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第一位將近代西洋數學引入我國的學者,也是我國近代數學的奠基人之一。他培養了嚴濟慈、柳大綱、吳新謀、吳有訓、錢三強、趙忠堯、吳文俊等物理學家、數學家和化學家,桃李遍天下。除了擁有卓越的數學成就,他的詩書造詣也非常高。由於自幼深受中華傳統文化的薰陶,詩詞及書法成為其終身所愛,其詩詞也能與同時代的知名文人比肩,他就是我國數學泰鬥、教育家、書法家、詩人何魯。
何魯,四川廣安人,幼時敏而好學,曾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機械學堂,畢業後保送至南洋公學,之後,又作為首批勤工儉學留學生公費留學法國。1912年,何魯進入裡昂大學深造,他在學習時所留下的數學筆記《微積分學理解》被譽為「中華第一筆記」,這也是我國知識分子最早向西方學習科學文化的歷史見證。1919年,何魯以優異的成績成為了第一個獲得科學碩士學位的中國人。
何魯一生致力於數學研究與教學,主要著作有收入「算學叢書」的《虛數詳論》、《二次方程式詳論》以及《變分法》、《微分學》等。1938年,何魯與陳建功等人還共同出版了國內第一部《算學名詞彙編》,解決了我國數學名詞術語翻譯混亂的問題,為近代數學在我國的傳播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被譽為「數學大師」。
何魯在當時的科學界、教育界、文化界都具有極高聲望。他尤其以慧眼識才而著名。何魯在南京高師任教時,發現家境貧寒的學生嚴濟慈才華出眾,不僅時常供嚴濟慈食宿,還將珍貴的法文原版書供其研讀,並資助嚴濟慈到法國巴黎大學理學院留學。在巴黎大學,嚴濟慈僅用一年時間就考取了3門主課的證書,分別是普通物理學、微積分學、理論力學,獲得數理科學碩士學位。他是首個獲得法國國家科學博士的中國人,並且他的博士論文也是法國科學院歷史上首次被宣讀的中國人的論文。
何魯一生好學不厭,近60歲時,他開始通過翻譯俄文日曆學習俄語。這本俄文日曆全部用蠅頭小楷將俄文譯成中文書寫而成,密密麻麻卻又工整精緻,看到的人無不稱讚這位大家勤學刻苦的治學精神。
何魯終其一生在我國建立起了新的數學系,並將中學數學一同規劃,成為我國近代數學的奠基人之一。他也沒有忘記中華文化中的精髓,自幼喜歡的詩詞書法依然是他的最愛。他學貫中西,是一個多才多藝的跨界才子,堪稱「數學泰鬥,詩書奇才」。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原創,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作者: 江嫿嫿 [責任編輯: 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