, rather than 'little green men'.  

 首先我們要尋找植物,而不是那種「小綠人」。  

 The life forms most likely to develop on a planet would be bacteria.  

 行星上最容易生存下來的是細菌。  

 It is bacteria that have generated the oxygen we breathe on earth.  

 正是細菌生產出我們在地球上呼吸的氧氣。  

 For most of the earth's history they have been the only form of life on our planet.  

 在地球上發展的大部分進程中,細菌是地球上唯一的生命形式。  

 As Earth-dwellers, we always cherish the hope that we will be visited by little green men and that we will be able to communicate with them.  

 作為地球上的居民,我們總存有這樣的希望:小綠人來拜訪我們,而我們可以和他們交流。  

 But this hope is always in the realms of science fiction.  

 但是,這種希望總是只在科幻小說中存在。  

 If we were able to discover lowly forms of life like bacteria on another planet, it would completely change our view of ourselves.  

 如果我們能夠在另一顆行星上找到諸如細菌的那種低等生命,那麼這個發現將徹底改變我們對我們自己的看法。  

 As Daniel Goldin of NASA observed, 'Finding life elsewhere would change everything.  

 正如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空局的丹尼爾.戈爾丁指出的「在其他地方發現生命會改變一切。  

 No human endeavor or thought would be unchanged by it.  

 任何人類的努力和想法都會發生變化。」  

筆記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 生詞和短語

新概念英語  第三冊  Lesson  54 Instinct or cleverness?  是本能還是機智

▲更多資源

內容整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有用請點個「在看」

開卷有益,閱讀每天其他文章,你會獲益更多

相關焦點

  • 《新概念英語》第三冊英譯英「英語閱讀」 L1 A Puma at large 2
    《新概念英語》第三冊英譯英「英語閱讀」 L1 A Puma at large 2要想用《新概念英語》第三冊通過「英語閱讀」訓練和提高英語,我們首先就要界定清楚:什麼是「英語閱讀」?我們對「英語閱讀」的界定是:網際網路+時代,英語閱讀的目的是為了給你一次「說」英語、「用」英語的機會和能力鍛鍊,而不是為了讓你把課文「準確」翻譯成中文,也就是「英譯漢」式「英語閱讀」,是「英譯英」式「英語閱讀」。把握住這個「英語閱讀」目標,其它任何「在理」的閱讀理由都可以徹底放棄。「用」英語、「說」英語的機會和能力鍛鍊,「英語閱讀」唯一關注的目標。
  • 《新概念英語》第三冊英譯英「英語閱讀」 L1 A Puma at large 1
    《新概念英語》第三冊英譯英「英語閱讀」 L3 A Puma at large 1要想用《新概念英語》第三冊通過「英語閱讀」訓練和提高英語,我們首先就要界定清楚:什麼是「英語閱讀」?對於不同英語程度的師生,「英語閱讀」有不同的理解。
  • 英語閱讀:《新概念英語》第三冊英譯英 L1 A Puma at large 3
    英語閱讀:《新概念英語》第三冊英譯英 L1 A Puma at large 3如果下面的英語你「讀起來」感覺:沒有中文翻譯根本「讀」不了,或者只能「讀」成中文的話,看來我們的「英語閱讀」離真正的「沒有語言環境照樣能說英語,用英語」差距還不小。
  • 新概念英語第三冊課文聽力精講視頻Lesson1 A Puma at large
    ▲更多資源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音頻◆ ◆ ◆新概念英語>第三冊Lesson 1 A Puma at large 逃遁的美洲獅 名師精講↓↓↓Accumulate v.積累, 積聚(強調積累的過程)-- As the evidence accumulates, experts from the zoo felt obliged to investigate.
  • 英語英譯英閱讀:《新概念第三冊》L1 The hunt proved difficult
    英語英譯英閱讀:《新概念第三冊》 L1 The hunt proved difficult一、「音形義」閱讀課文,但切記:三者都必須是英語的任何「英譯漢」式英語閱讀都是失敗的。二、英語閱讀:音形義都是英語的1) The search proved difficult只就「英語閱讀」而言,「最失敗」的閱讀莫過於只會把英語the search for「讀成」、也只會「讀成」中文「搜尋」。
  • 新概念英語第2冊巧學精講課程(圖文版)5-1
    本章節為新概念英語第二冊Lesson 5 No wrong numbers(無錯號之虞)的重點詞彙詳解及學習切入點分享。附上原文及詞彙表供沒有書本的學習者使用:Lesson 5 No wrong numbers 無錯號之虞Mr.
  • 《新概念英語》1到4冊的詞彙量有多少,能應對四六級考試嗎?
    《新概念英語》是相當受培訓機構歡迎的一套教材,被人稱為培訓「聖經」。同時,它也是許多英語愛好者自學英語的典範教材。相比較其他教材而言,新概念英語的配套輔導書及助學資源是相對最全的,這些優勢導致它非常適合英語愛好者自學使用。
  • 圖說英語:新概念英語原版教材,和同步英語完美匹配
    《新概念英語》全套共分為四冊,科學地融合了聽、說、讀、寫、譯五方面的技能,能有效地把你從一個"英文盲"引導成為一個"英文通"。我們打個比方:《新概念》好似一座豪華的大樓,一冊打下了英語口語及語法的穩固基石;二冊則以其經典實用的句型及短文搭起了"英語大廈"的框架;三冊更是從一個嶄新的語法、句法和寫作的高度上為大廈添磚加瓦;四冊則當然是大廈精美的"內裝修"--讓你的英語綜合技能(包括閱讀與詞彙)方面趨於完善,使你的英語素質與實用能力達到真正完美的統一,無論是交流還是應試,你都能遊刃有餘。
  • 實用口語:中國人常說的「幫我問候xx」 怎麼用英文表達?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實用口語:中國人常說的「幫我問候xx」 怎麼用英文表達?   向[某人]獻上我最誠摯的問候。   Send [someone] my greetings.   向[某人]問好。   Give [someone] my best wishes.   給予[某人]我最好的祝福。   Pass on my greetings to [someone].
  • 《新概念英語》怎麼學?從小學生到成年人,全部問題的解答
    一、《新概念英語》四冊書的難度是怎樣的?第一冊,初級,但是不是零基礎入門,而是從簡單的對話開始。本冊課文以日常對話為主,逐步積累詞彙和語法知識,小學生可以學完。第二冊,中級,課文從對話變成小短文,主要的語法都會在課文中體現,初中生學完之後中考會比較輕鬆。
  • 圖說英語:堅持大聲朗讀、背熟《新概念英語》考試過關拿高分
    背誦讓你充滿了成就感網上廣泛流傳的背誦《新概念英語》課文的故事北京新東方學校曾經有一個參加培訓的學員,他也和許多英語學習者一樣背誦《新概念英語》課文。他從高一開始背《新概念英語》第三冊,背到高三就背完了。他高考考進了北京大學。進入北大後,他本來不想再背了。但當他背給同學聽的時候,其他同學都露出了羨慕的眼光,於是,為了這種虛榮心,他就堅持背《新概念英語》第四冊。
  • 怎麼快速學英語?學習《新概念英語》之前必須要了解的三件事!
    新概念英語這本教材進入中國已經超過二十年了,即使這樣,這本教材還是非常受歡迎。不少家長對新概念英語留有疑問,那麼今天就來統一回答一下後臺的問題:1.現在英語教材這麼多,為什麼要選擇新概念英語?首先,我想說英語教材並不是越新越好,有時候老版本的教材反倒而會出現一些新教材上遺漏的知識點。新概念英語這本教材是我小學就開始接觸的了,沒錯,是小編小時候學習英語的教材,那時候就已經很火了,我媽也是跑了好幾家書店才給我買到。你想想俞敏洪跑了幾十家書店才找到新概念英語這本教材,你就應該知道新概念英語有多麼的火了。
  • 十歲的孩子,英語水平跟國外初中生一樣,《新概念英語》功不可沒
    《新概念英語》作為享譽全球的最為經典地道的英語教材,幾十年來一直被高度讚譽,不少人更是直呼背完《新概念英語》全冊,看美劇、英劇再也不需要字幕了,甚至晦澀難懂的《經濟日報》也可以無障礙閱讀。但也有不少人質疑,現在適合中小學生的英語教材很多,原版進口的優秀教材都不少,可為什麼還要學新概念呢?那是因為新概念科學地融合了聽、說、讀、寫、譯五方面的技能,從初級、預備中級、中級,直到高級,由淺入深,前後互相銜接。每冊的內容都分為多個小單元,循序漸進,內容都來自於生活,實用性強,學習起來難度比較小,效果明顯。
  • 深度:新概念英語第一冊為什麼在最後幾課「匆匆忙忙」地介紹了被動語態?其實並非偶然!- 白話英語202065
    朋友們都知道,我這裡開設有高水平、高質量的新概念英語第一冊在線錄播課程。
  • 學習《新概念英語》必須要背誦嗎?當然不是!
    英語新概念作為全球的最為經典地道的英語教材,以其嚴密的體系性、嚴謹的科學性,精湛的實用性,濃鬱的趣味性深受英語學習者的青睞,在中國已有20多年的歷史。新概念英語怎麼學?是不是要背誦呢?舉個慄子,《新概念第二冊》第一課是那篇著名的A private conversation,貌似很簡單的一段好,想要模仿好,首先要能聽出其中的一些細節發音情況才行。想念好這段話,必須注意其中的發音細節、連讀、弱讀、語調、停頓、重讀、語氣。堅持一段時間之後,你的英語聽力一定可以提高。
  • 一年級娃四個月背會新概念英語二、三冊,看碩士雙學位的媽媽如何雞娃
    工作之餘分享最真實的育兒感悟、具體可操作的家庭英語啟蒙經驗,已幫助上萬個家庭開展英語啟蒙,期待你我共同成長,歡迎關注來和我一起抱團雞娃吧。 我是來自長沙的 Manuel媽媽,本科英語,美國讀了TESOL的碩士,然後又讀了個商科碩士,美國6年,聽了不少西語。
  • 上海新東方竺嬋楨:解析2012年12月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翻譯真題
    可見,只有提升英語整體水平,抓住考題萬變之其宗,才是攻克四六級考試這道難關之根本途徑。《新概念英語》教材素以其嚴密的體系性、嚴謹的科學性、精湛的實用性、濃鬱的趣味性而頗受英語學習者的青睞,一直以來扮演著良師益友的角色,其三冊內容所涵蓋的大量英語知識點,也對學生應對四六級考試有著重要的輔助作用。
  • 無錫高中英語補習班:on earth和on the earth有何區別?
    文|馮老師馮老師,專業英語八級,碩士研究生學歷,資深高級中學英語教師,長期從事高考英語教學與研究。因無與倫比的教學效果被譽為「英語學霸的搖籃」。很多同學在學on earth和on the earth時候,都覺得一頭霧水。事實上,這兩個短語也確實容易搞混。
  • 學習《新概念英語》很難?這些方法,英語老師很少和學生說!
    於是,父母之間的競爭便延伸到了孩子身上,工作上的競爭成為次要矛盾,孩子的學習進度和應試能力成為主要矛盾,尤其對於初中的孩子來說,特別是一二線城市,正因如此,《新概念英語》的熱度直線上升,這本被很多家長甚至學校推薦的英語能力培養「神書」到底有何神奇功效吶?
  • [視頻]《新概念英語》作者遺孀告"新東方"敗訴
    CCTV.com消息(17點新聞):《新概念英語》作者遺孀告「新東方」網絡課件侵權一案,今天(24日)有了結果,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原告敗訴。    法院審理查明,《新概念英語》全4冊教材大部分英文部分是由亞歷山大教授獨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