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冷凍只凍頭:凍存是一項技術,復甦是一套信仰

2021-01-15 果殼

一位中國作家杜虹選擇了冷凍自己的遺體,這讓人體冷凍這個話題又火了。

把人凍起來,等到未來再復甦,這個想法至少能追溯到1931年的科幻小說。今天,這個想法看起來幾乎要實現了:已經有許多家公司在提供商業冷凍服務,杜虹選擇的Alcor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家之一——這家公司收取20萬美元進行全身保存,8萬美元進行頭部保存,將軀體部分冷凍在零下196度的液氮中,期待未來的醫學進展能夠讓人復甦。

Futurama的主人公就是不小心踏進了一個冷凍艙而來到了未來世界。圖片來源:Futurama截圖

單從冷凍的這頭來說,看起來已經很像樣了。遵循法律,冷凍只能在當事人死亡後開始——但冷凍支持者通常會指出,死亡只是一個法律的硬性規定,並無明確的生理界限,在法定死亡時軀體依然擁有相當的完整性。理想情況下,在心臟停跳後幾分鐘內死者就會接受保存劑注射,替換掉體內相當一部分水分,這樣在隨後的冷凍過程中,細胞內部就會發生「玻璃化」過程,不會結冰,因而也就能保存許多結構完整性。如果一切順利,未來的技術進展就能利用這些資源重建一個人。

從復甦的這頭來說,技術難題還都沒有解決。現有的復甦,只能在很小的器官上完成,最大的成功是冷凍並復甦了一個兔子的腎;更大的器官就需要更高的保護劑濃度,但濃度大了細胞就承受不了。因此,並沒有任何一隻稍大一點的動物成功活了過來,更不要說人了。目前的冷凍就是採取高濃度保護劑的辦法,所以現在無法復甦,也不完全清楚這樣到底會造成多大的傷害。

當然,按照支持者的說法,冷凍人體復甦的概率再低,也總比一坨骨灰復甦的概率要高。過去一百年,醫學技術的進展日新月異,那麼未來一百、兩百、五百年裡,總會有辦法解決現在我們面臨的問題吧?

也許是,也許不是。未來可能有辦法復甦,也可能發現我們現在所有的冷凍都無可救藥地凍壞了。技術的發展是很難預測的。

可是冷凍人體並不僅僅是個技術問題。



按照今天的法律,冷凍保存的人體算作死者,許多保存公司是按照公墓註冊的。但是,冷凍公司和支持人體冷凍的成員都相信,這些人將來還會活過來的。法律上判定的死者又活過來雖然並不是前所未有,但大規模有計劃地發生這種事情,這還是第一次。

這就帶來了許多非技術的問題。真的能活過來嗎?販賣可能為假的希望是道德的嗎?冷凍的人體還擁有人權嗎?如果冷凍和儲存過程中出現了人為失誤,如何認定責任和賠償?假如死者子女或者警方不希望立刻進行冷凍,導致了永久性損傷,怎麼辦?被冷凍者名下的財產將如何分配,復甦後他能否討回自己生前的私有財產?利息算誰的?冷凍公司有無義務永遠儲存,儲存費不夠了怎麼辦?破產怎麼辦?遭遇不可抗力損失又怎麼辦?誰來決定他何時復甦?復甦成本太高怎麼辦?復甦後的醫療費用又由誰來承擔?如果復甦後依然面臨無法治癒的疾病或者生理缺陷怎麼辦?遙遠的後代親屬有贍養義務嗎?政府福利又該如何判斷?誰來幫助復甦者重新融入一個很可能面目全非的社會呢?

《星際迷航》中Spock的扮演者Leonard Nimoy就被這麼黑了……但我們似乎也無法保證我們的命運會更好。圖片來源:Futurama截圖

更何況,冷凍支持者往往都希望修改死亡的定義,他們通常認為,只要大腦信息結構還在,人就不算死亡,人體冷凍不是一種奇怪的葬禮方式,而是對垂死之人的唯一可行的醫療手段。如果復活得以實現,那麼他們的觀點也許不無道理;但如果這樣的看法成立,那不為一個垂死者進行冷凍是否就等同於謀殺?如果無人願意支付「不謀殺」的費用怎麼辦?如何面對這一貧富差異?這是否是剝奪了後代的遺產?國家是否要把它納入醫療福利,納稅人是否願意負擔這種福利?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今天已經在面臨一個和冷凍復甦類似的社會問題了:難民。就在此時,有一千九百萬難民逃離敘利亞內戰,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天四萬人的速度增加。就在不久前,一位父親花了不少錢攜全家試圖偷渡到歐洲,結果卻導致了兩個孩子的死亡。這些人語言不通,技能有限,價值觀也很可能和歐洲的「主流」價值迥異。看著他們的雙眼,你可能會被同情心打動而敞開大門。但如果這些人是躺在液氮冰櫃裡,扭過頭就可以不看,還有多少人願意接納他們呢?反正液氮也不貴

在最極端的情況下,也許被接納的唯一可靠方式就是去當越南新娘了。冷凍機構會變成不對稱的巨型約會中心,被冷凍者陷入完全的弱勢,像商品一樣被挑選,中選的復甦,剩下的永遠沉睡。然而很難說誰更幸運一些——復甦的人不但從一開始就被迫進入權力不平等的「婚姻」關係,而且一旦脫離將是真正的無家可歸。越南新娘至少還可以逃回去呢。

當然,這些問題肯定都會隨著時間流逝而得到解決——雖說解決的方式未必是所有人都樂於見到的。但是絕大多數選擇冷凍的人卻都沒有真正考慮過這些問題。因為,他們做出冷凍選擇,就像因帕斯卡賭注而做出信仰選擇一樣:看似理性,其實不然。



三百五十多年前,數學家兼哲學家布萊葉·帕斯卡提出了一個賭局,賭的是要不要信上帝。如果我信了而祂存在,那麼我得永生,收益是無限的;如果祂不存在,損失只是有限的。反過來,如果我不信而祂存在,那麼下地獄受罰,損失是無限的;如果祂不存在,收益也是有限的。所以還是信了好。

把概率理論引入決策,這當然是帕斯卡的天才創舉,開闢了一整個新的研究理論——但是如果有人真的因為帕斯卡賭注而去信上帝,那就有點天真了。帕斯卡給出了一個極端簡化的模型,現實才沒有那麼美好:這麼多不同版本的上帝,信哪一個?信錯了豈不是更糟糕?只靠信就真的能永生嗎?要是上帝不喜歡你的功利主義動機呢?

人體冷凍也是如此。雖然披著科學與理性的外衣,但在它的根基,依然是一種信念。想想看,它的永生允諾背後隱藏著多少預設吧——科技將會持續前進,甚至永遠加速前進;所有的疾病都將被治癒,連衰老本身都會被打敗、都得以逆轉;未來的人類將會願意復甦來自遙遠過去的屍體,願意將這些古人接納到自己的社會中,並且有能力養活因此而增加的人口;復甦的人能夠在語言不通、技能失效、思想過時、舉目無親、身無分文的情況下融入這個早已改變的社會,順利生活下去。所有的這一切,都不是來自科學內部的可證偽的假說,而是獨立於科學而存在的意識形態:這是相信進步,相信超越,相信烏託邦。就這一點而言,它和宗教所允諾的永生並無本質區別。

題圖來源:123rf正版圖片庫


當然,持有信念,這本身並非什麼壞事。你可以說這是遵循了偉大的啟蒙傳統,是我們能用理性主宰自身命運想法的自然延伸;你甚至可以說它在所有可能的信念裡是最可能成真的信念之一——畢竟,科技進步確實讓我們今天的生活質量遠遠超越了我們的祖先。然而,信念終究是信念,不是科學。相信人類將永遠前進,這是一種希望,既不是事實也不是邏輯必然。這是理性和狂熱的奇妙混合體。這是我們的存在方式。

因此,面對人體冷凍,我們將會繼續仰慕它,同時繼續嘲笑它。今天冷凍自己的人也許是愚蠢的,或者今天嘲笑冷凍的人是愚蠢的;或者一百年後愚蠢和不愚蠢相互交換位置,五百年後又重歸原貌。一切問題終將解決,一切解決方案終將無視人的信念而展開——但我們總會相信我們所相信的那個未來,向來如此,始終如此。(編輯:Calo)







相關焦點

  • 人體冷凍技術是通向未來之路,還是在販賣虛假希望
    看要點就夠了):1、低溫凍存技術有一定的科學基礎支撐。利用現代低溫冷凍保存技術,人們已經成功凍存了很多種類的細胞,如成纖維細胞、脂肪細胞、腫瘤細胞、幹細胞,以及精子和卵母細胞。2、冷凍會對人體細胞組織產生不可逆的傷害,目前人體保存組織多採用玻璃化凍存技術來儘量減少這種傷害。
  • 科學家發明「零損傷」復甦冷凍人體細胞技術,器官短缺將得到改善
    近日,科學家發明了一種新型納米磁加熱技術,可以零損傷地復甦冷凍的人體細胞組織。冷凍人體,是指利用凝冰保藏(Cryopreservation)把組織長時間保存在液氮(-160°C)中,而在需要的時候,再把組織加熱復甦的一種技術。把冷凍的組織加熱復甦而不產生損傷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這不但需要保證加熱均勻,而且需要保持一定的加熱速度。
  • 幹細胞凍存與復甦研究的歷史_中科博生
    具中科博生研究表明,幹細胞的凍存及復甦是幹細胞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它對於減少細胞傳代及培養時在培養用具、培養液、無菌操作及準備工作等方面所花費的人力和物力,防止細胞因傳代過多而發生變異或死亡,隨時取用於臨床及科研工作,大規模的應用於商業及工業生產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中科博生。
  • 加速卵母細胞凍存材料產業化,破譯生物「冷凍-復活」密碼
    在各類科幻作品中,「冷凍-復活」的設定是一個很常見的橋段,如在著名的漫威系列電影中,美國隊長這一角色的人物設定,就是在二戰時期被冷凍於冰川之中,直到70年之後再次被人發現,從而解凍復活。那麼,這種神奇技術真的存在嗎?
  • 人體冷凍爭議背後:參與的人至今沒有一例復甦
    關於展文蓮人體冷凍的新聞經報導後,關於銀豐研究院的來頭,以及這項技術是否有商業目的問題,也引發熱議。  資料顯示,銀豐研究院由銀豐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於2015年出資成立。這是一家主攻基因工程、幹細胞技術開發,人體細胞、組織及器官低溫保存與復甦,細胞治療及再生醫學轉化的專業研究機構。
  • 中國首例「人體冷凍」5月已完成,冷凍再「復活」真的可行?
    去世前,她的家人代她完成了遺體捐獻的登記手續,決定在死後接受一項人體冷凍手術。山東銀豐生物工程集團和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的臨床工作人員將展文蓮的遺體程序性降溫,最終在容積2000升、零下196℃的液氮罐內凍存起來。這被認為是中國本土首例人體全身冷凍術。
  • 「20年」還是「永久」 臍帶血究竟能凍存多久?
    細胞冷凍儲存在-70℃冰箱中可以保存一年之久;細胞儲存在液氮中,溫度達-196℃,理論上儲存時間是無限的。醫學研究與臨床實踐證明,長期保存的細胞仍具有活性,骨髓造血幹細胞的保存歷史已超過40年,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的保存也已有二十幾年的歷史。對於臍帶血究竟能凍存多久,真正的答案還需要時間來證明。相關研究證明,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在保存20年後用於移植仍具活性。
  • 中國首例本土人體冷凍完成 遺體被冷凍等待"復活"
    它提供的介紹裡寫道,這是一家基因工程、幹細胞技術開發,人體細胞、組織及器官低溫保存與復甦,細胞治療及再生醫學轉化的專業研究機構。   同年,銀豐研究院發起設立了山東省銀豐生命科學公益基金會,旨在推動生命科學的發展。它資助4項研究計劃:生命延續研究計劃、組織器官銀行計劃、(幹)細胞醫學轉化研究計劃和基因工程計劃。
  • 王健君:實證百年科學猜想,人體凍存未來可期
    當冰凍過程可控,作為超越人類極限的人體凍存技術或許可以期待。大家可能知道冷凍保存,因為每家每戶都有冰箱,冰箱就有冷凍保存的功能。但是大家可能也會很好奇,為什麼這幾年冷凍保存這麼受關注,甚至有爭議?冷凍保存就是將冷凍保存對象,如細胞、組織、器官等置於超低溫的環境當中,一般是指在零下196℃的液氮環境當中,使其新陳代謝大大降低,待恢復正常的生理溫度以後,這些凍存對象,細胞、組織、器官能恢復它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將凍存對象換成人體,那就意味著幾十年以後,或者幾千年以後,這個人體如果能復甦的話,就能實現永生了。
  • 中國有了首例人體冷凍者 但50年後能否復活還兩說
    4個月後,中國媒體報導了這個中國首例人體冷凍消息。「人體冷凍」因此進入大眾視野,有人向這位女作家致敬,也有人對人體冷凍保存技術質疑發問。 界面新聞記者就此事採訪了兩位人體冷凍保存的志願研究者趙磊和魏景亮,他們參與並協助了杜虹此次的人體冷凍。他們就當下來自各方的質疑進行了解答,也闡述了他們願意投身其中的原因。
  • 儲存10年,20年,還是「永久」,細胞到底能凍存多久?
    細胞到底可以凍存多久?提起臍帶血,大多數人並不陌生,臍帶血對於儲存溫度和儲存環境的要求非常高,只有深低溫凍存狀態下才能使細胞處於休眠狀態,細胞中的酶被抑制,不會發生電離損傷,才可長期凍存。細胞冷凍儲存在-70℃冰箱中可以保存一年之久;細胞儲存在液氮中,溫度達-196℃,理論上儲存時間是無限的。
  • 細胞冷凍|冷凍人即將被解凍,復活是否成為可能?
    對於人體冷凍計劃,相信很多人的認識都是停留在科幻電影或者書籍裡,而在現實裡,第一例人體冷凍計劃發生於1967年:73歲的心理學家詹姆斯
  • 中國本土首例「人體冷凍」完成 專家稱「起死回生」還有很長的路
    很多人相信通過「人體冷凍」可以實現。人類遺體被推進液氮罐內低溫保存著,等待科技發展、醫學發展,等待起死回生。49歲的濟南市民展女士身患癌症去世後,遺體被低溫保存,成為中國本土首例「人體冷凍」案例。選擇將妻子遺體低溫保存,丈夫為何要作出這樣一個異乎常人的決定?對於不確定的未來他又有怎樣的期待和顧慮?記者就此對展女士的丈夫桂軍民先生進行了專訪。
  • 有了人體冷凍技術,「起死回生」還會遠嗎?
    據中國新聞網報導,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聯合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臨床專家採用人體冷凍技術,實施了中國首例人體冷凍手術。那麼什麼是人體冷凍技術呢?這種技術真的可以令人起死回生嗎?發展這一技術有何意義?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什麼是人體冷凍技術?
  • 你孩子的臍帶血究竟能凍存多久?
    這項科學研究可能幫助科學家在發展人體冷凍技術上取得新突破,相信臍帶血的凍存也能從中受益。 如果質疑線蟲是微生物,沒有參考價值,我們不妨將收回目光,以臍帶血幹細胞同屬細胞的精卵細胞凍存作為參照。
  • 人體冷凍技術:到底是不是一張無法兌現的支票
    「中國首例人體全身冷凍手術在山東完成」的消息一經公布,人們又熱議起人體冷凍這一寄託人類美好願望,卻尚未被科學所完全確認的技術。49歲的展文蓮是在中國本土實施的第一例人體全身冷凍者,在她之前,截止去年底,全球已經有300多位被醫學上判定為死亡的人,保存在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氮罐中。最早的一位踐行者,整整追溯到50年前。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中,令人遺憾的是,尚未有一位冷凍者獲得復甦。復甦遲遲未至,也無人可以設定時間表。
  • 淺談人體冷凍技術,也許在未來,人人都可以長生不老!
    哀吾身之須臾,我們所經歷的不過是漫長時空中的一瞬,其實近些年來就有一種技術已經漸漸被運用,它可以讓你穿越到幾十,幾百年後的未來,可以讓你出現未來的世界裡,它就是人體液氮冷凍技術。在科幻小說中經常出現這樣的畫面,主人公睡在一個玻璃箱狀的物體裡面,然後睡一覺之後就穿越到了幾十或者幾百年後的未來,這其實就是一種低溫冷凍保存人體,通過到達某一時間段復活。
  • 實地探訪中國首例人體冷凍實施機構:如能復甦,定會商業化
    問及是否考慮將銀豐的「生命延續計劃」商業化,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賈春生說,如果人體冷凍技術能成功,這意味著「所有人生的目標都是冷凍自己」。「全世界可能沒有比這業務更大的了吧,」賈春生說,如果能完成復甦,是肯定會商業化的。
  • 澳媒探訪人體冷凍公司:凍全身140萬 只凍頭57萬
    近日,澳大利亞媒體探訪人體冷凍公司Alcor,該公司將人的屍體冷凍起來並希望有一天藉助未來的科學技術能夠復活。工作人員表示,在這個炎熱的沙漠地區,被依法宣告死亡的人冷凍在這裡,倒掛在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氮中。
  • 人體冷凍技術哪家強? 揭秘世界三大「凍人」機構
    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三家機構提供冷凍人體的業務,價格高昂,而且只管「冷凍」,不管「復活」。曾經只存在於科幻小說中的「凍人」技術墜落凡間,是科學實驗,還是一場騙局?死而復生究竟有多大的可能?現代醫學距離科幻還有多遠?  如果你對死後「復活」感興趣,快來了解一下世界上的三大人體冷凍機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