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潿洲島首次發現外來入侵物種互花米草

2021-01-09 騰訊網

9月9日至11日,我中心在潿洲島鳥類自然保護區開展潿洲島溼地生物多樣性監測時,在潿洲島北面西角水庫入海口的潮間帶處發現外來入侵物種互花米草和外來引入物種無瓣海桑。

其中,互花米草是首次在潿洲島被發現記錄。互花米草是大陸海岸潮間帶植被群落中分布最廣的生態入侵種,無瓣海桑作為目前我國人工紅樹林種植面積最大的種類(潿洲島無人工種植歷史),能夠擴散入侵到遠離大陸的海洋島嶼潿洲島實屬罕見。

初步推測,互花米草入侵潿洲島灘涂可能來自自然擴散。

本次監測共發現呈圓形至橢圓形的互花米草斑塊10個,其中直徑約3~4m的草斑2個,直徑約1m草斑2個,直徑約0.5m草斑6個,總面積約25m2。互花米草植株平均高0.8m,正處於花期。

無瓣海桑2株,其中一株為成年植株,株高及胸徑約為10.0m、30.2cm,另一株為幼年植株,株高及胸徑為3.5m、4.2cm,均處於果期。

為何幾株雜草引發科學家重視?

互花米草在我國被列為外來入侵種之一,擁有發達的根系,其快速擴散會對原生的生態系統帶來巨大負面影響,特別是入侵後會取代紅樹林,增加海岸帶受侵襲的威脅。目前,互花米草生物入侵已成為我國海岸潮間帶面臨的主要生態問題之一。

無瓣海桑是紅樹品種之一,原產地是孟加拉國,在我國屬於外來引入物種,由於具有耐淹、速生、抗風等優勢,成為我國林業部門在東南沿海推薦的紅樹林造林樹種。然而,由於近20年來我國人工造林新增紅樹林面積中的80%均為無瓣海桑,這種大規模種植行為已經存在讓無瓣海桑成為生物入侵的風險。

值得慶幸的是,互花米草的發現地點是用於停船的光灘,且處於入侵初期、面積較小,尚未給潿洲島的生態系統造成太大影響。目前,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已建議潿洲島鳥類自然保護區儘快採取措施剷除互花米草,並做好對互花米草和無瓣海桑的監測工作。

同時,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也將加大對上述區域的監測力度,一旦發現互花米草存在入侵擴散現象,將及時與保護區溝通,第一時間採取治理措施,全力保護潿洲島生態系統的完整和安全。

相關文獻:

[1]範航清.紅樹林與海岸房地產共贏模式初論[J].廣西科學,2018,25(04):388-392.

[2]範航清,莫竹承.廣西紅樹林恢復歷史、成效及經驗教訓[J].廣西科學,2018,25(04):363-371+387.

[3]範航清,陸露,閻冰.廣西紅樹林演化史與研究歷程[J].廣西科學,2018,25(04):343-351+449.

[4]潘良浩,史小芳,曾聰,陳元松.廣西紅樹林的植物類型[J].廣西科學,2018,25(04):352-362.

[5]孫仁傑,範航清,吳斌,周浩郎,劉文愛,閻冰,邱廣龍,楊明柳.廣西紅樹林生態系統的常見物種[J].廣西科學,2018,25(04):372-387.

[6]範航清,閻冰,吳斌,蘭國寶,周浩郎,譚凡民,王欣,戴培建.蝦塘還林及其海洋農牧化構想[J].廣西科學,2017,24(02):127-134.

◆ ◆ ◆ ◆

廣西科學博覽

傳播科學知識 開創美好未來

◆ ◆ ◆ ◆

相關焦點

  • 外來物種有助修複本土紅樹林
    近日,中山大學生態與進化研究所所長彭少麟及其科研團隊找到一種用外來紅樹林品種控制入侵生物互花米草的生態模型,據介紹,這種方法能有效改善本土紅樹林的生長;同時,這一措施還能保證外來紅樹林植物在完成其使命後自然滅亡,從而避免了一種新的物種入侵。相關研究發表在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的《科學報告》上。  紅樹林生長於陸地與海洋交界帶的灘涂淺灘,是陸地向海洋過渡的特殊生態系。
  • 江蘇已發現226種外來入侵物種 專家:靠吃解決不了問題
    美味的小龍蝦、嬌小可愛的牽牛花、五彩斑斕的巴西龜……這些可都是危險的外來入侵物種。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 潿洲島海域發現18頭布氏鯨 海域食物鏈較健全(圖)-廣西新聞網
    近日,在潿洲島海域,大量海鷗與布氏鯨共同捕食。陳炳耀 攝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北海訊(記者 曾俊峰)20多隻海鷗低飛拂過海面,6頭近10米長的布氏鯨不時探頭與之嬉戲。這樣的場景頻繁出現在潿洲島海域。1月15日上午,正在潿洲島海域進行鯨類項目科考的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陳炳耀向記者透露,該團隊識別的潿洲島海域布氏鯨個體已有18頭。
  • 外來物種入侵 十大最危險"入侵物種"盤點/圖
    外來物種入侵,中國約有450種外來入侵物種 其中大約50%是有意引進後擴散的,年損失約600億。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有哪些?警惕「外來物種入侵」。  廣西外來入侵物種數量在全國位居前列  巴西龜、福壽螺、清道夫、水葫蘆……這些在廣西常見的生物卻是外來物種。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
    8月4日消息,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範圍蔓延。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一些外來入侵物種成為新的優勢種群,危及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釀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伴隨著跨境電商和國際快遞等新業態,入侵渠道更趨多樣化,造成的生態安全風險明顯增加。
  • 廣西食人魚傷人引發關注 民眾擔憂外來物種入侵
    中新社柳州7月11日電 (記者 蒙鳴明)廣西柳州發生食人魚咬傷居民事件在內陸江河裡發現食人魚,引發社會各界的關注,民眾擔心外來物種的入侵破壞本土生態平衡並引發災難。7月7日下午,柳州市民張先生在柳江河邊給小狗洗澡時,突然遭到三條兇猛的魚類攻擊,其中一條咬傷其手掌並被抓獲。該魚經廣西水產專家鑑定,確定其為桑氏鋸脂鯉,是食人魚中的一種。
  • 外來生物入侵加劇物種取代
    該害蟲是世界性入侵害蟲,也是昆蟲種間競爭研究的主要案例之一。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供圖 外來生物入侵已經成為21世紀的一大生態難題,其範圍遍布全世界。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農業昆蟲研究室副主任高玉林博士和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斯圖爾特·雷茨(Stuart Reitz)博士聯合研究發現,外來生物入侵加劇了物種競爭取代及種群地位的演化。
  • 生物界的海歸——外來生物入侵
    讓我們引述2005年《中華工商時報》的論述:「對外來生物入侵威脅本地生物多樣性的認識,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也容易引起爭議。一個外來物種在一些人眼裡被視為極具危害性的入侵者,而另一些人由於利益驅動卻將其視為重要的財源。」   領導引進的肯定是符合領導心意的,從整個大環境來看大部分都是有益的,引進時的目標一般總能達到一些。
  • 【你好,小島】走進中國最年輕的火山海島——潿洲島
    &nbsp&nbsp&nbsp&nbsp2005年、2015年,潿洲島分別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國家海洋局評為「中國最美十大海島」;2012年,潿洲島被國家海洋局評為「國家級海洋公園」;2016年,潿洲島被列入國家「十三五」旅遊發展規劃海島特色旅遊目的地之首;2018年,潿洲島成功創建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區),南灣鱷魚山景區被人民日報社評為2018中國品牌旅遊景區
  • 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食人魚非洲大蝸牛等引關注
    但因缺乏有效的防控手段,今後我國將面臨更為嚴峻的外來物種入侵形勢。  外來物種「入侵」全國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最近在陝西、廣西、浙江等多地採訪了解到,近年來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加深,我國業已成為遭受生物入侵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 外來入侵物種——尼羅羅非魚
    截至2020年8月,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中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入侵歷史1978 年長江水產研究所首次從尼羅河引進我國大陸後廣東、廣西、海南、福建、臺灣等地已經形成能夠越冬的自然群體。全國養殖範圍甚廣,除上海、青海、寧夏三省(區、市)無羅非魚產量記錄外,其他地區(包括臺灣)均有羅非魚的養殖。
  • 潿洲島的布氏鯨、廣西中華白海豚,一部紀錄片展示中國的海!
    紀錄片中,我們也看到了很多中國水下美麗的珊瑚與魚群:紀錄片南海珊瑚中的小丑魚▼廣西的中華白海豚▼廣西潿洲島的布氏鯨,令很多潛水員眼前一亮▼南海超過50釐米的大法螺▼每年的冬天,中國廣西的潿洲島都會有布氏鯨捕食魚群,它們捕食的鯷魚每年12月-3月會洄遊來到潿洲島海域產卵,布氏鯨便會緊隨魚群而來,直到4月產卵季結束才會離開這片海域。相信很多潛水員都有過「觀鯨」的經歷,但是張帆告訴我,第一次的布氏鯨拍攝行程,一點不比湯加的觀鯨體驗遜色。
  • 中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這類尤須警惕
    微信公眾號「半月談」8月4日消息,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範圍蔓延。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一些外來入侵物種成為新的優勢種群,危及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釀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 廣西北海潿洲島緊急撤離萬名遊客 返陸避寒潮
    中新社廣西北海2月14日電  (陳燕)受強冷空氣影響,廣西北海至潿洲島、北海至海南的海上客運航線於14日至15日停航。知名旅遊景區潿洲島逾萬名旅客被運回大陸。  廣西氣象臺14日發布寒潮藍色預警,預計未來24小時內,受強冷空氣影響,廣西各地日平均氣溫將下降8至10℃。北海市氣象臺亦發布大風藍色預警信號。北部灣海面14日偏北風逐漸加大,北海港和潿洲島各颱風警報站均掛強風信號一號風球。  14日中午,隸屬於北部灣旅遊股份有限公司的「北遊12」客船,載著上千名旅客從潿洲島駛回北海市區。
  • 警惕「外來物種入侵」——水葫蘆
    警惕「外來物種入侵5/16)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福建寧德市古田縣水口鎮閩江段水口庫區灣口村村民向記者展示生長極為迅速的外來植物
  • 中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尤須警惕致病有害生物
    微信公眾號「半月談」8月4日消息,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範圍蔓延。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一些外來入侵物種成為新的優勢種群,危及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釀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 中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尤須警惕致病有害生物
    微信公眾號「半月談」8月4日消息,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範圍蔓延。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一些外來入侵物種成為新的優勢種群,危及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釀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 農科院植保所研究發現外來生物入侵加劇物種競爭取代
    本網訊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農業昆蟲研究室副主任高玉林博士和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斯圖爾特·雷茨博士聯合研究發現,外來生物入侵加劇了物種競爭取代及種群地位的演化。
  • 外來入侵物種——反枝莧
    截至2020年8月,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中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入侵歷史19 世紀中葉發現於河北和山東。本種的入侵途徑主要為人工引種或農產品運輸傳播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