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初二計算題,很簡單的題目,只有三句話
題目中已知三角形三邊長度,求一條中線的長度,這種題型在平時的練習題中很少見,課本上也從未出現過類似題目。我們需要認真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三邊長度,我們通過勾股定理可以列方程求解面積,但此題的中線和面積關係不大。
我們換一種思維考慮問題,三角形的問題我們經常放在直角三角形,如果沒有直角三角形,我們可以輔助線構造直角三角形,從而用勾股定理解決問題,因此本題可以考慮通過做輔助線構造直角三角形來求解。
我們根據題意,畫圖,並做輔助線,如下圖,過C作CD垂直於AB的延長線於點D,
於是,圖中出現了三個直角三角形,而且這三個直角三角形還有一條公共邊CD,雖然現在還沒做出答案,但是似乎已經很明顯了,CD將作為本題切入點,作為三個三角形的「橋梁」,可以根據勾股定理列出方程,從而得出圖中的CD、BD的長度,那麼OC也就水到渠成了。
我們設BD=x(也可設CD=x),解答過程如下:
到這裡,本題已經解答完畢。
有人說,怎麼還這麼麻煩呢?直接套公式不就行了,有三角形中線長度公式:
其中Ma、Mb、Mc分別表示abc邊上的中線,那麼此題簡直就是個小菜一碟的計算題了。
然而,本題是初二勾股定理的練習題,作為初二的孩子,有幾個知道這個公式,又有幾個懂得這個公式是怎麼來的呢?這個公式可以給學有餘力的孩子一個拓展學習的機會,但是作為給學生練習的思考的一個題目,通過輔助線、勾股定理,尤其是通過列方程的方法求解學生一定是十分受益的,所以筆者不推薦給初中學生用這個中線公式來解答。
大家怎麼看這個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