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克就賣上百元!沒理論、沒技術,他怎麼從15畝地上折騰出1500萬?

2020-12-05 致富君

如果給你30年,你有想過自己該幹點什麼嗎?30年,對有些人來說,不過是一個無奈的數字,讓人從一個稚嫩少年變成世故的社會人;努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到頭來卻發現現實太骨感……

王振英,河北省辛集市人。過去的30年對他來說,意味深長。

抓到救命稻草王振英在當地科協工作。1990年,他去加拿大考察,被一種珍稀的毛皮給吸引住了。這種皮毛是麝香鼠身上的,瀝水性好、輕便小巧,很適合製作毛領或帽子。

王振英的老家河北省辛集市,是我國有名的皮革產銷基地。在這裡,皮革服裝加工企業有1000多家,皮毛服裝交易量每年四百多萬件,但本地皮毛少,百分之六十的貨源靠從外地運輸。王振英在心裡算了一筆帳,麝香鼠是草食性動物,一年食用草料也就35公斤,養殖成本在15元左右,皮毛價格卻能達到80至100元一張,利潤是貂皮的三四倍。王振英感覺到,一個可以賺大錢的機會來了。

1992年,王振英花了30多萬元,從國外買來120對種鼠,放在科協養殖。麝香鼠的原產地是北美洲,王振英就按照國外的養殖模式,築窩搭巢、餵青草,不敢有半點兒馬虎。

初來乍到,吃虧就在眼前。王振英養殖將近四年,麝香鼠病的病,死的死,產子率很低。當初買來的120對麝香鼠,只剩下30多對,王振英錢沒掙著,還賠了十幾萬元。

上世紀50年代,麝香鼠才被引進到中國,沒人專門養殖,很多被散放在黑龍江、新疆等地。王振英到處詢問也得不到成熟的麝香鼠養殖技術,就在他一籌莫展的時候,新疆農業大學的一位老師告訴王振英,在新疆博斯騰湖有一些野生的麝香鼠。王振英覺得自己找到了救命稻草。

2.著魔了一樣

開車開了四五天才到達新疆,可諾大的博斯騰湖,王振英要到哪裡去找野生麝香鼠呢?

他一路打聽,最後住在了石河子。王振英白天找麝香鼠的窩,晚上觀察,搭個帳篷在野外一待就是兩個月,還經常遇到毒蟲和毒蛇。儘管環境惡略,但王振英絲毫沒有動搖,他一定要找出麝香鼠產子率低的原因。

麝香鼠是水陸兩棲動物,活動在水中、棲息在陸地,俗稱水老鼠。野生環境下麝香鼠洞穴主要選擇在河、湖、沼的岸邊,這樣出入口,就有水作為一個天然保衛屏障,方便隱藏和逃跑。

王振英蹲點作業的這段時間,終於讓他搞清楚自己養殖麝香鼠失敗的原因,就是沒有弄透它的生活習性。從新疆回來後,王振英一頭鑽進養殖場,半個月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朋友都覺得他簡直是魔怔了,但其實王振英有更重要的事情做。

這就是他畫出的鼠窩最新的改造圖:三室一廳還帶個遊泳池。

除了基礎的活動室、產子室以外,王振英還特意設計了一個警衛室,這裡面也是很有門道的。麝香鼠是專情動物,實行一夫一妻制,母鼠產子時,公鼠必定不離不棄,擔起保衛它的責任。王振英把麝香鼠照顧得服服帖帖。

吃得好,住得好,麝香鼠養殖對王振英來說已經成功了一大半。麝香鼠開始大量繁殖,一年可產30-35隻幼崽。1997年,王振英從科協辭職,承包了15畝地,投入全部積蓄30多萬元,建起了新的養殖場,養殖的麝香鼠達到四五千隻。此時,麝香鼠的皮毛也開始出售了,王振英將皮毛定價80-100元一張。

7年時間,王振英終於扭虧為盈。

3.心涼透了

麝香鼠渾身是寶,除了皮毛,它還產麝香,主要用於製藥和化妝品原料。每年3至9月就是麝香鼠取香的時間,一克就能賣到上百元。

在我國,麝香即為林麝、馬麝、原麝等成熟雄體香囊中的乾燥分泌物。國內麝數量從50年代300萬頭下降到2011年的5萬頭,每隻年產麝香20g。而每年,我國麝香需求量遠超1000公斤,麝香鼠麝香自然成了王振英眼裡最著急得到的寶貝。

急歸急,取麝香要的是技術,王振英拿不出來。自己不行,就聘請專家,各種方法都用了,麝香還是提取不出來。王振英站在一旁干著急。直到有一天,他打聽到俄羅斯有這種技術,王振英沒猶豫一個猛子就扎到了俄羅斯。

帶著技術滿載而歸的王振英,這回有了信心。為了一次取到更多麝香,他還發明了一套自己的取香技術——溫馨取香法。

在取香之前,給麝香鼠按摩,然後提起香囊,麝香就被擠出來了。王振英每隔12-15天取一次,一年可以取到15克。日積月累,王振英提取的麝香總量達到100多公斤。香有了,是時候出手了。可王振英發現,事情並不是他想得那麼簡單。

麝鹿產的麝香,又叫中國麝香,棕色,塊狀。而麝香鼠產的白色液體麝香,在當時平常人沒見過,藥廠不敢用。滿心歡喜的王振英,灰頭土臉地回了家。

既然國內銷不出去,那就在國外尋找市場。王振英正尋思著,一位美籍華人的到來,讓他看到希望。

100多公斤麝香,這個人全要了。王振英出價是50元一克,100公斤的話,就是500萬元。王振英很興奮,養了將近20年的麝香鼠,終於能賺大錢了。

但讓王振英沒想到的是,麝香不允許出口,他的希望再次破滅了。麝香保質期只有兩年,沒辦法,價值五百萬元的麝香只能扔掉。

大訂單沒了,王振英的心也跟著涼了。養殖麝香鼠20年,王振英就沒過過一天舒坦日子,一趟是去新疆,一趟又遠赴俄羅斯,王振英被折騰得不輕。眼下如果放棄能及時止損,但王振英偏不,他要幹出個樣子。

4.30年,只做一件事

中國在加入WTO後,原產自北美洲的麝香鼠麝香逐漸被國內熟知。2002年,王振英的麝香鼠達到上萬隻。他把鼠肉以30元一斤賣給酒店,麝香按照每克60元的價格出售給韓國人,紛至沓來的國外訂單,讓王振英火了。20多年,王振英終於熬出了頭。全國各地的養殖戶也慕名而來,找他學養殖技術,甚至還有人專門請他去給五六百人講課。眾星捧月的感覺,讓王振英覺得,這麼多年的努力沒有白費。

2004年,我國也下發了麝香鼠麝香可以入藥的批文,王振英迅速抓住機會,率先跟吉林一藥廠合作做臨床試驗,免費提供價值60萬元的麝香。

藥廠經過試驗後,與王振英達成合作。2006年,藥廠開始規模生產,王振英賣給藥廠的麝香90元一克,賣給個人最貴達到160元一克。2008年,王振英的年銷售額達到一千萬元。

隨著國內市場的打開,王振英不再只專注養殖,也做起了優良種鼠選育。2015年,他帶動養殖戶一起養殖,麝香鼠數量達到2萬多隻。2018年,年銷售額1500多萬元。

30年時間,王振英只專心做一件事,這股子執念不是誰都有的,正是這份堅守才讓他走向成功。

相關焦點

  • 雲南「天降隕石」爆炒到一克5萬!專家:只值1元
    據當地媒體報導,個別企業家和老闆對行情不了解,有「很小的兩顆隕石,大約20克左右,賣了2萬4」,甚至有人在村民中間散布「一克5萬塊」的消息。   重達1280克的大隕石被發現   「隕石是在我家茶葉地裡面發現的」,曼桂村民小組村民巖溫香對雲南網記者表示,6月7日他的老母親去村後的茶地裡採茶,發現地上有一個碗大的坑。中午2點20分左右他跟隨母親到茶地後,就從泥坑裡面拋出了這塊大隕石,重量為1280克。
  • 就因為一句話,他的40萬沒了……
    12月1日,陳德林和合伙人進城學習,突然接到妻子高女士電話,說好多人到地裡薅蘿蔔,攔都攔不住,「跑過去一看,人山人海。附近的路上停的都是車,堵了三四裡。」高女士在現場看到,數百人密密麻麻地圍在他的菜地裡拔蘿蔔,田地周邊還停了上百輛私家車、小三輪,人們大袋小包地扛著蘿蔔往附近車裡走,嘴裡還不斷地喊「免費的蘿蔔啊」。
  • 瘋狂的石頭:瑪瑙原石几十元1斤漲到幾十元1克
    一番討價還價,男子最終花了1800元。  他絲毫不擔心買貴了—在幾家商鋪,同樣大小的雕件能賣到18000元,即使幾顆直徑不足1釐米的瑪瑙串成的手鍊,也要8000元。  「1萬多的雕件不算貴。」西昌市大涼山瑪瑙文化協會副會長魯玉苗說,此前最著名的產地在雲南保山,因其產地而得名「南紅」。
  • 最近好多人在雲南撿隕石,爆炒到一克5萬!專家:只值1元
    據當地媒體報導,個別企業家和老闆對行情不了解,有「很小的兩顆隕石,大約20克左右,賣了2萬4」,甚至有人在村民中間散布「一克5萬塊」的消息。然而,這些天外來石真值這麼高價嗎?再退一步講,隕石落到地面之後,究竟該歸誰所有?
  • 種地真的沒前途嗎?有人種100畝地一年盈利10萬,但有一個前提
    在農村流行著「種地一年不如出去打工一個月的」的說法,聽起來覺得誇張但是現實的確如此,於是農村充斥著種地沒前途的言論,可是有些人在家裡種地收入並不比打工的人低,這又是怎樣的操作呢?農村小麥豐收老張種地有方法,他說自己主要求穩。老張說在包地前自己就想過,既然是100畝地種的東西一定要簡單,需要的人工不能多。
  • 以前1元1斤沒人要,如今4元一斤搶著要,一畝純利潤1萬多元
    「別看它樣子特別醜,但是在市場上非常受歡迎,尤其這兩年,在網上賣得特別火,深受年輕消費者喜愛」,給我們介紹的是一位40多歲的農民大哥,他種植梨樹已經十幾年了,現在是村裡遠近聞名的種植大戶,種植面積達到了30多畝。
  • 「迪卡667」玉米新品種山東推廣超10萬畝
    據了解,這片觀摩地的主人名叫胡壽昌,他今年種了60畝春玉米,品種全部都是「迪卡667」。「『迪卡667』苗期旺,出芽率達到了95%以上,高密度5000株/畝左右,從出苗到成熟只需要95天,抗倒伏能力強。」胡壽昌說。  7月14日,第九號颱風「洪燦」從我省而過,許多春玉米種植戶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失,東平縣大羊鎮魏樓村村民戴業民對此深有體會。
  • 農村美女借1500元創業養蠍子,賣兩百多萬隻蠍子替父還清百萬債務
    1月6日,來自山東的方程回憶道。方程出生於1990年,是家裡的獨女,高中畢業後準備出國留學時家裡的養殖生意卻慘賠了一百多萬,父母想借錢讓女兒上學,但方程不忍再給父母增加負擔,向父母借了1500元後開始創業養蠍子。雖然歷經挫折但方程從未放棄,逐漸得心應手,蠍房每一年都擴建利潤也逐步增加,終於在2015年賣掉了累計兩百多萬隻蠍子後替父親還清了債務。
  • 杭州男子公交站賣毒品 1克海洛因賣了300元當場被抓
    杭州男子公交站賣毒品 1克海洛因賣了300元當場被抓 2015年03月06日 19:22:46來源:浙江在線通訊員/徐佳   浙江在線杭州3月6日訊(通訊員/徐佳)2015年2月2日晚10
  • 「甄傻」治沙:15年植樹600萬株 把9萬畝沙島變綠洲
    9萬多畝的島,又是齊齊哈爾風沙的重要源頭,你能治得來?  甄殿舉不信邪:「活著幹,死了算。古代愚公尚且能移山,我不信,有政府和社會各方的支持,還治不了這些沙子?江心島,非得綠起來!」  老甄不怕人說他,「我不傻,總得有人傻。」「你不治,他不治,總有一天沙子會把我們都給治了,那我們不就真傻了嗎?」  這一「傻」,就是15年。
  • 15萬買的藏品,朋友說不值,專家:撿漏了論克賣,跟黃金一個價
    15萬買的藏品,朋友說不值,專家:撿漏了論克賣,跟黃金一個價我們古代官員佩戴的朝珠是有很多配飾的,正常來講一邊是一串小珠子另一邊兩串小珠子的,這個叫紀念,紀念下面是有一個小墜的,脖子後面有一個背雲,備汛下面是大墜,朝珠必須有這些圈套的才能稱之為朝珠的
  • 遊客在貴州遭遇「天價瑪咖」 兩千多克賣1.6萬
    買2058克粉花了1.6萬元,相關部門正在調查  近日,有遊客發帖稱,其幾天前到安順旅遊時,在某景區遇到一賣瑪咖的小攤,結果被忽悠買了2058克瑪咖,總共花了16464元。回到家後發現只是瑪咖須,市場價格僅100多元一斤,直呼上當。
  • 65天賣蝦、成本僅8元,畝利潤超萬元,這個「短平快」的純淡水對蝦...
    65天賣蝦、成本僅8元,畝利潤超萬元,這個「短平快」的純淡水對蝦養殖模式2020-12-25 09:2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水產養殖網        瀏覽量: 3132 次 我要評論 鹽城建湖縣位於江蘇裡下河腹部,是傳統的水產養殖大縣,水產養殖面積近20萬畝,以前的都是養魚的人最多,最近十年裡河蟹養殖面積飛速擴張,現在有大概13萬畝的河蟹養殖面積了。
  • 今年大慶新增水田12.5萬畝 水稻種植面積達到200萬畝以上
    一畝水稻的投入僅比一畝玉米多100元左右,每斤水稻價格是1.5元,畝產1000斤的水稻,畝經濟效益可達900元。如果種得好了,畝產超過千斤,畝經濟效益就可達千元。  種植結構調整,在農民那裡體現非常明顯的就是畝經濟效益提高。也正因為如此,我市在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方面進行得比較快。
  • 隕石躋身收藏市場 每克20元到10000元不等
    收藏屆隔幾年就會冒出新物件。玉石、黃金、翡翠、鑽石……這些大家都耳熟能詳,價格波動也比較穩定,不過如今,「天外來石」——隕石,開始從傳統的科普領域,躋身到收藏市場。這從天上掉下來的石頭,從古至今都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神鵰俠侶》裡楊過使用的玄鐵劍,實際上也是隕石所造。不過當隕石一進入收藏市場,這「天外來石」,賣的自然也是「天價」。
  • 外塘純淡水養對蝦畝賺4萬多塊?曾經的混子蝦農,是如何完美蛻變的?
    以前養蝦不掙錢,後來有了點技術和經驗慢慢掙錢了,「今年的利潤情況是養蝦那麼多年最好的一年,36畝左右的面積一共賺了82萬元。小塘口一畝純利潤達到了4萬多元,大點的塘口每畝也有2萬多元的純利潤,這讓我非常滿意。我也以前最多算一個混子蝦農,現在自己摸出點門道來了,明年會把現有的塘口都好好整合利用起來,以後還要和周圍的很多朋友一起養好蝦賺大錢」。
  • 碩士棄20萬年薪回鄉種紅薯:加工後賣15元1斤
    5年過去了,通過艱苦打拼,彭煥新不僅帶領當地農民發上了「紅薯財」,同時,讓「灰頭土臉」的紅薯「華麗蝶變」,以紅薯為原料生產出20多種休閒食品推向市場。日前,彭煥新與南方航空食品採購中心籤訂了採購訂單。「5年的付出,終於有了回報。」回想起自己5年來回鄉種紅薯的艱辛之路,昨日,再次面對記者的採訪,彭煥新感慨萬千。
  • 市面上菜心賣得這麼貴,都賣8元一斤了,種植一畝利潤收入多少
    在市面上菜心價格也貴得驚人,都賣8元一斤了。那麼,種植一畝菜利潤收入多少呢?下面為大家分析。菜心種植畝成本與利潤分析如下:一、一畝地菜心成本分析種植一畝地菜心成本是很低的,分為兩種分析,一種是自己有地種植的,另一種是租地種植的。自己有地就可以省回一筆錢支出,主要購買種子、化肥、農藥就可以了。這種投資方式成本比較少,一畝大概1500元左右。
  • 1分120元?泰州男子被拉到外地「賣」分,錢沒到手人還被……
    近日,泰州的張先生(化名)本想通過駕照賣分掙點錢,跟著「黃牛」趕到江都。原本說好1分賣120元,結果被對方扣了9分,不僅談好的報酬沒拿到,還自掏腰包付了車輛違章罰款,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11月中旬,兩名收分的「黃牛」頻繁在微信群裡打廣告,以120元1分的高價收購群友手上即將到期的駕照分,吸引了張先生的注意:「我在上海工作了7年,之前從來沒有賣過分,聯繫到我的黃牛大部分出價50、60,這個人出了雙倍價格,當時還覺得他蠻實在的。想著這些年駕照分都是浪費的,就有些心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