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釋疑:
魚類腹腔膜顏色的科學認識
代元興
一段時間裡,有古藺釣魚人員反映上段河道釣起的魚腹內沒有黑膜,下段河道的魚有黑膜,說下段水質汙染已非常嚴重。影響食慾,似乎不能食用。似乎有理有據,一時形成較強較強的認識流。讓人懷疑環境已經非常惡劣。
恰巧,我們漁業技術人員聽到了反映。我們進行了一些正確的解釋,說明不同魚類腹腔膜顏色是魚類的分類學標誌,該是黑色的,不論在什麼河段都是黑色。該是白色的,不論在什麼河段都是白色。還有的魚類是褐色、銀白色的。目前,還沒有同一種魚類在不同水質裡生活有不同腹膜顏色的報導。
可能部分人開始明白,肯定亦有一部分還存疑惑。
魚類腹膜即腹腔膜(普通人稱為黑衣)的顏色,是由魚類身體內的色素沉積形成的,不同魚類食性、食物與新陳代謝方式不同,沉積的顏色不一樣。這個顏色標誌是魚類分類標誌之一,記錄魚類分類性狀時,一般都有明確記錄。用腹腔膜顏色判斷汙染或魚產品能不能吃,沒有科學有據。
如何了解、認識魚類腹腔膜的顏色呢?我們查閱魚類分類學典籍,現就古藺常見魚類,在江河中的腹腔膜顏色,進行歸納列表,給大家列表作簡單說明:
附表:常見魚類腹腔膜顏色一覽表
當前,有一部分雜交品種(鯉鯽魚)因為基因雜合,可能會出現一些不一致變化,但他們始終每個品種是一致的。不因環境而變化。
通過這樣的說明,希望能幫助大家深入認識魚類腹腔膜顏色問題。不能把所有魚的腹腔膜都看作只有一個基本顏色就好。
感謝古藺釣魚人員對環境保護的細心觀察分析並提出問題。
2020年3月22日
文/圖 代元興
編輯 採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