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場景出發,「羅賽塔科技」要以衛星遙感等另類數據分析切入大宗...

2020-12-04 36氪

一直以來,36氪都在持續關注衛星遙感數據應用市場的發展,認為衛星遙感數據的價格將會越來越低,日後還可能在城市建設規劃、房地產投資、工業設施評估、金融保險以及網際網路產業等多個方面大顯身手。

近日,36氪最近接觸到了一家將衛星遙感數據分析應用於大宗商品交易領域的另類數據服務公司——「羅賽塔科技」

該公司利用空間數據處理、圖像視覺處理、計算機深度學習等技術能力,深度挖掘衛星遙感數據、海運數據、陸運數據、設備信號等地理理空間數據的數據價值,從而打造出產業數據鏈產品,可以為大宗商品領域相關從業機構和個提供投資、資產管理、險管理方面的客觀、真實、高頻的決策因子;為政府管理單位提供新型效的管理段。

另類數據是相對於傳統公開渠道披露的數據(基本信息、財務信息等)而言的,它們通常情況下會非常「原始」,以非結構化的文字、圖片、視頻為主,必須依靠特定技術進行數據挖掘和分析以提取。這就要求數據服務商對數據收集、分析、呈現各個環節都能進行科學、清晰、準確地處理。

在數據源收集方面,羅賽塔科技的衛星數據來自於國內外十多家衛星機構,涵蓋200多顆衛星資源,包括解析度度0.3m-15m的光學衛星,雷達衛星、光譜衛星等;海運數據則來自國內外多家AIS數據合作方;陸運數據則可以覆蓋國內8噸以上貨運車輛的實時GPS定位、軌跡以及貨運企業、輛、司機證照等相關數據;設備信號數據方面的合作通信運營商擁有涵蓋6億用戶,9類,3000多個數據標籤維度的基礎數據。同時還通過合作等方式收集了公共輿情和公開網絡數據。

「我們會從需求場景出發來選擇我們的原始數據,比如衛星遙感數據作為核心數據,我們會從解析度、回訪率、覆蓋面分三個緯度來考慮那類數據適用於哪類場景。 」CEO全李彬告訴36氪。

而在數據處理和分析方面,羅賽塔科技搭建了以時空對象資料庫TSDB、大數據處理工具集Alpha tools和內部大數據資源工具管理平臺為核心的大數據架構體系Rosatta Tardis System,目前已經形成了如遙感衛星數據存儲交互系統、多場景圖像識別及計算算法等。

最後產品端,針對不同場景客戶的不同需求,羅賽塔科技計劃提供包括數據信息客戶端、API接、處理分析具Kit、洞察分析報告四種不同類型的產品。

羅賽塔科技發現國內大宗商品、期貨、私募市場都在百萬億以上,而且這個領域客戶的付費意願和付費能力較強,另類數據本質上就是利用新的科技手段在投資角度創造新的信息不對稱使自己領先一步獲得超額收益(Alpha收益),在資產管理和風控領域就是利用新的科技手段創造信息對稱,使自己降低成本和風險。「以原油儲量監測為例,遙感衛星可以拍攝到儲油罐浮頂位置,以此估計原油儲備,由此可以做到向投資人提供及時的石油產量預估數據,可以領先官方石油產能報告得知實際情況,從而獲得先發的投資優勢。」全李彬說。

目前國外已經有一些這類機構做出了產品,羅賽塔科技也已經具備了單片區監測和數據處理分析的能力,並通過回歸數據跑出了較高的準確率,後續將加大基礎數據的入庫以實現全局監測。

團隊方面, 羅賽塔科技創始團隊成員均有金融、Fintech背景。創始人兼CEO全李彬曾供職於大宗商品領域頭部公司萬向資源,擔任總裁秘書、資金部高級經理等職務;首席數據官董暉,曾任埃森哲諮詢項經理,魔金服創始合伙人兼CTO;產品負責人趙明星是齊屹科技(HK:01739)融事業部創始團隊成員,後曾負責易寶支付旗下孵化中的移動融產品設計。

另類數據在國內的發展才剛剛起步,但是在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發展已經相對成熟。目前,國外已經有一批另類數據運營公司獲得了融資,如Orbital Insight已經完成C輪融資,金額累計達7870萬美金,股東包括紅杉資本、彭博 BETA;以及衛星情報分析公司RSMetricsLLC於2017年完成了B輪融資,累計金額達1400萬美金。

近十年來,另類數據服務的需求激增,根據Eagle Alpha的統計,截至2017年,46%的美國投資機構正在使用另類數據進行投資。2008年—2017年,美國另類數據機構的數量以每年近50%的速度增長。

美國另類數據機構數量(單位:個) 來源:https://alternativedata.org

全李彬分析,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金融市場越來越重視金融資產底層原本的「樣子」,另類數據能夠反應出真實狀況,另一方面,金融機構也在追求更多投資收益,而機構們對傳統數據的分析已經難以拉開差距,如何從另類數據中挖掘價值成為他們的新競爭點。同時,隨著中國金融領域進一步開放,外資資管、基金巨頭如貝萊德、橋水等都開始在中國設立分支並開展業務,國內大宗商品市場投資競爭也更加激烈,加之民營航天在遙感、物聯網等方面的發展,「相信這個行業的發展將進入一個發展快車道。」全李彬說。

據悉,羅賽塔科技目前正處於多個產品有客戶在試用及回歸測試階段,個別產品也已經獲得全球大宗行業巨頭和投資機構的明確認可和付費意願。目前也正在準備天使輪融資。

相關焦點

  • 36氪首發|「羅賽塔科技」獲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推出「易得數據...
    36氪獲悉,大數據技術及應用提供商「羅賽塔科技」近期宣布獲得數百萬元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個人投資人,此輪資金將主要用於新產品「易得數據」的產品完善和市場推廣。此前,36氪曾介紹了羅賽塔科技在另類數據服務方向的技術和業務。
  • 1分鐘獲取指定目標影像,「開採夫科技」發力在軌實時遙感服務
    從船舶的追蹤,到城市的應急管理,再到環境的動態監測,時效性的追求是當前遙感應用企業的核心發展方向。為實現近實時遙感服務和消費級遙感數據應用的目標,「開採夫科技」專注於智能遙感衛星有效載荷和遙感數據處理與識別技術的研發,為應急減災、國防安保等時效性要求較高的客戶,提供遙感衛星軟硬體產品和行業解決方案。
  • 20年精耕生態環境領域,「中科宇圖」看好遙感衛星和數據智能融合...
    「黃河一號」為黃河流域及沿岸城市提供生態環境、自然資源、智慧城市、水利等方面的數據共享、分析、定製服務的同時,也可獲取全球的高解析度遙感觀測數據。 例如,我國高分衛星重大科技專項中所發射的「高分2號」衛星空間解析度達到0.8米,所發射的「高分3號」C頻段多極化合成孔徑雷達空間解析度達到1米,這些標誌著我國遙感衛星進入亞米級高分時代,所發射的「高分6號」衛星在與「高分1號」衛星成功組網後,也將重訪周期從4天縮短至2天,這些都大大提高了我國遙感衛星對地觀測的有效性和實用性。
  • 專注AI衛星賽道,「國星宇航」要讓衛星有「大腦」 | 星際賽
    文件提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鼓勵民間資本研製、發射和運營商業遙感衛星,引導民間資本參與衛星導航地面應用系統建設。」 政策的放開,資本的認可,讓民營企業迅速崛起,空天信息產業發展迎來機遇。 就在這「黃金時代」,2018年,國星宇航成立,定位衛星網際網路領域,為用戶提供空天地一體化數據信息服務。
  • 衛星遙感技術賦能保險業數據「說話」成為重要應用場景
    其他諸如地鐵、高速公路、建築質量缺陷保險(IDI)等保險項目的防災防損服務中,也已逐漸開始運用衛星遙感技術。擁有多元應用場景平安產險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簡單來說,衛星遙感技術在保險業中的應用是多樣的。在承保前進行查勘,通過衛星遙感技術對要承保的標的進行掃描,確認標的狀態。
  • 面向商業遙感產業,「航天世景」整合40餘顆高解析度遙感衛星資源
    隨著遙感應用行業的深化發展,自然資源、環境監測、金融保險等領域對遙感數據的需求逐漸旺盛。遙感數據供應商的壁壘在於數據的數量和質量,以及基礎服務的細節。如何更好連接上遊衛星與下遊應用端,為遙感應用企業提供優質數據和基礎處理服務,成為當前遙感數據供應商的競爭焦點。
  • 創投日報|「Exegenesis Bio」獲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歐卡智能」獲...
    「傑毅生物」由「貝瑞基因」創始團隊成員王珺博士和「迪安診斷」原戰略投資板塊負責人、浙江大健康產業基金合伙人鍾傑先生共同發起成立,是一家以高通量測序(NGS)和基因編輯(CRISPR/Cas)為技術平臺,致力於為臨床患者提供感染性疾病分子診斷的整體解決方案的新銳科技公司。
  • 【SMART Camp】遙感「視角」看世界,大咖熱議遙感技術及應用
    在數據層我們利用遙感技術接入了多方數據,如遙感影像數據、雷達波數據、地表溫度數據、海平面、高度數據、氣象數據、氣體數據、歷史產量數據等,並可以根據客戶及業務需要進行數據分析處理。  在算法層面平安科技掌握了多時空融合、地物識別、多模態識別等技術,可對圖片和數據進行精細化處理,這是提供精準、快速遙感數據服務的技術基礎。
  • 透過遙感數據看疫情下的春耕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本期演講嘉賓:冷偉,武漢珈和科技CEO。以下為嘉賓演講實錄: 我是一個武漢的創業者。從武漢大學遙感技術專業畢業後,我直接選擇了創業,是一名大學生創業者。珈和科技成立於2013年,當時的想法是希望能夠通過遙感技術,獲得更好的地面信息數據,並把這些數據應用在農業,這算是另類數據的應用服務。
  • 吉利科技成立「沃飛長空」,發布新款傲勢無人機切入通航市場
    36氪獲悉,9月15日,吉利科技集團對外發布通航戰略,宣布成立沃飛長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沃飛長空」),並同步發售新款傲勢X-Chimera25無人機。據悉,沃飛長空將採用 「傲勢」和「太力」雙品牌運作模式,以無人機、飛行汽車研發生產與運營為主要業務,為市場客戶提供通航生態整體解決方案。
  • 從「有保障」到「多場景」,360 數科將「以用戶為中心」做到極致
    在 12 月 22 日舉行的 360 數科「智能、普惠、連結——360 數科技術開放日」深圳場中,360 數科技術助理總裁宋榮鑫就分享了公司以三大技術平臺實現「多場景」、「高效率」、「可承擔」、「有保障」四大核心用戶體驗的實踐經驗與成果。
  • 更多空間數據應用場景,大地量子最新衛星遙感案例合集
    此前,大地量子通過AI+衛星遙感技術,對我國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諸多地物信息進行了探查。最近,我們又做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分析。下面,大地量子選取部分近期開展的遙感監測案例,為大家解鎖更多空間數據應用場景。深秋之時,沽源縣土地下的果實已經進入收穫的階段,大地量子也決定看看土豆界的標杆產品在遙感衛星影像下是什麼樣的。
  • 更多空間數據應用場景,大地量子最新衛星遙感案例合集
    此前,大地量子通過AI+衛星遙感技術,對我國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諸多地物信息進行了探查。最近,我們又做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分析。下面,大地量子選取部分近期開展的遙感監測案例,為大家解鎖更多空間數據應用場景。五常水稻迎來豐收季受地理位置、土壤肥力、日照時間、溫度等因素的影響,五常大米有機物含量和營養價值很高。
  • 埃洛克防務發布「守望者」、「觀測者」
    「守望者」與「觀測者」以簡單易上手的操作體驗,適用不同的應用場景。「守望者」定點巡航系統——「守望者」側重於基礎設施巡檢、應急指揮、城市規劃、生態治理、工程監督、礦區運維等大範圍固定場所的自動化、高頻次的多元數據獲取。通過一次性的飛行線路與作業時間部署,即可無人值守執行任務。
  • GNSS掩星探測載荷成功發射,「雲遙宇航」背後是兩千億商業衛星氣象...
    成立於2019年的天津「雲遙宇航」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國國內首個發射商業GNSS掩星系統的民營公司。它致力於打造「全球空間氣象數據生產」+「空間氣象數據應用推廣」 於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 2020年1月,「雲遙宇航」設計研製的國內首個商業GNSS掩星探測載荷「雲遙掩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搭乘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的衛星順利升空並成功入軌。董事長李峰輝告訴36氪,「雲遙宇航」「不只做掩星探測本身,還要致力於做國內頂級的數據研發商。」
  • 中國遙感衛星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數量與科技含量不斷提升「圖」
    遙感衛星分類數據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二、中國遙感衛星行業產業結構分析中國衛星遙感產業可劃分為配套系統和遙感系統兩部分。配套系統產業由於資本和技術密集,主要由國有企業壟斷衛星的研發與測控、發射場地的運營以及運載火箭系統的研發與製造。
  • 堅持用「衛星遙感大數據」服務「農業」的 1000 種理由
    作為一家農業大數據公司,我們經常遇到的問題無外乎「你們為什麼要用衛星服務農業?」、「衛星離農田那麼遠,這事兒靠譜嗎?」不誇張地講,這些問題我們已經回答 1000 次上下了。每一次回答,我們都極其用心。
  • 以仿生機器人切入市場 「幻爾科技」想打通全年齡STEAM教育
    自2015年《教育部十三五規劃綱要》首次提到「探索STEAM 教育、創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以來,STEAM教育在國內開始風生水起。黑板洞察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有106家STEAM教育公司獲投。目前,STEAM領域的大部分公司都集中在K12領域。
  • 創投觀察 | 商業航天火了,「立方星」要涼了嗎?
    隨著資本與主流社會對商業航天的關注度逐漸升溫,關於「立方星」是否能夠作為一種可行的平臺,擁有能夠承擔下遊應用能力的問題,以及「「立方星」是「試驗星」,而「大衛星」是「業務星」」等爭議在資本圈有著不同的聲音。對此,36氪嘗試對以上兩個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立方星 VS 業務星 ?
  • 「上天入地」找數據:大資管用衛星研究宏觀經濟效果如何?
    衛星數據怎麼用「比如通過衛星數據來分析鋼鐵產業在疫情之後恢復狀況。因為鋼廠煉鋼時的高爐溫度極高,在衛星裡是可以拍到短波紅外的信息,再通過人工智慧來分析遙感衛星圖像。」此外,「通過AI方式分析上海特斯拉員工停車場汽車數量,我們發現確實在2月10號,已經完全復工。張江高科園的員工停車場的車輛數量來分析,復工程度也是非常好的。」去年,微眾銀行組建了AI資管團隊,將衛星導航等數據作為「另類數據」進行開發,推出智能資產管理科技平臺「攬月」項目,去年11月正式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