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零下100多攝氏度的保溫罐中,沉睡了53年的那個男人,究竟什麼時候會醒來?人體冷凍技術,到底能否真的實現?
從出生那天起,就註定了我們會長大,會變老...可能在我們的潛意識中,「死亡」這個詞是不願意被提起的,因為沒有人希望自己會死。於是,越來越多的普通人開始抗衰老,開始瘋狂的囤保健品,生怕還沒來得及做一點抗爭,就突然離世。
可有的時候,生命往往就是很脆弱的。一些不治之症,因為當時醫學水平的限制,往往無法被治癒。雖然說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越來越來多的不治之症都慢慢的逐一被攻破。但儘管如此,一些晚期的癌症、老年的慢性病還是無法被治癒。於是,科學家們就想,既然現在無法治癒,那麼可不可以把這些病人「送到」未來去治療呢?
生病的老人
在上個世紀50年代,科學家們便琢磨起了一個特殊的方法——冷凍。他們夜以繼日的研究著怎麼將人給冷凍起來,同時又能避免細胞組織因為水分結晶而粉碎。可關於如何解凍復甦的冰凍人,卻難壞了科學家們。而由於當時的技術有限,因此老一代科學家們便將期望寄託給了後輩。
十幾年後的1967年,經過層層的選拔,一位名叫詹姆斯·貝德福德的男子,被選中成為第一個被冷凍保存的人。時至今日,詹姆斯依然躺在零下196度的低溫儲存罐中,等待未來有人來將他喚醒。
詹姆斯·貝德福德
詹姆斯生前是一位心理學教授,在1965年,他不幸被診斷出了腎癌,不久後腫瘤又轉移到了他身體內的其他器官。次年,他偶然間結識了低溫學會的主席羅伯特·尼爾森,並了解到了這項正在研發的人體冷凍技術。
詹姆斯教授本身就是一個喜歡冒險的人,因此在他聽到這項技術後,很爽快地就籤下了參與實驗的志願書。畢竟如果有機會的話,誰又不想再多活上個幾年呢!結果,就在1967年的1月中旬,詹姆斯因為經歷了心肺衰竭,被送到了最近的醫院進行了搶救。
而詹姆斯的妻子和兒女在將詹姆斯送往醫院後,便開始給尼爾森打去了奪命連環call!因為他們知道多拖一秒,詹姆斯的心跳隨時都有可能停止。在接到電話的幾十分鐘後,尼爾森帶著全套的冷凍設備和實驗的技術人員出現在了醫院。
冷凍現場的舊照
可事實上,這場冷凍由於是第一次,準備得也十分倉促,因此執行的技術人員甚至全程緊張地雙手發抖。在實驗進行到半個小時左右的時候,詹姆斯開始失去了心跳以及自主呼吸。技術人員們只得先給他注射肝素,減慢其血液凝固的速度。
而後便將一種名為「DMSO」的冷凍保護劑從詹姆斯的雙側頸動脈注入,又通過胸部按壓的手法及球囊呼吸器通氣讓詹姆斯教授保持呼吸循環。接著,初步被冷凍後的詹姆斯被裝入一個全新的睡袋中,技術人們員將睡袋運往到零下79攝氏度的保溫罐中,罐中又裝滿了乾冰來保持低溫的狀態。一切準備就緒後,尼爾森和技術人員們便將保溫罐一路護送到了亞利桑那州的冷凍倉庫。
冷凍倉庫
到達冷凍倉庫後,詹姆斯教授又立即被轉入溫度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氮中。至此,詹姆斯教授的「冷凍」便正式啟動。即使是今天,液氮也是最好的冷凍方法。既不需要電,溫度也不會忽高忽低,發生意外情況的概率也極低。
到了1991年5月25日,在液氮中沉睡了24年的詹姆斯教授再一次被轉移。這一次,他又被轉送到了更為先進位冷效果更好的新型冷凍罐中。而據冷凍罐自帶的溫度計顯示,在詹姆斯教授沉睡的這20多年裡,液氮罐內的溫度,最高也就只有零下145攝氏度。
漫畫版冷凍倉
而從1967年開始,截止今日,已經有400多個人接受了人體冷凍技術,自願將自己的身體進行冷凍,等到未來被復甦。而且,在世界各地也有越來越多的人,籤下了「人體冷凍技術」的志願書,願意接受這項新興的實驗。
既然早晚都有面臨死亡,那麼為什麼不給未來的自己一點希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