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冷凍技術:到底是不是一張無法兌現的支票

2020-11-23 騰訊網

「中國首例人體全身冷凍手術在山東完成」的消息一經公布,人們又熱議起人體冷凍這一寄託人類美好願望,卻尚未被科學所完全確認的技術。

49歲的展文蓮是在中國本土實施的第一例人體全身冷凍者,在她之前,截止去年底,全球已經有300多位被醫學上判定為死亡的人,保存在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氮罐中。最早的一位踐行者,整整追溯到50年前。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中,令人遺憾的是,尚未有一位冷凍者獲得復甦。

復甦遲遲未至,也無人可以設定時間表。這不僅要考驗技術是否將冷凍對身體的傷害降到最小,還基於此前冷凍降溫的過程中對機體的傷害程度之上。

事實上,人們很難確認,在降溫的過程中,人體的機能究竟得到多少程度的「封存」,又有多少遭到了不可逆的損害。

防凍劑

現行的技術主要依賴於防凍劑來減少降溫對身體的傷害。由於倫理限制,申請冷凍者只有在被臨床宣布為死亡後,才能啟動人體冷凍的操作。「屍體」的血液被排空,取而代之的是防凍劑和防腐劑等的混合物。防凍劑在低溫下會呈現玻璃狀的形態,即「玻璃化」。

對於組成身體的細胞而言,降溫會使得水結成冰晶,而這是致命的。它們會戳破細胞壁,導致嚴重的損傷。而防凍劑的出現取消了對結晶的擔憂,讓對人體冷凍持樂觀態度的人認為,這大幅減少了降溫所帶來的損傷。

在零下100多攝氏度的冷凍下,由於分子活動減慢了不止13個數量級,支持者認為,這使得本該腐化的「屍體」像按了時間的暫停鍵一樣,等待來自未來的技術破解。

大腦的冷凍、解凍

儘管沒有在已經冷凍的人體上進行過試驗,一些在細胞、動物組織上的零星希望一直被支持方作為證據,用來論證人體冷凍不完全是張無法兌現的支票。

比如在對關鍵部位——大腦的冷凍修復上,人們從模式動物上尋找可能的「奇蹟」,但又總面臨無法直接驗證對人體同樣受用的難題。

在2015年,作為全球唯三提供人體冷凍服務的美國機構,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的研究團隊曾在期刊發文,稱將秀麗隱杆線蟲低溫冷凍後解凍,能保留秀麗隱杆線蟲在冷凍前習得的和食物相關的行為。然而,從線蟲到人類,仍存在需要跨越的巨大鴻溝。

2016年,美國有研究人員在將兔子的大腦冷凍到零下135攝氏度一段時間後,進行解凍。對解凍後的兔腦進行切片觀察後,研究人員發現,兔腦神經元之間的單個連接都保持完好,而這些神經元連接對性格和記憶來說至關重要。

有人將這視為對人體冷凍技術的支持,但有人指出,這只是證明結構完整無缺,尚未證明其功能如表面所見般完好,並且,實驗用來修復大腦的試劑有毒,並不適用於實際的人體冷凍中。

另一方面,對於如此精細的大腦,為了儘可能的保護,防凍劑需要滲透到大腦的每個角落,以防止結晶帶來的神經元連接丟失等。而大腦本身的自我防禦機制,包括血腦屏障等都設置了對外來物的門檻。有神經學家指出,冷凍中追求完全「玻璃化」,可能適得其反,損傷大腦。

最新進展

值得欣喜的是,由於冷凍精子卵子、器官移植等需要,對細胞、組織的冷凍與解凍技術在不斷改進升級,比如納米技術被認為在此或大有作為。這些或多或少讓人體冷凍復甦這個遙遠的夢想出現可能的希望。

就在上個月,美國研究人員在《ACS Nano》期刊發表文章,提出了一種新型的解凍方法,成功復活了冷凍的斑馬魚胚胎。為了提高的解凍的效率,在斑馬魚胚胎冷凍前,研究人員在胚胎中注入了抹有防凍劑的金色顆粒,在解凍環節時,用雷射光束照射冷凍胚胎,實現快速的解凍。

解凍後的胚胎有一部分被培育成斑馬魚,但成功率並不高,超過三分之二的胚胎在解凍後一小時內死亡,到第二天則只剩下十分之一的胚胎存活下來。

技術仍在以人類無法預測的方式前進。對於300多位人體冷凍者來說,他們都是帶著有一天,技術得以發達到復甦他們,並治好生前不治之症的念頭而接受低溫冷凍的。但至少,現在還不是他們所設想的已經足夠發達的那天。

相關焦點

  • 期待「人體冷凍」走進現實
    來論  繼科幻小說《三體》編審之一,重慶女作家杜虹接受美國人體冷凍技術之後,因罹患肺癌走向生命終點的展文蓮女士決定籤下遺體捐獻手續,成為第二個被低溫保存的中國人。不同的是,展女士是首個在中國本土冷凍並等待覆活的「病人」。
  • 揭秘美國沙漠中人體冷凍公司
    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斯科茨代爾市(Scottsdale)的Alcor公司,共有147顆人腦和人體被冷凍在液態氮中,它們的主人希望將來能夠死而復生。這不是科幻小說中的場景,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人正將自己的信任、財富甚至是生命押給人體冷凍技術。人體冷凍技術是指人死之後,屍體被立即用防腐劑和冷凍機保存起來,等到數十年後醫學足夠發達時再將他們挽救回來。
  • 53年前被冷凍的美國科學家,至今還未解凍,人體冷凍技術是騙局?
    這個「冷凍人」是不是和你想像中的有些不太一樣,其實貝德福德當年接受的人體冷凍,包括現在的人體冷凍,都是等到被冷凍人去世之後,才進行的。他們會先被抽乾血液,然後在血管中注入一種能夠防止細胞在低溫下結冰導致細胞破裂的保護劑,然後才被放進零下196攝氏度的極低溫液氮中保存。
  • 人體冷凍技術是通向未來之路,還是在販賣虛假希望
    看要點就夠了):1、低溫凍存技術有一定的科學基礎支撐。利用現代低溫冷凍保存技術,人們已經成功凍存了很多種類的細胞,如成纖維細胞、脂肪細胞、腫瘤細胞、幹細胞,以及精子和卵母細胞。2、冷凍會對人體細胞組織產生不可逆的傷害,目前人體保存組織多採用玻璃化凍存技術來儘量減少這種傷害。
  • 中國首例本土人體冷凍完成 遺體被冷凍等待"復活"
    它提供的介紹裡寫道,這是一家基因工程、幹細胞技術開發,人體細胞、組織及器官低溫保存與復甦,細胞治療及再生醫學轉化的專業研究機構。   同年,銀豐研究院發起設立了山東省銀豐生命科學公益基金會,旨在推動生命科學的發展。它資助4項研究計劃:生命延續研究計劃、組織器官銀行計劃、(幹)細胞醫學轉化研究計劃和基因工程計劃。
  • 《凍結的希望》中的人體冷凍技術,能夠打開永生的魔盒嗎?
    凍結的希望,與留住的愛簡單介紹一下人體冷凍技術Cryonics,指的是在極低溫度(攝氏零下196度)以下保存人體,在技術成熟後解凍及治療。原理聽起來並不難理解,現在利用低溫冷凍技術來保存生物細胞、凍卵等已經很普遍了。
  • 人體冷凍只凍頭:凍存是一項技術,復甦是一套信仰
    理想情況下,在心臟停跳後幾分鐘內死者就會接受保存劑注射,替換掉體內相當一部分水分,這樣在隨後的冷凍過程中,細胞內部就會發生「玻璃化」過程,不會結冰,因而也就能保存許多結構完整性。如果一切順利,未來的技術進展就能利用這些資源重建一個人。但從復甦的這頭來說,技術難題還都沒有解決。
  • 人體冷凍技術,是人類永生的曙光,還是另類的商業葬禮?
    原本只是一次充滿想像,看似荒誕的創作,讀者科學家羅伯特·埃廷格卻當真了,並用已有的科學知識列舉了大量冷凍後成功復甦的案例,證明小說中的人體冷凍技術是有可能的。於是,人體冷凍技術在上世紀60年代開始興起,而羅伯特·埃廷格被稱為「人體冷凍學之父」。
  • 人體冷凍到底咋操作?美國公司這麼做
    > 人體冷凍到底咋操作
  • 支票有效期10天怎麼算?是從開票當日就計算的嗎?
    我國《票據法》規定:支票的持票人應當自出票日起10日內提示付款;異地使用的支票,其提示付款的期限由中國人民銀行另行規定。超過提示付款期限的,付款人可以不予付款。  支票有效期是10天首尾算一日到底是算頭不算尾還是算尾不算頭?
  • 人體冷凍:是起死回生的永生希望,還是被商業包裝的葬禮?
    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例人體冷凍案例成功復甦,距離首例成功冷凍的案例已經過去五十多年,但如何復甦依然是一個科學界的巨大難題。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人體冷凍術的瓶頸到底在哪裡?三、冷凍技術的技術難點和瓶頸關鍵技術一:玻璃化態人體的基本組成單位是細胞,但是更基本的成分則是水分子。
  • 世界第一例冷凍人已經解凍,人體冷凍技術能否實現永生?
    這個極限仿佛是人類永生的道路上一堵巨大無法翻越的牆,它決定了人類不會活的很久,普通人最多就在120歲左右。世界上有一種叫做瑪士撒拉蟲的微生物,恐龍存在的時候就有它,壽命長達2.6億年,因為這種生物可以將自己的新陳代謝降到最低,那我們怎麼降低新陳代謝呢?
  • 有了人體冷凍技術,「起死回生」還會遠嗎?
    據中國新聞網報導,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聯合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臨床專家採用人體冷凍技術,實施了中國首例人體冷凍手術。那麼什麼是人體冷凍技術呢?這種技術真的可以令人起死回生嗎?發展這一技術有何意義?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什麼是人體冷凍技術?
  • 把人體冷凍「生意」做到中國來
    原標題:把人體冷凍「生意」做到中國來 勒米·嚴(Jeremy Yan),美籍華人,亞洲冷凍公司總裁,是美國另一家人體冷凍機構Cryonics Institute(簡稱CI)的會員。他相信兩三百年之後能有技術讓他自冰中復生。 2011年,他在美國註冊成立了亞洲人體冷凍有限公司。
  • 人體冷凍復活技術靠譜嗎?科學家的回答令人欣喜
    一個人被冷凍或放入「低溫睡眠」 ,然後在以後的日期解凍,沒有發生老化,或其他不良影響。人們希望,如果某人死於目前無法治癒的疾病或條件,他們可以被「冷凍」 ,然後在未來發現治癒方法時復活。為什麼要等人死了之後才冷凍?目前對於活著的人進行冷凍是違法的並且是違反倫理道德的。不過有人要問了:人死了之後細胞死亡了,這樣也能復活嗎?
  • 淺談人體冷凍技術,也許在未來,人人都可以長生不老!
    哀吾身之須臾,我們所經歷的不過是漫長時空中的一瞬,其實近些年來就有一種技術已經漸漸被運用,它可以讓你穿越到幾十,幾百年後的未來,可以讓你出現未來的世界裡,它就是人體液氮冷凍技術。在科幻小說中經常出現這樣的畫面,主人公睡在一個玻璃箱狀的物體裡面,然後睡一覺之後就穿越到了幾十或者幾百年後的未來,這其實就是一種低溫冷凍保存人體,通過到達某一時間段復活。
  • NMN能否取代人體冷凍技術,成為全新的「長生解決方案」
    在解決「長生」問題方面,現階段比較流行的「人體冷凍技術」,受到了許多科研學者的支持。尤其是一些生物學者,對「人體冷凍技術」抱有極大的期望。譬如說,在近年來,我們經常會聽見一些有關於人體冷凍的相關新聞,某某富豪接受採訪,將在自己去世之後將遺體冷凍,期望未來能夠重新「復活」。
  • 人體冷凍:科幻還是騙局
    (❘wired.com網站截圖/圖)(本文首發於2018年7月5日《南方周末》)人類神經系統是否能夠完全得到恢復是人體冷凍復活技術面臨最大的難題。儘管從技術層面來看,寄希望於冷凍人體的復活是不切實際的,但是也無法阻止一些人追求長生不老的夢想。
  • 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完成,人體冷凍技術獲重大突破,是真的嗎?
    如果是你,死後願意被人體冷凍等待覆活嗎?什麼是人體冷凍技術?按照科幻小說和電影設定,在極低溫的環境下,促使人體進入低能耗或零能耗的冬眠狀態,等到數十年之後再喚醒復活。長期以來,人體冷凍技術僅停留在科幻層次,現階段的醫療技術水平遠遠不及。
  • 人體冷凍爭議背後:參與的人至今沒有一例復甦
    有一次,桂軍民和病房主任類維富聊天,無意間聽到銀豐研究院正在研究的「人體冷凍(人體低溫保存)」技術。  類維富提到的這項技術,意味著人的遺體在一定條件下,保存在極低溫環境下,等到未來醫療水平可以攻克這種疾病時,死者有望被喚醒。  類維富是人體冷凍技術的追隨者。他曾表示,「先不提復活的事情。你把人冷凍起來,就相當於在家裡放了一個醫藥『滅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