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資 15 億美元的車諾比新石棺完工 我們的世界又多了一分安全

2021-02-13 愛否科技

文 | 燕山隱士


(四號核反應堆的爆炸後透視圖 圖片來源於網絡)

1986 年 4 月 26 日蘇聯烏克蘭普裡皮亞季市車諾比核電站發生的核子反應堆破裂事故。該事故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也是首例被國際核事件分級表評為第七級事件的特大事故。主因為反應堆設計缺陷與操作人員的訓練不足,功率的劇增導致反應堆被破壞,並使大量的放射性物質被釋放到環境中。最初發生的蒸氣爆炸導致兩人死亡,接踵而至的絕大部分受害者的病因及死因都歸咎於事故中釋放的高能放射線,然而輻射塵少量放射導致的影響依舊爭論不休。

(圖片來源於網絡)

覆蓋車諾比核電站 4 號反應堆的新安全保護罩本月 29 日完工,新的石棺將永久「封存」車諾比。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可移動金屬裝置,重 36000 噸,約為艾菲爾鐵塔的四倍。

(爆炸後就已經修建過石棺 隨著時間推移 損壞嚴重 失去保護作用 圖片來源於網絡)(圖片來源於網絡)

拱形鋼結構石棺內部高度為 92.5 米(303.5 英尺),拱的內部跨度為 245 米(803.8 英尺)。新的鋼結構將原有的反應堆和舊石棺全部覆蓋,形成新的內外保護結構。該結構的總長度為 150 米(492.1 英尺)。因為是可移動結構,所以是在原址西側大約 180 米的位置組建的,完成之後,移動到反應堆位置完成覆蓋。

不管怎麼說,能更加安全是每個人都心安的事情,不過福島爆炸的反應堆,是不是也應該加蓋這樣穩固的石棺呢。

相關焦點

  • 車諾比核電站新石棺接近完工,而且聽說那裡又建光伏電站了...
    電纜附件原理及結構講解溫馨提示:單擊圖片可放大查看推薦微信電腦端打開閱讀花費近110億人民幣,重達3.6萬噸,設計壽命100年,這個龐然大物就是車諾比4號機組的新石棺。用於封堵被損毀的車諾比核電站4號機組的水泥「石棺」已經有30年了,目前正在老化,因此,烏克蘭和歐洲國家一起,開始著手建造一個新「石棺」。
  • 【關注】車諾比核電站蓋上新「石棺」
    花費近110億人民幣,重達3.6萬噸,設計壽命為100年,這個龐然大物就是車諾比4號機組的新「石棺」。讓我們先通過一個短片了解一下。(視頻時長為1分50秒,建議WIFI觀看)用於封堵被損毀的車諾比核電站4號機組的水泥「石棺」已經有30年了,目前正在老化,因此,烏克蘭和歐洲國家一起,開始著手建造一個新「石棺」。
  • 車諾比還在燃燒反應嗎 為什麼後續需要蓋上石棺
    此前有許多人都疑問車諾比是不是還一直都在燃燒中,實際上早在劇中就已經得到答案了,當時謝爾比納與列加索夫來到車諾比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撲滅火災,所以兩人想到利用沙子和硼來撲滅火勢,因為沙子能夠滅火,阻止奪命濃煙的釋放,而硼從理論上來講可以阻斷核反應。
  • 當年蘇聯為防止車諾比核洩漏,建造了個石棺,現在怎樣了?
    到了當年12月,4號核反應堆被徹底封閉起來,整個施工過程中一共使用了40萬立方米混凝土和7300噸鋼鐵,這就是我們所謂的「車諾比石棺」。到了2008年的時候,當初蘇聯人建造是石棺只剩下了5年使用壽命。這時石棺周圍的防護措施也開始出現了老化,而且核輻射劑量並沒有衰減多少,新的封閉計劃迫在眉睫。 但是由於新「石棺」的修建工作資金耗費巨大,大約需要16億美元,烏克蘭無法一力承擔。在車諾比核電站事故25周年紀念日前夕,歐洲國家伸出援手,承諾進行捐助,其中美國代表團捐助1.23億美元,為單個國家最多。
  • 16億美元「金鐘罩」將永久「封印」車諾比
    一個巨大的拱門形金屬保護裝置14日開始在烏克蘭車諾比核電站事故爆炸反應堆上吊裝,這一裝置將保護周圍的人們不再受輻射洩漏威脅。這個類似「金鐘罩」的項目由歐洲復興開發銀行出資支持,總耗資大約15億歐元(約合16億美元)。金屬保護罩的安裝預計本月29日完成。今年是車諾比核事故發生30周年。
  • 車諾比大火是否會燒化核電站「石棺」
    人們擔心,火情是否會再度威脅核廢料儲存設施的安全,而大火產生的放射性濃煙隨氣流將向更多地方擴散。不大可能危及核廢料儲存設施大火威脅的車諾比核廢料儲存設施,是一座巨型的「石棺」狀拱頂混凝土掩體,其下「封印」著34年前的那場舉世聞名的核災難殘骸。
  • 車諾比剛剛投入使用的新石棺居然是Bouygues造的,驚不驚喜!
    就在上一周,車諾比的新石棺正式投入使用了
  • 你不知道的車諾比的真相-30年
    首先,如果我們忘記車諾比,我們將來會增加發生更多此類技術和環境災難的風險。『』此類錯誤無法糾正。但是它們的復發是可以防止的。」「但是,總體而言,我們並未發現對周邊地區其他人口的健康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我們也未發現在少數例外,受限制的區域內仍會繼續對人類健康構成重大威脅的廣泛汙染,「 車諾比論壇主席伯納·本內特(Burton Bennett)說,也是國際原子能機構援引輻射影響的機構。
  • HBO新劇《車諾比》連結哪裡看 車諾比核事件始末
    800年:專家稱消除車諾比核洩漏事故後遺症需800年,而反應堆核心下方的輻射自然分化要幾百萬年;9.3萬人:20年前的車諾比核電站事故造成致癌死亡人數約為9.3萬人左右;27萬人:27萬人因車諾比核洩漏事故患上癌症,其中致死9.3萬人;34萬人:核洩漏事故發生後,前蘇聯疏散了11萬多人,隨後數年,又從汙染嚴重地區搬遷了23萬人,前後共疏散
  • 由車諾比核事故觀核電安全
    一條30多米高的火柱掀開了反應堆的外殼,致使8噸多強輻射物質洩漏,320萬人受到核輻射侵害,2294個居民點受到核汙染,800萬公頃土地成為放射性塵埃降落區。爆炸發生後,並沒有引起蘇聯官方的重視。在莫斯科的核專家和蘇聯領導人得到的信息只是「反應堆發生火災,但並沒有爆炸」,因此蘇聯官方反應遲緩。
  • 歷史上的今天——你所不知道的車諾比
    1986年4月26日,歷史上的今天,世界上最嚴重的核事故在車諾比核電站發生。車諾比核電廠位於烏克蘭首府基輔市以北130km,距離普裡皮亞季市3km,與車諾比相距18km。▲ 事故前的普裡皮亞季市車諾比反應堆是以鈾-235為原料的RBMK類型反應堆,是普裡皮亞季市主要的供電來源。
  • 車諾比核洩漏30年!1986年使用機器人清理汙染物嗎?
    自HBO電視臺播出五集迷你劇以來,車諾比核災難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但是機器人真的被用於清除放射性物質嗎? 1986年4月26日凌晨,車諾比核電站的堆芯發生爆炸,核電站面臨災難。當時正在進行安全測試,加上人為失誤和設計缺陷,歷史上最嚴重的核災難發生了。
  • 人類消失後的世界:車諾比,基輔廢墟及蘇聯未來主義建築之旅
    本文作者張一方熱衷於在全球探尋烏託邦式廢墟建築,跟隨他的鏡頭,我們得以一窺如今的車諾比、基輔與前蘇聯。 本文由豆瓣作者張一方授權發表,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4號反應堆前的紀念碑,可以看到已搭建完成的新石棺
  • 探訪車諾比:放射汙染100倍於廣島原子彈 100年後能消除麼?
    按照指定路線,我們先去參觀當年車諾比核電站工作人員居住生活的普裡皮亞季城。這個小城離核電站不到5公裡,原有約5萬居民。基輔的一位作家在書中這樣寫道: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普裡皮亞季城生活、娛樂設施齊全,成為世界上「最年輕的城市」。然而,它也是世界上「最短命的城市」。如今,普裡皮亞季成了一座再也不能復生的「死城」。在進入小城之前,陪同人員就交代,要把所有玻璃窗關嚴,任何人不得開門下車。
  • 天津的117大廈:建造歷時12年耗資600多億,卻成世界最高的爛尾樓
    比如說著名的杜拜哈利法塔,巴黎艾菲爾鐵塔,或者說上海中心大廈,這些都是聞名世界的高層建築。其中最有名的還要數杜拜的哈利法塔,於2004年建成,是目前為止世界上第一高樓,高828米,共有162層樓。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卻是另一個世界第一,它就是位於天津市西青區的高銀金融117大廈,2008年9月就開始動工,歷時12年,耗資600多億,卻因為資金鍊斷裂成為世界上最高的爛尾樓。
  • 車諾比大火致輻射值飆升18倍,歐洲又要遭殃了?
    2020年的理由,又多了一個?禁區內的狼,也比附近同類保護區的狼多7倍。不過,車諾比的郊遊還是有些不同之處。當年,前蘇聯政府建了一個混凝土石棺,將車諾比4號反應堆完全包裹。後來,歐洲各國又花了20多年時間,耗資近16億美元,在石棺外又建了一層新一代安全防護罩(NSC),可以將世界上最危險的核廢料密封至少100年。
  • 30年後 我們帶您重返車諾比
    距離烏克蘭首都基輔只有110多公裡的車諾比核電站四號核反應堆發生爆炸,超過8噸的輻射物嚴重洩漏,輻射量相當於1945年廣島原子彈爆炸的400多倍。 事件導致6萬多平方公裡的土地遭到直接汙染,30.6萬人被迫轉移,320多萬人因受到不同程度的輻射而健康受損。根據聯合國在2006年發布的報告,事故累計造成的死亡人數在當時就已經達到了9000多人。
  • 真實的車諾比,比美劇描繪的更可怕
    1986年4月26日,這一天應該成為我們人類共同的記憶。因為從此之後,這個世界上,有些人、有些地方,將永遠籠罩在車諾比噩夢的陰影中。所以,我們人類去保護這個地球,永遠是在拯救我們自己而已。4噩夢般的陰影車諾比事故發生後,蘇聯耗費了幾十億美元的費用去清理。
  • 車諾比的現狀表明生物的適應能力比我們想像的要強!
    由於一項安全測試出了問題,導致4號反應堆部分發生爆炸,並引發了一場持續了一周多的大火。輻射雲被釋放到大氣中,首先擴散到當地地區,最終覆蓋歐洲大部分地區。據估計,放射性物質的數量是廣島原子彈的400倍。現在,車諾比仍然是地球上放射性最強的地方之一。動物和植物遭受突變,生長受阻和行為異常。受損的反應堆最初被一個巨大的混凝土石棺覆蓋,以防止更多放射性物質逸出。
  • 88億美元的詹姆斯·韋伯望遠鏡終於完工了!
    原計劃2011年發射升空的詹姆斯·韋伯天文望遠鏡在延期5年多之後終於宣布完工,整個工程耗資高達88億美元!(約合595億人民幣)按計劃,韋伯望遠鏡將於2018年發射升空,並接替仍在帶病堅持的哈勃望遠鏡,成為人類觀測宇宙的「天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