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不下的心結,是一種自我折磨,最好的救贖方式是放過自己

2021-01-11 清韻如煙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很多的人和事,而這些人和事,會給你帶來愉悅和快樂,也會攜來煩惱和不快。

有時一些想不通、理不清的心結會長時間的折磨自己,一想起就心煩意亂,一思量就痛苦不堪。

而解決的方法就是用減法法則,把一些對自己來說不重要的人和物屏蔽掉,讓這些消耗正能量的負面情緒遠離自身,還自己清靜與心安。

-1-

近日與好友小雲聚會,發現她好像變了很多,神採奕奕,談吐不凡,不時金句頻出。問及原因,她說近期我看了有關斷舍離的書籍,從中明白了許多道理,從家中物品的清理到情緒的舒解,都做到了減法生活,放開捨不得、放不下、離不了的執念,才得已更輕鬆、更自信、更幸福。

小雲的家庭情況我是很了解,她老公弟兄三個,只有她老公考上了大學走出了農村,並且其它兩個哥哥孩子多,負擔重,小事不斷,大事也有,這都需要小雲她們家來協調、去調解,費心費力不說,還常常要拿錢來擺平。

最讓小雲生氣的是,自己一家人省吃儉用,有時日子也過的緊緊巴巴。可借給大伯哥家的錢,卻如石沉大海從來沒有還的意思。儘管小雲心裡明白,借出的錢是回不來了,可還是幻想大伯哥能體諒自己一家的不容易,不那麼心安理得的享受弟弟的幫助。

在一次次的失望中,小雲鬱悶至極,每當提起家事就憤慨 、委屈、寒心,為此事和老公也爭吵不斷,我們也常常無力地開導她,勸說她。

現在,看到小雲不再為瑣碎的家事而煩惱,我由衷的為她高興。

人總是要在歲月的洗禮中成長,儘管有些事情會給我們帶來不愉快,但想開放下,何嘗不是放過自己,否則在反反覆覆的死循環中,是對自己正能量的消耗,減掉不必要的負累,才能從容快樂地享受生活的給予。

-2-

小蘭終於和談了三年的男友分手了。

小蘭今年28歲,在當地也是大姑娘了。男友張力比小蘭大一歲,兩個大齡男女經朋友牽線相識,感覺條件相當,就不溫不火的繼續聯繫。

三年來,兩個人也曾分分合合,也曾幾度談婚論嫁,但一直未能修成正果。也可能是緣不深,也可能份不夠,他們的情感總是差那麼一點火候,感情總是達不到與對方心甘情願結婚的程度。

這段雞脅式的感情就這樣維持了三年,小蘭多次想放棄,但又有可留戀的成分,繼續又心不甘。

不但小蘭在猶豫,她家人也在糾結。這煩人的心結搞的小蘭心神不寧,終日鬱鬱寡歡。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得知小蘭和那個男友張力和平分手了。

再次見在小蘭,說起此事,她輕鬆地說:我想通了,明知不合適,卻捨不得放手,到最終一地雞毛的地步後悔就晚了。

生命中,在感情的世界裡,當你猶豫不定時,就給這段感情做減法,減去感情附加,重新審視愛的因素,當分數不合格時,要果斷放手,給自己愛的自由。

-3-

這幾天,高考錄取陸續有了結果,許多孩子被心儀的大學錄取。但是也有很多的考生,被調劑到不如意的專業。是服從這樣的調劑,還是重新復讀,任何一種選項都讓人糾結、矛盾,都要承擔風險。

在這種心靈的折磨中,有人苦惱心煩,有人坦然接受。苦惱放不下的人總感覺遺憾、不甘,心結難解,苦悶不堪。欣然接受的人,相信自己只要努力不管學什麼也會有所成就,人生會別有洞天。

人生就是這樣,如果放不下心結,就只能是自己折磨自己,憑增幾多煩惱,空添幾多憂愁。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煩心之事、傷心之事、痛心之事常常會不期而至,給你個措手不及,

需要的是我們想開放下,對不如意的事釋懷瞭然。

就像高考錄取不理想的考生,也許現在的冷門專業會變成幾年後就業的香餑餑,也許現在的熱門行業會被新興的行業所替代。

時代在變遷,一切都會變,重要的是我們如何適應這變幻莫測的世界,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坦然接受生活的饋贈,在希望的土壤裡注入努力的汗水,一定會開出理想的花朵。

-4-

曾幾何時,我們為放不下、想不通的事情惱心勞神,也曾為心底鬱積的心結而備受折磨。

浮華人世間,那能事事如意,想的淺一點,看的淡一些,用包容和釋然的心態,行走於塵世,你會發現在你的眼裡會是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放下曾經的心結,為自己的身心釋放壓力,不再折磨自己,放過自己,讓明媚的陽光照耀自己,伸開雙臂,擁抱生活。

豐子愷說,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願我們都做心大的人,學會減法生活,丟掉不必要的煩惱,開開心心的過好每一天。

我是清韻如煙,願與你攜手觀四季、看百態、品人生,希望我的文字能給你溫暖、帶給你力量。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感謝你您的相伴。

相關焦點

  • 《象棋的故事》:茨威格給予「苦難世人」的精神救贖和自我救贖
    流亡的身份,依靠文字作為戰爭的武器對抗的方式,在茨威格看來漸漸變成了一種諷刺。是他逃避戰爭、渴望的寧靜和祥和的懦弱行為,這一切令他陷入無法擺脫的內疚心理,當千百萬人在自己的故鄉歐洲進行反抗時,作為家鄉、祖國的一份子卻早早的逃離到了一處安寧地帶。
  • 自我的救贖
    她在經歷一場自我救贖,能不能成功救贖自己的關鍵在於能不能做到獨立思考,成為一個思想獨立人格健全的人。過往的十年都是如此的渾渾噩噩,說是隨波逐流也不為過。很像別人說的將「一手好牌打的稀爛」那種情況。而今有了一絲覺醒,不希望再如此繼續,想將自己從泥潭裡打撈出來,換種方式活下去。所以獨立思考很重要,決定了她能否找回自己,重回生活的正軌。
  • 《半個喜劇》:喜劇表面下的和解深藏反映了人們深度對自我救贖的
    一個人,從嬰兒出生到黃昏,只是一個與自己和解的過程。整個過程實際上是一個自我救贖的過程。一個英雄三個群體,花或綠葉承載更華麗孫同,在自我救贖的過程中,三片綠葉貢獻良多。接下來,我們將以這三片綠葉為切入點,分析孫是如何從自我救贖的實現中走出來的。
  • 疫情下的墮落和救贖,人類自我修正之路
    我們無法選擇出生的環境,無法選擇自己的家庭,但是我們在一次次選擇中完成了自我意識的建立,也正是由於我們一次次的選擇,造就了我們現在的人格和性格。而古老神話和寓言中人類墮落之後的所有事件都被描繪成人類以擺脫邪惡為目的的自我救贖。
  • 放過自己(深度好文)
    2、人生再難,豁達就好人生,總有坎坷磨難,生活,總有各種不順心,日子,總有風風雨雨,感情,總有磕磕絆絆,可生活就是如此,不如意的事,常有八九,中途離場的人,總是強求不來。而生活再難,日子再不順心,也要把握好自己的心,隨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才能以更好的姿態去生活,因為心態好,則生活皆安!
  • 被封神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究竟在救贖什麼?
    最近2年,經濟形勢不是很好,企業和員工都面臨巨大的壓力,不少人一夜返貧,身心受到巨大壓力,仿佛一夜間就從夏日到寒冬,並且沒有人告訴你冬天啥時候過去,甚至有人說冬天才來,未來10年,今年還可能會是最好的的一年。
  • 《搏擊俱樂部》戰勝自我與完成救贖
    整部影片不再以攻擊性行為、誇張的拍攝方式、非常規的表演動作來凸顯此影片的藝術表現方式「暴力美學」,而是直擊人內心的本來暴力欲望和真實自我的內心深處。相比於香港吳宇森的傳統的暴力美學的表現方式和情感表達方式來說,此部電影打破常規暴力美學的敘述方式,不再是通過單一的槍戰或打鬥的場景來突出暴力美感,以尋求精神刺激和視覺衝擊力。
  • 不斷解開自己的心結,無限地解開,你會看到終極的真相!
    我們常說的心碎,心碎了一地,這也是一種能量爆炸,是你的心結(情結)炸開了,這是破除心結的一種方式,心結完全散開,你才有機會看見,那個深層的,導致心結持續生長的種子心。 這種時候,人會覺得心很空,心裡沒有寄託,有些人會感覺很沒有力量,有些人甚至會生一場大病,少數不知道如何處理的人,可能一輩子都在病裡。因此很多人不喜歡這種感覺。
  • 什麼是折磨定理?折磨也是一種因果
    如果,你自己的言行給別人造成了身體上的傷害,或是心靈上的創傷,又或者是說別人不是心甘情願的為你無償的付出,你這樣的一言一行就是對別人的一個折磨,但是這個折磨或許是你還給別人的,如果別人不欠你的「債」,那麼,這個折磨也會通過一種形式來還給你,讓你也嘗嘗折磨的滋味,這就是折磨定律。
  • 《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一位「職業病人」的自我救贖
    不與人溝通,不讀書,每天在遊戲的虛擬世界裡證明自己還活著。直到雨夜停電,突然黑掉的電腦屏幕讓他突然明白,自己賴以證明生命的世界只因雷雨就會頃刻毀滅。他學過英語,寫過代碼,建過網站,做過動畫,炒股股票,當過遊戲代練。可他始終無法在這些事情上得到自我認同,但讓他明白了何為「救贖」。每個人都在自我救贖的路上,只是有人越走越近,有人卻越走越遠。他給他的「自我救贖」取了個名字,叫沙海拾貝。
  • 《奇蹟男孩》:豆瓣8.6分,一場感悟成長與救贖的電影之旅
    以前的維婭是家裡的公主,過著幸福的生活,她曾經在生日時許下願望,想要一個弟弟。可是維婭想要的是一個正常的弟弟,一個可以陪自己一起玩耍的弟弟,而不是像奧吉一樣的「怪物」,奧吉的特殊性讓他一下把父母的愛全部奪走。最愛她的奶奶去世了,最好的朋友上中學後不再搭理自己,她感受不到來自父母的愛,她進入了一個孤單的世界。
  • 戴維·洛奇:一個天主教不可知論者的自我救贖
    「陪同她參加各種各樣的社交活動時,他有時覺得自己就像是一位陪同著女王的親王……由於他聽力衰退,這些社交活動本身變成了一種煎熬,而不是快樂,有幾次,他打算再也不去了,但一想到這種決定所帶來的後果,他就對那種情景感到恐懼:更多的無所事事的時間要打發,對著書籍或電視,獨坐家中。」
  • 《遇見未知的自己》:自我和解,只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遇見未知的自己》整本書充斥著心理雞湯的味道,更是有涉及很多枯燥難懂的心理學,空虛的內容讓初讀者一頭霧水。事實上,它是一本都市女性若菱在自我成長的書籍,講述了一個對人生不滿意、渾身都是負能量的女性,在老人的幫助下,找回自己而走向新生的故事。  所謂 「本我」來自人的本能,在社會生活中表現出追求各種個人慾望的滿足和追求個人利益實現的特徵。
  • 菜根譚:有本事的人,落魄時都懂得自我救贖!在哪都能出人頭地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上天的奧秘是一種變化莫測的狀態,有的時候讓一個人陷入一個困境之後,後來轉入順境;有的時候又讓一個人陷入榮華富貴之中,後來又被迫悽涼。不管是處於什麼樣的狀態,都是上天有意捉弄那些自命不凡的英雄豪傑。有人身處逆境渾渾噩噩,就此沉淪;有人身處逆境則厚積薄發,產生無限潛力。
  • 輸熱火,1人自我救贖,恩比德難受,76人不該給此人大合同
    儘管76人在主場的成績不錯,但是76人在客場的戰績卻是不佳,因此他們這次面對本賽季打得很不錯的熱火,想要贏球會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果真在這場比賽裡76人遇到了不小的麻煩,但是說實話76人在常規時間裡就有機會贏下比賽,只不過76人各種失誤操作讓熱火打進加時賽。輸給熱火,1人自我救贖,恩比德也很難受,76人不該給此人大合同。
  • 《受益人》——小人物的自我救贖,走腎,走心,這就足矣
    人生沒有救贖可言,有的只是懺悔,要想自我拯救,就得學會自我毀滅。豆瓣7.7分的評分我覺得有點低,喜劇算不上,愛情算不上,看完這部影片,其實對於我來說是一個真實生活的寫照。小人物,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社會當中一個微不足道的人物,沒有資源沒有背景,沒有影響力,但是我們也想逆襲,也想過自己想要的人生。誤入歧途真的很快,但是自我救贖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一切突破社會底線得到的滿足,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 《無敵破壞王》獲取認同最好的方式,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作為一種社會性動物,我們幾乎每天都生活在評判與自我評判當中。社會的評價準則,達不到都是「二元論」,好的與壞的,黑的與白的……我們所受的教育不允許我們去接受灰色地帶。你會活的更加辛苦,在糾結於活出自我還是滿足人設的過程當中,痛苦不僅來源於孤獨,還有更多的自我認知障礙。而電影《無敵破壞王》就是這樣一部深入淺出的講述一個社會矛盾體在尋求自我認同的過程。
  • 一汽奔騰,靠什麼自我救贖?
    X80有2.0L自然吸氣發動機和1.8T渦輪增壓發動機兩款動力系統版本,手動匹配6MT,自動匹配愛信6AT,在整備質量、車身尺寸基本一致的條件下,奔騰T77卻採用了1.2T渦輪增壓發動機,與之匹配的是7速雙離合變速箱,急劇降低的不只是製造成本,還有動力與品質穩定性。
  • 小島美奈:被病痛折磨不堪,她選擇安樂死,按下開關四分鐘後去世
    生死離別是人世間最為悲慘的事情,然而死亡是任何人都無法逃脫的自然定律,壽終正寢尚且不論,我們時常能夠聽到某些地區傳來有人自殺的消息,這讓人們在惋惜這些生命的同時也不禁會思考:究竟是什麼樣的痛苦能夠讓這些人連死亡都不懼怕?在眾多的死亡原因中,受不了病痛折磨或許是最多的一種,他們身患重症,生活無法自理,也無法忍受病痛的折磨,因此寧願選擇離開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