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華工科技內部組織架構變革、業務轉型促發展
華工科技光通信器件產業板塊目前已具備6G、10G光晶片(光模塊核心)自研自給實力,且可保證穩定批量生產及交付,在國際市場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公司4G基站應用模塊現已位居全球前列,上半年光通信器件產業板塊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10.42%,綜合毛利率提升6.93個百分點;敏感元器件產業板塊作為目前國內第一、國際領先的敏感功能陶瓷器件製造商,憑藉核心技術和產品品質已佔據國內空調溫度傳感器市場70%以上份額,在專注家電傳感器的同時,著力向汽車傳感器、手機、辦公自動化和智能家居等領域拓展市場,上半年銷售收入實現穩步增長,同比增幅達50.42%,淨利潤較上年同期增長70.01%;雷射先進裝備製造板塊堅持大客戶和國際化戰略,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構建核心技術優勢。
目前,華工雷射擁有三大主體產業和一大核心單元技術,即高功率大型雷射等離子裝備、精密微細加工裝備、特種雷射加工裝備,以及光纖雷射器、全固態雷射器等核心雷射器技術,在大型裝備製造領域,將著力於向更大幅面更高功率發展,在精密微細加工領域將會向更高精度方向發展,上半年公司優化產品結構,進一步豐富「高端製造」產品線,綜合毛利率較上年提升2.69個百分點;雷射全息防偽板塊從「表觀防偽」到「功能防偽」產品成功轉型,積極開發膜類功能產品和全息二維碼產品,促進成本下降,提升毛利率,擴寬市場空間,加大證卡、食品、醫藥等領域的應用,報告期內公司在行業同質化競爭加劇的經營壓力下,通過技術創新、工藝優化,仍保持了較高的毛利水平;現代服務業板塊立足公司「製造向服務轉型」戰略需要,圍繞食品安全溯源、汽車零部件質量追溯以及特種設備安全監管三個物聯網應用領域,積極整合資源,開拓重點客戶,著力提高項目實施能力。
3、金運雷射全部身家「押注」3D列印
2014年上半年公司生產設備562臺套,銷售603臺套。截止2014年6月30日,公司尚未完成的訂單合計金額為人民幣2493萬元。傳統雷射業務較為穩定,振鏡及雕花系列、金屬雷射設備增速在70%以上,一定程度上抵禦了X-Y 軸產品和載床系列的下滑。上半年公司3D列印板塊業務虧損165萬公司在3D列印的桌面級印表機、3D 列印雲工廠和意造網雲平臺以及3D 記夢館的業務均按照預期的目標順利實施,市場布局和商業運營也按照預定的方式進行。3D列印人像業務每日的平均加盟諮詢電話為120-180 起,意造網雖然剛剛推出,相關的推廣組織架構尚待完善,但每日的用戶點擊量已達1.9-2.5萬次。單月成交金額由零快速增長到三十幾萬元,而且增長趨勢良好,落地創意上半年已實現銷售收入320 萬,同比增長226%。
同時,金運雷射已在半年度報告中明確了3D業務板塊的基本情況並提示風險,在此公司再次說明公司面臨的主要風險是「3D業務項目和雷射業務項目進展不確定性——公司為保持未來的幾年的長遠快速發展,投入研發和建設培育了一批開發項目,雖然在項目立項和投入前都經過大量調研和論證,按程序審核批准,但市場經濟的不確定性,不以人們的主觀意願為轉移,可能出現意外情況或進展不如計劃理想等情況。」
日前,金運雷射宣布發起一款名為「湖北高投金運雷射產業投資基金」的有限合夥產品,首期擬募資2.53億用來支持3D列印。為此,上市公司需要擔保的金額為2.53億本金加上8.5%的收益,約為2.75億元。
「截止2013 年12月31日上市公司的淨資產是2.88 億元,在理論上存在公司履行最大擔保額而使公司淨資產為負的可能。」金運雷射相關人士說,之所以為負,是假設理論上0收益,且存續期為3-5年。
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也作為有限合伙人之一,拿出3000萬用於投資,需要向社會募集額為2億元。「這個結構對融資更有保證,因為有上市公司的資金在裡面。」滬上一位董秘分析認為。
在主營業務中小功率雷射應用領域之外,金運雷射把重點放到了時下最為火熱的3D列印上。2013年,金運雷射在主營外開闢了3D列印業務板塊,當年主要集中在戰略規劃、項目建設遴選、實現手段方式方法探究等方面。
通過最近三年的財務數據可以發現,儘管金運雷射能夠保證連續的盈利,但主營業務盈利能力較弱,成長乏力也有所表現。2013年,上市公司的營業利潤為621萬元,同比下降43.66%;今年第一季度,金運雷射淨利潤為384.6萬元,同比下滑0.99%;每股收益0.05元,同比下降5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