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號採用核動力 比"好奇號"不遜色

2020-11-29 中國網

在北京唐家嶺的五院衛星總裝試驗大廳內,恆溫恆溼的高淨度空氣中,瀰漫著一股緊張的氣氛。技術人員們忙碌的身影讓人感覺到,這裡的工作緊張而有序。在AIT大廳內,五院總裝與環境工程部的試驗人員們正在進行嫦娥三號探測器的熱試驗準備工作,通過本次試驗來最終確認其能否忍受在奔月、落月過程中所要承受的嚴峻考驗。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的科研團隊為嫦娥三號探測器的奔月之旅做著最後的準備。

我國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發射在即,為了能夠在月球上過夜;嫦娥三號需要長時間經受嚴寒帶來的極大挑戰。為了突破這一難關,我國嫦娥三號,將攜帶核能電池(是一種核動力裝置)飛天。如能成功,就將使我國成為繼美俄之後,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將核動力應用於太空探測的國家。

那麼,什麼是核能電池?其作用是什麼?世界上,對核電池研究、使用情況如何?我國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為什麼需要安裝核電池?

核能不僅是核裂變產生的,核衰變也產生核能

提起核能、核動力,人們也許馬上連想起核電站、核潛艇;馬上與核反應堆等「大傢伙」聯繫在一起。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目前廣泛採用核動力是利用可控核裂變反應來獲取能量,從而得到動力,熱量和電能。利用可控核裂變反應來獲取能量的原理是:當裂變材料(例如鈾-235)在受人為控制的條件下發生核裂變時,核能就會以熱的形式被釋放出來,這些熱量會被用來驅動蒸汽機,直接提供動力,也可以連接發電機來產生電能。核能每年為人類提供所需能量的7%,或所需電能中的15.7%。

但是核能、核動力不僅是靠核反應堆進行的核裂變反應產生能量這一種。核衰變反應也能放出的能量。核電池就是基於核衰變反應做成的。核衰變反應遠不如裂變那麼劇烈(不加控制的裂變就是核爆炸),釋放能量也遠不如裂變那麼巨大。但衰變釋放的能量也不容忽視。如鈽238衰變時,表面溫度可以達到五六百攝氏度,足以讓鈽金屬塊呈現出熾熱的紅色。

在日本福島核事故中,搶險人員之所以要迅速重建被破壞的堆芯冷卻系統,就是為了導出核燃料衰變產生的熱量。否則,高溫會熔解金屬保護殼,導致嚴重核洩漏。

什麼是核電池

核電池(又稱原子能電池或放射性同位素發電裝置)是指那些使用放射性同位素衰變時產生的能量轉化為電力的裝置。核電池也叫同位素電池。(註:同位素是指有相同質子數,不同中子數的原子。如氕與氘互為同位素。核素是指具有一定質子數的原子,是一種具體的原子,如氕或氘就是核素。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為同位素。)

同理,同位素電池,就是利用同位素材料衰變過程中產生的能量放出的熱量,進行熱電轉化。其裝置名稱RTG(Radioisotope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是「放射性同位素熱電發電機」這個詞的縮寫。

核電池是通過半導體換能器,將鈈238、鈾238(放射性同位素)衰變過程中,釋放出射線(放出載能粒子α、β和γ粒子射線)的熱能,轉變為電能。目前,核電池已成功地用作太空飛行器的電源。(還用於醫學心臟起搏器和一些特殊的軍事用途方面)。2012年8月7日,美國發射的好奇號火星車,順利抵達火星,其所用的核電池壽命長達14年。

核電池的類型和屬性

按提供的電壓的高低,核電池可分為高壓型(幾百至幾千V)和低壓型(幾十mV—1V 左右)兩類;按能量轉換機制,它可分為九類之多(直接轉換式和間接轉換式。更具體地講,包括直接充電式核電池、氣體電離式核電池、輻射伏特效應能量轉換核電池、螢光體光電式核電池、熱致光電式核電池、溫差式核電池、熱離子發射式核電池、電磁輻射能量轉換核電池和熱機轉換核電池等)。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是溫差式核電池和熱機轉換核電池。核電池取得實質性進展始於20世紀50年代,由於其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和壽命長的特點,而且其能量大小、速度不受外界環境的溫度、化學反應、壓力、電磁場等影響,因此,它可以在很大的溫度範圍和惡劣的環境中工作。

據了解,當放射性物質衰變時,能夠釋放出帶電粒子,如果正確利用的話,能夠產生電流。核電池有其穩定程度。通常不穩定(即具有放射性)的原子核會發生衰變現象,在放射出粒子及能量後可變得較為穩定。核電池正是利用放射性物質衰變會釋放出能量的原理所製成的,此前已經有核電池應用於軍事或者航空航天領域,但是電池體積往往很大。過去在電池的研發過程中面臨的重大難關之一,就是為了提高性能,電池大小往往比產品本身還大。

由美國密蘇裡大學計算機工程系教授權載完(音譯)率領的研究組曾成功為「核電池」瘦身,所研發出的「核電池」體積小但電力強。他們做出的核電池大小只是略大於1美分硬幣(直徑1.95釐米,厚1.55毫米),但其輸出能量遠比一般化學電池為高,發出的電力高達普通化學電池的100萬倍。

核電池的另一誘人之處是,核電池比起一般電池有很長的壽命,提供電能的同位素工作時間非常長,甚至可能達到5000年。在不久的將來,只需要一個硬幣大小的核電池,就可以讓你的手機不充電使用5000年。

在航天領域,在太空飛行器上,核能往往就是以這種種「微型電池化」的方式被利用的。尤其在外太空行星探測領域中,由於空間探測器遠離太陽,難以利用太陽能電池的能量,必須採用核電源。所以,核動力衛星在外行星探測中佔據重要位置。

原標題:嫦娥三號採用核動力 比美國"好奇號"不遜色

相關焦點

  • 嫦娥三號探測器用核能電池 核動力小型化世界第一
    我國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發射在即,為了能夠在月球上過夜;嫦娥三號需要長時間經受嚴寒帶來的極大挑戰。為了突破這一難關,我國嫦娥三號,將攜帶核能電池(是一種核動力裝置)飛天。如能成功,就將使我國成為繼美俄之後,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將核動力應用於太空探測的國家。  那麼,什麼是核能電池?其作用是什麼?
  • 為什麼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不像NASA好奇號那樣採用核電池?
    美國幾十年前就開始探測火星了,2012年8月,NASA的好奇號火星車成功登陸火星,這雖然是美國的第4臺火星車,但它卻是世界上第1輛採用核動力驅動的火星車。上圖為好奇號火星車。我國的嫦娥4號月球探測器就使用了中俄聯合研製的核電池,這也是我國的太空飛行器首次使用核電池。
  • 美國核動力火星車「好奇號」發射升空
    美國核動力火星車「好奇號」發射升空 2011-11-27 08:50
  • 中國已造出國產核電池 將裝上嫦娥三號月球車
    將於明年隨「嫦娥三號」登月的我國首輛月球車,也將裝載核動力裝置。本周登陸火星的「好奇號」探測器此刻正在遙遠的紅色土地上張望。對「非專業航天愛好者」來說,要從外形上區分「好奇號」和它的前輩、比如「勇氣號」「機遇號」,其實遠比想像來得簡單:「好奇號」身上,那對早已被視為太空飛行器標誌的「翅膀」——太陽能電池翼片——消失了。收起慣常的「翅膀」,正是為了飛得更遠。「好奇號」是人類建造的首輛核動力火星車。
  • 核動力火星車「好奇號」,7年的20公裡的成績不是終點
    2012年,好奇號登陸火星,那年小編高二,從雜誌上看到了這個牛哄哄的火星探測計劃,如今七年已過,小編大學畢業都好幾年了,好奇號還在火星上工作,當初為「好奇號」取名的小女孩也已經長大成人,時光卻一去不返了。
  • 核動力保證「好奇號」火星車能超長服役-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當好奇號火星車勘測加勒隕坑和一個叫做夏普峰的神秘山脈時,它將致力於搜索火星過去和現今存在微生物的跡象。美國宇航局官員稱,好奇號是迄今發送至火星表面最複雜的機械探測裝置,這個火星車裝載著10套科學勘測儀器,能夠讓科學家研究火星大氣層、巖石和土壤。
  • 美國新一代核動力火星車好奇號將於年底發射
    「好奇」號屆時的使命主要是探究火星的環境是否適宜簡單生物存活。 美國宇航局(NASA)23日宣布,「好奇」號11月初將在做好各種發射準備後被送往發射臺上,屆時將擇機發射。 媒體稱,「好奇」號很可能在11月25日至12月18日期間選擇適宜的時間發射升空。在經過大約9個月的飛行後,於2012年8月在火星表面著陸。
  • "好奇號"火星車靠核電闖太空 核能利用可微型化
    本周登陸火星的「好奇號」探測器此刻正在遙遠的紅色土地上張望。對「非專業航天愛好者」來說,要從外形上區分「好奇號」和它的前輩、比如「勇氣號」「機遇號」,其實遠比想像來得簡單:  「好奇號」身上,那對早已被視為太空飛行器標誌的「翅膀」——太陽能電池翼片——消失了。  收起慣常的「翅膀」,正是為了飛得更遠。
  • 火星上的「好奇號」現在在幹嘛?
    好奇號是美國第四臺火星車,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臺核動力火星車,當然了,這個核動力沒有大家想像的那樣太過於高級,這個核動力是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池(鈽-238)提供的,主要原理就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衰變時釋放的熱能,將熱能轉化為電能。
  • 核能的微型利用:好奇號上核電池能持續供電14年
    當NASA工作人員為「好奇」號擊掌歡呼,解說員介紹核電池動力系統時,中國人自然也會好奇,我們難道只有大型核電站和核潛艇嗎?  2012年8月6日這天,一塊重45公斤、60釐米見方的電池引起了全世界核電界的關注。
  • 嫦娥三號的「五大使命」
    中新社西昌12月2日電 題:嫦娥三號的「五大使命」  中新社記者 張子揚  承載著中國「探月夢」的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2日凌晨在西昌發射升空。經過十多天飛行後,嫦娥三號將實施月面軟著陸。而從那一刻起,它將肩負起「五大使命」。
  • 好奇號「核動力」簡介
    「好奇」號火星車重約900千克,是一輛較大的漫遊車,大小如同一輛小型汽車帶。它上面搭載有數臺高能耗儀器,往往會同時開機運行,所以它的能量需求很高,因此依靠太陽能發電不能滿足火星車的用電需求。RTG中使用的是二氧鈽(鈽-238),放射性衰變使其變得非常熾熱(左)。
  • NASA好奇號火星8年:能源尚在,身體殘破,核動力能工作多久?
    2012年,一個廣受爭議的火星漫遊車登陸了火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登陸火星的核動力漫遊車。與之前的太陽能光伏板漫遊車不同,好奇號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提供能源,也就是一塊「核能電池」,研製核能漫遊車、將核能機器發射到火星,好奇號受到很多環保組織的抗議,但沒有影響好奇號最終登陸火星!
  • 嫦娥三號的核電池:動力持久不怕凍還可取暖
    龐之浩說,月晝月夜有330多攝氏度溫差,必須保證各載荷在寒冷的月夜下著陸器和探測器不被凍壞,太陽出來時再自動喚醒開始工作。為突破長時間經受嚴寒難關,在月球上過夜,嫦娥三號將攜帶核能電池飛天。核電池對將在月夜環境下生存的嫦娥三號的保溫至關重要。
  • 細看嫦娥三號上的「雷射眼」
    ——中秋舉頭望明月,遙想「嫦娥」真落月。嫦娥三號衛星最近運抵「月城」西昌發射場,預計百日之後擇機發射,實現中國太空飛行器在地外天體上的首次軟著陸。此番無人登月,「嫦娥」要靠自己的「眼睛」認路識途,其中多套探測儀器由中國科學院在滬相關研究所研製,守望落月登月全程。
  • 航天專家:嫦娥四號與嫦娥三號有五大不同
    中新社西昌12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原本為嫦娥三號任務備份的嫦娥四號8日凌晨成功發射,並將實現人類太空飛行器首次登陸月球背面。抓總研製嫦娥三號、四號月球探測器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專家表示,備份的確是嫦娥四號原本的使命,但在嫦娥三號圓滿完成任務後,嫦娥四號被賦予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這一全新任務。
  • 總師介紹嫦娥二號與嫦娥三號現狀 嫦娥四號2018年登月球背面
    嫦娥二號與嫦娥一號任務條件對比 。(新華社 發)■嫦娥二號成人造太陽系小行星 2020年回地球附近還記得2010年10月1日發射的嫦娥二號衛星麼?它還在超期服役,還在飛。全國政協委員、嫦娥一號衛星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葉培建院士1日告訴記者,嫦娥二號已經成為太陽系的小行星,圍繞太陽做橢圓軌道運行。「嫦娥二號表現優異,大約會在2020年前後回到地球附近。」葉培建說。
  • 嫦娥三號月球著陸器技術創新多 裝備核電池
    /機遇號、探路者號和好奇號的尺寸對比騰訊軍事訊 2012年11月舉辦的第九屆珠海航展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展出了將在明年擇機發射的嫦娥三號軟著陸探測器,它不僅將是我國發射的第一個地外軟著陸探測器和巡視器(月球車),還是阿波羅計劃結束後重返月球的第一個軟著陸探測器。
  • 嫦娥三號登月成功!
    北京時間12月14日晚9點12分左右,嫦娥三號在月球成功實現軟著陸,這讓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在月球實現軟著陸的國家。需要注意的是落月前,「玉兔」月球車本身並不工作。前期飛行、動力下降及實施軟著陸過程,均由著陸器完成。本次登月成功後,著陸器將在充電完成後將釋放出月球車「玉兔」,各自在月面開展探測任務,時間大約是明天早上。
  • 好奇號火星車拍攝到UFO不明飛行物
    好奇號火星探測器是一個汽車大小的火星遙控設備。它是美國第一輛採用核動力驅動的火星車,其使命是探尋火星上的生命元素。12歲的華裔小學生馬天琪在美國太空總署舉辦的為火星探測車命名作文比賽獲得冠軍,得以用好奇心命名這輛迄今為止最大的火星探測車。 好奇號是一個六輪火星車,體積與緊湊型汽車相似,經過3.54億英裡的太空旅行,著陸在火星赤道附近廣闊的遠古碰撞隕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