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是最具人民性的藝術之一。今天於劉海粟美術館揭幕的宣家鑫書法展(長三角巡迴展上海展)就讓人感受到書法的向心力——數十年來,宣家鑫作為書法推廣、傳播者,見證著書法在大眾尤其是青年群體中熱起來,豐盈著更多人的精神世界。
展覽共展出上海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收藏協會副會長宣家鑫近年來精心創作的包括真、草、隸、篆、行作品120餘幅。這些作品能夠代表這位藝術家從藝50年來的書法藝術成就,也表達了藝術家為實現小康社會獻禮的赤誠初心。
「從我第一次舉辦個展到現在,近30年過去了,祖國大地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2020年又是我們國家決勝實現全面小康之年。我慶幸生活在這個時代,因為這是一個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時代。」今天的開幕式上,宣家鑫如是感嘆。他坦言深知自己在書法藝術的道路中充當的其實是「接力棒」,「希望能夠以自己的努力,將書法藝術傳承下去。」
早在1980年代,宣家鑫就以書法在上海書壇嶄露頭角,數十年來形成法度嚴謹而姿態鬱勃、清新雅致而奇逸灑脫的書風,呈現出獨特的個人特點。
宣家鑫不斷錘鍊著的書法藝術,或許至少與他這樣幾種人生經歷不無關聯。
其一是他的字模設計師經歷。1983年起,宣家鑫曾做過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的一名字模設計師。這樣的經歷讓他對漢字的形體結構有了全面而系統的認識,為學習書法掌握字形結構打下紮實基礎。其二是他曾與眾多書畫篆刻名家面對面交流學習的經歷。上世紀90年代初,宣家鑫參與編撰《中華名人書齋大觀》,先後採訪了當時諸多一流名家,包括朱屺瞻、謝稚柳、王個簃、唐雲、程十髮、劉旦宅等,對於傳統藝術有了更多的思考和靈感。其三是他的多年來的書畫鑑定經歷。宣家鑫接觸了大量的中國古今書畫真跡,眼界和眼力迅速提升,鑑賞和鑑定能力與日俱增。書畫學習的第一關,便是錘鍊一雙能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眼睛,理性地抓住藝術之本質。
此外,宣家鑫還常常以慈善的方式助推書法傳承。例如,他曾捐贈創立「上海青少年書法藝術獎」,也曾在安徽蚌埠固鎮縣捐贈開辦「宣家鑫希望藝術學校」,並在這所學校開設書法特色課程。在宣家鑫看來,書法是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凝結著中華傳統文化精神,是中國人襟懷、品格、學養和才情的總和。他認為書法一方面需要面向大眾尤其是青少年以及白領進一步「破圈」,另一方面書法應當成為一張當之無愧的「文化名片」,向世界展示其魅力,將其作為世界了解中國文化的重要途徑。「文化覺醒首先體現在文字上。書法正是文字的載體。」宣家鑫留意到,近年來關注和開始練習書法的年輕人尤其是女性白領越來越多。「他們中的許多人對於寫毛筆字的初心是很純粹的,希望通過書寫提升自我修養與審美意識,獲得一種內心的美和寧靜。這是很可喜的現象。我們也要鼓勵與引導更多的人寫好漢字,滋養心靈。」
宣家鑫也發現,書法正在全球範圍內漸漸熱起來。「外國友人開始學習中文,學習書寫漢字。漢字文化圈繼續擴大。我們帶出去的是和諧的、是互相交流,互相理解的東西和理念。正如600多年前鄭和下西洋,我們帶去的是友誼,帶來的是友好。」
此次展覽不僅在上海展出,還將走入江蘇、浙江、安徽的幾個核心城市進行巡迴展覽。展覽由劉海粟美術館、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上海市收藏協會、中國書法家協會展覽中心聯合舉辦。
作者:範昕
編輯:汪荔誠
責任編輯:邢曉芳
圖片均由展方提供,作品圖均為宣家鑫書法作品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