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團隊成功研製電化學-液體核磁共振聯用裝置
近日,中科院大連物化所能源研究技術平臺核磁技術研究組(DNL2004)自主研製一套電化學-液體核磁共振聯用裝置,已成功實現二氧化碳電還原、乙醇和葡萄糖電氧化的核磁共振原位表徵,現向所內外開放檢測服務。
-
Bruker核磁共振波譜儀最新技術進展
核磁共振(NMR)波譜儀作為一種重要的分析儀器,廣泛應用於物理學、化學、生物、藥學、醫學、農業、環境、礦業、材料學等學科,越來越多的科研單位和企業裝備了核磁共振波譜儀。
-
十一五「科學儀器設備研製與開發」重大項目總結
本文嘗試對這些已驗收或未驗收但取得階段性成果的課題的科研成果做一個總結。 課題八:監測檢測專用儀器產業化示範 (共10個子課題) 子課題1:小型臺式及車載應急檢測氣相—(四極杆)質譜聯用儀產業化示範 該課題旨在以實際行動推動色譜-質譜聯用儀的國產化事業,並在小型化、專用化、便捷化上尋求突破,以3100型氣-質聯用儀為基礎開發出了車載氣
-
核磁共振波譜儀出海 高端科研儀器國產化值得期待
在日前舉行的第十七屆中國國際科學儀器及實驗室裝備展覽會上,參展人員在交流。「十三五」期間,科學儀器專項共安排項目142個,目前正處於關鍵技術攻關和工程化樣機研製階段。 年夫順告訴記者,預計未來幾年,我國科學儀器成果將進入重要的推廣應用階段,將緩解我國對國外高端科研儀器的依賴。 依託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技術成立的武漢中科牛津波譜技術有限公司,所研製生產的核磁共振波譜儀系統整機已成功推向市場。
-
大型超導高場磁體裝置研製獲得成功
11月5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人員在用於混合磁體裝置的大型超導高場磁體上實現了10萬高斯的設計指標,為40萬高斯混合磁體的聯調成功奠定了一項關鍵基礎。 據悉,穩態強磁場能夠為物理、材料、化學、生命科學等多學科前沿的研究提供難得的極端實驗條件,因此,研製包括超導高場磁體在內的強磁場實驗裝置對於促進我國科學發展意義重大;不僅如此,大型超導高場磁體技術也具有其它十分重要的應用前景。強磁場中心將再接再厲,在現有基礎上,力爭早日完成40萬高斯混合磁體裝置的聯調,不斷攀登強磁場技術和科學研究的新高峰。
-
科學網—化物所的核磁共振研究回顧
時任所黨委書記王坪親自領導、組織和安排安裝條件的準備及接待工作,組裡配備了高水平的儀器維修人員,安裝和驗收工作十分順利。利用上述研究所的譜儀,我們堅持從事二維NMR波譜學研究,完成科研項目。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歐陽植勳讓我們無償使用他們的高場液體和固體高分辨譜儀長達1年之久,使我們完成了與日本大INK公司的國際合作項目;1995年 L. Frydman 建立了多量子魔角旋轉方法,1996年我們在歐陽教授的實驗室裡成功實現了SAPO-34的3Q-MAS譜,如今該方法已經成為我們實驗室催化劑研究的常規方法。
-
十一五期間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科學儀器設備研製與開發」項目匯總
以下是部分課題情況介紹: 課題一:高穩定度光源的研製與開發 該課題組採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完成了分析儀器用光源——全固態ICP光源、光譜儀器用高性能元素燈、光譜儀器用長壽命氘燈、光譜儀器用短弧氙燈、光譜儀器雷射光源、低溫等離子體原子化器、高性能石墨爐原子化器七類產品的研發。̷̷
-
日本開發出具有最強磁場的核磁共振(NMR)裝置
2015年7月1日,日本的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物質及材料研究機構(NIMS)、理化學研究所(RIKEN)、神戶制鋼所株式會社(KOBELCO)、日本電子株式會社(JEOL)等五家單位共同發布消息,稱由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組織、其他幾家單位聯合承擔的日本國家科技計劃 「先進計量分析技術及裝備開發」 項目取得最新研發成果,研製出具有世界上最強磁場
-
iCMR 2017特邀報告:核磁共振技術在生物煉製研究中的應用
第一屆磁共振網絡會議(iCMR 2017)特邀報告核磁共振技術在生物煉製研究中的應用王英雄 副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 報告摘要: 針對生物煉製過程中涉及的催化機理不清晰、產物選擇性調控難、溶劑效應複雜、產物鑑定繁瑣等關鍵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點,我們組建了基於高級核磁共振方法
-
科研教程|核磁共振(NMR)知識歸納
Origin教程|如何做一份XPS分峰圖的美化科研教程|不得不看的XPS知識歸納核磁共振NMR的一些知識總結定義:類似於紅外或者紫外吸收光譜,是吸收光譜的另一種形式,利用核磁共振原理,依據電磁波在不同的物質結構中會有不同的衰減
-
科研必備「武器」之核磁共振波譜儀
其中,核磁共振波譜法(簡稱NMR)是材料表徵中最有用的一種儀器測試方法,它與紫外吸收光譜、紅外吸收光譜、質譜被人們稱為「四譜」,廣泛應用於物理學、化學、生物、藥學、醫學、農業、環境、礦業、材料學等學科,是對各種有機和無機物的成分、結構進行定性分析的最強有力的工具之一,亦可進行定量分析。
-
駕駛飛機不用手:科研人員測試用腦電波開飛機
駕駛飛機不用手:科研人員測試用腦電波開飛機 2014-09-14 11:04:0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張艾京 德國慕尼黑理工大學及柏林理工大學科研人員研製出一個連接腦電波儀器
-
首臺國產BOG提氦裝置通過鑑定
日前,由北京中科富海低溫科技有限公司、寧夏深燃眾源天然氣有限公司共同開發的BOG(閃蒸氣)提氦裝置示範項目在寧夏鹽池現場通過技術成果鑑定。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目依託中科院理化所技術,在國內首次實現BOG製取液氦產品的示範運行,填補了國內空白。
-
中科院研製成功世界一流穩態磁體裝置
新華社合肥11月14日電(記者蔡敏、馬姝瑞)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了解到,該院強磁場科學中心自主研製的混合磁體裝置13日實現了任務目標——40萬高斯穩態磁場,達世界一流水平,正式成為磁場強度在世界排名第二高的穩態強磁場裝置。
-
發電機發不出電的原因及解決辦法
一、發電機發不出電的原因 1、接線錯誤,按接線圖檢查糾正。 2、轉速太低,提高轉速使之保持額定值。 3、定子繞組到配電設備之間的線路故障,用萬用表查明線路故障點並修復。 4、定子繞組內部線圈斷線,用萬用表檢測出問題點並修復。 5、勵磁迴路斷線或換向環碳刷接觸不良,用萬用表查明斷線處並重新焊接,換碳刷或碳刷彈簧。 6、整流管包括續流二極體可控矽損壞,換同規格整流管。
-
核磁共振波譜技術的發展與現狀…
找化工醫藥原料,用化學加搜索 導讀 提到核磁共振波譜技術,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腦海裡會直接出現一系列名詞:H譜、C譜、超導磁體、液氦等等。不過這些都是核磁共振的應用和必要條件,技術原理又是什麼?
-
中國大型超導高場磁體裝置研製獲得成功 能產生10萬高斯磁場
據中國科學院網站消息,11月5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人員在用於混合磁體裝置的大型超導高場磁體上實現了10萬高斯的設計指標,為40萬高斯混合磁體的聯調成功奠定了一項關鍵基礎。國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項目包括產生40萬高斯磁場的混合磁體裝置,它由口徑為920毫米的10萬高斯超導磁體及包含其內的30萬高斯水冷磁體組合而成,其中的水冷磁體已在9月份的單獨試驗中成功實現技術指標。大口徑超導高場磁體由於成本高、難度大、風險高、研製周期長等因素,成為混合磁體研製能否成功的關鍵技術之一。
-
第七屆全國低場核磁共振技術與應用研討會在京召開
據悉,由國際磁共振學會(ISMAR)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國際核磁共振大會今年在華東師範大學成功舉辦,另外還有近30人的隊伍到慕尼黑參加了第十三屆核磁共振顯微成像國際會議(ICMRM 13),明年還將有在義大利召開的磁共振技術在多孔介質領域應用國際學術大會(MRPM),這些會議主要是低場核磁領域的研究人員參加,進一步擴大了我國核磁共振研究在國際上的影響。
-
微區時空分辨掃描電化學探針顯微鏡研製成功—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通訊員于洋 記者封帆)由中科院長春應化所完成的中科院科研裝備研製項目「新型微區時空分辨掃描電化學探針顯微鏡系統」
-
這段文字告訴你:布魯克核磁共振波譜儀有多強悍
眾所周知,在化學化工、生命科學及醫藥研究等領域,對物質結構的分析和鑑定是開展科研工作最基本的要求。核磁共振波譜分析是確定小分子有機化合物、藥物、聚合物以及生物分子結構最常用的分析方法,並可應用於混合物的純度分析和鑑定,在化工、製藥、材料、環境、生物和醫學等各學科得到了廣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