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沒有著作等身 卻是中國現代數學的播種人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他沒有著作等身 卻是中國現代數學的播種人
2019-02-01 05:01:56來源:科技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張燕玲

2019年02月01日 05:01 來源:科技日報

參與互動 

  他沒有著作等身,卻是中國現代數學的播種人

  張曉磊

  他一生傳世著作極少,卻培養人才無數。其中不乏名滿天下者——陳省身將自己從事幾何研究歸因為他的教導;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獎後回國專程拜會他,因為在西南聯大求學期間,就喜歡聽他的課,更欽佩他高尚的人格。他就是著名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姜立夫。

  姜立夫1890年生於浙江省平陽縣(今屬蒼南縣)的一個農村知識分子家庭。因為家庭的影響,他自幼便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10年,姜立夫在杭州高等學堂尚未畢業,便考取了難度極高的第二期庚子賠款赴美留學生,同榜之中,胡適、趙元任、竺可楨、胡明復等日後都成為學術界極富盛名的大師。在美國期間,姜立夫的學術之路走得順風順水,他先後在加州大學和哈佛大學學習數學,1916年便在我國歷史上第一本綜合性的現代科學期刊《科學》第2卷第5期上發表了《形學歧義》,首次向國內介紹了射影幾何學。1918年,姜立夫受聘為哈佛大學助教,擔任W.F。奧斯古德教授的助手。1919年,年僅29歲的他獲得哈佛的數學博士學位,成為我國第二位數學博士。

  如果按照這樣的人生軌跡前行,姜立夫也許會成為一名著作等身的數學大家。但也許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姜立夫的人生註定要與祖國的數學教育事業休戚與共。1919年10月,養育姜立夫成人的大哥英年早逝,留下一雙年幼的兒女需要撫養,在事業與親情之間,姜立夫選擇了後者。

  早在回國前夕,姜立夫就接受了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的聘請,擔任南開大學算學系主任。當時的南開大學數學系只是一個空殼,既無講師又無助教,是名副其實的「一人系」。作為唯一的教授,姜立夫一個人承擔了初等微積分、立體解析幾何、高等微積分、高等代數、複變函數論、高等幾何(包括n維幾何)、微分幾何等所有課程的教學工作。同時,他還兼任理學院的公共數學課教師。直到1925年,學校才增聘數學史研究者錢寶瓊為教授。即使這樣,姜立夫一人講授七八門主要課程的狀況也沒有多大改變。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南開大學還是私立學校,辦學經費少,教職人員更少,姜立夫拿到的薪金也比其他學校微薄,但他卻毫不在意,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教學之中。

  1925年,南開大學算學系已初具規模,經學校同意,姜立夫接受了廈門大學邀請,南下赴廈門大學任教一年。在廈門大學算學系期間,他精心安排教學計劃,並指導購置大量書籍。他為廈大算學系播灑的汗水日後也得到了豐厚的收穫——廈門大學數學系漸漸成為南方的數學教學和科研中心,並走出了陳景潤等著名的數學家。追根溯源,姜立夫勞苦功高。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北大因教育經費拖欠,教育質量受到影響,數學系連學期考試都形同虛設。1931年,姜立夫推薦自己從美國學成歸來的學生江澤涵赴北京大學任教。他對江澤涵的教學工作悉心指導,並要求他務必嚴格訓練學生,「等到有了經過嚴格訓練的高年級學生,你才可以教一些拓撲學。」經過兩三年的努力,北大數學系漸有起色。

  姜立夫不僅數學功底深厚,國學底蘊同樣過人。正因為這樣,他的授課風格既有傳統文化中「庖丁解牛」的精細,又有西方課堂中的自由活潑。據他的學生回憶,姜立夫上課,只帶一張寫了提綱的日曆紙。他講課條理清晰,板書整齊。講到極有意思的地方,會忽然雙腳併攏,喊出一聲「All right!」學生們被這樣的課堂氛圍感染,學習數學的熱情極大提高。他的學生、後來曾擔任南開大學副校長的吳大任原本在物理系就讀,因為喜歡姜立夫的課而專攻數學,後來成為了數學大師。據吳大任回憶:「他就像熟悉地理的嚮導,引導著學生尋幽探勝……聽姜先生講課是一種少有的享受。」

  解放後,姜立夫又擔任了中山大學籌備委員會委員和數學系籌備小組成員。他認為數學研究工作注重思維與演繹,需要更多從文獻資料中借鑑他人的方法與成果。在他的倡導和努力下,中山大學數學系建起了當時較為完備的資料室。

  教學工作之外,他還作為主要參與人參加了「新中國數學會」和「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的籌備工作,這兩個團體的成立對團結數學工作者、改變中國數學界學術研究的落後局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姜立夫的一生,不波瀾壯闊也不石破天驚,卻為中國數學教育和數學發展事業鞠躬盡瘁。他被胡適稱為「中國現代九大聖人」之一,也被《中國大百科全書》譽為現代數學在我國最早和最富有成效的播種人。(作者系中國科普研究所博士後)

相關焦點

  • 姜立夫:中國現代數學教育的奠基人
    姜溯多  姜立夫(1890-1978),是中國現代數學主要播種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溫州地區第一位(中國第二位)哈佛大學數學博士。  講好姜立夫故事,展示百年中國教育發展歷史,對宣傳科教興國、教育強國思想,提倡尊師重教、立德樹人的價值觀和社會理念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 中國古代數學著作,都有哪幾個
    中國古代數學著作,都有哪幾個文/@成長新視點數學,是人類對事物的抽象結構與模式進行嚴格描述的一種通用手段,也是分析和結構相關事物的有效工具。《周髀算經》,原名《周髀》,是《算經》的十書之一,為中國最古老的天文學和數學著作,約成書於公元前一世紀,主要闡明當時的蓋天說和四分曆法。唐初規定它為國子監明算科的教材之一,故改名為《周髀算經》。《周髀算經》在數學上的主要成就,是介紹了勾股定理。
  • 歐幾裡得不僅僅是幾何學家,他的著作甚至涉及音樂,不禁讓人讚嘆
    他的出生和死亡日期不詳。他生活在公元前300年左右。他的作品《幾何原本》(簡稱「原本」)舉世聞名。歐基列出生於雅典。但他的主要科學創造是在亞歷山大。小時候,歐幾裡德對圖形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喜歡用木棍在地上畫各種圖形。當他稍微大一點的時候,在老師的指導下,他甚至表現出了他的數學能力。他特別喜歡他前輩的數學書。
  • 中國現代數學教育先驅:他是錢學森老師,創辦中國第1屆數學競賽
    近年來,雖然中國的現代數學不是世界一流的,但人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中國數學的崛起。中國正在向一個數學大國邁進。一大批高水平的數學研究人才是世界數學領域的閃亮之星。中國現代數學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當然與那些默默無聞的數學教育家密切相關。
  • 姜立夫:他是數學家更是數學教育家
    作為對中國現代數學影響深遠的一位數學家,姜立夫先生在學術上的成就很高。但與其他一些學術大師相比,姜立夫的成就卻並不是能用等身的著作、破解的學術難題來衡量的。事實上,檢索資料就可以發現,終其一生,姜立夫先生也並沒有寫出幾本學術著作,更沒有諸如破解「哥德巴赫猜想」這樣的光輝時刻。 但他依然是中國首屈一指、備受後世尊敬的數學家。或者,如果要準確地給他一個頭銜來定位的話,我們可以稱呼他為數學教育家。因為相比較而言,他在數學本身方面的成就,並不比他在數學教育方面的成就更大。
  • 「現代數學奠基人」 姜立夫的傳奇人生
    上周,中國數學教育研討會在姜立夫的故裡龍港召開。這一天,龍港雙靈社區的姜立夫故居,正式對外開放。姜立夫長子、中國科學院院士姜伯駒攜夫人回到了家鄉。「數學家之鄉」溫州,近百年來,先後走出了200多位數學家。姜立夫先生便是他們中的傑出先驅。在姜立夫故居,宏大的歷史被濃縮在展廳空間裡,讓我們重溫這位「現代數學奠基人」的傳奇人生,緬懷他為中國現代數學事業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
  • 華羅庚誕辰110周年|數學人,向「中國現代數學之父」 致敬!
    提起華羅庚相信許多人都很熟悉,他是「中國現代數學之父」,是「人民的數學家」。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安函數論……華羅庚所創立的多項數學理論研究為中國現代數學發展指明了方向。「華氏算子」、「懷依一華不等式」、「普勞威爾—加當華定理」……國際上以他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昭示著他卓越不凡的學術地位。
  • 國家棟梁,數學天才,中國現代數學之父——華羅庚
    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安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中國解析數論學派」創始人。他為中國數學的發展作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 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
  • 陳建功:中國現代數學的拓荒人—新聞—科學網
    陳建功出生於紹興城一個小職員家庭,幼年就讀於私塾,熱愛數學。受「科學救國」「教育報國」等思想影響,他3次東渡日本深造數學,於1926年在東北帝國大學跟隨博士導師藤原松三郎專攻三角級數論,1929年獲得東北帝國大學博士學位,成為在日本首個獲得理學博士學位的外國學者,隨即毅然決定回國。 陳建功是中國現代數學的奠基人之一、中國數學界公認的權威,畢生從事數學研究和數學教育。
  • 他的瘋狂,卻意外奠定了現代數學的基石
    然而,不管是有理數還是無理數,都是基於"有限"的數,沒有人會試圖回答"無限"的問題。無限多,無限大,那隻對應著哲學上的概念,又或者人們仰望浩瀚的星空時對宇宙產生的卑微認識。那是一個自古即被認為是神所專屬的領域。每一個嘗試理解無窮的人,都會面臨著無法逾越的天塹。
  • 何魯——將現代數學引入中國的先驅者
    他是第一位將近代西洋數學引入我國的學者,也是我國近代數學的奠基人之一。他培養了嚴濟慈、柳大綱、吳新謀、吳有訓、錢三強、趙忠堯、吳文俊等物理學家、數學家和化學家,桃李遍天下。除了擁有卓越的數學成就,他的詩書造詣也非常高。
  • 毛澤東三讀《魯迅全集》 稱他是現代中國的聖人
    版畫:《魯迅·1931》  「現代中國的聖人」  魯迅是毛澤東最為心儀的現代中國文學家和思想家,罕見地稱他為「現代中國的聖人」。1937年10月19日,延安陝北公學舉行紀念魯迅逝世周年大會,他在大會上發表的《論魯迅》演講中說:「魯迅在中國的價值,據我看要算是中國的第一等聖人。孔夫子是封建社會的聖人,魯迅則是現代中國的聖人。」  這個評價,一直到晚年也沒有改。不僅沒有改,還升了格。1971年11月20日,他同武漢軍區和湖北省黨政負責人談話時說:「魯迅是中國的第一個聖人。中國第一個聖人不是孔夫子,也不是我。
  • 「中國現代數學之父」的南京情結|紀念華羅庚逝世35周年
    作為江蘇人,他對家鄉的感情很深厚,曾經多次在南京講學訪問,並推廣他的「統籌法」和「優選法」,他的很多師友弟子也都曾在南京工作生活過,因此,華羅庚和南京結下了深厚的情緣。今天是華羅庚逝世35周年紀念日,謹以此文紀念這位數學偉人。
  • 古今數學啟迪:讀讀阿基米德的著作帶給我們的新視野
    阿基米德早年曾在亞歷山大跟隨歐幾裡得門生學習,他有許多學術成果是通過與亞歷山大學者的通信保存下來的。阿基米德貢獻涉及數學,力學,天文學等領域,傳世的數學著作不少於10種,包含許多創造性發現。阿基米德的著作將熟練的計算技巧與嚴格的證明融為一體,並包含了微積分思想的萌芽,被尊為古代數學中精確性與創造性的典範。
  • 排名前三物理學家,沒有他就沒有現代移動通信
    麥克斯韋從小就有超出一般人的智力水平,16歲就進入了蘇格蘭最好學府愛丁堡大學,他在這裡專攻數學物理,在這期間獲得豐富的積累。由於其自身的素質和個人的努力,三年時間便完成了四年的課程。另外,在這期間有兩位導師對其以後的研究道路有很大的影響,分別是物理學家福布斯和邏輯學形上學教授哈密頓。福布斯是一個實驗家,他培養了麥克斯韋對實驗技術的濃厚興趣,通常,從事理論物理的人很難有這種興趣。
  • 排名前三物理學家,沒有他就沒有現代移動通信
    麥克斯韋從小就有超出一般人的智力水平,16歲就進入了蘇格蘭最好學府愛丁堡大學,他在這裡專攻數學物理,在這期間獲得豐富的積累福布斯是一個實驗家,他培養了麥克斯韋對實驗技術的濃厚興趣,通常,從事理論物理的人很難有這種興趣。他強制麥克斯韋寫作要條理清楚,並把自己對科學史的愛好傳給麥克斯韋。哈密頓教授則用廣博的學識影響著他,並用出色的怪異的批評能力刺激麥克斯韋去研究基礎問題。
  • 數學怪才格羅滕迪克—新聞—科學網
    每年3月28日,他的生日這天,關於他的種種往事和傳說,都會被世界各地的數學迷們再次記起。 關於這位傳奇人物,我們知道的大多數事情來源於他的自傳《收穫與播種》,可是這本書並沒有出版過,而是以手稿的形式在其朋友間流傳。
  • 中國現代數學之父 雖身體殘疾 只憑藉初中學歷23歲自學成清華教授
    有這麼一個人,他被稱為是我們中國的「愛因斯坦」, 「中國現代數學之父」、「人民科學家」,在數學界有著崇高的地位。這個人就是華羅庚,但是少有人知道,華羅庚是一個出身貧寒,身體殘疾且只有初中學歷的人。但「是金子總會發光」,在初二那年,華羅庚遇見了改變他一生的人——他的初中數學老師王維克。王維克發現了這個學生並沒有那麼笨,反而在數學方面超乎尋常的聰明,所以經常誇獎他,華羅庚也更加勤奮學習。過了兩年,華羅庚初中畢業,進入了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就讀。
  • 西方哲學與現代中國
    至於其它人,除了馬克思主義可能多多少少會影響他們的生活,大體上他們在讀書方面還是受中國傳統的影響比較大,例如儒家經典傳達出的思想,比如孝順父母與其日常生活關係更大。儘管幾乎所有人都能接觸到現代科學技術,但一般人並沒有特別多地去了解它背後的思想。當然,是否需要對大眾普及西方哲學,這很難講。但是對於中國知識分子來說,認識西方社會,我們肯定要對其有很深的了解。
  • 麥克斯韋:沒有他,現代文明也就不復存在,一位劃時代的科學家
    1831年,這是一個人類歷史上都值得永遠銘記的時刻,法拉第在這一年發現了電磁感應理論,這個理論標誌著一場重大的工業和技術革命的到來,人類由蒸汽時代正式向電氣化時代邁進,歷史似乎早已冥冥之中註定,在這一年,另外一個帶領大家走出電氣化時代走向現代文明的人降生了!他的名字叫做麥克斯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