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科學家研製出
核電池特性預測的新方法

2021-01-09 中國高新網

  本報訊  由俄羅斯國立研究型技術大學莫斯科國立鋼鐵合金學院、俄羅斯科學院微電子技術與高純材料研究所、俄羅斯國家研究中心庫爾恰託夫研究所研究人員組成的聯合小組提出了準確預測貝塔伏特電池(一種將β衰變作為能量源的核電池)特性的方法,其應用將大大降低開發此類電池的成本。該研究結果刊登在《Applied Radiation and Isotope》雜誌上。

  該方法能夠在不使用昂貴放射性同位素塗層的情況下優化核電池結構及參數,降低成本。由於β電子和電子束的能量吸收對深度的依賴性在質量上有差異,所以聯合小組提出了用單能電子束校準模仿β輻射的方法。該預測方法能夠更準確地確定核電池的應用領域。

(責任編輯:沙欣)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站註明稿件來源為: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中國高新網、中高新傳媒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國高新網、中高新傳媒或者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違反上述聲明者 ,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或本網站連結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本網站書面反饋,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後,將會儘快移除被控侵權的內容或連結。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電話:010-68667266 電子郵件:dbrmt#chih.org (請將「#」換為「@」)

相關焦點

  • 美科學家研製出新型核電池能用12年
    提起核能,人們通常會把它與層層把關、縱深設防的核電站聯繫在一起,可能還會不由自主地浮現出輻射、擴散等危險字眼。殊不知,核能已經悄悄地在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
  • 科學家研製出基於鎳-63的大容量核電池 續航可超百年
    為了實現「數十年換一次電池」的目標,科學家開始將目光放到新式核電池的開發上,只是當前原型裝置的能量密度偏低,距離實用還有一段距離。 好消息是,俄羅斯研究人員,剛剛開發出了一種基於鎳-63的新型核電池設計,其具有比普通市售電池更高的能量密度。
  • [圖文]美科學家研製出小型核電池可持續供電五千年
    科學家仍將繼續努力,研製出更小的核電池,有朝一日能用在納米級微型裝置上。  據英國BBC網站報導,近日科研人員成功研製出硬幣大小的「核電池」(nuclear battery),通過同位素的衰變產生電能。該研究成果被刊登在最新一期的《應用物理雜誌》等科學雜誌。  據了解,當放射性物質衰變時,能夠釋放出帶電粒子,如果正確利用的話,能夠產生電流。通常不穩定(即具有放射性)的原子核會發生衰變現象,在放射出粒子及能量後可變得較為穩定。
  • 俄羅斯科學家研製出可殺死微生物的移植物所用材料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4月7日報導:俄羅斯國立研究型技術大學莫斯科國立鋼鐵合金學院的專家開發出一種生物相容性材料,其特殊性質有助於對移植物進行消毒,這對外科非常重要。這一問題要求創造新的有效方法來抵抗感染,例如,使用以其殺菌特性而聞名的金屬離子。大多數現代移植物均由鈦製成,但鈦不具有生物活性和抗菌特性。國立研究型技術大學莫斯科國立鋼鐵合金學院的科學家研製出帶有銀和鉑納米粒子的基於鈦氧化物的鈦移植物塗層。
  • 俄羅斯科學家打破美國記錄,研製出世界上最耐高溫材料
    俄羅斯最新研製的材料可承受4000°C以上的溫度,此前美國的記錄是3800°C。國立研究型技術大學莫斯科國立鋼鐵合金學院 (МИСиС)材料科學家們研製出一種獨特材料,該材料可承受4000℃以上的溫度,成為世界上最耐高溫的材料。
  • 核電池:魔鬼還是天使?
    有趣的是,這種比「魔鬼」還可怕的放射性元素製造的核電池也能為人類遨遊太空和身體治療提供幫助。國內某門戶網站近日編譯的一則消息稱,美國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內已經開始生產鈽-238,意味著該工廠自1980年代停工後重新恢復了鈽-238的生產。美國宇航局科學家稱,這樣做能夠為太陽系深空任務提供足夠的核電池。
  • 中國已造出國產核電池 將裝上嫦娥三號月球車
    核能利用也可以「微型化」普通人也許慣於將核能與核電站、核潛艇等「大傢伙」聯繫在一起,但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告訴記者,在太空飛行器上,核能是以另一種「微型化」的方式被利用的。「好奇號」上搭載的核動力裝置,是一枚重約45公斤、發電功率140瓦的核電池。
  • 中國院士:鈽-238可做核電池 已在研究
    有趣的是,這種比「魔鬼」還可怕的放射性元素製造的核電池也能為人類遨遊太空和身體治療提供幫助。國內某門戶網站近日編譯的一則消息稱,美國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內已經開始生產鈽-238,意味著該工廠自1980年代停工後重新恢復了鈽-238的生產。美國宇航局科學家稱,這樣做能夠為太陽系深空任務提供足夠的核電池。
  • 俄試驗場事故又有新說:爆炸發生時在測試新型「核電池」
    俄媒稱,俄羅斯飛彈試驗場爆炸事故發生時,該試驗場正在測試一種新型「核電池」。 據俄羅斯《消息報》網站8月15日報導稱,本月8日在阿爾漢格爾斯克州導致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5名專家遇難的爆炸,與「海燕」核動力巡航飛彈的測試並無關係。
  • 新型核電池威力大 能用12年
    據中國日報網站消息:提起核能,人們通常會把它與層層把關、縱深設防的核電站聯繫在一起,可能還會不由自主地浮現出輻射、擴散等危險字眼。殊不知,核能已經悄悄地在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美國科學家日前宣布,他們已經研製成功一種新型的核電池,它的功率是同類電池的10倍,而且可以連續使用十多年。
  • 美能源部恢復鈽-238生產 核電池應用領域拓寬
    最近幾十年的這種同位素都依賴從俄羅斯購買。鈽-238的生產已經恢復。但是在近30年內,鈽-238幾乎沒有被生產,近日美國能源部宣布,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內已經開始生產鈽-238,已經產生出了50克。該工廠自1980年代停工後重新恢復了鈽-238的生產,這不是武器級的核燃料,可以用於深空飛船。
  • 核電池是什麼_核電池工作原理
    核電池已成功地用作太空飛行器的電源、心臟起搏器電源和一些特殊軍事用途。   09年10月10日,科研人員成功研製出硬幣大小的「核電池」(nuclearbattery),通過同位素的衰變產生電能。該研究成果被刊登在最新一期的《應用物理雜誌》等科學雜誌。   當放射性物質衰變時,能夠釋放出帶電粒子,如果正確利用的話,能夠產生電流。
  • 核電池:魔鬼還是天使? 國內尚在探索優化階段
    有趣的是,這種比「魔鬼」還可怕的放射性元素製造的核電池也能為人類遨遊太空和身體治療提供幫助。  國內某門戶網站近日編譯的一則消息稱,美國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內已經開始生產鈽-238,意味著該工廠自1980年代停工後重新恢復了鈽-238的生產。美國宇航局科學家稱,這樣做能夠為太陽系深空任務提供足夠的核電池。預計未來兩至三年,鈽-238可以大量生產,滿足未來深空任務的需求。
  • 玉兔二號使用核電池? 俄羅斯獻上關鍵技術, 中國: 這才是兄弟
    據俄衛星通訊社報導聲稱,中國嫦娥四號成功降落月球背面,成為了全球唯一一個國家,隨後玉兔二號探測車打開艙門,對月球表面成分進行收集,這其中包含了不少國家的技術,比如沙特高清相機、德國探測儀等,但唯獨這一鄰國貢獻最大,結果卻低調不敢邀功,他就是俄羅斯。那麼,俄羅斯此次在中國嫦娥探月計劃中,貢獻了什麼力量?
  • 俄羅斯科學家發現一種被遺忘的抗生素的新特性
    近日,俄羅斯科學院生物有機化學研究所的一組科學家確定了從西伯利亞熊口中使用抗生素阿黴素的天然類似物的前景,並提出了批量生產的最佳方法。為此,科學家使用了近幾年來開發的深度功能分析(將細菌包裝成液滴)的方法。這項工作發表在《抗生素》雜誌上。該研究得到俄羅斯科學基金會(RSF)的支持。在現代世界中,抗生素耐藥性在全球範圍內擴散:「這是由於這些藥物的盲目使用。
  • 核電池可以為太空飛行器提供動力100年
    俄羅斯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持續100年的核電池原型。該電池使用鎳-63和金剛石二極體的β衰變來實現每克3,300毫瓦時的功率 - 比基於鎳-63同位素的任何其他核電池更多。由超硬和新型碳材料技術研究所(TISNCM)主任兼MIPT納米結構物理和化學主席Vladimir Blank領導,該團隊開發出一種將這種動態增加近10倍的方法。該原型採用200個鑽石轉換器 - 製造的真正挑戰 - 鑲嵌鎳-63和鎳箔層。研究人員必須開發一種獨特的系統,用於合成薄金剛石板以批量生產。
  • 俄羅斯科學家提出在火星和太陽系其他天體上尋找生命的新方法
    俄羅斯科學家提出了一種在太陽系中發現火星和其他天體生命的新方法-雷射掃描據俄羅斯衛星網絡:莫斯科,俄羅斯衛星通訊社,6月5日,斯科比茲欣核物理研究所所長,國際空間研究理事會副主席米哈伊爾·潘納圖克對衛星通訊社說,俄羅斯科學家已經研製出一種新的在火星和太陽系中其他天體上發現生命的方法。
  • 蘇州納米所GaN核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
    核電池因其能量密度高、壽命長和尺度小等優點,在微能源、MEMS、醫學、太空和極地深海等極端環境有著良好的應用前景。相對於常規的窄帶半導體核電池(如Si、GaAs等),GaN貝塔伏特效應核電池具有更高的輸出功率和轉換效率優勢,是新一代新型核電池的後起之秀。
  • 科學家研製出絲心蛋白人造視網膜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在《神經工程學報》(Journal of Neural Engineering)上。新型人工視網膜的細胞附著在非常纖薄的絲心蛋白生物膜(一種與人體組織100%兼容的生物材料)上,塗上凝膠可以在眼科手術中保護它們,並使其能在移植後的載體組織上存活所需的時間。
  • 手機為什麼不用核電池_核電池的優點是什麼
    核電池原理   核電池又叫「放射性同位素電池」,它是通過半導體換能器將同位素在衰變過程中不斷地放出具有熱能的射線的熱能轉變為電能而製造而成。   據了解,當放射性物質衰變時,能夠釋放出帶電粒子,如果正確利用的話,能夠產生電流。通常不穩定(即具有放射性)的原子核會發生衰變現象,在放射出粒子及能量後可變得較為穩定。核電池正是利用放射性物質衰變會釋放出能量的原理所製成的,此前已經有核電池應用於軍事或者航空航天領域,但是體積往往很大。 過去在電池的研發過程中面臨的重大難關之一,就是為了提高性能,電池大小往往比產品本身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