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古藺常見魚腹腔膜顏色的科學認識

2021-01-10 騰訊網

科普釋疑:

魚類腹腔膜顏色的科學認識

代元興

一段時間裡,有古藺釣魚人員反映上段河道釣起的魚腹內沒有黑膜,下段河道的魚有黑膜,說下段水質汙染已非常嚴重。影響食慾,似乎不能食用。似乎有理有據,一時形成較強較強的認識流。讓人懷疑環境已經非常惡劣。

恰巧,我們漁業技術人員聽到了反映。我們進行了一些正確的解釋,說明不同魚類腹腔膜顏色是魚類的分類學標誌,該是黑色的,不論在什麼河段都是黑色。該是白色的,不論在什麼河段都是白色。還有的魚類是褐色、銀白色的。目前,還沒有同一種魚類在不同水質裡生活有不同腹膜顏色的報導。

可能部分人開始明白,肯定亦有一部分還存疑惑。

魚類腹膜即腹腔膜(普通人稱為黑衣)的顏色,是由魚類身體內的色素沉積形成的,不同魚類食性、食物與新陳代謝方式不同,沉積的顏色不一樣。這個顏色標誌是魚類分類標誌之一,記錄魚類分類性狀時,一般都有明確記錄。用腹腔膜顏色判斷汙染或魚產品能不能吃,沒有科學有據。

如何了解、認識魚類腹腔膜的顏色呢?我們查閱魚類分類學典籍,現就古藺常見魚類,在江河中的腹腔膜顏色,進行歸納列表,給大家列表作簡單說明:

附表:常見魚類腹腔膜顏色一覽表

當前,有一部分雜交品種(鯉鯽魚)因為基因雜合,可能會出現一些不一致變化,但他們始終每個品種是一致的。不因環境而變化。

通過這樣的說明,希望能幫助大家深入認識魚類腹腔膜顏色問題。不能把所有魚的腹腔膜都看作只有一個基本顏色就好。

感謝古藺釣魚人員對環境保護的細心觀察分析並提出問題。

2020年3月22日

文/圖 代元興

編輯 採桑

相關焦點

  • 魚腹腔內的黑膜是什麼,到底能不能吃
    大家經常都會吃魚,剖開魚後,魚肚子兩側會一層黑色的膜,給人的感覺髒髒的。有人說這黑膜很髒不能吃,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真的是這樣的嗎?這層黑膜是什麼、到底能不能吃呢? 其實,這個黑膜叫「腹膜髒層」,這「內膜髒層」的「髒」,應讀作四聲,指內臟,而不是骯髒的髒。
  • 一患者腹腔出血1500ml,「肇事者」竟是一條魚!
    但談及手術當天發生的事,還真有點哭笑不得,第一次動手術竟是「拜」一條魚所「賜」。   上周六下午3點,在松江倉橋某魚塘打工的老馬和其他同事一起正進行攔網捕魚,魚塘的水事先已被抽去一些,大家站在齊腰深的水裡慢慢行走收網。漸漸地,魚群似乎已感覺到自投羅網了,開始亂竄、跳躍,大有拼個「魚死網破」之勢。這時,老馬腹部突然感到一下被撞擊的劇痛,一條大約有十幾斤的大魚肇事後馬上逃竄了。
  • 小米官方科普UV膜常見問題
    來源:IT之家原標題:選膜要注意!小米官方科普UV膜常見問題IT之家4月11日消息 市場上往往會存在多款手機貼膜,其中最火的當屬UV膜。但市面上的UV膜質量往往良莠不齊,甚至還可能對手機造成損傷。近日小米手機官方客服就在小米社區科普了一下UV膜及其常見的一些問題。小米客服官方表示,近期收到很多用戶關於按鍵失靈、按鍵粘滯、側邊按鍵彈不起來等問題的反饋且情況各不相同,在對相關案例進行收集分析後發現其中一大部分都是貼了一種新式「UV膜」,其中的膠水滲漏到按鍵結構處導致設備出現故障。
  • 去除「魚腥線」,大錯特錯,這3處才是腥味源,處理好做魚更鮮美
    去除「魚腥線」,大錯特錯,這3處才是腥味源,處理好做魚更鮮美。魚是我們常吃的美味,不僅品種多,能夠滿足不同人的需求,而且肉質鮮嫩,口感極佳,最大的好處是營養豐富有肉感還不長胖。但是做魚經常出現一個問題,就是怎麼去腥,如果做不好,反而很影響食慾。
  • 人類最罕見的眼睛顏色是什麼,眼睛顏色背後的科學
    事實上,關於什麼顏色最罕見,常常存在一些爭論。因為「罕見」本身是一個相對的術語,有時候一種眼睛的顏色在世界的某個地方可能非常罕見,而在另一個地方卻非常常見。不過,我們可以肯定地說一些不太常見的眼睛顏色。綠色很可能是世界上最罕見的眼睛顏色之一。據說,世界上只有2%的人擁有綠色眼睛,儘管很難確定這個數字的來源。
  • 古藺黃荊發現國內最清晰恐龍足跡丨專家還原一億年前的恐龍生活場景
    短時間內,古藺黃荊連續發現兩處恐龍腳印,引起了古生物專家的重視。如2013年8月,古藺椒園發現侏羅紀早期的食草和食肉類恐龍;2014年7月,古藺桂花發現肉食恐龍行跡;2014年7-9月,敘永大石先後發現獸腳類恐龍和鳥腳類恐龍……
  • 農村河中常見的6種魚,認識兩種就很厲害,第五種魚現在很少見了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農村河中常見的6種魚,認識兩種就很厲害,第五種魚現在很少見了。 第一種魚叫做菜花魚。菜花魚生長緩慢,喜歡激流,因為小溪裡這種魚會分布得特別多,找一些會藏魚的石頭,一錘砸下去,如果有魚,它就會被水衝出來,一次能抓到好幾斤。
  • 古藺黃荊發現國內最清晰恐龍足跡丨專家還原一億年前的恐龍生活場景
    短時間內,古藺黃荊連續發現兩處恐龍腳印,引起了古生物專家的重視。,對恐龍足跡進行實地調查研究,還原了白堊紀時期恐龍在古藺黃荊一帶的生活場景,並提出相關保護建議。為探尋這些足跡背後的真實情況,了解足跡形成原因,研究史前地質結構及生物種群分布情況,8月24日,邢立達、彭光照、葉勇等對恐龍化石及其足跡研究有著豐富經驗的各地專家匯聚古藺,再次對古藺恐龍腳印化石展開調查研究。
  • 《北緯二十八度》上映 古藺元素「搬進」電影
    原標題:《北緯二十八度》上映 古藺元素「搬進」電影   《北緯二十八度》電影海報   11月24日,古藺電影《北緯二十八度》全國上映,唯美的畫面、動聽的歌曲、感人的故事,再加上充滿整部電影的古藺元素,讓不少市民在觀影后大呼過癮。
  • 書中有魚,有鳥,有蝶,有自然
    「身邊的魚」嗎?明明是魚,卻被認為是蝌蚪?7月21日,湖北大學藝術學院教師、科普讀物《身邊的魚》作者張國剛精彩講解我們身邊的小魚兒,和大家分享創作背後的故事。它們不僅可以觀賞,也可以啟發我們重新認識自然,進一步思考如何與自然相處,如何尊重生命。
  • 關於魚的科普,你知道多少?
    對於喜歡吃魚的人來說,看到這本書的第一想法就是滿腦子的酸菜魚、泡菜魚、清蒸魚、紅燒魚、油炸魚、魚羹、魚湯、魚煲等等關於魚的美食,沒辦法,於我這種對魚沒有抵抗力的人來說,看到魚字就會想到烹飪方法,更何況是這種滿世界都是魚的繪本。
  • 野生劍尾魚,認識一下我們常見紅劍魚的親戚
    這篇文章同樣給大家帶來的是另外一種野生劍尾魚。這種劍尾魚的官方命名就叫,野生劍尾魚。【簡介】這種劍尾魚是真正意義上的野生劍尾魚。原產地是墨西哥,還有瓜地馬拉。全長可以去到8公分,是劍尾魚的標準體長。這種原生劍尾魚,身上的紋路還有圖案,會根據棲息地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很多原生劍尾魚的愛好者就是喜歡收集他們不同的品種,並且在自己手上,不斷的繁殖,能維繫下去它們的品種。
  • 大航海時代知識大科普:釣起的魚你認識嗎
    釣魚在《大航海時代OL》中也是一項很有用的技能,很多發現物都和魚有關,另外很多魚可以用來製作料理,在長途航海中如果糧食不足,還可以直接轉換成糧食。作為釣魚好手的你在釣起那麼多魚之後,對於這些魚又有多少的認識?今天的航海知識大科普就帶你們進入深海,一同了解那些海魚們的秘密。匙吻鱘是北美洲的一種名貴大型淡水經濟魚類,它顯著特點是吻呈扁平槳狀,特別長。
  • 科普作家尹傳紅:科普最重要的是傳播科學思維方式
    從阿基米德到霍金,從莎士比亞到柯南·道爾,從牛頓到賈伯斯……我們對這些人類先賢的認識往往是從一則故事,一個人物小傳開始,譬如阿基米德與支點,抑或是牛頓與蘋果。《青少年創新思維培養叢書》科學小品是科學普及的輕騎兵尹傳紅對科普作品的創作熱情緣起於年少時大量閱讀的科普、科幻作品。「我生於1968年。在我小學階段的時候國家開始重視科學技術,要向四個「現代化」進軍。伴隨而來的是大量的科普雜誌、報紙,還有科普圖書的出版。」
  • 豬腹腔注射的操作方法及適應病症
    之前,有很多朋友說不懂腹腔注射。其實,在治療很多種豬病時,都可以使用腹腔注射的方法。豬的腹腔注射具有安全、方便、快速、可操作性強的特點。腹腔注射適用於各種脫水、低溫、無法找到靜脈、體型大的母豬產後感染及各種情況的緊急補水。總之,凡是靜脈注射的病例都可以用腹腔注射的方法來解決。
  • 這種魚很像鯽魚,但它卻是外來魚種,在南方很常見,有釣友認識嗎
    並且在日常的垂釣過程中,鯽魚也是主要的垂釣目標魚。不過最近小編卻遇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小編在外出釣魚的時候,卻釣獲了一條奇怪的魚,為什麼說它奇怪呢?這是因為它跟我們經常垂釣的鯽魚非常的相似,但是在仔細觀察之後,卻發現這魚並不是鯽魚。大家看到這種魚的時候,第一眼的感覺是不是跟鯽魚很像,但又有些像鯿魚呀?
  • 四川省僑聯「親情中華」藝術團文化惠民走進古藺
    四川省僑聯「親情中華」藝術團文化惠民走進古藺
  • 瀘州古藺本土院線電影《北緯二十八度》24日上映
    四川新聞網瀘州11月22日訊(朱茂 記者 嶽東)11月22日,記者從瀘州市古藺縣委宣傳部獲悉,古藺本土院線電影《北緯二十八度》將於2017年11月24日在萬達、中影等全國50家院線7800多家影城上映。屆時,廣大觀眾朋友可在各大影院購票觀看。
  • 「絕跡」飛狐現身古藺 專家:與生態環境改善密不可分
    原標題:「絕跡」飛狐現身古藺 專家:與生態環境改善密不可分   生態環境變好 「絕跡」動物復出   桂花鎮政府和林業站工作人員趕到後確認,這隻小傢伙正是國家「三有」保護野生動物「中華鼯鼠」,在民間被稱做「飛貓」「飛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